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设方案范文

建设方案范文

建设方案

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一、任务目标

对各责任单位在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中履行职责及完成任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促其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率,认真履行职责,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确保年底前完成开工廉租住房18016套、公共租赁住房4510套、棚户区改造8000户的建设任务。

二、效能监察对象

-年各责任单位主要领导、主管(分管)副职均为监察对象,具体是:各县(市)区、高区、工业园区及其行政正职和主管副职,平原区及其正县级主要领导和主管副职,市房管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市住建委、市财政局、市发改委等有关单位及其行政正职、分管副职;任务所涉及单位负有专项职能的科级以上干部。

三、效能监察的主要内容

(一)责任制的建立及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目标任务是否分解,责任制是否建立等。

(二)组织实施和协作配合情况:监督检查责任单位组织实施及相关职能部门协作配合情况。

(三)履行职责和完成任务情况:检查是否按照政办〔〕56号、政部署〔〕5号等文件要求,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调配合,按照任务节点,及时完成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各项建设任务。

四、组织机构

成立效能监察组。组长由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察局局长张桂香担任,副组长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傅江山,市纪委常委、市监察局副局长王学智,市住建委主任赵秀志,市房管局局长魏尚志担任;成员有市纪委监察局效能监察室主任元小林、市住建委调研员窦敬、市房管局副局长赵明、市住房改革办公室主任葛清纯、市委组织部县区干部科科长李国庆、市纪委监察局效能监察室副主任马春保、朱莉萍。

五、监督检查

(一)年7月中旬,市效能监察组对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计划立项批文等各项手续办理及用地落实情况以及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开工情况进行检查。

(二)年9月底,对年度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开工情况进行检查。

(三)年12月底,对年度保障性住房开工项目完成总投资的50%以上情况进行检查。

(四)市住建委、市房管局负责日常监督检查、数据统计等工作,并将督查情况及时报市效能监察组。

六、效能监察结果的处置原则

依据效能监察监督检查情况进行以下处置:

(一)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行政机关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的通知》(政〔〕16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行政首长问责制暂行办法〉的通知》(政〔〕53号)之规定,对存在工作不力、效率低下、推诿扯皮、任务落实不到位、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失职渎职等行政过错行为的单位及其有关领导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查究。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城乡建设厅省年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专项工作方案的通知》(政〔〕34号),对政策不落实、建设进度滞后、租售管理不力的相关单位负责人进行约谈。

对单位的追究方式为:行政告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通报批评、黄牌警告、扣减年度政府目标考核分值,记过错一次、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降低年度考核等次等。

对个人的追究方式为:责令作出书面检查、责令公开道歉、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离岗培训、停职检查或者调离工作岗位、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等;涉及违政纪的,依程序由纪检监察部门给予党政纪处分。

(二)责任追究适用情形

1.组织领导不力、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力、管理监督不到位,影响工作进展及建设成效的。

2.工作不力,对领导批示、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或市效能监察组提出的其他整改要求,在限定时间内整改不到位的;

3.工作态度消极、推诿扯皮、配合不力,影响建设任务完成的。

4.未认真履行职责,工作效率低下,未按要求完成阶段性任务目标的;

5.工作失职、渎职,导致管辖范围内出现严重问题,造成严重不良社会影响和后果的;

6.前任工作未完成导致后续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的,上追一年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责任。7.其他因工作过错或未完成任务目标等影响全市任务目标完成或造成损失的,视过错行为的性质以及产生的后果,给予相应的责任追究。

(三)对任务完成好、成效显著的单位及其有关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给予通报表扬等表彰。

(四)效能监察组对效能监察对象履行职责情况及时作出评定,并将奖惩材料交组织人事部门存档,作为考核和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七、工作要求

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为切实做好我市节水建设工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人水和谐,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20**〕58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建立健全节水型社会管理制度、形成节水减排机制为根本,从实际出发,综合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工程技术、宣传教育等措施,通过示范带动和典型引路,转变用水模式,创新用水机制,全面提升水资源现代化管理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协调发展。合理配置水资源,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优先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创新发展模式,转变增长方式,改变用水观念,提高用水效率,促进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制度创新,规范用水行为。建立完善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制度,规范用水行为,实现水资源有序开发、有限开发、有偿开发和高效利用。

(二)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共同参与。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主导作用,将节水型社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落实目标责任并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逐步形成市场引导的节水机制;鼓励社会公众广泛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形成自觉节水的良好风尚。

(三)坚持节水减污,促进循环使用。坚持源头控制与末端控制相结合,以节水促减污,以减排促节水;按照多循环少排放、再利用、资源化的要求,建立全社会的水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抑制用水过快增长,减少废污水排放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水环境和生态恶化的状况。

(四)坚持科技创新,促进高效利用。充分发挥科技的先导作用,用先进的节水技术改造现有的水资源利用工程设施;大力研发推广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和新材料,淘汰落后、低效的用水设备和技术,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

(五)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分类指导。针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用水对象,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加强分类指导,合理配置水资源,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节水措施。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年,初步建立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与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体系、与水资源优化配置相适应的水利工程体系。在政府监管、市场机制和公众参与的推动下,解决水效率低下和水体污染问题,使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二)主要指标

到20**年,全市万元GDP取水量控制在64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控制在55立方米以内;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75%以上;节水灌溉面积达33.6万亩,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高于0.55;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降至12%,城镇节水器具普及率达65%,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0%,城市污水回用率达10%;城镇居民人均日用水量控制在160升以内。实现全市农业用水零增长,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微增长。地表水开发利用率由目前的2.5%提高到5%,地下水开采率由现状水平年压采10%;污水排放总量不超过全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的水功能纳污能力。

四、主要任务

(一)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1.下发《**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凿井市场管理的通告》等规范性文件,对全市地下水资源管理中的水源建设、水资源保护和污染防治等方面进行系统规范。

2.制定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相配套的制度,制定计划用水管理、水平衡测试管理、节水器具管理等规章制度,使具体的节水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提高管理效率。

(二)水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1.严格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根据水资源综合规划,搞好水量分配和取水总量控制。依据**市水量分配方案,提出各乡(镇、区)取水许可总量控制指标,加强取用水管理。

2.强化计划用水管理,制定重要工业行业用水定额,加大水平衡测试工作力度,改进和完善计划用水考核方式,扩大计划用水管理范围。

3.落实节水“三同时”管理制度,建设项目审批部门要与节水主管部门落实联动会审制度,确保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三)宣传教育

1.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节水宣传周”、“节约用水宣传月”等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以节水专题片、报刊文摘的形式进行宣传。同时,以宣传画板、宣传手册、知识竞赛等形式向广大市民介绍**水资源现状、存在问题及节约用水的方法,增强市民“节水、爱水、护水”的意识。

2.创建节水型企业、单位和小区。根据有关标准,修订和完善创建标准和办法,加快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建设。树立典型、推广经验、以点带面,推动节水工作开展。到20**年,全市建设节水型示范企业6家、节水型示范单位4个、节水型示范小区2个、节水型示范学校1所。

3.将节水型社会教育纳入全面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体系。市教育部门要把节约水资源和保护水环境内容纳入教学当中,在中小学生中开展节水主题活动,从小培养儿童的“水资源忧患意识”、“节约和环保意识”。

(四)主要项目

1.农业节水灌溉项目。大力推广和使用管道输水、防渗渠道输水、喷灌、微灌、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措施,提高用水效率。

(1)实施井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三年内修复改造机电井156眼,修复田间渠道32公里,新建和改善灌溉面积0.8万亩。

(2)实施寇店镇李家村省级节水灌溉示范项目。

(3)实施伊东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提高灌溉效率。

(4)实施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水利工程建设,提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同时,引导农民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2.工业节水项目。采用先进的用水工艺和水处理技术提高重复利用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高耗水、高污染项目发展。重点开展年取(用)水在10万立方米以上的企业节水工作,更新改造一批耗水量大、技术设备落后的工业企业用水设施。用3年时间,对年取水量50万立方米的企业分批次开展水平衡测试;对新建、扩建、改建项目全面实施“三同时”制度,提高工业冷却水和空调冷却水回用率。积极引导创建节水型企业活动,到20**年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2个、**市级节水企业4个,推广创建经验,全面推动全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开展。

3.生活节水项目

(1)城乡供水管网改造项目。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将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控制在12%以内。强化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管理,开展农村节水教育,培养农民良好的用水习惯。结合新农村建设,大力实施农村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提高农民节水意识。

(2)节水器具标准化及应用示范项目。建立节水器具技术体系,制定生活用水节水器具普及规程,大力推广应用经国家认证机构认证的节水便器、节水水嘴、淋浴器等节水器具。按照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节能技术标准进行工程示范,新建项目全部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逐步改造老建筑中非节水型用水器具。

4.中水利用示范项目。选取条件好的住宅小区作为试点,采取中水利用技术,建设中水利用示范工程。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公用或民用建筑,均应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筑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的宾馆、饭店、商场、公寓、综合性服务楼和5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要配套建设中水设施。

5.非常规水源利用工程项目

(1)城市污水回用工程。将污水处理厂的中水输送给大唐首阳山电厂作为发电机组循环冷却用水。

(2)煤矿疏干排水再利用工程。实施永华能源公司嵩山矿疏干水利用项目,日处理水2万吨,发展农业灌溉1.2万亩。

(3)新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要合理布局,做到集中处理与分散处理相结合。已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应逐步建设深度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质应达到国家规定的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新建电力工业或其他工业项目,凡经水资源论证审批使用中水的,不得置换为其他水源。

6.水生态与环境保护工程项目。加强生态城市建设,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实施**河市区段水面综合治理工程,改善市区环境。

7.水资源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到2010年,建成全方位的水资源监控与管理系统,对我市地下水的水量、水位和地表水的水质以及污水排放等情况实施全方位动态监测,提高应急供水调度能力,确保全市供水安全。

8.规划编制。完成《**市水资源总体评价》、《**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编制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全社会参与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工程涉及面广、任务重,目标明确且时间紧迫,必须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市水利局,具体负责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建立节水型社会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各乡(镇、区)、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加强用水管理,重视基础工作。加强和完善用水计量设施的安装和监督管理。建立起有权威、公平、可操作性强的用水定额管理制度;用价格杠杆作用促进节约用水,制定科学、合理的水价;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为制定节水整改目标和完善用水定额提供依据;大力推进农民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建立以水权为中心的市场运作机制;建立严格的“三同时”制度,使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与节水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入使用;积极推广使用节水卫生器具,建立相应的制度和标准。加大对监测机构、队伍、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尽快提高全市监测、预报和应急管理能力。

(三)多方加大投入,拓展融资渠道。积极争取国家、省和**市对节水灌溉和灌区节水改造的投入,以及对工业节水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完善对水利和节水工程项目的投入机制,使建设节水型社会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在争取中央、省、**市级财政投入的同时,市级财政按规定比例足额、及时落实专项配套资金。各乡(镇、区)要将建设节水型社会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有稳定的投入,并逐年增加,专项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要采用更多灵活的方式和优惠的政策,吸纳外资、民间资金注入,进一步加大对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的支持力度。

(四)依靠科技进步,推广节水新技术。重点围绕农业节水、工业节水和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推广使用水质稳定技术,提高循环水浓缩倍数,减少新鲜水补充量;研究开发工业废水、矿井疏干排水、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回用,加速节水产品技术设计规范化进程。建立和完善节水技术、产品的研发、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提高节水技术和服务水平。

(五)完善法规建设,强化执法监督。完善节水法律法规体系和各项制度,制定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依据国家现有法律、法规,制定完善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制度,为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法制保障。加大节水型社会建设管理执法力度,强化节水执法监督管理,努力打造一支适应节水型社会建设新形势的水行政执法队伍,逐步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不断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完善执法机制。新晨

(六)鼓励公众参与,严格考核制度。全面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责任制。各乡(镇、区)对本辖区节水型社会建设负总责,乡(镇)长、工业区管委会主任是第一责任人。市政府将主要的约束性指标和硬性的工程项目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区)和有关部门,纳入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建立公众参与制度,推进社会公众参与节水,鼓励举报各种浪费水资源、破坏水环境的行为。对涉及群众用水利益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要通过听证会、论证会或社会公示等形式,听取公众意见,强化社会监督。

(七)加强市场监督,严格市场准入。依法加强对节水产品的监督管理。规范节水产品市场秩序,强化节水产品质量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加快淘汰落后用水工艺、设备和器具。严格项目审批核准及节水产品认证制度,扩大节水产品认证范围,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购买和使用高效节水产品。

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2012年以来,全国各地火灾形势都比较严峻,市也连续发生较大火灾事故,造成7人死亡,火灾形势非常严峻,为贯彻落实《市开展消防平安乡镇(街道)建设工作意见》,坚决遏制重特大和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更好地谋划我镇今后的消防工作,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充分发挥农村的自治组织作用,建立和完善农村消防工作领导和运行机制,加强农村消防工作,逐步实现群众自治、人人参与的农村消防工作新格局,切实扭转农村火灾突出的状况。

二、总体目标

进一步落实农村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农村消防安全管理体系,制定消防规划,加强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增强广大农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扭转农村火灾形势严峻的局面,为我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三、组织机构

为确保全镇农村消防工作的顺利开展,镇政府决定成立消防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赵建永;成员由综治、安监、派出所、城建、消防、农业、民防、外创办等部门主要责任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镇安监所,具体负责全镇农村消防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

四、主要措施

(一)开展火灾隐患集中专项整治行动。从现在开始至8月底,按属地管理原则,按动员部署、排查整改、检查验收三个阶段,以各行政村、企业为责任主体深入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重点放在“三合一”场所、公众聚集场所、“五小”(小旅馆、小饭店、小店铺、小休闲娱乐场所、小企业)场所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事故的场所。在对“五小”场所的整治中,以新农村电气安全进一步整治为契机,通过“试点引路、整体推进”的方式,全力消除电器隐患,同时着力在“五小”场所推广漏电保护装置和防火漏电报警器等新产品新技术上做积极探索,供电、财政等部门提供技术、资金等支持、补助,确保工作有序推进;照例构建乡镇、农村两级消防安全管理网络,切实改变农村基层消防工作无人抓、无人管的局面。

(二)开展消防安全百日大宣传。按照“条块结合、一块为主”的工作原则,以各行政村为主,各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方法,在全镇范围内掀起消防宣传的高潮,营造浓厚氛围。各村、各部门要组织深入村、学校、“场所”和企业进行广泛的消防知识宣传,通过农村“七个一”、企业“五个一”、学校“七个一”、场所“五个一”活动,使广大居民掌握“三懂三会”知识(懂本单位及住处的火灾危险性、懂预防火灾的措施、懂基本灭火方法,会报警、会使用灭火器、会扑救初期火灾)。同时加强培训工作,依托消防培训基地对各村安全员、外口综管员及专职、志愿消防队员等开展系统的培训,主要学习新《消防法》、火灾隐患的排查发现、初期火灾的扑救、逃生自救及组织消防宣传等内容。

(三)加强乡镇、农村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全镇除一只专职队外要建立一支以上的消防志愿队。专职消防队按照有队址、有人员、有装备、有执勤、有固定接警电话的“五有”基本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材,在今年6月底前组建完毕,实现“一队多用,一专多能”,并保证全天候有人员在位,定期组织开展训练,提高扑救初期火灾的实战能力。按照《省社会消防组织管理办法》、《省专职消防队管理规定》等有关文件精神,专职消防队由8-12名队员组成,设队长、指导员各一名,由乡镇分管政法(民防)工作的领导担任,人员每队除设2-3名专职队员专司驾驶、设备维护外其余依托民防队、森防队、外口综管员、安监所等力量。

行政村志愿消防队由行政村自行确定一支五人以上相对固定的人员组成,配备必须的消防器材设备。成立村消防自愿队要求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70%,全镇到12月底全部完成,由镇政府及安监所组织验收。

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市今年确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要求,通过理论宣传、社会宣传、文化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式地宣传建设全面小康的重要意义、指标体系和达标要求,使全镇上下及时知晓我镇全面小康建设工作的进程和丰硕成果,提高对全面小康建设的认知度和满意度,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小康指标、参与小康建设、感受小康生活,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宣传内容

1、宣传我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决策部署和巨大成就。重点宣传我镇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发展高效规模农业、改善民生等方面的决策部署、重大举措和阶段成果;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进一步理解和支持镇党委、政府的决策和工作部署,积极投身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热潮之中。

2、解读我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和进展情况。对《省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确定的全面小康4大类18项25个指标目标值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对暂未达标的指标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及时公布最新监测报告和结果,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理解把握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指标体系,了解镇党委、政府的主要工作举措和成效,认清存在的差距和达标难点,明确下一步工作推进的主攻方面和有效措施。

3、宣传我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生动实践和典型经验。重点宣传在贯彻落实镇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带领干部群众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进程中的精神风貌和突出贡献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讴歌改革开放以来日新月异的城乡变化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引导全镇干部群众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目标,万众一心,奋力拼搏,为我镇今年总体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努力工作。

三、宣传形式

1、理论宣传

(1)组织专题学习。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解读》作为重点参考读本,纳入镇党委中心组学习、基层党组织的学习内容,贯穿到各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的各类学习活动之中。

(2)编写宣讲通稿。由镇党委宣传口牵头,文化站负责,会同统计站,精心编写建设全面小康安丰宣讲通稿。

(3)开展宣讲活动。邀请市小康指标监测宣讲团来镇开展宣讲和形势报告,镇成立宣讲小组,深入村组、企业、社区和学校开展宣讲。

3、社会宣传

(1)发放宣传手册。发放市编印的全面小康建设宣传手册,积极组织开展建设小康安丰知识学习、竞赛活动。

(2)组织问卷调查。对百姓小康生活问卷调查表,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根据省全面小康民意调查指标体系,开展电话模拟调查,了解群众对小康的认可度。

(3)开展公益宣传。利用政府网站、电视字幕、张贴小康宣传标语、增设宣传栏,以及在镇交通要道和镇、村醒目位置设置户外小康宣传牌,向群众发有关小康建设的短信等多种形式深入广泛宣传,确保小康公益宣传占户外广告总量的2O%以上。

4、文化宣传

(1)发挥夕阳红宣传队作用,组织排演“放歌小康”专题文艺节目,到各村、社区巡回演出。

(2)送电影到村(社区)。年内,由文化站负责组织专题片到每个村(社区)巡回放映。

(3)举办小康宣传系列文化活动。围绕“共建小康、造福百姓”主题,开展看小康、写小康、拍小康、画小康等活动,举办“小康安丰”成果展。

四、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开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宣传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民心民力、改善人民生活、增强综合竞争力、提升安丰小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各村(居委会)、企事业单位要把开展好这项活动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工作内容,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研究,明确职责,迅速部署,抓紧实施,确保宣传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工作,全面、准确掌握全市民用建筑能耗总量和实际能耗水平,为合理确定节能目标,加强能源领域宏观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并逐步建立完善民用建筑能耗统计平台、数据采集体系和节能监管体系,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管理,从而不断降低建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二、统计范围

在全市范围内,对市城区及县市区城关镇区域内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由国家财政投资建设的单体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及以上的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楼、商场、宾馆、医院、教学楼及其他公共建筑)的基本信息、建筑能耗信息、集中供热(冷)信息和建筑节能信息进行全面统计。

三、统计内容

(一)建筑物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建筑物详细名称、地址、竣工时间、建筑类型、功能、层数、建筑面积、供热制冷方式和太阳能热水系统集热器面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及新建建筑所执行的建筑节能标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信息等。

(二)建筑能耗:指建筑物逐月能耗和全年累计能耗,主要包括用于采暖、空调、通风、热水、电气等方面的电、煤、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人工煤气等能源消耗情况以及集中供热耗热量、集中制冷耗冷量的数据等。

四、统计方法

(一)建筑基本信息: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的基本信息由发改部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共同督促相关部门填报;大型公共建筑由建筑物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组织各被统计单位进行填报。

(二)电耗数据:由电力供应部门提供数据并同时要求各被统计单位提供自查数据,然后形成最终数据。

(三)煤耗数据:采取由各被统计单位自查自报煤消耗量,然后累加获得整栋建筑物的煤耗数据。

(四)天然气、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等能耗数据:对天然气和集中管道供应的液化石油气、人工煤气由燃气公司提供或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能耗,然后累加获得整栋建筑物的能耗;对分户购买的罐装气采取逐户调查各用户能耗,然后累加获得整栋建筑物的能耗。

(五)集中供热耗热量、集中制冷耗冷量数据:对设有楼栋热(冷)量计量总表的建筑,通过对楼栋计量总表读数获取数据。对未设有计量总表的建筑,用能耗统计建筑集中供热(冷)信息统计基层表(城镇节能基4表)对供应该栋建筑的锅炉房(制冷站)进行能耗统计。

(六)太阳能光热、光电利用系统和浅层地能利用系统等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的数据:由被统计单位要求可再生能源设备供应商提供或采取逐户统计的方式获取。

五、职责分工

(一)市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的组织协调工作。

(二)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负责具体实施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工作,组织对各县市区及相关单位统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交流,组织发放并回收统计报表;做好统计数据的录入、审核和管理工作,并建立全市统计信息数据库;督促被统计单位建立完整的统计台帐;分析全市统计信息数据,编制统计工作报告,并将全市统计信息数据上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和省统计局;具体负责市本级(包括武陵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的统计。

(三)市发改委、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共同负责实施市本级(包括武陵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工作。相关单位要根据《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按时报送统计报表(城镇节能基1表、基2表、基4表等)。

(四)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建立本地区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机构,制定本地区实施方案,安排必要的工作经费,落实城关镇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工作。各县市区的总体统计数据由各县市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建设局)汇总后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六、工作要求

(一)成立市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组长,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房管局、电业局、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等单位有关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分管副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各县市区要抓紧编制本地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实施方案,于7月28日前将实施方案、统计工作负责人、联系人及录入人员名单、联系方式等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建设方案范文第6篇

一、征地人:县土地储备中心。

二、拟征地范围:用地红线范围内需征收的土地及地上附着物。具体位置见用地红线图。

三、资金来源:县土地储备中心备用资金。

四、工作步骤

(一)召开镇、村、组三级动员会,宣传有关政策,做好群众工作,并预征地公告。

(二)征地人会同镇、村工作人员对拟征地范围内的土地进行勘界和权属调查,落实至每个村民小组。

(三)进行现场征地测量。

(四)征地人分别与拟征地的村组签订征地协议,并在协议签订后30日内付清征地款。

五、集体土地补偿

(一)征地范围内各地类的土地补偿费和劳动力安置补助费合计为:水田2.60万元/亩,旱土1.82万元/亩,经济林1.43万元/亩,林地1.17万元/亩,园地1.56万元/亩,荒地0.8万元/亩,地上附着物(包括果树、杂树、坟墓以及其他构筑物等)经现场清点后按上述有关文件规定的补偿标准予以补偿,其中迁坟补偿标准见附件。

(二)凡在预征地公告后抢栽、抢种的农作物一律不予补偿。

建设方案范文第7篇

一、建设任务

2014年我区要求完成104所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同时,加大乡村医生队伍培养力度,提升村卫生所服务能力,努力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到2014年底,实现全区每个行政村至少拥有一所基本达到国家标准的村卫生所,房屋建设较为规范、基本设施较为齐全,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二、建设标准

参照国家《村卫生所建设指导意见》,按照填平补齐的原则,配备必要的医疗设备,通过新建、改建或改造等方式,村卫生所业务用房面积至少60平方米(常驻人口少于500人以下的村卫生所业务用房面积可放宽至40平方米)。设置诊疗室、治疗室(处置室)、药房,三室分开、相对独立、分区布局合理。适当配套建设供水、卫生厕所、宣传栏、资料室等,统一集中处置医疗废弃物。村卫生所建设与村民委员会办公场所、学校、村民综合服务场所等建设统筹安排,方便群众。

三、建设资金

2014年共安排省级财政补助资金93万元,区级配套79万元,共计172万元补助资金。

四、实施要求

(一)验收考核。各卫生院验收考核小组要按照建设标准对各辖区内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进行验收考核,考核合格后填报验收考核表(见附件1)和项目汇总表(见附件2)。项目汇总表于2014年12月6日前上报区卫生局。

(二)资金发放。省级和区级补助资金由区卫生局统一发放至各卫生院账户,待验收考核合格后于2014年12月8日前发放至村卫生所。

五、项目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卫生院要成立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考核小组,院长任小组组长,对辖区内村卫生所建设项目负总责,各卫生院要建立责任制,将村卫生所建设任务列入年度工作目标及工作考核内容,有效解决好建设用地问题,落实好项目配套资金,严格按照进度要求完成建设任务,做好考核验收工作。

建设方案范文第8篇

镇镇移民扩镇扶贫搬迁示范项目工程的指导方针是:要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集约经营、快速致富”的方针,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科技、高效益”的宗旨,在充分利用城镇经济发展快、信息灵、观念新、基础设施完备等优势条件的基础上,通过集中开发,整体搬迁方式,坚持先开发后安置的原则,切实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加快脱贫步伐,尽快实现致富达小康的目标,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谐统一,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健康发展。

示范区项目一次规划,分两年实施。年主要组织摸底调查,确定示范项目建设区、编制设计、可研论证、制定实施方案、筹措建设资金、进行工程招投标及生产开发和住宅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年进行完善生产开发项目,启动生产项目,移民安置、组建基层组织,对移民进行技术培训、帮扶等后续服务工作,重点是移民安置和生产项目的组织实施。

二、基本原则

(一)继续坚持分级负责,以旗为主,落实责任、权利、资金、任务四到旗的原则。

(二)坚持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扶贫开发、城镇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

(三)坚持政府组织与群众自愿搬迁相结合的原则。

(四)坚持以种养业为基础,采用高效农业、集约经营、劳务输出等多种开发模式,推动示范区与城镇经济区域的融合和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原则。

(五)坚持以工代赈,组织移民投工投劳,积极参加示范区建设和城镇经济的发展原则。

三、迁出、迁入区概况

(一)迁出区

项目迁出区确定在镇村和村。移民101户411人,其中:村61户251人,村40户160人。

镇村。地处干旱硬梁地区,总土地面积6.5万亩,可利用草原面积1.5万亩,辖5个农牧业合作社,共227户、985人,其中贫困户152户、772人,现有水浇地710亩,饲养牲畜1680头只,全村人均纯收入1060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674元,整体处于贫困状态,属不稳定温饱的贫困户。

镇村。地处沙区,总土地面积9.3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4.2万亩,辖4个农牧业合作社,总户数343户1362人,其中贫困户142户570人,占总人口的41.9%,现有水浇地1900亩,牲畜3200头只,2002年人均纯收入1160元,贫困户人均收入720元。

致贫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自然环境恶劣。主要表面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干旱少雨、风大沙多,加之超载过牧,人口稠,长期开荒耕种,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同时风大沙多往往与旱灾并发,造成土地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另一方面水资源缺乏。这一地区既无地表水,又无地下水。水利局和有关部门曾经试打过多眼井,深达360米,却未找到出水量充足的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全村的人畜饮水仅依靠几公里外拉运提供,遇雨受淹,遇旱则干,且水质特别差,矿化度和含氟量严重超标,造成多种地方病的流行。

二是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差。由于人口相对集中、密度大、地质差、不具备开发建设条件等原因,造成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滞后,种养加、产供销不衔接,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造成该区已丧失了基本的生产生存条件。

三是人们的观念落后,由于缺乏必要的生产生活条件,当地群众靠天吃粮、靠天养畜,基本是一种自然的经济发展状态,由于生态环境的恶化,原本就很低的产量也无保证,只是广种薄收,完全靠扩大开荒面积来增加吃粮,因此,越开越穷、愈穷愈开,形成了生产与生活的恶性循环。

(二)迁入区

迁入开发区位于旗府所在地镇镇东侧,这里紧靠镇区,人口相对较少,各项基础条件较好,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好,易开采,宜开发土地2万多亩,且土质肥沃,集中连片,市场条件好,交通便利,社会事业(医疗、学校、幼教等)纳入镇镇总体发展规划。

四、主导产业的选择

移民迁入后,依托于镇区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劳务输出两大市场,主导产业以“红、白、绿”种养业为主,劳务输出为辅。红是指肉牛、肉羊等肉产品,白是指奶牛乳产品,绿是指种植优良牧草、高科技无公害绿色蔬菜等。

五、移民安置的规模及标准

年镇移民扩镇扶贫搬迁示范工程计划从镇村移民61户251人,村移民40户160人,总规模达到101户411人,统一搬迁到镇乌兰新区。安置标准是:

人均3亩水浇地;户均200平方米宅基地,60平方米简易住房;1亩棚圈地33.75平方米温棚;1头奶牛5只小尾寒羊;水地打井配套,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完善,在生产、生活区实现“五通”。

六、移民搬迁计划及实施步骤

年镇移民扩镇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有四项,一是健全组织机构,确定迁出区、迁入地地点;二是开展宣传动员、核实、确定搬迁户,办理土地征用手续;三是制定实施方案,完成规划设计;四是筹措建设资金,完成项目其他前期准备工作。

第二阶段(搬迁区建设阶段)。其中:住宅、养殖棚舍、街道柏油路、电力建设、打井等竣工,土地平整、节水管道、防护林、田间道路、围栏于。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有四项。一是确定项目建设计划,按照招投标方案搞好项目招投标工作;二是按计划组织实施搬迁区项目建设任务,并由新区管委会对项目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督,严把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质量关;二是对已完成的建设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四是分配住宅、土地,安置移民,并按项目要求,组织移民开展生产活动。

第三阶段(集中服务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工作有四项。一是落实移民开发政策措施,优化移民生产生活环境;二是对迁出区进行规划治理,移民户口消转及解决存在的其他遗留问题;三是由旗镇两级选派科技人员深入到移民区,围绕种植业、养殖业和二、三产业发展开展科技培训,提高移民科技知识水平;四是围绕移民区的实际情况,由新区管委会协调领导小组协调各有关部门及时搞好其他各项服务工作。

七、建设内容及投资估算

此次移民扩镇扶贫搬迁示范工程共需划拨土地面积1423亩,地方政府一次性划拨,其中开发水浇地1233亩,宅基地面积70亩,养殖区120亩。具体建设内容有:

(一)农田

水利工程

1、土地平整1210亩×250元/亩=30.25万元

2、打井12眼×1.9万元/眼=22.8万元

3、节水管道9440米×14元/米=13.22万元

4、防护林33238株×0.6元/株=2万元

5、围栏0.674万米×4元/米=2.7万元

合计70.97万元

(二)养殖设施工程

建牛棚101处×33.75平方米×130.37元/平方米=44.44万元

(三)住房建设工程

建房101户×60平方米/户×190元/平方米=115.14万元

(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街道柏油路建设1公里×40万元/公里=40万元

2、电力建设10kv2.4公里×3万元/公里=7.2万元

0.4kv3.6公里×2.8万元/公里=10.08万元

50kva变压器4台×1.2万元/台=4.8万元

3、田间道路建设7.13公里×2万元/公里=14.26万元

合计36.34万元

(五)项目前期费及管理费10万元,工程监理费6万元。

八、资金筹措

该项目总投资527.02万元,其中国家补助投资200万元,地方配套275万元,搬迁户自筹52.02万元。

九、经济效益分析

(一)户均饲养1头奶牛,根据目前市场情况,每头优良品种奶牛日可产鲜奶40公斤,年约产10吨牛奶,每吨售价1500元,则每头奶牛每年创收15000元,除去成本开支可创纯收入6000元。

(二)户均种植优良牧草12亩,每亩年产干草2500公斤,目前市场价格每公斤0.4元,则每亩创收1000元,12亩可创收12000元,除去成本开支,户均可创收收入7200元。一户按4口人计算,人均增收3400元。

十、项目管理

1、实施项目法人制:项目建设镇法人代表为项目法人,项目法人在项目建设期内原则上不能变动,确需调整,须接受离任审计。

2、工程实行招投标制:工程要严格实行招投标制度,认真按工程招投标程序选择四级以上的工程队,确保示范项目建设的工程质量。

3、专业监理制:工程建设过程中,要聘请具有专业监理资质的工程师对工程实行驻地监理,单项工程、工程的隐蔽部分随时、分阶段抽查记载,保证工程质优。报帐时要有监理工程师签字和认真的工程实行进度表。

4、阶段验收和分级验收:按照工程进度由项目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监理人员按基础、主体、装修及上电、修路、绿化等工序,分项目、分阶段进行验收,并形成阶段验收报告,全部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工程全部完工后,实施三级验收,先由旗组织自验,市复验,区终验。验收采取逐项验收,从工程质量、迁出迁入区搬迁对象、财务帐目、工程档案等方式进行。

5、资金报帐:工程项目启动按要求拨付项目启动资金,工程进度超过50%后按工程进度,提交进度报告,到扶贫办报帐,直至工程完成。为了控制质量和进度,将预留10%的资金终验后再拨付。资金设专户直拨,各项目单位按形象进度出具提款报帐凭证,到扶贫办审核报帐。

十一、迁出区的管理

为了便于管理,促进迁出区植被恢复,加速生态建设步伐,本期移民扩镇示范工程搬迁后,迁出区的土地由镇政府统一搞生态建设。

迁出区土地由旗生态办进行勘测设计,所属镇拿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实施方案,年全旗生态建设工程投资将优先予以安排。要抓紧对迁出区土地的围封抚育、还林还草。对种植的林草要进行特别保护,旗镇要设专职人员,按生态建设实施方案,进行常年蹲点管理和技术指导。旗生态办和镇人民政府要切出一块生态建设资金,补助过渡时期搬迁的无畜户和退耕还林还草的农牧户,保证移民的经济收入不受大的影响。

十二、移民安置补贴

示范区建设实行国家补贴资金包干使用,人均补贴严格控制在5000元之内。凡户均超过4口人的,超1人补贴2000元;4口人以下的(含4人)按实际人口补贴,总规模控制在101户411人以内。专项资金只补贴生产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与住宅建设两项,且本着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

十三、资金管理

移民专项资金由旗扶贫办统一管理,按进度拨款,留10%待自治区终验合格后拨付。要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图纸施工。资金实行专款、专帐、专人、报帐制的管理制度。工程项目一律实行招标制,严格执行《自治区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及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采取专项下拨的办法。扶贫办将对专项资金定期进行审计、抽查。项目完成后,项目单位要认真组织决算,并及时上报扶贫办。

十四、开发政策

针对移民实际,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落实扶贫开发的各项政策的同时,特制定如下移民开发政策:

1、示范区要无偿划拨一定数量的土地用于移民生产生活,划拨土地属集体所有,但承包期一律为30年。

2、凡确定移出的贫困户,在迁出的当年,免除其各种农业税费。

3、为移民免费办理城镇户籍。

4、移出的贫困户在原地免除当年的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

5、减免扶贫开发移民扩镇示范区建筑税。

6、从移入当年算起,三年内免收移民农业税、特产税。

7、电力部门免收移民示范区电力增容费,建设、国土部门免收土地变更登记费、房产证费。

8、移民就医、子女上学、参军等与移入镇区人口享受同等待遇。

十五、组织领导

坚持分级负责,以旗为主,四到旗的原则,各级移民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都要履行相应职责,发挥协调、指导、监督、服务的作用。建立二级项目实施保障体系。

旗扶贫开发移民扩镇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移出区调查,编制移民规划,做好搬迁开发的组织管理工作。

2、确定移出村(嘎查)、移出户的选择标准、移入地区的实施方案,制定旗移民实施细则。

3、制定与自治区移民开发总体方案相配套的政策措施。

4、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和生态恢复、城镇建设资金。

5、做好移民搬迁的交通运输管理和安全工作。

6、负责移民开发工作的阶段与工程项目验收。

7、定期向市、自治区移民开发办汇报工作。

8、其他善后工作。

十六、基层组织建设

示范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原则要求组建党支部、居(村)委会,使移民的生产生活有组织进行。

十七、技术培训和社会帮扶

针对移民底子薄、素质低、基础差的具体情况,要在移民安置后,立即开始技术培训工作,切实让移民掌握一、两门生产实用技术。同时,要加强社会帮扶,采取科局帮扶、结对子等多种形式,促进移民生产项目的有序进行,并尽快熟悉和适应示范区的生产、生活方式,确保移民“移得出、稳得住、富起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