美章网 资料文库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认知范文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认知范文

时间:2022-06-20 03:43:16

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认知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杂志》2014年第四期

1“.三维目标”是有机联系的整体目标

“维”是数学几何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一般我们认为我们所处的空间有“三维”,就如同一个正方体的长、宽、高。将其类比于语文课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构成语文课程这个正方体的长、宽、高。因此,这三者间是相互有机联系的,并不能单独体现语文课程的目标。那么教师在以三维目标为指导设置具体某一课的教学目标时,就应该三者整体考虑,不能割裂。当然,三个维度的目标各有侧重。“知识”指的是对学生有价值的语文知识点,它既包括老教师们常讲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的知识,也包括文学、语言学的知识。“能力”的理解,传统意义上一般指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新课程标准》将其又细化为“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展、创新”五方面的能力。“过程”指语文学习所应有的环境,以及师生与生生间的交往和体验。“方法”主要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前者如串讲法、点拨法、诵读法等,后者如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情感”指寄寓于作品中的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作者的主观感情。“态度”则是文章所蕴含的某一种学习态度、人生态度或科学态度。“价值观”在于文章所传递的核心价值取向,如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对自然价值的认识、对社会价值的认识等。这三维目标中,“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属于结果性目标,是教学完成后学生应习得的东西;“过程与方法”则是过程性目标,是对达成结果性目标的过程的规定。然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往往蕴涵于“知识”之中,撇开知识大谈价值,或是只讲知识不讲价值都不合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教师真正应该做的,不是给他的学生呈现已投入了千百年劳动的现成大厦,而是促进他去做砌砖的工作,同他一起来建筑大厦,教他建筑。”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一定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习得“知识”、感受“情感态度价值观”,从而实现“能力”提升的过程。

2.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优化实现

依据“三维目标”设定具体课文的教学目标,并不是一个按次序依次达成的教学过程,也不应该是只抓住其中的某一方面而忽视其余的处理方式。实现“三维目标”的优化,关键在于根据不同课文文本与教学要求,灵活地将三维目标合理地组合运用。首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切入点。当前许多教师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是“真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过于关注它会误入泛人文化的陷阱。于是老师们要么抱着“学生都能体会到,不用花时间讲”的态度,要么认为“放到课堂的最后拓展升华一下就是注重这一维度目标”了。其实这两种认识都不合理,至少这不符合一般人阅读文章的心理过程。我们在日常的阅读中,首先是理解文章的内容,为文章所传递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所触动,之后我们才会愿意去思考“作者为什么写”以及“怎么写才能写得这么好”。甚至在很多的泛读中,我们只是领略到文章体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本不会去关注“怎么写”的问题。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贴近日常阅读的经验,这才是对学生阅读有效的引导。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切入点,其实也就是在阅读教学之前创设情境,激发情感,让学生先与文章产生情感或价值的共鸣,才能激发他们进一步分析文章写法的兴趣。这就不是学生能看得懂文章那么简单,而是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体会到文章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其次,“过程与方法”应根据不同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设定。不同的选文文本,其所承载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不同的。那么,教学与学习的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对于这种方法的选择,王荣生教授有过完整的论述。

他将教材的选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不同的功能。“定篇”在于使学生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完整经典文本的经典价值所在,它的教学过程可以从文本的整体到局部再回到整体。“例文”则在于集中例证某一知识,因此它未必是一个完整的文本篇章。它的教学过程可以是“阅读感知———理性分析———原型定向———原型操练———原型内化”的过程。“样本”则是针对典型性的要求编选文本,因此在教学方法与过程的选择上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读交流来实现。“用件”是由选文所涉及的内容触发一些与之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因此其教学过程重于筛选性阅读。再次,对于“知识与能力”这个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应重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感染后生成,并重视程序性知识的传授。

一方面,中国传统的评价文章的观念在于“文以载道”,“道”的深刻与否决定了文章的价值。所谓“道”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一篇课文的阅读缺乏对它的感受,那进行解读的过程就只可能是机械的修辞逻辑分析,是缺乏主动发现的被动教学。一篇课文所承载的“知识”内涵与“能力”重点必然是多样的,那么教师在选择传授哪些不传授哪些时,就应该考虑到哪些与文章的“道”的表达紧密相连。这样,“知识与能力”才是有根之木、有源之水,学生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其中,陈述性知识是语文学习中需要记诵的内容,是静止的;程序性知识则是对语文知识中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的传授;策略性知识是更高的认识要求,学生需要学习到一定程度才可能获得。因此,在“知识与能力”的目标设定上,教师应注意选文中所蕴藏的程序性知识,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掌握一种方法。作为语文教师,在备课与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认知、整合、优化三维目标的设定。这既是对新课程精神的贯彻,也是教师专业精神的体现,处理好三维目标的优化实现也就真正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在对三维目标内涵与关系的深入思考后,将认知实践于实际教学工作,才是有益于学生学习的教学。

作者:陈学斌单位:福建省福州第十一中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语文教学三维目标的认知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