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旧城住区环境设计研究范文

旧城住区环境设计研究范文

时间:2022-10-10 11:38:52

旧城住区环境设计研究

《四川建筑杂志》2014年第四期

1新二村概况及其住区环境现状问题

成都市新二村位于中心城区一环路以内,北至西体路,南临饮马河,西靠通锦桥路,东至北较场西路,是建造于20世纪80年代的工人新村社区之一。建设之初,采用小区规划模式进行住宅楼栋的布局,多为行列式和周边式。该住区地理位置条件优越,且东南面有一条河流蜿蜒而过,为住区提供了可利用的景观资源。但是,经过多年的使用,该住区现状环境已经混乱破败,再加上住区内部的小学、幼儿园、菜市场等大量人流、货流的压力,该住区环境亟待整治。在调查过程中,笔者通过现场观察和访谈的方法,了解到该住区外部环境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如下:(1)滨水空间利用不足,景观资源浪费。该住区东南面紧临饮马河,具有良好的景观资源,但由于水质污染较严重,滨河区域被居民自行搭建的护栏所占用,绿化景观设计较为简单等因素,造成滨水空间的浪费(图1)。(2)公共活动空间匮乏,停留空间稀少。该住区中的宅间被垃圾站、居民自行搭建的杂用房间以及室外自行车棚等占用,由此造成本来就很局促的宅间空间根本没有居民活动的空间(图2)。(3)机动车停车面积少,占用公共道路。停车的需求日益增大,而住区内部停车场严重缺乏,很多机动车不得不停在小区庭院内部,或者占用公共道路停车,给住区消防带来了隐患(图3)。(4)绿化景观少,且设计单一,破坏较严重。植被种类较为单一,色彩单调,且表面灰尘积累较多,影响整体效果(图4)。(5)底层商业占道经营,街道空间被压缩。空间环境混乱,不利于交往。由于规划的不合理以及人为因素的介入、管理的不善,使得一些街道生活空间环境较为杂乱。

1.1街道公共空间环境混乱在整个新二村住区中,公共空间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街道、菜市场、体育健身广场、宅前绿地、滨水小径。由于公共活动空间非常缺乏,很多居民将街道视作自己活动的主要空间,如占道停车、占道摆摊、占道打麻将等(图6)。可见,该住区由于缺乏足够的公共活动空间,迫使很多活动转移到住区内部道路上,尤其是人行道上进行。

1.2滨水空间利用不足在该住区的东侧,有一条宽约7m的河流。目前水质较差,常年水位较低。沿河流两侧现状已建设有部分绿化和步行小径。同时,沿河一侧的住宅,很多业主通过违法扩建,占用本来就很狭窄的空间,致使这条滨河小径更加难以使用,只能容许一人通过,并且环境卫生令人堪忧(图7)。夜晚降临,零星的几盏路灯,使行人缺乏安全感。总的说来,这个滨水空间是一个消极的空间,缺乏对居民的吸引力,尽管尝试利用水景资源,为人们创造散步、遛狗、交流的场所,但由于考虑不足与后期管理维护不善,目前已成为该住区典型的消极空间之一。此外,在住区西南入口处,住区主要道路和滨水步道交汇交汇出一个近乎三角形的小广场,现状为一些健身设施,但设置较为简单,利用率不高,且常被商贩占道经营。

2住区环境更新设计建议

在综合分析新二村现状问题及其存在的突出重点问题之后,笔者以提高住区环境的开放性为导向,提出以下更新设计建议:针对其街道公共空间环境混乱的情况,首先将该地区的整体交通进行了重新组织,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流,将机动车交通截流至住区外部四周,为住区内部创造舒适宜人的步行空间;其次,引入“共享街道”的概念,对住区的主要道路进行了新的断面设计,丰富其街道设施,并对街道绿化景观、小品设施等做出改进设计,借此提升该住区的整体品质,提高住区空间对公共活动的接纳能力。针对其对滨水空间的利用不足,在沿饮马河两侧进行了新的断面设计和景观小品设计,力求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舒适宜人、丰富多彩的滨河步道空间;并对现状仅有的滨河小广场进行改造设计,使其兼具体育锻炼、生活休闲和观赏娱乐的功能,为居民提供邻里交往的空间。

2.1街道空间改造

2.1.1交通组织将新二村内部机动车交通截流至住区外部,在周边道路上设置停车点,并通过整理不规范的菜市场,留出停车场空间,供住区内部停车;在经济条件许可时,还可原址修建地下停车场,满足内部停车需求。住区内部交通仅可步行和非机动车交通,并且做到人车分流,从而避免机动车交通带来的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

2.1.2共享街道共享街道最早出现在荷兰,其根本理念是,构造一个统一体,强调共同体和居住使用者,行人、玩耍的儿童、骑自行车的人、停靠的车辆和行驶的汽车都共享着同一个街道空间。它的思想是把汽车放在一个次要的状态,从而营造一个以人行为主和促进步行的空间。通过对街道物理面貌的重新设计,开拓出供行人使用的公共领地。比如,行人和汽车共同使用的一个空间,这个空间被设计成迫使汽车缓慢行驶的格局,通过有明显标志的入口、休息区、车道转弯、障碍物、植被带、铺装材料的变化,让驾驶员感觉是在花园行驶,迫使他去关注其他的使用者。通过调研,笔者发现该住区有私人小汽车的家庭户数较少,且住区规模适中,整个区域在可步行范围内。因此,在改造方案中,笔者深化了对共享街道的理解,通过外部交通组织,将机动车交通尽可能截流到住区周边,从而使内部街道完全成为一个步行的、供儿童玩耍、成年人购物、老年人锻炼、全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并对主要街道断面进行了设计。在宽度为12m的主要街道上,考虑步行、非机动车和休息娱乐空间。设置沿廊,以灰空间的形式,将室内商业空间和室外开放空间进行过渡,使人们自然地从公共空间进入私密空间。设置中央景观花池,选择花色丰富的盆栽或灌木,形成赏心悦目的街道景观,并在四周设置坐凳,材质为木材类,中间设置装饰性路灯。两侧行道树的位置设标准路灯,灯杆可利用来进行商业广告,增添街区活力。两侧建筑物屋顶栽种灌木,形成立体式的绿化景观。建筑物临街立面悬挂壁灯,增添观赏价值。地面铺装使用红色透水砖,间以青石板为辅,在避免积水的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2.2滨水空间改造

2.2.1滨河步道拆除居民违章搭建的阳台,留出步道空间。由于该步道较窄,为了避免乔木对视野的遮挡,将大型乔木移栽至别处,使视野开阔,步道也会显得稍微宽阔。拓宽道路,沿河岸垂直方向,在河道上方延展1.5m的栈道,设置景观池和休息区。临道路的墙面可进行涂鸦艺术创造,丰富立面环境。设置坐凳,既可面向河道而坐,也可面向街道而坐。布置立式路灯和壁式路灯,在夜间为行人提供照明设施,而白天可成为景观装饰小品。

2.2.2滨河小广场改造设计在该小广场上,分为两个区域:西侧为成年人活动区,有硬质铺装场地、弧形座椅。东侧主要为儿童游乐场地,周边结合树池,设置座椅,供看护儿童的成年人使用。游乐设施有滑滑梯、攀高梯和沙地,地面主要为沙石材质和草地,保证自然、柔软的地面,让儿童亲近自然,树丛设计曲折,儿童可捉迷藏等(图11)。

3总结

旧城更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新陈代谢的作用,是一个长期、持久、永不间断的过程。国内外众多旧城更新的实例也证明,只有循序渐进的更新才能延续住区的传统文脉,维系居民的邻里关系,维持社会稳定。住区环境改善是旧城更新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居民最根本的诉求。通过采取以开放性为导向的设计手段,最大限度的利用住区现状资源,注重街道、广场等公共空间的开放性、住区公共设施的共享性以及景观的多样性,使住区环境满足居民当前的生活需要和心理需要,从而实现了创造宜人住区的目标。本文以笔者所熟悉的住区为例,重点从交通组织、共享街道、景观改造和完善设施等方面,对住区环境进行了更新设计,以期为以后的住区环境改造提供借鉴。

作者:谢李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旧城住区环境设计研究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anzhuzazhi/scjzzz/65549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