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城市民族教育近况及建议范文

城市民族教育近况及建议范文

时间:2022-03-12 09:20:07

城市民族教育近况及建议

一、承担藏区“9+3”免费教育任务情况

2009年秋季开始,在四川省实施“9+3”免费教育计划的统一安排下,成都市部分职业教育学校开始承担藏区“9+3”免费教育任务。目前,全市有23所职业学校承担着“9+3”教育任务,在校生4800余人。瑏瑡成都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从市到各区(市)县都专门成立了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学生就业促进工作协调小组,政府各部门为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具体落实“9+3”项目的扶持政策,为提升“9+3”学生的就业能力,专门从政府各部门协调的角度,强化就业服务、通就业渠道,同时加强就业援助。由各区(市)县政府出面、各部门具体承办,与各相关单位和企业协调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9+3”就业促进工作协调小组每年都会为“9+3”毕业学生制定专门的就业方案,并下发到相关单位,要求各协调单位职责分工,或组织学生应征入伍,或帮助学生升学,或开展藏区基层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工作,或收集市内外各类用人单位就业岗位信息,或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对接活动,通过多种途径、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和促进学生实现就业。2009级即第一届“9+3”学生已有2192人毕业,其中入伍119人,机关安排218人,事业单位安排116人,选择自主择业138人,1601人进入工厂或企业从事技术工作。①2013年6月,有2010级学生1666人毕业,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学生就业促进工作协调小组早在3月份就专门发文给成员单位,进行就业任务分解,保障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学生就业。②

二、成都市少数民族教育的具体做法与经验

(一)高度重视,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入学近年,成都市20个区(市)县中有10个因少数民族人口聚居、尤其是流动人口增长迅速、民族纠纷较多,被列为民族工作重点区(市)县。这些民族工作重点区(市)县,都把开展民族教育工作视为实现民族团结、确保社会和谐、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如郫县、蒲江等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并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民宗局(办)局长(主任)、教育局副局长为副组长,各学校校长为成员的民族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和协调少数民族子女入学问题,并将民族教育开展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内容,做到人人重视、层层落实,最终确保民族教育落到实处。各地民族工作部门积极协调教育局和学校最大化地接收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学生,如郫县每年通过民宗部门协调入学的少数民族学生达1千多人,为全市最高。其他区(市)县也都最大化地接收来自不同地方的少数民族学生,如龙泉驿区的经开区实验中学自2007年9月起至今,连续6年累计接收甘孜初中藏族学生131人,高中学生16人;③青白江区前进职业技术学校近年来先后接收彝族学生50余名;④双流县除“9+3”学校外,目前有少数民族学生456人,其中彝族学生211人,藏族学生201人,从小学到高中都有分布。⑤

(二)多部门协调配合,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工作成都市民族教育成功的另一经验是多部门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工作。招收散插班生的学校,一般都专门安排对口开展教育和服务管理工作的教师。民族工作部门在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及时沟通了解民族学生的思想状况、化解学生间因风俗习惯不同引起的纠纷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以郫县民宗局最为典型,作为每年接收阿坝藏族自治州生源最多的县,民宗办领导班子每季度都要到相关学校召开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座谈会,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及时解决在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沟通交流方面的实际困难,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双流县民宗局不定期组织少数民族退休领导及精通少数民族语言的优秀人士到学校开展慰问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感受到家一样温暖,并定期向需要帮助的学生发放生活补助,提高其生活质量,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此外,民族工作部门还积极协助本地教育局及重点中小学校开展民族教育工作,落实少数民族学生教育优待政策,把优惠政策落实到每名符合条件的中考、高考少数民族考生。同时,全面落实少数民族困难学生的助学补助,确保少数民族困难学生全部申领到助学补助。

(三)执行就近入学政策,实现无差别接纳除“9+3”职业教育学校、接收散插生学校以及专门开办有少数民族教学班的回民小学和成都三中外,成都市其他学校都是按照就近入学原则,接收校区内少数民族常住和流动人口子女入学,少数民族学生的族别成分没有被特别强调和凸显。除全市针对少数民族身份的学生实行中考、高考加5分的优惠政策,个别区(市)县针对择校少数民族学生给予择校费的优惠外,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日常教学与管理,都是采取统一编班、统一教学的方式。六城区学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基本都散于各个教学班中。郫县、都江堰、双流等少数民族人口较集中区(市)县的学校,接收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学生较多,但基本采取随机分班的形式,实行无分别的统一教育。这样既保证了少数民族学生和内地学生一样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又可以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

(四)教学上统一管理、生活上悉心关照很多少数民族学生都是第一次走出大山来到内地,为了更快地使他们融入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各个学校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上进行了多方探索,逐渐摸索出“教学上统一管理、生活上悉心关怀、学习上分层教学、评价上统一标准”的有效办法。最初,学校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对城市生活不熟悉、暂时不适应等具体情况,对少数民族学生另眼相看,在学习及教学管理上,没有像对内地学生一样从严要求,但这种特殊对待的结果使部分少数民族学生不思上进。针对这种情况,各个学校都进行了专门研究,最终探索出“教学上统一管理、生活上悉心关照”的管理模式,实施一段时间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风貌有所改变、学习成绩有了进步。开设民族班或接收散插生学生的学校,把少数民族学生纳入学校统一管理的同时,配有专门的辅导老师,负责对少数民族散插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及思想动态等进行密切关注与帮助,及时疏导学生异地就学可能带来的心理上的障碍,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如蒲江职业技术学校实施“意识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教学到位、关爱到位、引导到位”的“6到位”管理模式,对教师则要求热心、诚心、关心、细心、耐心,“五心”并举,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良好习惯,营造和谐校园氛围,养成文明新风。①

(五)营造氛围,形成团结和谐的学习环境成都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民族工作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同时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活动,通过多种途径,营造民族团结进步氛围。2012年,在成都市培育市级团结进步示范点创建活动中,把全市唯一一所民族学校———回民小学,一所“9+3”学校———蒲江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成四川省和成都市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通过示范点学校的带动,促进以学校为阵地的民族团结教育。同时,各个学校也在校内校外运用多种方式加大对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的宣传。招收民族生源较多的学校普遍开展“小手牵大手”活动,宣传“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以学校教育学生,以学生引导家长。每年的“开学第一课”,一些学校会结合实际邀请民族工作者或民族问题专家进行学前教育,如郫县在每年3月、9月的入学典礼上,民宗局局长都会亲自深入到“9+3”学校开展民族政策法规常识讲座,帮助少数民族学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引导他们服从管理、遵纪守法、认真学习。②在课程学习中,各学校也会结合实际情况,融入一些民族知识,增强学生对本区域内少数民族现状的了解。如青白江区每年都会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活动,邀请《成都日报》、《成都商报》、《成都晚报》、成都电视台等省内著名媒体对青白江区的民族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专题报道,并拍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周专题片,在本地电视台黄金时段进行为期一周的播放;充分发挥电视、网络、广播等现代媒体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在青白江区门户网站专门开辟民族宗教栏目,介绍区域内民族特色项目、伊斯兰民族风情和民族习俗,引导广大群众尊重不同的民族风俗习惯。③

三、成效、问题及对策

(一)少数民族受教育人口大幅度增长成都市紧邻我国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和最大彝族聚居区,教学条件、师资力量、教育水平相对而言都远远高于周边少数民族地区,加之国家的优惠政策,使省内大量藏、彝、羌等少数民族子女有条件选择到成都市就学。成都市部分区(市)县又针对少数民族贫困家庭采取帮扶措施,使得少数民族青少年和群众受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民族地区学生通过在内地几年的学习,学习成绩、生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都有了明显提高。散插班生中每年都有几名能顺利考上本校高中,“9+3”免费教育计划毕业生在全市各部门的配合协调下,就业率基本达到100%。

(二)为民族地区教育培养了一支稳定的少数民族专任教师队伍成都市教育局通过对口援建、挂职锻炼、鼓励支教、在职进修、短期培训、举办座谈交流、成果共享等多种举措,为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教师。如成华区坚持“按需派遣”、“一线支教”的原则,从2000年开始,每年从各学校抽调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和后备干部,派到甘孜州的泸定、理塘、德格等民族地区支教,截至2010年共派出支教干部教师180名,深入对口支援学校坚持一线支教,充实教学实力。同时选派人员指导泸定县开展教师教育和教学教研工作,提升当地师资水平。建立健全对口支援工作长效机制,提升支援地区的“造血”功能,从人才输出的模式,提升为优质管理文化输出为主,由成华优质教育集团校长任泸定县小学总校长,并派集团副校长赴泸定任执行校长。这些措施使民族地区形成了一支在数量和质量上基本适应教学需要的少数民族专任教师队伍。

(三)民族团结教育成效显著成都市大力开办民族班和“9+3”职业教育学校,实行“五心”并举措施,围绕民族团结教育使各项活动主题化、序列化和课堂化。各学校还结合各自校情,开展相应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感恩教育”等主题班会,①以及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如体育比赛、艺术展示、民族年节庆典等活动,使各民族学生切实体会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心生爱国热情,提升了各民族学生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和责任感,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几年,成都市少数民族人口增长较快,学位不足的矛盾愈发突出。尤其是处于成都市二三圈层的郫县、都江堰等郊县学校,每年接收少数民族散插班学生人数较多,普遍存在着学校容量不足、配套设施和师资严重缺乏的情况。各县每年协调安排民族地区散插生压力很大,如郫县2012年已尽最大努力接收了1004名民族地区学生进入郫县中小学,就目前的情况看,已经出现严重的学位不足,进行学校扩容和延展显得十分迫切。②有部分学校在服务少数民族学生上的配套设施跟不上,如青白江区有回族学生157人,但因资金等问题,回族学生就学学校尚未开办清真食堂。③此外,少数民族学生人数的增多与少数民族教师师资不足之间的矛盾也很突出,懂彝、藏等民族语言的双语教师严重缺乏,不同程度地影响与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沟通和学习交流。学校专业心理教师及了解民族习惯、懂民族心理、能有效调解少数民族学生和内地学生之间纠纷的民族工作者严重缺乏。学生长期离开父母,离开自己熟悉的地方,生活上的不适引起心理上的不适,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多开展一些心理疏导工作,而多数学校在专职心理老师的配备上,还比较缺乏。通过对成都市开展少数民族教育的深入调研,笔者对大、中型城市有效开展民族教育问题,形成以下几点建议。

(一)增加教育资源,扩大散插生规模是当务之急增加教育资源,确保更多的外来少数民族子女能够顺利入学。以郫县为例,每年由民宗部门协调入学的少数民族人数达上千人,而随着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逐年增多,少数民族子女随之来内地就学的人数也会不断增多,学位日益紧张。增加教育资源、扩充学校容纳量成了当务之急。

(二)加大对民族教育的投入力度是解决之道在内地办班招收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让少数民族地区的孩子能享受到跟内地学生一样的教育资源,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从成都市的实践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内地接受教育的学生毕竟是少数,要想真正提高民族教育质量,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师质量,优化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资源,为少数民族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条件。

(三)统一各区(市)县民族教育扶持政策是避免矛盾之举目前,成都市各区(市)县按照各地实际情况,对少数民族散插生采取不同的扶持和优惠政策,有些区(市)县对于来自甘孜、阿坝、凉山州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散插生给予全面补助,有些则对来自民族地区的散插班生给予减免择校费的优惠。开办民族班的学校,如成都三中,同时承担着来自国家、省和市不同级别的支援民族地区教育的任务,项目级别不同、来源不同,给予学生的补助优惠政策也不同,造成学校管理上的困难。因此,建议统筹规划,进行前瞻性设计,在全市统一采取散插生的方式接收少数民族学生就学,随机分配,分散在各个教学班,而不再采用设立民族班的方式,或者采用西藏中学模式,成立内地民族中学。同时,统一全市区、县各地散插生的收费标准,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经济帮扶,不以生源族别作为唯一的判定标准,而是根据学生家庭具体情况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

作者:徐君单位: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

被举报文档标题:城市民族教育近况及建议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dlmzxyxb/64030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