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职校建筑材料课程的改革范文

职校建筑材料课程的改革范文

时间:2022-03-10 09:08:03

职校建筑材料课程的改革

一、对《建筑材料》课程的研究分析

(一)《建筑材料》课程的特征《建筑材料》课程作为高职土建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与数学、物理和化学紧密相连,其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好基本理论知识,在以后的建筑施工过程中,严格合理地把握选材和用材标准,为建筑项目把好了材料关也就为建筑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建筑材料》课程具有以下特性。一是综合性极强,所涉知识面广,但缺乏系统性。主要体现在建筑施工所用的材料类别种类繁多,每种类别又细分为性能各异的小类别,知识点分布范围特别广,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模式,容易使学生的学习缺乏理性认识,减弱教与学的互动效果。二是对实践要求较高,但缺少逻辑。主要体现在教材中的很多知识点不具有逻辑性,很难进行推导分析,但的确是经过无数实践得到的经验之谈,绝对不能忽视。这很容易使习惯逻辑思维的理科类学生感觉不科学,不可信,降低对本课程的兴趣。三是理论性强于归纳性。主要体现在概念性的描述非常多,不具体,并且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比较分散,不便进行系统归纳。学生容易进入另一个误区,认为学习本门课程可像文科一样死记硬背,这显然是违背本课程宗旨的,不利于学习效果的提升。

(二)授课对象的特点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有所区别,本科教育的传统模式不适合于高职教育。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高职院校学生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其职业在进校之初基本上就确定了,他们明白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学习的目的性强,只认定对将来有用的知识,对综合性知识不够重视,也不注重知识的迁移,容易对《建筑材料》这门基础课程产生错误的理解。二是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相对较差,学习情绪化现象较为严重。学习积极性取决于兴趣,对《建筑材料》这门比较枯燥、逻辑性不是很强的课程,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三是学习动机千差万别,并且随着个人成长和环境的改变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虽然高职学生起点相对来说比较低,但他们的自尊心却丝毫不亚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进取心也没有想象得那么低,如果能善于发现高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加以毫不吝啬的鼓励和赞扬,启发他们正确的学习动机,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一部分高职院校对《建筑材料》课程的教学改革已经有了足够的重视,逐步合理地加大了这门基础课程的学时,并进行适当的统筹安排,但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还存在着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生搬硬套传统教学模式得不偿失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教学模式深入人心,教师还是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授课绝大多数采取“原理+例子”的案例教学法,始终离不开教材、教学参考书和练习册,内容具有很大局限性,不能利用生动直观的动画演示,难以形成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讲授过多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吸收,无法充分调动他们对《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专业兴趣,难以形成良性互动,无法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师资水平良莠不齐,影响教学效果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很多老师都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或者本科生,来源较为单一,绝大部分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经历,不能结合施工一线的经验进行《建筑材料》的教学,即使有再深厚的理论知识也无济于事。这部分老师教学经验较为缺乏,不能很好地把握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引导他们进行深入地专业学习,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探究实践教学的深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评价系统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市场对建筑人才的需求不断攀升,教师的教学任务也随之加重,使得本应该被重视的《建筑材料》这门基础课程被忽视,同时缺失对《建筑材料》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及深度研究和实质性改革,缺乏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系统,对教学的质量监控不够科学和规范,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高职院校《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之我见

《建筑材料》课程通常在第一学年就开设,由于高职学生本身的起点相对来说就比较低,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较为薄弱,无法迅速地对课程形成整体的理性认识,加之专业课程较多,教学难度相对加大。为了帮助学生了解建筑业常用材料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现行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方法,形成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建筑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关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任课教师要夯实专业基础,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任课教师要夯实自己的基本功,对《建筑材料》这门课程的内容和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了然于胸,不要迷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要使学生掌握常见材料的基本性质、用途、使用方法等基础性知识,引导他们对材料的检测、验收以及施工等基本原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淡化对理论的讲解,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安排适当课时的实践见习,突出实践教学,融理论于实践。重视教学能力的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通过多种恰当的方式活跃课堂氛围,寓教于乐,以焕然一新的方式,使学生由“我要学”转变为“我爱学”。

(二)以学生为中心,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组织教学《建筑材料》这门课理论性比较强,但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建筑领域的材料和工艺日新月异,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组织教学。第一步,在开课前,可事先组织一次认知学习,带领学生参观材料市场和施工现场,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对《建筑材料》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第二步,在理论讲授时,将生产技术模块和基本性能模块进行准确合理的划分,分别讲授,即把课程中的生产过程集中统一讲解,对性能各异的材料的基本性能集中讲授,把原本分散的知识点归纳成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可以采用各种手段使得教学形象化,如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第三步是学以致用的阶段,在理论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探索新思路,大力倡导“做中教,做中学”的新型课程模式,安排学生动手进行检测验证性实验,如材料的基本性能实验,或者自主设计普通混凝土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兴趣,促使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为将来走向施工一线打好基础。

(三)深化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完善考核方式改革针对《建筑材料》课程基础性、理论性、实践性的特点,在灵活组织各种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还要深化考核评价体系探索,完善考核方式改革。不能完全侧重于理论知识考核,要采取多种灵活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如平时理论测试、平常安排适量的作业、上课提问、阶段性论文以及前文提到的检测性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全局,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案的实施。课程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综合确定,分配好各个考核项目所占的比例,督促学生在适当的压力下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为未来的建筑领域培养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使他们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建筑材料》这门基础课程肩负的使命不可小视。《建筑材料》的课程改革还长路漫漫,需要我们建筑人不断深入推进。作为高职教育的一员,要积极引导学生们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逐步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以胜任以后的工作。

作者:曹志芳单位: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建筑工程系建筑经济师

被举报文档标题:职校建筑材料课程的改革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