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两会四川省政府报告范文

两会四川省政府报告范文

时间:2022-06-01 10:20:26

两会四川省政府报告

2008两会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2007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及本届政府工作回顾过去的一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在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主题,奋力推进“四个跨越”,较好地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元,达到10505.3亿元,增长14.2%;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395.7亿元,增长31.8%,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98元,增长18.7%;农民人均纯收入3546.7元,增长18.1%;城镇化率提高1.3个百分点。

一、产业培育力度加大

现代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增加值2092.1亿元,增长4.4%;粮食总产量3448.4万吨,增长6.1%。资阳、眉山、遂宁市畜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启动。全省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5.3%;肉类总产量1092.6万吨,增长6.1%;生猪出栏9911万头,增长5.2%。林业产业快速发展。劳务收入1077亿元,增长17.9%。完成水利基建投资45.3亿元,新增有效灌面31.5万亩,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142.6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2513.8万千瓦,增长7.2%。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顺利开展。

工业强省战略强力推进。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80.7亿元,增长25.4%;净利润646.9亿元,增长51.4%。着力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纳入培育范围的79户企业总体竞争力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重视培育发展规模以下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93户。工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产业集中度有所提高。

服务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值3817.7亿元,增长13%。生产性、民生性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产业快速推进。旅游总收入1217.3亿元,增长24.3%。文化产业增加值217亿元,增长1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5.6亿元,增长17.4%。总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39.6%。

二、宏观调控政策得到落实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42亿元,增长29.1%。其中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47.5%,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投资增长33.8%,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优势资源和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投资增长44.9%。

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初步测算,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可望完成年度目标任务;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分别减少7.9%、4.3%,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淘汰555户企业落后生产能力,关停小火电机组85.6万千瓦,关停污染严重企业3331户。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建设取得实效,人居环境有所改善。

土地管理进一步加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实现占补平衡。严格执行国家禁止、限制供地目录,依法查处土地违法违规行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果得到巩固。“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试点稳步推进。重点建设、改善民生等项目用地得到保障。“金土地”工程整理土地136.2万亩,新增耕地17.3万亩。

物价工作力度加大。认真落实副食品生产扶持政策,省财政落实生猪发展专项资金5.1亿元,取消、整改涉及生猪各环节的收费11项,搞好猪肉、粮油等储备,确保市场供应。严格控制政府涨价项目。严肃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做好低收入群众和大专院校学生食堂的临时补贴工作。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9%,超出预定目标2.9个百分点。

财政金融稳健运行。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0.3亿元,同口径增长35%;一般预算支出1760.9亿元,增长30.7%。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三农”支出598亿元,增长39.4%,科技、教育、卫生、环境保护支出分别增长39.2%、43.2%、59.9%、20.2%。省级、县级和绝大多数市(州)消除财政赤字。全省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3950.4亿元,比年初增长18.2%;贷款余额9200.9亿元,增长17.3%。通过企业上市、发行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等共融资220亿元。

三、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深入推进

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全面启动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全省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梯次试点和扩权强县试点。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顺利启动,开展了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试点。财政改革深入推进,全面解决财政困难县基本支出财力缺口。国有企业破产兼并、主辅分离及军工脱困等改革取得新进展。民营经济发展加快,实现增加值5273.1亿元,增长2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1.2%,提高3.3个百分点。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全省实际利用外资20.1亿美元,增长36.7%;到位国内省外资金1972.8亿元,增长79.9%;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0户。外贸进出口总额143.9亿美元,增长30.5%,其中出口86.1亿美元,增长30%。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12.1亿美元,增长65%。区域合作进一步深化,签署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框架协议。外事、口岸、海关、检验检疫及港澳台侨工

作得到加强。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绩。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70亿元,增长35%,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80家。新增部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科技兴贸创新基地2个,新获专利授权9935件,新增中国名牌17个、中国驰名商标24个,认定授牌省高新技术创新产品30个、示范企业61户、示范科研单位73家。深入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启动10个产学研联盟试点。科普宣传取得实效。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

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新进展,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初步建立,化解农村“普九”债务工作全面启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整体实现“两基”。普通高中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质量有所提高,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明显。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初步建立,“留守学生关爱行动”成效明显。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154个,农村人口参合率88.3%。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313个。妇幼保健体系逐步完善。血吸虫病、霍乱、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和大骨节病、包虫病等地方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125.7万名困难群众得到医疗救助。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

文化、体育等事业进一步繁荣。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中央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全面启动,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5.9%、97.1%。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成绩喜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2.92‰。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和档案工作取得新成果,第二轮修志工作进展顺利。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得到加强。

五、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富民惠民工作扎实推进。全省投入资金367.7亿元,“十大惠民行动”70个分项目标全部完成。“富民安康”工程进展顺利。解决21.5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68.2万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解决280.9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和173.3万人饮水困难,建成沼气池55.2万口,11万户农村居民住房困难得到解决,新建和改建通乡通村公路3万公里。全面实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直补农村移民68万人。

劳动社保和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城镇新增就业65.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33万人,基本实现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4.3%。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917.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814.1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参保人数205万人。城市低保实现应保尽保,补助标准提高23.1元;222.9万人纳入农村低保。11.8万户城市低保家庭纳入住房保障范围,所有市(州)、县(市、区)建立了廉租住房保障制度。

抗灾减灾工作取得胜利。积极应对严重自然灾害,紧急转移安置79.1万人,下拨救灾资金12.6亿元,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资金1.7亿元,投入11.6亿元恢复重建水利工程1128座、公路822公里、房屋16.3万间,倒房户春节前可全部搬入新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六、社会保持安定和谐

民主法制和社会稳定工作取得实效。基层民主稳步推进,普法宣传有效开展。群众工作不断加强。平安创建机制初步形成,集中整治突出治安问题行动深入开展,“打黑除恶”、“扫黄打非”等专项斗争和禁毒工作成效明显。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的破坏、渗透活动和“”等邪教组织活动受到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得到加强。

安全生产成效明显。建立完善监管体制机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继续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和整顿关闭取得阶段性成效,隐患排查治理“十项行动”扎实推进,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全省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20.4%、11.6%。

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市场监管力度加大,制假售假、价格欺诈、商业欺诈、商业贿赂、偷逃骗税、侵犯知识产权、会计信息造假等违法行为受到严厉打击,产品质量、食品药品安全和农资专项整治有效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

民族、宗教工作扎实开展。对民族地区实行“不取、多予、放活”,民族自治地方的税收及各类规费收入除按规定上缴国家外,全部返还或专项用于民族地区发展;安排财力性补助和专项补助资金153.5亿元,增加30.3亿元;探索民族地区资源开发新模式,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宗教工作得到加强,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取得新进展。

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预备役部队、民兵队伍建设质量提高,国民经济动员、交通战备、人民防空、国防教育、信息动员准备工作扎实推进,征兵工作、双拥工作、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和军烈属、残疾军人优抚工作得到落实。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已满。五年来,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较好地完成了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过去五

年,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生产总值增加1.2倍,年均增长12.8%。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增加1.8倍,年均增长2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加1.9倍,年均增长23.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加1.5倍,年均增长20.2%。规模以上工业净利润增加4.3倍,年均增长39.5%。三次产业结构由22.2∶36.7∶41.1调整为19.9∶43.8∶36.3。

过去五年,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6万亿元,年均增长26.5%。新开工高速公路1356公里,通车总里程达1939公里;铁路营运里程达3020公里;民用航空机场达11个。新建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36万公里,新开工电力装机容量4514万千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4万公里;实施移动覆盖工程,电话村通率达到97.5%;城镇化率35.6%,提高7.4个百分点。建成一批“三废”处理工程。五大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74%。森林覆盖率31.3%,提高5.8个百分点。

过去五年,改革开放扎实推进。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兑现粮食、良种和农机具三项补贴52.9亿元。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开展。国企改革继续推进。民营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20.8%。公共财政基本框架初步形成。建立、实施政府采购制度。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等改革取得新进展。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实际利用外资65.1亿美元,到位国内省外资金4570亿元,进出口458.3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13.5%、60.7%、26.3%。来川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135户,7个国家在川设立领事机构。

过去五年,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各类教育快速发展,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全面落实,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西部“两基”攻坚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四川科技馆、沫若艺术院、巴金文学院等建成投入使用。抗击非典、人感染猪链球菌病、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疫情取得胜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社区医疗试点扎实开展。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民族地区计划生育“少生快富”工程,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过去五年,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推进,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不断深化。注重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对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实行公示、听证等制度。应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初步建立,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得到遏制。

过去五年,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9%,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工作大力推进,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初步建立,养老、医疗、失业及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扩大、保障能力增强。圆满完成瀑布沟水电站移民政策封闭试点和全省扩大试点任务,移民工作顺利推进。认真解决征地拆迁补偿问题,保障失地无业农民生产生活取得实效。扶贫帮困、抗灾减灾工作得到加强。

各位代表,五年的历程很不平凡,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驻川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政法干警、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五年的历程很不平凡,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驻川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政法干警、各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的期待还有不小的差距,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仍然是最大的省情,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仍然突出,前进中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经济实力不强,尤其是人均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大,工业化水平不高、城镇化滞后,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特征明显。

二是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节能减排形势严峻,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任重道远。

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十分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统筹发展任务艰巨。四是就业、医疗、社会保障、收入分配、社会治安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五是政府工作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在一些方面还存在落实不够、执行不力的问题,有些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观念不强、办事效率不高、作风不实,一些地方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个别地方和领域腐败现象比较突出。

我们将正视问题,知难而进,扎实工作,绝不辜负全省各族人民的重托。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原则党的十七大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四川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根据省委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新目标,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到2012年达到18600亿元,人均达到22200元。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各项事业明显进步,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完成上述奋斗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为全省工作的总体取向,着力打造“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按照“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推动跨越发展;认真组织实施民生工程,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大力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改善发展环境,努力建设富裕四川、和谐四川、文明四川、开放四川、生态四川。

在工作中,注意把握以下几点:——坚持解放思想,深化省情认识,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切实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现有优势,进一步认清潜在优势,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找准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定位,谋划发展新路子,开创发展新局面。

——坚持又好又快,推动自主创新,不断提升综合实力。优化投资、消费、出口结构,联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深入实施科教兴川、人才强省战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建设创新型四川。坚持统筹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健全保障质量安全的长效机制,巩固和深化食品、药品和农资等重要商品的专项整治成果。加强市场运行监测,推进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加快形成统

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以煤矿和非煤矿山、道路和水上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破器材和烟花爆竹、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和重点工程建设等为重点,深入开展“隐患治理年”活动,建立健全重大隐患分级管理机制和重大危险源分级监控机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活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主动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

加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依法打击和严密防范敌对势力、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强化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加强预备役部队和民兵队伍建设,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开展国防动员“五个一”活动。

注重武警部队全面建设。开展军民共建,提高双拥工作水平。做好征兵和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工作,落实军烈属和残疾军人优抚政策,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政府自身建设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51项。普遍建立政务服务中心。

认真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行政许可法》,向省人大常委会提交地方性法规草案36件,制定省政府规章48件,建立并实行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和行政执法过错追究、行政赔偿制度。

建立联系人大代表“三项制度”和约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制度,坚持重大决策前与派、无党派人士代表协商制度,努力做到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严肃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领导干部作风整顿建设活动,加强政府领导班子和公务员队伍建设。

2007年,我们大力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创新工作方法,进一步强化政府执行力。改革省政府常务会议制度,明确每月工作重点,改进政府工作运转程序。建立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制度,适时完善优化工作措施,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精简会议和文件,实行限时办结,提高工作效率。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开通政府网站。全面科学论证,突出特色、优化布局,实行分类指导,统筹推进区域发展。将全年工作按综合目标、十大惠民行动目标、单项目标、重点督办事项分解到各市(州)和省政府各部门,建立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的机制,狠抓督查落实。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取得新的进展。

站在新的起点,面对新的形势,肩负新的使命,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全局意识统筹发展,以务实作风推进发展,以创新举措加快发展,继续加快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步伐。

更加注重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创新公共服务体制,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改进公共服务方式,注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完善规章制度,推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优化发展环境。

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更加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使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推动应急管理法制化和规范化,增强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和公共安全事件等公共危机的预防和处置能力。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

更加注重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加强政府立法工作,规范立法行为,提高立法质量。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进一步规范政府审批和行政许可行为,加快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改革,严肃查处滥用权力和失职渎职行为,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须追究。

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监察、审计等部门依法独立履行职责,重视发挥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依法加强对非政府组织的管理和服务。

更加注重提高工作效能。加强调查研究,注重科学决策。切实发挥省科技顾问团、社科联、社科院和省政府参事、文史馆员的参谋作用。进一步健全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大力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强化执行力,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建立促进发展的激励机制。继续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改进行政审批方式,办好政务服务中心。

重视统计工作,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的准备工作。推广电子政务,规范办事程序、办文流程和办会规格,切实解决文山会海问题,大力降低行政成本。着力构建学习型政府,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努力为社会、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

更加注重提高政府公信力。认真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深化政务公开,努力实现政府运作的公开透明、便捷高效。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切实提高反腐倡廉建设成效。抓住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严格兑现政府承诺,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各位代表,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朝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阔步前进。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奋发图强,扎实工作,为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被举报文档标题:两会四川省政府报告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