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范文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范文

时间:2022-02-25 09:05:11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1发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比较优势,开拓高等教育国际化领域

留学教育服务是国际服务贸易中重要的产品,我国高等教育要利用现有的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拓留学教育服务领域,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OECD)2003年的统计显示,2001年全球约有164万留学生,其学杂费、生活费和旅费构成几百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其中,在美国的留学生47.5万,占全球总量的28.9%,位居世界第一;2002年全美留学生人数上升到55万,同期来华的留学生却只有8万人;2011年美国留学生达76.5万人,同期来华留学生总数才首次突破29万人。可见,在国际留学教育服务这个庞大的市场中,我国占有的份额还很小。留学教育为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赚取了可观的收入,如2006年全美58万多留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达到145亿美元。

从国家政治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角度考虑,我国也应大力发展留学教育服务贸易,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现阶段,我国高校一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着力吸引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来华学习。综合来看,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具备的比较优势体现在:拥有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学科门类齐全,可以接受大量的留学生。大学多由国家财政拨款办学,资金充足并有保证,管理严格,运作正规。国家、地方大力支持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资金上给予了有力支持,目前设有中国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北京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等;留学费用较低,比如目前在北京学习,本科留学生一年学费在2~3万元人民币,总费用一般在5~8万元之间;如果选择在二线、三线城市学习,总费用可减少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与欧美等发达国家每年需20~30万元费用相比,在中国留学费用低了很多。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优势,从整体上看,我国高等教育在本科生教育方面基础较好,质量高、成本低;人文社科领域的历史学、考古学、中国语言文学有着丰富的学术积累和学术资源,具有世界一流的水准;我国大学在一些工程和技术学科领域也具有比较好的基础,此外,还可充分发挥“985”、“211”大学的优势,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留学生的吸引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2004年在规模上超过美国。我国每年都会选派大批优秀人才前往发达国家学习,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学成回国后进入高等院校工作,必然会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另外,“985”、“211”大学工程的实施,加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优势,为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开辟市场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高等教育基础薄弱、经费短缺,成为制约本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瓶颈,发展中国家多是通过出国留学等途径,弥补自身高等教育的不足。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可以满足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需要,而且学费低廉,可以说对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来说,在中国留学的性价比优势比较明显。

2充分利用我国地缘优势和地区政治影响力,有重点地加强留学教育服务市场的开发

2.1利用地缘优势,加强东盟与中亚地区留学教育服务市场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盟国家领导人会议联合声明》标志着中国与东盟关系取得全面、深入的发展,随后建立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的签署,进一步提升了双边的合作水平,为双方的教育合作提供了制度性保障。目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旅游、文化教育、交通、能源、医疗等服务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东盟各国经济水平参差不一,高等教育发展差异较大,伊继东等综合东盟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DP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等多项指标把东盟10国高等教育分成3个层次:第一层是高等教育发达国家新加坡、泰国;第二层是中等发达国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第三层是欠发达国家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文莱[1]。除了新加坡,整体上东盟其他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和规模都比不上中国。我国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历年来来自泰国、印尼、越南的留学生人数始终排在来华留学生的前10名。由于东盟中的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文莱等国家经济能力有限,高等教育比较落后,无法满足他们国内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以越南为例,目前该国人口9200多万,是世界上人口最年轻的国家,25岁以下的人口比例高达52%,然而受国家财政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越南高等教育不仅规模过小,难以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而且高等教育体系结构非常不合理,培养的人才与实际需要严重脱节。由于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拨款严重不足,高等教育机构教学设备落后,教学资源极度匮乏,教师待遇低且长期得不到改善,师资缺乏且水平低,导致学生、教师大量流失。直至今日,越南高等教育的现状仍无法满足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只能从外部寻求解决高等教育问题的途径,越来越多的越南人走上出国留学之路。

2.2中亚地区国家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土库曼斯坦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处于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上合组织的成立使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交往日益密切,高层互访不断,经济合作得到不断加强。随着双方在经贸、环保、文化、科技、教育、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我国高校来自中亚国家的留学生在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几年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根据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统计,以哈萨克斯坦为例,2010年来华留学生为7874人,其中学历生为2894人;2012年来华留学生已达到9565人,其中学历生为4548人。目前,中亚五国都面临着教育资金不足、师资水平降低、师资短缺、教学设备落后的问题,为此五国也在积极探索多渠道教育投资方式,以弥补国家财政不足,鼓励兴办私立学校,扩大公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由原来的免费教育,逐步增加收费。尽管存在各种困难,中亚五国仍在推进教育国际化发展,积极寻求广泛而紧密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并与许多国家签订了协议,努力与世界教育标准接轨,创办国际性大学,在全球承认高校毕业证书等方面正在开展筹备工作。我国高校应该抓住历史机遇,积极开拓中亚地区留学教育服务市场。鉴于中国与中亚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相同,只要抓好针对一个国家的留学生教育服务,就可以推广到其他中亚国家,扩大留学市场。

2.3利用地区政治影响力,努力开拓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市场20世纪90年代以前,受经济条件制约,来华学习的非洲学生主要由双边政府教育交流协议项目或中国政府提供奖学金资助。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出于政治的考虑,中国政府更加重视与非洲国家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到20世纪90年代,在华非洲留学生达到5569人,与20世纪80年代末在华非洲留学生2245人相比翻了一番,同时,非洲留学生的性质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89年中国开始招收了2名自费的非洲学生,1990~1999年共接收了42个非洲国家的1580名自费生。2000年首届中非合作论坛召开后,中国与非洲的政治经济关系更加紧密,教育合作与交流更上了一个新台阶,中国政府在资金、人员上加大了对非洲国家的教育支援。据我国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来自非洲的留学生人数增长显著,比如2012年为27052名,增幅30.41%,增长幅度明显,但是与同年来自亚洲国家的留学生相比还相差甚远,所以非洲留学教育服务贸易的空间还有待大力开发。来华非洲留学生绝大多数为学历生,且以本科生为主,所学专业也是来华留学生中涵盖最广的。鉴于中国与非洲在政治、经济方面的紧密合作关系,可以预测,非洲留学教育服务市场前景广阔。

教育部统计显示,2011年、2012年美国来华留学人数分别为23292人和24583人,由此可以看出,美洲籍留学生中三分之二以上来自美国,其他美洲国家的留学生市场需要进一步开拓。虽然哥斯达黎加是唯一和中国有正式外交关系的中美洲国家,但中国在这些地区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中国企业在巴拿马、洪都拉斯、尼加拉瓜都有许多办事处。南美洲国家大多希望与中国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以削弱对发达国家的依赖以及对美国的贸易壁垒进行挑战,特别是南美洲共同体国家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希望中国成为其贸易伙伴共同进军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市场,并对发达国家的控制做出反击,而且希望与中国建立“健康的多元化关系”。经济贸易往来必然促使双方进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加深双方的了解,因此,随着中国与中美洲、南美洲国家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合作不断扩大和加深,双方在文化教育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也会逐步开展起来。

3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

3.1来华留学生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影响国际学生的数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2001年、2006年美国教育委员会(ACE)对全美144所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化现状进行评估的6项指标中就包括国际学生和学生交流项目,随着来华留学生人数、留学生来源国和地区的增多,我国接收留学生的高等院校的数量也有了显著的增长。1999年我国接受留学生的高校为356所,到2012年已达到690所。为了接收留学生,每所大学都会拨出专门资金和师资用于留学生教育,对国际教育投入的资金和师资力量也是衡量一所大学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留学生的到来势必促进本国学生与国际学生课外交流,因此,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

3.2汉语国际教育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促进作用突破语言障碍是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提条件。英语之所以成为国际通用语言是英国和美国经济发展影响力的结果,同样,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全球汉语学习热。过去的30年,也是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史无前例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推出了汉语水平考试(HSK),制定了相应的等级,作为外国人进入中国大学接受学历教育的入学标准,因此可以说汉语国际教育会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留学生只有学好汉语才能解决语言障碍,才能入系学习专业。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首创“软实力”(SoftPower)概念,从此启动了“软实力”研究与应用的潮流。借鉴国外机构语言国际推广的经验,2004年国家汉办专门成立了孔子学院总部,制定发展计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世界各国建立孔子学院,以此作为平台,致力于传播中华文化和汉语推广,提高国家软实力。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的关系注定了在推广中华文化的同时,必须进行汉语的传播,因为若要真正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则必须了解那个国家所使用的语言。鉴于此,国家汉办提出:“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致力于适应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汉语学习的需要,增进世界各国(地区)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教育文化交流合作,发展中国与外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构建和谐世界。”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将提高国家软实力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为了配合这一国家发展战略,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截至2013年9月,全球已建立了435所孔子学院和644个孔子课堂,共计1079所,分布在117个国家(地区)。孔子学院设在112国(地区)共435所,其中,亚洲31国(地区)93所,非洲26国35所,欧洲36国148所,美洲16国142所,大洋洲3国17所。孔子课堂设在48国共644个,其中,亚洲13国49个,非洲8国10个,欧洲18国153个,美洲6国383个,大洋洲2国49个。各地孔子学院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汉语教学和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办学模式,成为各国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当代中国的重要场所,受到当地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根据国家汉办规定,一个孔子学院的建立必须由一所中国国内大学与一所国外大学共同合作申办,这在客观上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孔子学院这个平台,大力在全球推广汉语,提高汉语国际教育水平,解决语言障碍,为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创造条件。

3.3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趋势对汉语国际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观念发生了转变,由过去向发达国家学习为主,转变为学习的同时向外传播中国文化和语言,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地位在全世界日益提高,在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方面也取得了很大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的佼佼者,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留学生,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来中国学习。近几年的来华留学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学历生比例逐年增多,其中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比例逐年有所增加;学习的学科专业领域也在不断增加,由学习汉语言文学、中国历史、中医为主的局面发展至多元化趋势,管理学、经济学、西医、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等等都成为越来越多留学生的选择。留学生的来源国范围不断扩大,学生的背景更加多元化、复杂化,这对汉语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历生比例的增加、高学历学生的增加、学科专业多元化的趋势,对汉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汉语水平,使之顺利进入专业课学习,减少由语言障碍带来的学习困难,成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当务之急。

当前,汉语国际教育应该围绕以下主要问题积极探索。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教学对象是来自社会主义友好国家的学生,改革开放后,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日益增多,根据统计,1999年有164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华留学,2012年增加到200个国家和地区。国家和地区的增多,意味着留学生的语言文化背景差异性、复杂性的增大,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学生第一次出现,针对他们的教学,可以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新课题,语音教学和训练、语法教学、汉字教学、文化教学,都需要探索,给汉语国际教育带来了一系列新课题。教学对象的变化对汉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们不仅要深谙教学之道,还要具备更多的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能力。上述问题解决好了,将会对我国留学生学历教育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程度。

作者:王天虹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国际交流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