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方跨境民族教育路径分析范文

地方跨境民族教育路径分析范文

时间:2022-10-22 04:20:17

地方跨境民族教育路径分析

1协同发展论与跨境民族教育的契合

经济全球化催生了跨境民族子女读书的跨国流动和跨境民族教育的兴起.跨境民族教育具有跨境教育的特点,是在各国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多国参与、办学形式多样的教育.要使跨境民族教育持续、协调、科学地发展,各参与国必须运用“协同发展论”来指导跨境民族教育的实践,探究跨境民族教育与协同发展论的契合点,实现跨境民族教育的国际流动和区域合作,实现跨境民族教育在空间上的和谐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把“区域联合、协同发展”作为协同发展论与跨境民族教育的契合点,并作为处理云南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教育关系的原则.

2云南跨境民族教育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国家认同弱化”与“文化危机”对云南跨境民族教育协同发展的制约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边境地区的全方位开放,内地移民不断向边境地区的转移,在某种程度上打开了内地与边境地区交往的宽度,拉近了边境地区与内地的距离.但是,由于云南沿边境跨境民族多数聚集在贫困山区,交通闭塞,跨境民族对云南乃至全国内地缺乏了解,受跨境民族的民族特性、民族跨居性、地缘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加之各种宗教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往往装扮成慈善者的身份影响跨境民族及其子女,并摧毁跨境民族孩子的国家观念.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跨境民族身份认同意识受到冲击,这对云南跨境民族教育协同发展形成阻碍.文化的生存状态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过去的全部智慧和文明成果,而且还蕴涵着它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3].因此,文化生存是一个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条件之一.文化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不断强化,已经成为国际较量、冲突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文化具有交流、吸纳、涵化和融合功能,如果文化的价值与合理性遭到威胁和侵略的话,那必定给民族和国家带来深刻的文化危机和民族危机[4].云南边境民族地区还处于贫穷落后的生活环境中,跨境民族关心的是宗教信仰或宗教庆典活动,对孩子的教育关心不够.因此,在中国边疆非传统安全诸多领域里,云南边境沿线跨境民族文化价值观判断发生偏差,对中国文化的认同仍然是模糊的、脆弱的.这就给云南跨境民族教育协同发展带来障碍.

2.2“空间距离”与“文化距离”对云南跨境民族教育协同发展的制约

云南与周边国家进行教育合作的过程,其实是知识要素在各国之间的移动与重新组合配置过程.目前,云南与周边国家在跨境民族教育合作过程中,由于知识供给方与知识需求方所处地理位置的远近而形成的“空间距离”和知识供需双方在文化方面差异而形成的“文化距离”制约了知识要素在彼此间的移动,以致云南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教育合作与交流存在四大障碍[5].由于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之间的关键竞争要素是知识要素,各个国家对涉及到国家政治、经济利益的核心战略性的知识要素具有较强的保护意识,加之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境,形势复杂,跨境民族教育关乎到边疆社会的稳定,知识要素供给者和知识接受者都可能对知识要素实现转移的主动性不强.于是在跨境民族教育合作过程中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合作意识方面的障碍.世界各国都知道跨文化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尽管东盟国家在文化上和中国有着很深的渊源,但由于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故在跨国教育中仍然存在文化隔离、文化冲突、文化霸权与文化同化的现象.基于文化安全的角度顾虑,云南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教育合作与交流在文化环境方面存在障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要素转移其实质就是一种以有偿方式进行的知识产品的购销活动.因此,云南与周边各国在跨境民族教育过程中的“知识转移利益分配方案”达不成一致的意愿,双方认为在知识转移中所获得的利益失衡,那么双方的跨境民族教育的合作与交流因利益失衡形成障碍.要实现知识的成功转移,知识供给者必须具有足够的知识转移能力,知识接受者也必须具有足够的知识吸收能力.由于云南与周边一些国家存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跨境民族教育水平的差距,因此,双方在跨境民族教育合作能力方面可能形成障碍.

2.3“重语言”与“轻专业”跨境教育对跨境民族教育协同发展的制约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和高等教育趋向于国际化的背景下,云南省与周边各国的跨境民族教育培养的人才应该能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然而,目前云南与周边各国相互往来的留学生以“语言型教育”为主,接受“专业学历教育”的学生数量不多,合作双方针对留学生所开设的课程多以学习语言为主,学习内容大多停留在语言层次,相关行业的专业知识教育的空间相对狭窄.因此,如果重视语言型跨境教育,仅仅依靠通过学习留学生所在国的母语而忽略经济管理、国际贸易等相关专业的学习来推动合作双方的教育服务贸易,那么跨境民族教育的发展空间将会受到限制。

2.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对云南跨境民族教育协同发展的制约

从云南本省范围看,云南省委、省政府虽然对边境跨境民族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并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但是,由于云南的跨境民族地区生存环境较差,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国家对跨境民族的教育投入有限,导致云南一部分跨境民族子女失学或辍学,导致云南边境地区的教育落后于内地的教育,这不利于云南在边境推行跨境民族教育协同发展工作的开展.从云南与周边国家来看,云南毗邻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等国家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于是云南与这些周边国家发展教育贸易的空间有限,云南省与周边各国跨境民族教育的交流合作的力度不够.因此,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包括中国、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六个国家在发展跨境民族教育协同发过程中必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5教育发展不均衡对云南跨境民族教育协同发展的影响

云南边境的基础教育、跨境民族教育和高等教育与内地相比是薄弱的.云南省边疆存在跨境民族教育缺失和教育资源的不公平,于是云南省边境跨境民族出现跨境民族学生外流到境外读书,在2013年1月27日至2月2日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临沧市镇康县南伞口岸对面的缅甸的果敢有许多云南边民或跨境民族的子女在缅甸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云南省沿边境地区跨境民族子女跨境读书的现象,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基础教育质量和竞争力,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国门教育的形象和软实力.当地居民反映,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教育却要由相对贫穷的邻国来买单的现象,说明云南边境民族地区与内地教育的不均衡.另外,云南高校跨境民族教育同样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云南省高校课程国际化水平普遍较低,与课程国际化改革要求的双语课程、跨国文化背景课程、互换师生课程相比,云南省高校对课程国际化的理解和实施仍然停留在一般意义的课程国际化.另一方面,云南省高校的师资、教材和教学方法都难以满足课程国际化的需要.这对云南跨境民族教育的开展造成困难,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中国国门教育的脆弱.教育机会、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导致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这不利于云南实现跨境民族教育协同发展.

3云南跨境民族教育协同发展路径探究

3.1坚持“国家认同教育”与“文化安全教育”相结合

云南省边境地区跨境民族教育体现着中国国门教育的形象和软实力,加大对云南省边境地区跨境民族教育的扶持力度和文化安全教育,就是加强对边疆安全建设和边疆和谐社会建设,这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文化安全是指主权国家的主流文化价值体系以及建立于其上的意识形态、社会基本生活制度、语言符号系统、知识传统、宗教信仰等主要文化要素免于内部或外部敌对力量的侵蚀、破坏,以确保主权国家享有充分完整的文化主权并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协调一致,从而维护民族的自尊心和凝聚力,在国内民众中保持一种高度的民族文化认同[3].在跨境民族教育中,我们要树立跨境民族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热爱,让他们从小树立教育公平正义的自豪感,在教育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充分地享受到国家教育发展的成果,真正感受到教育公平正义,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尊严.为此,国家要加大对跨境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帮助沿边境跨境民族乡镇中小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高边境沿线跨境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加大他们与内地中小学校的交流学习,拉近他们与内地中小学教师的距离.这既有利于云南跨境民族教育的协同发展,也可以加强边境民族对祖国的认同感.云南跨境民族教育发展,是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发展人文交流平台建设的基础,是固守中华文化价值观和文化安全教育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重视跨境民族教育发展,重视边境地区跨境民族教育与内地教育的公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内民族间的协调发展,才能让在公平正义教育环境培育下成长起来的跨境民族学生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同国家和中国文化,真正推动文化安全边疆和跨境民族教育公平正义的和谐发展,确保边疆社会稳定.为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头堡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3.2坚持“和而不同”与“共荣互补”相结合

人类社会是一个由多元文化组成的大家庭,彼此包容,共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我国古代老子的“不争”之德,墨子的“兼爱”之说[6],都体现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体谅、相亲相爱,每个人应当有大地之广阔胸襟,以宽厚之德包容他者.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各民族文化应该相互交融,同步发展,互为补充,以相互包容的姿态来共同推进和谐世界的构建.云南作为中国与东盟联系与交往的重要前沿和枢纽,在加强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教育的合作与交流时,应坚持“和而不同、共荣互补”的原则,在文化全球化的碰撞、融合中,坚持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与“源”,要在合作交流、相互碰撞中借鉴或吸收代表当今世界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代表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教育理念,以自觉能动的主体精神和广纳博采胸怀,有选择地吸收他国教育国际化的经验,以此拓展云南跨境民族教育的视野,丰富民族文化的内容,并且把代表人类发展方向的教育价值理念、教育方式与云南跨境民族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跨境民族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世界性,才能昭示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精神,从而促进云南跨境民族教育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教育的共荣互补.

3.3坚持“语言型教育”与“专业型教育”相结合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外交政策,为了推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教育与区域发展.云南与周边国家的跨境民族教育合作应坚持“语言型教育”与“专业型教育”相结合,转变跨境民族教育只停留在进行“语言型教育”这一较低层次上,而应树立为国培养所需人才为目标,合理制定跨境民族教育培养计划.在教育合作目标上,由最初的语言培训向多种业务培训拓展,由单纯语言类人才培养上升到懂技能和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高跨境民族教育的质量;在教育合作方向上,由短期培训向学历教育拓展,从短期培训向专业学位教育转型.同时,调整和改革现行的学科和专业结构,加强国际性课程建设,努力使专业与国际接轨,构建有特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学科和专业.

3.4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

加强云南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我们应做到“走出去”.一方面,加快师资队伍培养,加大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发挥云南省地方公派留学基金与“国家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的作用,认真做好选派优秀人才,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留学工作,提高专任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外语水平,提升教师的国际化教学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加强国际化课程建设.重点加强对外汉语教学课程、对外贸易课程、反恐及警务培训等课程建设,还应积极增设有关东南亚、南亚国家的语言及文化背景课程,并把国际关系学、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国际文化研究、区域经济合作、周边国家研究等科目作为选修课程.同时,还要积极地推行“引进来”的教育战略.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汉语教育必将逐渐成为教育的一个新亮点[7].东盟各国要深刻地了解中国古老而博大精深的文明,就必须熟悉汉语,必须到中国来学习.我们要把云南打造成东盟各国学习汉语的最重要基地,为东盟各国留学生提供最便捷的学习方式.“请进来”还包括引进东盟各国的教育资源,借鉴和利用东盟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手段,把对方的教育资源和优势充分调动起来,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以此来改革和完善云南的跨境民族教育.云南跨境民族教育可以把留学教育的开放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把开发国外教育服务市场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进剂,通过引进大量留学生的方式,从侧面推动云南省教育的优化和跨境民族教育的落实.

3.5坚持“定位自己”与“尊重他国”相结合

跨境民族教育不只是单纯的国民教育,它还关乎到国家间的利益和文化安全,是一个国家的外交形象和对外关系的维度.因此,在推进跨境民族教育时,必须把“定位自己”与“尊重他国”相结合起来,既要认清本国国情,又要充分了解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教育的政策,不能因跨境民族的自我愿望而不顾其他国家的感受.“定位自己”,就是把云南沿边境地区跨境民族教育的水平放在全球化背景下来进行研究,正确评估我省边境地区跨境民族教育开展情况,正确判断云南省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教育的变动因素,准确权衡云南与周边国家的跨境民族教育是否平衡,找准云南省在边境地区开展跨境民族教育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并及时制定出云南省各级各类学校在跨境民族教育中的实施方案.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进国门教育,实施边疆跨境民族地区教育优先发展和重点发展计划,从而实现边境跨境民族地区的教育均衡发展.“尊重他国”,就是在了解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教育政策的基础上,尊重他国,在互利、互动、合理的基础上探寻与周边国家跨境民族教育合作空间,实现跨境民族教育的跨越性发展.为此,云南在扩大与东南亚、南亚发展跨境民族教育合作与交流平台建设中,要了解东南亚、南亚等国家的跨境教育组织、跨境教育政策和战略,关键是要了解越、老、缅三国跨境教育政策和教育发展战略,通过云南与周边三国跨境民族教育比较,找到确实可行的跨境教育合作平台。

作者:付耀华单位: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地方跨境民族教育路径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oyuqikan/bfmzdxxb/63032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