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论工业建筑的改造与更新范文

论工业建筑的改造与更新范文

时间:2022-10-27 09:52:35

论工业建筑的改造与更新

1设计的定位

综合基地分析,机械厂房所处的工业广场现存工业构筑物数量较多但质量不佳,空间整体效果不突出,旅游区位及资源优势不明显,难以吸引政府和开发商介入;工业区污染严重,后期修缮和整治投入较大,生态恢复周期较长;矿区职工较多,可提供的再就业岗位数量有限等。以上问题的根源都与产业建筑生产功能的丧失有着紧密关系(图4)。基于空间再生,功能置换就成了建筑遗产“活化”和再生的前提条件[1]。为保护建筑特色,并以此触媒区域内的生机活力,在更新改造中将新的功能定位为供有创业需求的青年人使用的低碳节能办公用房。这个定位是考虑到创意产业独有的高附加值、强渗透性[2],可为矿区带来直接经济效益,有助于解决职工再就业问题。此外,自由办公的形式与休闲空间相协调利于住区和主题公园的和谐发展。

2更新改造的模式

尽管机械厂房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但它不属于文物建筑,在更新改造中不应局限于保护性修复,而是应该结合特色实现必要的传承和再生。在改造中,除了把握建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人们的使用需求和情感因素之外,对于这四栋相似的建筑主体从保存质量、空间特点等进行细节性梳理,进而归纳整体的共性、区分个性化的特征,实现空间再生。

2.1保留

可识别性的沿承是非文物类旧工业建筑传承发展的核心,保证修旧如旧,才能实现更新改造设计的宗旨。工业建筑典型性的空间和形式、特色的景观构筑物等应予以整体性保留,并结合借景、修景等方式,恢复建筑外观的完整、建立彼此间的连续性,进而凸显工业建筑的历史痕迹,并激发出人们的情感因子。

2.2改造

四栋机械厂房原有的形式和尺度,都只适于最初的工业属性,不满足创意型办公空间的要求。在设计中,从厂房所处环境的功能定位出发,将创意产业空间处理成利于交流沟通的大空间,和适于独立创作的Loft两种空间形式,并且插入了利于展示、休憩等促进交往的画廊、茶室等空间。通过添加新空间元素,建立起与旧工业建筑、新住区和公园之间的对比、联系和互含的关系。通过外部形式的改造,强化主体建筑之间的相似性,建立四栋厂房间的联系,形成连贯的整体空间。结合新功能布局,添加室外公共服务设施的门类,增强使用的便利性,赋予新空间人性化的特征。重视厂房与周边环境间的联系,从矿区大环境的空间特征出发,将工业景观构筑物进行空间的移植,引入多种比例形式的“小广场”,形成丰富的活动场地。

2.3拆除

四栋旧厂房的建筑主体部分,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采用拆除方式可以实现经济的节约,提高使用的安全系数,并更好地表达新空间。此外,部分后期加建的附属建筑,保存的质量较差,空间封闭,可拆除后结合主体建筑拓展为其他新空间形式,如结合景观构筑物的添加,形成新的灰空间,将广场、景观与建筑内部公共空间三者有效地融合,进而改善原厂区内空旷、缺少人性化的呆板空间。

3更新改造方案的生成

结合前期的分析,方案从机械厂房的功能布局出发,考虑其结构改造的可行性,进而完善内部空间的设计;梳理产业建筑独有的工业特色,从节点的细节表达上,实现与地缘关系的呼应;面对再发展的挑战,注重厂房的材料选取、技术手段、能源策略等生态技术设计(图5、图6)。

3.1结构功能

四栋厂房的结构受力简单明了具有一定的共性:结构相对单一,平立面规则,传力路线清晰,节点受力明了。厂房结构主体的这些特征便于改造安全可靠地进行,既为结构的改造后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又能够将其富于历史沧桑感的气息完整地呈现。建筑原有的内部空间为无柱大空间,从最初功能定位和实际的尺寸来看,内部加设承重结构等都不会影响实际使用。同时,因当初用于工业生产,其受力构件的刚度及承载力较高,所以,可以满足现行办公楼建筑的使用要求。

3.2内部空间

对于日常的空间体验来说,工业建筑的内部空间具有超尺度和不确定性两个特征,其再利用,就是根据原有内部空间的特征,对其进行空间的功能替换、重新整合和扩充增加[3]。对于机械厂房的内部空间,依据多形式的办公需求,采用竖向分层和水平分化的手法,将内部大空间改造为较小的空间加以利用,轻质隔墙和模数化改造便于内部空间的重组和后期的对外出租,为自由创业空间提供可能性。同时,借助改造后新划分出的走道空间的宽窄,控制内部空间的私密性,满足年轻人的不同要求,实现内部空间充分利用(图7)。

3.3节点表达

在更新改造的节点设计中,将基地的景观、场地、建筑三者相结合,在物质空间中强化使用者的体验感,让使用者在休闲娱乐、交流沟通中直接感受多种文化的传承和发展。1)四栋厂房是一个整体,建立彼此间紧密的联系,既可以缩小厂区原有的大尺度空间,也便于更新改造后人们使用的便捷性。借助工字钢与玻璃围护形成的廊桥,不仅在功能上实现了外部空间的直接联系,也在节点的塑造上给人深刻的工业印象。2)坡度为1/2的屋顶形式是这四栋机械厂房区别于矿区其他建筑的典型特征之一。在更新改造中,对于原有的建筑屋顶以保护为主,只是对保护相对较差的一栋局部改建(图9)。此外,将屋顶元素符号化,以构筑物的形式实现建筑室外大空间的整体性(图10)。3)厂区的色彩单一,沧桑感十足却鲜有活泼感。在方案中,将彩色的玻璃盒子作为新元素引入,与原有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带动区域内的氛围。同时,彩色的玻璃盒子与厂房墙体形成的灰空间,通过空间尺度的二次创造,缩小了工业建筑与人之间的距离感。

3.4生态设计

提高建筑的空间表现、实现历史文化特性,其改造的技术手段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表面,更重要的是在建筑层面使用被动式能耗策略,打破旧式的室内空间格局,把自然引入室内,使改造后的建筑具备生态建筑的品质,最终让建筑得以真正地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而不是让历史再次的定格。对于机械厂房来说,降低建筑使用能耗、利用可再生能源、向低碳建筑发展是生态设计的原则和目标。1)依据热压通风的原理,结合改造后的自然通风、采光遮阳和立体园艺实现室内外空气可循环,实现了室内微气候的调节,提高改造后建筑的使用舒适度。2)注意建筑不同朝向的立面处理,统一屋顶和室内空间布局的再处理,达到遮阳和防晒的目的;在原有的外墙壁基础上,增设蓄热、保温层,降低建筑的热能耗。3)减少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废物排放,利用生态环境的自然分解。如采用透水性铺装,保持地下水资源平衡,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4)对于建筑材料,采用的是钢材和新型建材等。这类建材既能保持工业建筑特征文化,又能保证生态环保的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满足了设计的初衷。

4结语

在当今的商品社会里,似乎任何事物都可以变成消费对象,包括城市的历史、包括人们的情感,但是浓缩了的记忆和经历才是生活的主旨。吴良镛先生曾谈到:“文化是历史的沉淀,存留于建筑间,融汇在生活里。”[4]城市中各个时期、各种类型建筑的总和,构成了城市丰富的人文景观和特定的场所内涵,与其他类型的历史建筑比较,产业类历史建筑同样是城市文明进程的见证者。[5]面对旧工业建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应该回归到城市发展的旋律中,挖掘工业建筑走向再生的逻辑。正如改造手段的借入,就是将工业建筑特有的历史记忆与地缘片断再次地加以凝聚,并以新的秩序实现对公众经历和生活的关注。

作者:孙妍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论工业建筑的改造与更新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