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凡人凡语的网络文学批评建构价值范文

凡人凡语的网络文学批评建构价值范文

时间:2022-10-09 11:20:52

凡人凡语的网络文学批评建构价值

“凡人凡语”(全名《凡人凡语精选书评专辑》)是对网络畅销小说《凡人修仙传》的评论合集,它由《凡人修仙传》庞大的粉丝群体自发搜集、筛选、编辑成书,一经问世就在网络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当今的网络文学创作与批评实践中,粉丝早已突破了传统读者的角色,成为网络文本的互动者和意义的操纵者。“凡人凡语”的横空出世,让我们看到了网络文学粉丝的与众不同:他们热情地拥抱自己所爱的文本,借助互联网平台与作者平等对话,在网络上书写自己真实的阅读感受。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真诚态度是很多精英文学批评家所不及的。当然,粉丝批评虽然更能贴近作品本身,但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标准不统一、叙述话语较主观随意等不足之处。

一、“凡人凡语”的批评实践

“凡人凡语”作为在互联网平台上书写、编辑、发表的网络文学批评文本,其生产平台、生产主体、文本特色和话语方式都与传统文学批评有着巨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取决于数字媒介对文学生产方式的改变和重塑。正如早期传播学者伊尼斯在论述媒介对文化的影响时所说的:“一种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文明的产生。”[1]在马克•波斯特所说的第二媒介时代,数字媒介的技术力量已经使文学的生产方式、存在方式、功能方式、传播和欣赏方式以及文学的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发生了诸多变化。换言之,网络文学的繁荣促使文学批评形成了新的批评场域,同时对文学批评的主体、方法与话语产生了根本性的冲击,并使得文学生产格局发生了变化。但这并不代表我们面对网络文学就无话可说,只是需要另外寻找有别于职业批评的方法对网络文学进行合理有效的批评。“凡人凡语”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平等、便捷的互联网生产平台。数字媒介带来的赛博空间极大地释放了网络粉丝批评的生产力,“在这个空间中,每时每刻有不计其数的作品被制造、生产、点击与阅读,从而形成了一个丰富、芜杂、让人惊叹的文学世界”[2]。网络的低门槛使网络文学批评形成一个开放而熙攘的文化广场。与传统文学读者的“单向阅读”不同,网络文学读者可以借助网络平台与创作者进行即时的互动和交流,甚至可以改变创作者的写作意图。在互联网构建的赛博空间中,人人都可以进行散点的双向交流,传统专业批评家在文学活动中的核心话语权在数字媒介时代被读者所“盗取”,精英知识分子也从文学传播的中心地位跌下神坛,被大众所取代。反观传统文学批评,其生产活动主要依托专业的期刊,定期面向一定群体的读者发行。纸质媒介写作的高门槛将很大一部分人挡在文学批评的门外,少数文化精英和知识分子占据着文学批评活动的中心,并形成一种自上而下的“播放型”的传播模式。但当网络文学铺天盖地袭来时,学院派批评的一套批评标准、批评方法和批评模式已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批评,专业批评的现实功能也在互联网时代迅速失落。海量的网络文学增加了传统批评家的阅读难度,传统的文学批评方式在网络文学评论中遭遇“滑铁卢”,传统精英文学观念与“爽”文学之间形成了不可调和的冲突。正如洪治纲所言,信息文化的崛起让文学批评陷入了“群殴”之境,文学批评的理性、科学性被严重消解[3]。在生产主体上,“凡人凡语”主要依靠《凡人修仙传》的网络粉丝。这个由传统个体的精神生产到网络粉丝话语狂欢的转化过程,不仅打破了专业批评家作为自律性主体的身份,也解构了他们长期以来所建构的权威性。网络媒介时代的信息交流方式彻底颠覆了传统文学批评活动中主体地位,理性的、自律的、中心的、稳定的现代主体被信息方式置换成了多重的、散播的、去中心化的和不稳定的主体。在互联网构建的赛博空间中,传统媒介环境中的以个体为本位的主体形式被打破了,广大网民又实现了重新部落化。对于网络文学的粉丝来说,网络空间的聚合性又让他们粘合为一个整体,并形成了强烈的集体认同感。例如,《凡人修仙传》的书友“落英缤纷的爸爸”在凡人书评区写道:“当一个书友们用欢笑、用泪水、也借键盘写作时,六零、七零、八零和九零归集在一起,似乎忘却了代沟,挥挥洒洒、点点滴滴,共同创造出一个凡人世界、一个独立的凡语世界、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4]

在网络文学生产和接受过程方面,传统文学活动的主客体身份也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作者—读者化与读者—作者化的交互式的文学生产模式。数字媒介的实时化带来了创作的交互性。在传统的文学活动中,读者也可以与作者进行“交流互动”,但仅仅局限于头脑意识的参与。而在网络文学生产过程中,作者和读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实现即时交流,而不必担心其他传播媒介将他们分隔开来,即“写的意愿和读的感受、要求从此直面相对”[5]。“凡人凡语”收录的书评皆为“凡人”粉丝在各种网络平台上的评论帖,这些帖子都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直接阅读体验,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和互动性。作者也会结合粉丝在书评中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适当调整后续更新的小说情节,实现了作者—粉丝“共同创作”的写作模式。正如泰普斯科特所说:“网络时代的文化核心就是互动。”[6]2019年5月底发生在凡人区的“南宫事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作者忘语在写到第707章《南宫之讯》时,说到南宫婉要和魏离辰举行双修大典。翌日,很多书友纷纷发帖表示:如果忘语将南宫嫁与别人,他们将退出书评区从此不再看凡人。考虑到众多粉丝的阅读期待,作者在后面的章节中让主人公韩立抢回了南宫婉,此事才告一段落。值得一提的还有“凡人凡语”话语方式和文本特色。“凡人凡语”中的书评皆为粉丝在书评区、百度帖吧等自由发表的帖子,与传统的专家批评相比,“凡人凡语”粉丝批评的语言表达不需要经过长期的职业训练,也无须经过编辑的层层审核,只需要获得足够多的点赞量即可。用粉丝自己话说,他们不需要学院气、书卷气,他们既不懂文学批评理论,也不是文学精英,他们的文字都是用自己的才智和情怀浇筑而成的。由于网络粉丝的文学素养参差不齐,其批评话语也有较明显的随意性,且缺乏一定的深刻性和学理性。作为一部以数字媒介为阅读载体的动态批评文本,“凡人凡语”中的内容可以随时增补、删减和修改,这与传统媒介的文学批评文本有着本质区别。在信息交互模式下生产出的“凡人凡语”不再是静止的实物,而是一种“信息流”。这种信息流不同于固态的印刷文字,它不是现成的产品而是一种生产过程和实践活动,是一种液态化的符号连续体呈现出的编织物。得益于数字媒介的技术支撑,“凡人凡语”成了一个“没有编织完成”的符号联合体。在“凡人凡语”的编辑过程中,每上传5篇就设一“调整篇”,其原因是在粉丝收集帖子时,难免会有遗漏和错误,设置调整篇方便随时修改补充。同时,编辑者也会每月整理一次当月的帖子,将拟收录的帖子在《凡人修仙传》和《凡人凡语》书评区公布,听取书友们的意见,并在确定后进行上传。除此之外,“凡人凡语”中呈现的每一篇书评都不是它们最终的状态,彼此之间也不存在线性的逻辑关系,信息与信息之间互相交织而又没有终结。正是“凡人凡语”这种独特的批评方式,构成了它区别于传统批评作品的异质性。

二、“凡人凡语”对网络文学批评建构的启示

网络文学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相对于网络文学的大踏步前进,网络文学批评则表现出了焦虑不安的状态。这种焦虑一方面来自众多文学精英的质疑,另一方面来自于自身评价体系的不完善。要解决这一问题,就不得不考虑建立一套与网络文学相适应的话语评价体系和新的网络文学批评范式。“凡人凡语”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启示。首先,作为网络文学批评的典型案例,“凡人凡语”更加证明了粉丝批评对网络文学批评的重要性。在文学批评话语长期被职业批评学者掌控的今天,文学批评界似乎对来自“草根”的粉丝批评并无太大兴趣,大多数情况下,它都被当作一种“透明的存在”。但在数字媒介时代,新的文化传播机制打破了原有的文化传播形态,各种论坛、贴吧、博客、微博、微信等为网络文学的读者大众提供了开放互动、平等便捷的交流平台,使得传统的读者批评在网络时代“大显身手”。可以说,数字媒介改变了文学批评的主体、方法和话语权,传统的学院派批评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事实上,对于网络文学而言,只有长期追文的粉丝才知道小说的世界是如何设定的、小说故事情节是怎样经营的,粉丝是最接近网络文学的一群人,他们比学院派的学者更懂得网络文学的魅力所在。粉丝批评与网络文学是互联网两个相辅相生的产物,粉丝既是网络文学的消费者也是文学生产的合作者,粉丝批评作为一种独立的批评形态,它所携带的多向互动的生产机制、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生产平台的特性以及文本本身的浓重的网络文化色彩,都对网络文学批评的建构有着积极的意义。当然,粉丝批评目前仍然处于前期成长阶段,还未形成真正成熟的批评系统。除一些优质批评帖子外,更多的则具有口水化、随意性、偶感式、片段化甚至粗俗化的特点。但这些不足都可以在未来的批评实践中逐渐克服掉。

其次,网络文学批评批评模式的建构离不开读者、作者、编者和学者的共同参与。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文学的繁荣,媒介要素在网络文学的形成过程中被凸显了出来,文学要素之间的动态活动过程在数字媒介的存在场域下也呈现得愈加淋漓尽致。网络文学与网络文学批评都是在数字媒介基础上所进行的文学创造活动,网络文学批评的构建自然也不得不考虑网络文学的动态存在方式。蒂博代按照批评主体将文学批评分为三种类型:自发的批评、职业的批评、大师的批评。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格局相类似,这三种批评都有各自的话语方式和支持群体,并一直在争夺文学批评话语的主导权。蒂博代认为,“应该把三种批评看作三个方向,而不应该看作固定的范围;应该把它们看作三种活跃的倾向,而不是彼此割裂的格局。”[7]4只有如此,才能建立起健康有活力的批评生态“共和国”。蒂博代对文学批评的见解启示我们应该重视文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配合和补充。读者、学者、作者和编者是网络文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以往的传统文学批评中,学者批评一支独大,挤压了其他批评形态的正常发展空间。尤其是读者批评和编者批评,在文学评论领域更是不受人重视。但读者批评充满阅读的新鲜感受和直观的阅读体验,它“不需要引经据典,也不需要面面俱到,更不需要板起面孔揭出几条不饶人的规律”[7]5。相比较学者批评,读者批评更接近文学本身,且功利性色彩较弱。编者批评在传统的文学批评领域一直处于隐匿的地位,它不像学者批评那样声势浩大,也不如读者批评活泼灵动,但由于其批评主体充当的是“把关人”的角色,编者的批评话语还是有相当重要的分量的。单小曦曾提出,一个时期之内(网络文化的一代成长为批评家主流群体之前),要想对中国网络文学形成切实有效的批评,需要建构学者、作者、编者、读者四方主体合作的批评形态[8]。笔者认为这种合作式批评避免了传统文学批评重视某一种文学要素的缺陷,采彼此之长,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文学批评形态,并与网络文学的动态文本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第三,我们需要建立“爽文学”的批评标准。在当今的文化消费时代,人们对网络文学的审美标准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于很多网民来说,网络文学的核心不在于超功利的审美体验,而在于阅读的“快感”。可以说,快感美学是网络文学的主要艺术基调,建立“爽文学”的批评标准是符合网络文学自身的审美层次的。一网友曾对“什么是爽文”这一问题进行回答:“就是看着不费脑子,不会骗你的眼泪,不会让你郁闷,想要钱就中大奖,想结婚对方哭着喊着,倒赔妆奁来。总而言之就是想啥来啥。”也有网友认为,“爽文就是读者也好,作者也好,觉得怎么爽就怎么写,开心就行”[4]。当然,在不同的网络文学读者身上会对“爽文学”有不同的诠释,但总的来说,“爽文学”就是能够比较直接、快捷地满足读者的欲望需求。很多精英学者对这种“爽文学”不屑一顾,认为这是一种毫无价值的思想意淫,并不能让读者对生活现实产生些许思考和批判,但这正是网络文学不同于传统精英文学之处。传统文学大多数是以反映现实为指归,最终呈现一个终极的意义和目标。但网络文学所持有“粉丝本位”的“爽文学观”是要调动一切文学手段让其核心读者群在虚拟世界中得到欲望的满足。当然,在不同的网络作家手中,“爽文”也是分层次的,恰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从阅读快感层面的“爽”到精神层面的“爽”,不同的作家所停留的“爽”的层次也不尽相同。很多网络读者阅读网络文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这种快感,并暂时逃离真实的社会生活环境。他们不需要思考人生的终极意义,也不想费力气去考虑现实问题,只想在下班之后、闲暇之余,摆脱一切的现实压力去获得暂时的心理满足。这就是网络文学的价值与指归。

第四,生成动态开放性的批评文本。赛博空间的互动开放性是改变文学存在方式的重要因素,也是网络文学创作与批评活动的基本特征。在传统的文学批评写作中,批评主体所进行的文学批评活动是一种个体的精神活动,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色彩。且由于碍于现实空间的阻隔,主体与主体之间没办法进行即时、全面的互动和交流。另外,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批评家碍于情面不能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甚至有些批评者会为了物质利益违背准则去吹捧某个作家作品。这种境况更是严重削弱了文学批评的科学性与准确性。除此之外,印刷媒介时代的文学批评一旦经过印刷、发表的环节,即使发现有错误之处也已无法进行更改,但网络批评文本可以完全做到随时增加、删减内容。在网络的赛博空间中,主体间可实现即时的互动和对话,若批评主体所发表的言论与事实不符,其他人可以在其文本下面进行评论,甚至进行论争。批评者可以集思广益,将自己的批评实践建立在广大网友的思考和建议之上。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督促批评者写作更好的批评文本,还能拓宽批评主体的批评视野。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格局的颠覆迫使我们不得不放弃传统文学批评范式,去寻找更加具有包容性、阐释力的文学批评方法。“凡人凡语”的出现为我们指引了一条方向,即重视网络粉丝的力量,并利用数字媒介的强大优势来构筑符合网络文学自身特点的文学批评路径。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们要有更宽大的胸怀和更宽广的视野,兼收并蓄,创造一个真正属于网络文学批评的新世界。这正像凡人书友在书评中表达的那样:这个世界,应该如百草园那样,五彩缤纷、百鸟争鸣。书评的局限与突破,书评的失误与辉煌,交织和苦恼着一个个凡人凡语的书评人的人生,他们有的抱憾而去,有的又无愧而回。

作者:谷硕 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凡人凡语的网络文学批评建构价值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