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范文

高校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范文

时间:2022-09-05 10:06:46

高校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摘要:“互联网+”时代为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就业服务环境由“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就业服务模式由“传统形态”转向“智慧业态”,就业服务的目标由“追求数量”转向“提升质量”。在这样的形势下,高校就业服务工作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即“推送式”就业信息、“全程化”职业指导服务、“多元化”政策咨询服务、“链条式”就业数据追踪,这意味着精准化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已初具雏形。尽管该体系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但其不仅能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更能精准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关键词:“互联网+”;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毕业生

党的报告提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作为服务毕业生就业的主体,高校对促进社会毕业生的有效流动和合理配置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构建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奠定了技术基础。高校通过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科学利用,能够实现信息的精准对接、就业指导的精准服务、数据的精准追踪及反馈,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通过对就业信息的数据化处理,能够准确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决策依据。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就业服务的转变

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互联网+”并不是传统产业与互联网的简单叠加,而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充分提升整个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互联网与就业融合的关键在于,能否在海量的信息中实现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的信息共享与精准对接。这种“互联网+就业”的新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就业难”和“用工荒”的矛盾,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1.就业服务环境由“供给驱动”转向“需求驱动”传统就业市场中,高校就业服务一味注重毕业生的推介和输出,但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矛盾仍然存在。事实上,用人单位并不是需求不足或者说没有需求,而恰恰是有了更高层级的需求,但是高校所供给的“产品”,即所培养出来的毕业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还有所欠缺,无法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用人单位的需求。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互联网+就业”模式的兴起,校园招聘市场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高校为主导的“供给驱动”阶段逐渐过渡到以用人单位为主导的“需求驱动”阶段,这要求高校提高毕业生供给的质量和水平,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同时,高校要以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为平台,让毕业生与需求岗位之间的匹配度进行更精细化的对接。

2.就业服务模式由“传统形态”转向“智慧业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如今校园招聘市场的成效不再依赖现场招聘规模、展位数量等因素,而是由现场招聘的传统形态转向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智慧业态。江苏在全国率先打造的“智慧就业”平台具备典型意义。“智慧就业”就是以满足就业供需双方需求为目标,以先进的信息服务平台为基础,以优质的资源共享库为支撑,实现高校毕业生资源市场配置的最优化和大学生就创业服务工作资源效能整合的最大化。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模式的重点是信息化,以江苏“智慧就业”为代表的智慧业态是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在高校就业服务领域的具体体现,其实现了信息的深度连接与即时共享。2016年底,江苏省已经基本完成了全省“91job智慧就业平台”的建设和布局。平台的搭建能够有效化解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信息错位,构建起了一条信息互通、双向匹配的快速通道,大大提高了校园招聘市场供求匹配的效率和质量。

3.就业服务的目标由“追求数量”转向“提升质量”过去就业率常常被作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用人单位岗位需求与毕业生求职意愿之间的匹配度越来越高,人们对大学生就业的评价逐渐从数量转移到质量上来。与就业率等就业数量指标不同,就业质量包含岗位薪酬、单位性质、发展前景等内容,这就要求高校的就业工作更加注重个性化、差异化。除办好校园招聘会、办理就业派遣、邮寄毕业生档案等行政性的事务,更多地要做好就业政策的咨询与指导、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引导等工作。“互联网+就业”的全新模式让专业化、多样化、全程化的公共就业服务成为可能,构建精准就业服务体系成为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构建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路径选择

作为时展的必然要求,构建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已经被上升至顶层设计层面。2016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通知》,强调了做好毕业生精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具体要求。那么,高校究竟是如何通过体系建构实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供需匹配?本文从就业信息、职业指导服务、政策咨询服务及就业数据追踪四个方面展开探讨。

1.“推送式”就业信息数字化的信息技术拓宽了用人单位的招聘渠道和招聘方式,也为毕业生获取求职信息提供了资源。然而过量的就业信息会导致信息匮乏,让毕业生饱受信息过载和信息迷向的困扰。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如何提高互联网信息服务的效能,成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催生了“推送式”就业信息模式的出现。推送技术起源于IT行业,其基础思想史将浏览器主动查询信息改为服务器主动发送信息。在毕业生就业领域,即以高校就业服务部门为服务器,通过网络平台和各相关机构、人员,对毕业生提供精确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信息的服务。就业服务部门及人员在其中起到的作用是信息的收集、分类、发送,学生则是信息的获得与反馈。“推送式”就业信息实现了高校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精准服务。一方面,高校智能化地向不同专业和层次的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另一方面,在大数据条件下毕业生能够有针对性地接收分专业、分岗位的招聘信息。以江苏省的“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为例,这是全国首家省级就业平台。2017年,平台招聘岗位需求达254.1万,比去年同期增加55.1%,年访问量达9.1亿人次,同比增长145.9%。江苏省内高校也均利用“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为企业主要提供招聘会的申请、招聘公告的等服务,为毕业生主要提供精准推送岗位信息、提供求职策略技巧等服务。

2.“全程化”职业指导服务认清自己是迈出职业发展的第一步。美国学者舒帕在职业发展理论中提出,职业的发展是自我形成的过程,自我概念的建立是个人自身条件与外界条件、各种反响相互作用、折中和调和的过程。该理论将职业选择、职业意识、职业适应视为一个长期持续发展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对自身定位模糊,缺乏主动择业的意识,就业选择上有“扎堆”现象,忽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发展前景。更有学生择业眼高手低,缺乏进取意识和开拓精神,“等、靠、要”思想严重。因此,提供“全程化”的职业指导服务具有特殊的意义。“全程化”的职业指导服务体现在从大学生入学开始,贯穿四年甚至延续到从毕业后,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和持续性的服务。一是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课程教育和氛围营造,引导大学生更新理念,消除部分学生存在的功利性择业的思想以及人为附加在各种职业身上的社会地位“标签”,引导学生树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就业观。二是分模块、分主题开展职业辅导和就业活动,提供有特色的就业指导服务。例如,江苏省高校以“通识教育、分型培养、实战提升”三大模块进行“全程化”就业指导的做法值得借鉴。通识教育模块包括入学应试教育、专业教育、生涯启蒙等;分型培养模块包括创业成功人士进校园、校友工作论坛、大学生村官座谈会等;实战提升模块包括简历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职业能力提升活动。三个模块贯穿于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活的全过程,对大学生毕业时的求职就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3.“多元化”政策咨询服务近年来,国家层面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涵盖税务、工商、教育等方方面面的领域。但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等种种原因,作为就业政策受益者的大学生对政策的关注度不高,对政策的内容知之甚少。提供多元化的政策咨询服务,提高就业政策的引导和服务力度,是构建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集体指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精准解读就业政策。通过从国家到地方的政策的宣传,在毕业生中开展集体的指导与咨询,引导毕业生理性选择就业行业、就业地域和就业目标。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咨询建议,开展一对一的服务,让学生了解社会需求和政策导向,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二是“线上宣传+线下宣讲”相对接,普及就业扶持政策。高校要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国家制定的有关高校毕业生去西部地区、艰苦地区、基层地区就业的优惠政策,解读国家“三支一扶”“苏北计划”等地方基层项目,鼓励学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和扶贫工作,到能够发挥价值的地方建功立业。三是实行“一生一策”动态管理,落实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政策。通过大数据技术建立就业困难群体毕业生数据库,准备掌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少数民族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具体情况。2016年江苏省落实国家困难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发放政策,发放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13766人计2064.45万元,并对家庭困难大学生提供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共培训了50所高校的1325名学生。

4.“链条式”就业数据追踪“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对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清洗、挖掘和分析,进而达到数据可视化的效果。大数据分析技术也被广泛运用于就业数据的采集和分析中。各大高校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进行就业数据的获取、筛选、整理、组织、分析和决策,这实现了就业信息的储备、岗位需求的匹配以及就业信息的反馈。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省、高校两级网络架构的“智慧就业大数据监测分析中心”,实现了就业供需动态的实时监测。数据显示,2017年制造业、软件和新兴技术服务业、教育业成为岗位需求前三名。江苏省内高校也纷纷建立线上智能匹配对接、线下精准高效就业的招聘机制,将线上的数据分析到与线下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中,提高供需匹配效率。就业数据追踪与分析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在微观层面,就业数据既能让毕业生明确自身所处的职业发展定位,也是高校做好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重要参考因素。江苏省每年都会启动毕业生就业调查工作,通过“智慧就业服务平台”向毕业生进行三轮调查问卷的推送,毕业生完成后可获得实时分享,即可以随时查看同届同专业就业去向、收入等个人版图文报告。高校也根据数据分析改进工作方法,加强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专业性。在宏观层面,就业数据追踪和分析后得到的反馈信息是高校制定招生计划、进行学科调整以及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江苏省内高校每年都会对毕业生就业调查得到的数据进行清洗,然后撰写学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面向社会公众。江苏省属本科院校江苏理工学院以本科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为依据,启动专业退出机制,明确规定以专业认同度调整专业设置,连续两年毕业生就业率低于60%的专业暂停招生。通过对就业数据的追踪和分析,能够预测就业市场的趋势和职场的发展动态,从而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三、高校构建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困境与挑战

“互联网+”时代,技术的进步为高校构建精准就业服务体系奠定了基础。但目前全国不少高校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尚在起步探索阶段,仍存在现实的困境与挑战。

1.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参与主体协同配合力度不够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服务体系中的各个主体简单化的各守其职,各负其责,协同努力不够。协同是指打破人、财、物、信息、流程等资源间的各种壁垒和边界,使它们为共同的目标进行协调运作。构建大学生精准就业服务体系就要打破政府、高校、企业、社会组织间的壁垒和边界,提高协同配合的力度。政府层面要出台推动毕业生精准就业的规划与政策,从顶层设计的层面设定目标与方向;高校要对政府宏观层面的规划与政策进行校本化的解读,构建符合自身实际的精准就业服务体系;企业作为接纳毕业生的实体,要积极配合高校提供实习和就业岗位;社会组织要与高校加强技术合作,通过云计算手段对毕业生就业数据进行整合与分析,挖掘大数据对于学生职业发展和高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价值。

2.高校就业指导员的信息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毕业生就业进行精准化的指导与服务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要求就业指导员既要具备专业的职业指导能力,也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网络手段,实现就业信息获取的准确化、快速化,提高就业信息的共享性和及时性。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高校就业指导员队伍参差不齐,一些高校的就业指导员均由辅导员担任,并未配备专职的就业指导员,职业指导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信息化水平更是有待进一步提高。培育信息整合分析能力,提高其信息化水平,是“互联网+”时代高校对就业指导员的客观要求。就业指导员只有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强大的信息整合分析能力,才能对海量的就业信息和政策进行科学的筛选,敏锐地提炼出有用的精华,科学合理地对信息进行分类和存储,确保后期调用数据的便捷性,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与服务。

3.用人单位信息库的建构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部分高校已经构建起了用人单位数据库,将符合条件、注册申请的用人单位的信息都存储在这个数据库中,用人单位在后台招聘公告、申请宣讲会或者招聘会后,高校对其进行审核,将审核过关的用人单位信息之间到前台的就业信息指导网上,并给用人单位发送邮件予以回馈。但是这个数据库存储的信息只是用人单位的介绍和短期内的岗位需求,并没有对用人单位进行分门别类地存储,也没有定期更新信息库的机制,用人单位常常会重复申请账号,或用不同的名字注册账号,这会给高校就业服务工作造成信息的干扰。完善用人单位信息库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要加强技术层面的探索与研究,加强对用人单位信息库的整合,将长期不使用或者不更新的用人单位剔除出数据库,维持用人单位信息库可靠性和有效性。二是高校要加强对用人单位数据库的管理和监督,对用人单位信息库分行业、分地域进行管理,一旦发现资质不符合要求的单位,及时清理和反馈。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党的报告提出: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高校毕业生精准化就业服务体系的建构,不仅能够解决当下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就业信息的数据化,全面准确地掌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解决专业设置与就业错位的矛盾,对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进行反馈,从而为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实施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

[2]鲁学军.“十三五”:打造江苏“智慧就业”新业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6

[3]王美丽.大数据时代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6

[4]岳军.“推送式”服务在研究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J].出国与就业,2011

[5]李业昆.我国高校毕业生社会化就业服务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6]党生翠.传统媒体与网络舆论的协同:比较优势理论角度的解读[J].现代传播,2012

作者:许琳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校精准就业服务体系的构建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bzxyxb/71945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