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旅游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转型研究范文

旅游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转型研究范文

时间:2022-10-18 11:32:16

旅游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转型研究

《小城镇建设杂志》2014年第八期

1曾厝村转型动力机制内容

旅游城镇化对城中村的转型起着重要的作用。旅游活动的产生与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曾厝来讲,曾厝的转型驱动力也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四个方面,即区位优势的带动、资源优势的拉动、旅游市场发育程度的推动以及政府监管规范引导的牵动(见图6)。

1.1区位优势的带动区位优势是旅游城镇化的基础,是曾厝转型的先决条件,良好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不仅可以降低旅游成本,而且还可以节约交通时间,扩大旅游区域的影响范围。曾厝位于厦门风景如画、交通便捷的环岛路,周边有诸如鼓浪屿、中山路、莲坂、厦门大学等商圈,这些商圈的经济辐射力对曾厝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为曾厝休闲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客源。厦门大学商业圈是曾厝的转型的源头,厦门大学商业圈与其他商业圈最大不同在于,它蕴含着一种与厦门大学艺术氛围相呼应的文化气息,与那些人文商业地产标榜的文化艺术内涵相比,显得更加的浑然天成。显然,区位交通优势是曾厝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同时周边的大学文化艺术氛围也推动着曾厝的业态发生转变。

1.2资源优势的拉动

1.2.1环境资源旅游活动的发生最基本条件是拥有舒适的气候环境,厦门属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1℃左右,夏无酷暑,常年无冬,旅游四季皆适合;山海相依,山城相间是厦门的城市特点,曾厝地处厦门岛的南边,与沙滩、海洋、森林、山岩相依,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形成海岸线上一处生态环境优美的村庄。

1.2.2文化资源(1)早期渔村文化曾厝在历史上最早是以小渔村形式存在的。渔村的形成是因为它依山傍海的缘故,千百年来,沿海居民以渔业为生,渔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海洋气候和气象、海上作业的风险等等经过长期积淀形成一种文化,也就是曾厝的“渔村文化”,渔村文化使曾厝的形态具有偏远性、封闭性以及辽阔性。(2)多元文化与宗教信仰曾厝是闽南原生态自然村中的代表,它包含了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以及厦门独有香火旺盛的民间圣妈文化等多种风俗信仰。地域文化的差异造就了曾厝丰厚的历史背景,在意识形态上,曾厝的发展始终保留着这些信仰,村内历史建筑及空间环境仍带有多元文化的烙印(见图7—9)。(3)侨乡文化厦门作为一个港口城市,曾厝作为厦港的出海口,其居民早已开始了下南洋的经历。在20世纪初正值厦门市政建设之时,曾厝的华侨满怀热情纷纷回厦门投资。建国后,随着社会环境逐步安定,侨乡曾厝由单纯的消费型社会转向生产型社会,改革开放后,沿海城市快速发展,曾厝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利用其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外来旅游者,旅游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也进而促使曾厝从历史文化型村庄向旅游消费型村庄的转变。

1.2.3宅基地资源宅基地对于村民来讲,意义非凡,“宅+地”不仅代表着房子或房产,还是“家”的物质形态。宅基地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情感价值,血缘、亲缘、宗缘、地缘的存在,至今村内依然保留着饮食习俗、邻里关系、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曾厝的居住空间、街道尺度、院落环境以及内部丰富的空间肌理,与偶然性空间相比,它以渐进式的发展方式更能满足普通村民对多样生活的需求。

1.3旅游市场发育程度的推动在21世纪大学生创业趋势的推进下,2001年大量的学生涌入曾厝,通过音乐创作、雕刻绘画、制作文化创意产品等方式实现创业目标,曾厝变成了大学生村。村民通过自建房来满足学生创业用房的需求,租金收入成为了曾厝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厦门旅游市场发育逐渐成熟,促进各个旅游景区快速发展。由于曾厝地处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辐射范围内,其发展也受到了旅游业的影响。鼓浪屿游客数量的日益增长,给鼓浪屿的交通、餐饮、住宿、环境卫生以及历史风貌区的保护带来了压力,导致餐饮住宿价格不断上涨,鼓浪屿游客人数、轮渡通行时间、商店夜市开放时间受到管制。2003年政府出台的《鼓浪屿风景名胜区管理办法》,对鼓浪屿建设项目、风貌建筑保护、票价等更是做出了严格的管理规定。近年来,随着鼓浪屿旅游成本的增加,曾厝无需门票、自由的通行时间、开放式的经营方式等等优势吸引了大批的游客和投资者。2010年,在厦门旅游市场推动下,曾厝村民通过加盖房屋逐步发展成为家庭旅馆,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住宿需求和体验标准,曾厝的文化商业氛围开始变得浓重,其商业文化形态逐渐发展成熟。

1.4政府监管规范引导的牵动由于曾厝最初发展比较封闭,一直处于自发状态,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村庄的发展与外界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逐渐超出自控范围,这时就需要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政府监管规范引导对其发展进行控制,使其不偏离正常的发展轨道。2013年,曾厝旅游业的壮大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曾厝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下,众多商家自发组织成立了曾厝文创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共同发展,尝试引导这种自发形成的松散产业形态。随着“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的开展,不仅对厦门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更为曾厝旅游文化的提升、经济发展创造很大的空间,如《曾厝“五街十八巷”提升改造》项目,通过对街道、综合管线、建筑立面、景观绿化等方面的改造,来提升曾厝的配套设施服务能力和旅游环境质量。

2曾厝转型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厦门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与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给曾厝的转型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曾厝在转型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家庭旅馆业的发展缺少法律保障、村庄建筑密度过大、历史遗迹及周边环境缺少保护、村庄配套设施落后以及村民自治意识缺乏等问题。

2.1家庭旅馆业无法办理商业执照,租赁合同缺少法律保障由于家庭旅馆业属于一种特种的行业,所有办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有产权证,曾厝的居民住房普遍都没有办理完整的产权,并存在违法加盖现象。旅馆这种特种行业办理许可证需要拥有房管局安全鉴定检测中心出具“建筑安全鉴定证明”。因此,曾厝的村民无法办理相关的营业执照,他们目前都是无照经营,家庭旅馆经营获得的收入属于非正规经济,缺少法律保障。福建省尚未出台城镇房屋出租相关的规定,借鉴《广东省城镇房屋租赁条例》和《深圳市出租房屋管理若干规定》,从法律的角度来讲,违法建设的房屋没有经营权,因此租赁合同本身得不到法律承认,更得不到保护。因此,村民违约的现象普遍存在,给经营者也带来了困扰。

2.2旅游开发导致村庄建筑密度过大,缺乏对历史遗迹的保护在2003年曾厝村改居以后,村庄的耕地已完全被征用,现状村庄已无可供发展使用的集体用地,村庄建筑密度达到84.8%。由于村庄中分布着大量的历史建筑,村民的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保护历史建筑的意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村民自建房屋加盖现象严重,导致历史建筑周边的环境被破坏,从而丧失了创造旅游价值的能力。

2.3村庄配套设施更新改造速度缓慢,落后于村庄的快速发展曾厝一旦遇到暴雨和游客高峰期时,积水与跳闸断电的现象就会不断出现;停车空间严重不足,广告指引标志的缺乏,不能给游客提供引导与帮助,削弱了空间识别性。收入与支出相抗衡,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缺乏,卫生由区里公共财政统一管理,市政等设施改善由区政府承担30%,市政府承担70%,曾厝社区每年集体物业收入在300万左右,用于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的支出也接近300万左右,因此无法加大对村落公共设施的投入。

2.4村民文化素质低,自治意识淡薄,管理缺乏积极性随着曾厝旅游经济收入的增长,村中常常出现乱涨房租、乱堆垃圾,经营者与经营者之间、经营者与房东之间矛盾激化的现象。由于村民文化素质低,现在仍存在一些村民由于缺乏自律、自治、共同发展的观念,致使业主与商户在村庄组织管理造成障碍,并存在消极的思想。

3思考与对策

3.1将非正规的家庭旅馆经营方式合法化,确保经济收入合法性农用地转化为国有建设用地会面对的诸多题目之一,扭转农用地所有权的是不现实的。村民出租房屋给外来人员属于普遍现象,并且在本村的经济发展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村民出租房屋并未改变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和房屋产权,应该将村民土地的使用政策适度放宽。曾厝家庭旅馆可以参考鼓浪屿家庭旅馆的管理办法,将家庭旅馆纳入合法经营范围,在许可证的办理审批过程中给予特殊政策通道。

3.2增添市政基础设施并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旅游环境质量政府部门加大对曾厝配套设施资金的投入,在村庄入口处增添游客服务中心,在曾厝外环规划车行道,引导车辆在行驶,减少村内部人车混行,提高游客安全系数,村内部主要旅游路线街道拓宽,增加景观小品,种植绿色植物,创造舒适的休憩空间,在一定的距离内布置引导标志牌,增加村庄内部空间识别性。

3.3划定历史遗存建筑为风貌保护建筑,保护历史遗存与村庄建设项目同步进行曾厝包含许多的风俗信仰和历史建筑,划定这些历史遗存建筑为风貌保护建筑,使其成为该区域的一个具有特色的功能单元。风貌建筑的保护应与建设项目同步展开,如在曾厝进行《“五街十八巷”提升改造》项目之时,对历史风貌建筑进行整治,如修复历史建筑立面、打通历史空间与街道空间的视线、增补名木古树等。

3.4政府应主动介入政策引导及监管,提高村民与政府共同管理积极性曾厝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经营群体,政府应主动介入、融入、主动服务经营者,进行政策支持,提高村民与政府共同管理的积极性。通过成立商家管理协会、运营公司、出台“曾厝家庭旅馆行业协会管理规定”与“曾厝公共服务管理办法”,对村庄旅游发展的进行运营与管理并逐步引导家庭旅馆的自我管理、保护旅馆经营者的合法利益,保障村庄公共服务费用的合理使用。

4结语

在旅游城镇化背景下,曾厝先是由一个小渔村经过发展成粗放型城中村,随后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管理规范引导下,最终发展成为了具有厦门当地特色的一个旅游村。但是,在未来旅游市场的的发展中它仍存在着建设、经营、管理等诸多问题和风险,政府应适时介入,与村民及经营者进行沟通,通过制定科学的规范并进行监督管理,引导村庄健康发展,来实现村民与政府互利双赢的目的。

作者:秦洋邓伟骥单位:华侨大学建筑学院 厦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旅游城镇化背景下城中村转型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nzhuzazhi/xczjszz/65612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