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龄用户的可穿戴产品设计范文

高龄用户的可穿戴产品设计范文

时间:2022-08-27 03:16:28

高龄用户的可穿戴产品设计

《装饰杂志》2015年第七期

老龄化,是世界面临的人口问题。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速度尤其惊人,仅18年就完成了其他国家需要用60至100多年完成的老龄化进程。据统计,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24%。另据民政部数据显示,在这些高龄人群中,老年痴呆症患者人数将超过1000万人,部分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空巢老人、失智老人、失能老人的数量将会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不断递增,“智慧养老”因此备受关注。所谓“智慧养老”,指在信息科技的辅助下提供各种一体化健康养老解决方案,其中尤以可穿戴设备的开发与设计最为迫切和引人关注,因其便携性、即时性等特点正符合了面向老年人的看护需求。研究此类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既是为整个社会提供老龄化解决方案,也是借由设计对高龄用户传递一种人文关怀。

一、核心功能设计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细分,现今的可穿戴产品已从最初的“玩创意”发展到“重功能”,向着实用方向迈进。对功能的设计与取舍,成为可穿戴产品设计面临的首要问题。老年用户的感知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思维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生理机能逐渐衰退,使得“安全”与“健康”逐渐成为首要功能诉求。为高龄用户进行可穿戴产品设计必须首先满足此类功能需求,以达到产品的核心目的。

1.跌倒报警和迅即定位跌倒,无论对于健康良好抑或身患疾病的老年人,都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情况,那些行动不便者更甚。可穿戴设备可以发挥智能产品的优越性,通过加速度计、磁力计、陀螺仪等运动传感器,第一时间感知到跌倒状况并做出相关反应。因此,嵌入此类传感器,便成为产品功能设计的必备环节。一旦高龄用户发生跌倒状况,设备可以自动判定危险,同时自动发出呼救信号。例如我国一款名为“爱牵挂”的老年人智能手表,将GPS户外定位与“射频识别”技术结合,可以通过室内安装的射频识别设备更加精准地判别老人跌倒情况和具体位置信息。在跌倒判断方面,“爱牵挂”还将老人跌倒分为三种情况:跌倒后很快起来;跌倒受伤但仍可自救;跌倒并无法自救。第三种情况的判定显然尤为重要。此款产品采用结合传感器传送的用户心率数据进行综合判定,能使呼救更为准确有效。同时,由于传感器并不能保证100%传递准确信息,此类产品通常会在硬件上加设一个呼救按钮。除了老人端的感应器和硬件设计,这类功能的实现还必须结合相应的移动端App产品,供老人的照顾者使用。如“爱牵挂”将功能全部整合到子女的手机App端和Web端,以减轻老年用户端操作和设置的负担。不过,相较于国外同类产品,在跌倒呼救方面,我国的相关产品设计目前仅限于亲子联系,社会联系远远不足——若产品能够与社会医疗或急救系统达成良好互通,就更加有利于及时发现和救治跌倒的老人。例如,美国AT&T公司将一款名为EverThere的可穿戴设备与自己的移动宽带网络进行了紧密结合,在发生意外时即可联系紧急调度中心,紧急调度中心通过GPS定位直接将救护车“指引”到佩戴者当前的地点实施快速抢救。可以想见,此类功能中的按钮报警、GPS定位功能对于走失老人的救助同样十分有用。事实上,可穿戴产品在防跌倒方面还能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报警,还可以保护。例如美国ActiveProtective公司的产品可穿戴气囊,巧妙地将传感器与汽车安全气囊设计原理相结合,平时像皮带一样系在衣物上,当3D动作传感器检测到要跌倒的异常动作时,即可迅速通过冷气增压泵给气囊充气,从而有效减轻90%对髋骨的冲击力。类似产品还有目前一款正在Indiegogo平台上进行众筹的项目“B-Shoe”,可以防止跌倒或减轻跌倒带来的伤害——此款产品在鞋底上安装了压力传感器、驱动单元、可充电电池、微处理器,当预判到用户即将摔倒时,就会自动引导其一条腿迈开并向后撤步,保持重心平衡。这些产品告诉我们,可穿戴产品的功能不但可以设计为“跟着走”,而且可以设计为“伸出手”,为智能产品解决高龄用户的看护问题提供了更有效的设计方案。

2.健康监测功能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凭借大数据分析,高龄用户可穿戴产品的健康监测功能通常围绕行为监测或某项指征监测两方面进行设计。在行为监测方面,由于老年人的许多健康问题都存在早期征兆,通常会开始于日常行为模式,甚至是活动因素的改变,监测则可以规避此类风险。对于独居老人、空巢老人来说,这一项功能尤为重要——此类人群最易出现身体发生异样,却没有及时察觉就医,以致发生意外的状况。鉴于大多数老年人最多的活动地点是在家中,这种类型的可穿戴产品的功能设计通常需要结合室内传感器、云计算和移动端App。例如Fundable众筹平台上的一款名为Tempo的智能手环,即藉由配套的室内定位传感器精确定位、收集和传输信息,通过WiFi将数据同步至云端,子女则可通过关联的App查看。其内置系统会自动记录和分析用户行为并根据反常行为发出警报。例如,某位老人的习惯是早上7点起床,之后去卫生间,再到厨房做饭,饭后在客厅活动,Tempo便会记录下这种行为模式。如果某一天发现用户去了卫生间又继续回房间躺下休息,设备便会向子女发送警报,提醒关注。针对高龄用户的某项身体指标进行监测,事实上即是将一直以来已经具备便携形态的产品在智能化时代的全新演绎。例如血压、血糖监测仪等,通过集成设计达到功能优化,或将检测数据通过云端与医疗机构进行分享。如国内产品Mumu血压计,整个产品外观类似于传统血压计的腕带,通过智能终端App、云端备份和同步数据,可供家人远程掌握健康状况,包括追踪历史记录以及查询功能。诚然,高龄用户的需求多种多样,也有诸如沟通、娱乐、社交、健身等与青年人别无二致的日常需要。但若论及紧迫性与特殊性,上述两大类功能无疑是首要和核心的需求,也是高龄用户可穿戴产品与主流可穿戴产品相比最为突出的功能设计方向。此外,综合可穿戴设备的便携属性,以及老年用户对操作简化的需求,必须做到精练、突出、深入某一核心功能,才能从根本上实现简洁实用。而目前我国诸多可穿戴产品的功能设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放置过多的功能模块,厂商从“大而全”的角度出发,将本应简单实用的可穿戴设备设计成为“多功能”的老年智能用品。过多的功能设计势必导致可穿戴产品的体积变大,影响到可穿戴设备简易携带的本质,还会造成操作上过多的选择和负担,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二、特殊体验设计

鉴于老年人在生理上的特殊性,如若提升可穿戴产品的用户体验,则需要在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1.硬件体验设计正如唐纳德•诺曼在《未来产品的设计》一书中所说的:“自然的、有响应的交互……营造出真正的‘机器+人’的共生系统,也就是最佳的人机交互。”可穿戴设备提升体验的最佳途径就是通过硬件的设计,将交互方式变得更为自然。对于绝大多数不熟悉甚至不喜欢高科技产品的高龄用户而言,将产品交互融入日常生活,乃至隐于日常生活,是提升体验的最佳途径。高龄用户对可穿戴产品的需求在造型设计上首先更倾向于“轻便、极简”。集成度极高的别针、纽扣、吊坠等易于别在衣物上的轻型设备更加符合用户需求。同时,由于高龄用户的精细动作能力衰退,硬件的总体造型要“小而轻”,而按钮与控件却要遵循“放大”的原则。尤其是紧急呼叫按钮的设计,在尺寸、色彩和位置设计上需要与其他功能按钮予以区分。例如“爱牵挂”的呼救按钮就没有放到侧面以免被触碰而误操作,而是放在了手表下面,方便老人在突发疾病或者摔倒时,感到无力的情况下求助。将外观的“小”与按钮的“大”发挥到极致的设计,是美国一款名为Amulyte的老年人可穿戴设备,整个产品就是一枚嵌在中央的“帮助”按钮。这款产品集成度极高,纽扣大小的产品内部安置了GPS定位、加速度计、WiFi模块,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值得一提的是,此款产品的呼救按钮被设计为凹下式的,避免日常触碰造成误操作。(图2)“轻便、极简”的设计思维进一步延伸,即是将产品本身与日常物品相结合,则可将穿戴隐于无形,从而更贴近自然交互,提升体验。例如,将可穿戴与鞋子设计在一起,只要穿鞋出门,就可以满足定位、摔倒报警等基本功能。美国GTX与Aetrex制鞋公司联合研发的定位鞋子即为一例。这款鞋子看起来和普通鞋并无明显区别,但其中内嵌的GPS芯片使得监护者可以通过智能终端,实时获知老年人所在的位置,同时还具有安全区域提醒等功能。老年用户根本感觉不到自己携带了额外的定位设备。比起手环、腕表等常见的可穿戴产品,此类产品的另一大益处在于可以避免用户忘记携带,对健忘的老年人来说更为方便。

2.UI体验设计与主流可穿戴产品不同,老年人可穿戴产品如果能用硬件按钮解决的功能,则最好避免触摸屏的介入。例如国内一款老年智能手表Hi-Watch,其大约5平方厘米的界面尺寸尽管在智能手表中已经很大,而且搭载了最新的安卓系统,功能设计也贴近需求,但其UI部分却并没有根据特定用户做到很好的优化。内置的一些功能模块如“睡眠管理”,由于列表文字过小,对于普通用户的视力和精细操控能力都是一个挑战,遑论老年人,根本无法实现其预设功能。如果一定要搭载触摸屏,则需要根据高龄用户的生理特点进行特殊的UI设计。研究发现,老年人对红/蓝紫、色相相邻的绿色组合、色相相邻的蓝色组合及黄/橘组合等组合文字视认能力较差;同时,在色彩使用上应尽量选择色相差异大的色彩组合,其视觉认知度会相对更好。由于老年人眼睛的角膜或晶体常常会产生浑浊,视网膜的结构和敏感性也随之变化,瞳孔托架直径缩小,进入视网膜的光量相应减小,影响了阅读时所必需的大量的光亮度,因此80岁的人阅读时所需的光要比20岁的人多三倍——这意味着需要设计更亮的屏幕。此外,可以考虑另辟蹊径的方法进行用户界面设计。如利用电子书产品中的墨水屏技术取代彩色触摸屏,既可以省电,又可以避免强光对用户视觉造成的刺激。例如索尼公司的智能手环产品SmartBandTalk,用墨水屏技术的同时满足了可穿戴产品续航和美观两方面需求,其简洁的UI设计风格完全可以为老年用户可穿戴产品设计所借鉴。

三、情感化设计

尽管面向高龄用户的可穿戴产品的购买者通常是其儿孙辈,但使用者的接受意愿也必须被考虑在内。尤其是老年人本身就容易对高科技产品产生恐惧和抵触情绪,如果不能在情感化设计上多下功夫,再好的功能与体验也无法令用户对产品产生认同感。需将可视化的设计元素作为最直观的情感载体,通过产品的造型、材料、色彩等构成元素,依靠高龄用户的视觉、触觉等基本感知器官,通过想象、记忆等各种认知能力,满足其本能的情感需求。除过上文提到的诸多色彩、硬件解决方案,还可从以下方面做进一步的情感化设计。首先,在造型和材质选择上贴近老年用户的喜好。例如,一款手环如果按照时下流行的方案设计,简约、流线型的外表、黑与白的配色方案,恐怕无法获得大多数老年用户的欢心。设计生产FitBit的公司CarePredict一直试图解决老年人可穿戴产品外观设计方面的问题。在用户调研中,部分老年用户反映,他们不会佩戴健康跟踪设备,“除非它看起来不错”。因此,他们将一款可穿戴手环设计为串珠手链造型,希望获得老年女性用户的喜爱。同时,该公司还计划设计一款类似于标准男士手表的可穿戴设备,让习惯佩带手表的男性老年用户发自内心地愿意接受不像“可穿戴设备”的产品。类似的设计还有上文提到的Tempo手环。考虑到文化差异,面向我国老年人的可穿戴设备还应有不同的情感化设计。例如,据新闻报道显示,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老年用户购买黄金、白银和金镶玉传统饰品的消费力仅次于新婚夫妇。针对这一市场信号,面向中国老年用户设计的可穿戴产品可以在造型和材质方面仿制金、银、玉等,更有利于提高老年用户接受度。

其次,应尽量采用柔和的曲线和大的曲面,减少运用直线,避免强烈的对比形态。再通过材料的选择,在肌理、温度、光泽三个方面予以设计,综合传递出柔和、温暖的信息,会使老年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感觉更加安全舒适。再次,可以通过巧妙的造型设计掩藏高科技元素,消除用户紧张恐惧的心理。根据国际通行的PWB(即Psychologicalwell-Bing,心理幸福感)研究表明,自我和社会化的过程拥有积极的自尊和自我掌控感,会与他人产生积极联系;而老年人在自我掌控等方面最易产生消极情绪。对于老年人来说,佩戴可穿戴产品或多或少地暗示自我某些生理机能的衰退,容易带来消极指向,这也是部分老年人排斥可穿戴产品的原因之一。因此在设计上,就更要隐藏可穿戴产品“新、奇、怪”的特性,带给用户更多的亲切感和掌控感,而非高科技产品特有的疏离感。国内另外一家科技公司推出的“HWATCH红表”也是一款老年人健康服务的智能手表,它刻意隐去了高科技可穿戴的外观特征,反其道行之,将产品外观设计为传统手表,旨在拉近用户与产品的距离,提升情感接受度。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面向高龄用户的可穿戴产品在核心功能方面最应关注两个方向的需求:面对突发状况的即时定位报警,以及满足日常需求的健康监测。在功能设计上,尤其需要注意提升功能的专注度,切忌复杂的功能设置为老年用户造成使用困难。在体验设计方面,需要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征进行硬件、软件的综合设计,集成度高、隐于日常用品的可穿戴将会提升用户体验。高龄用户的可穿戴设备同样需要特别注重情感化设计,通过可视化的视觉元素、可感知的材料元素、隐藏高科技属性等方面增进用户对产品的接受度。

作者:李晓珊 张明 单位:北京工商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龄用户的可穿戴产品设计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nzhuzazhi/zszz/67814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