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领导关于推进扶贫工作的讲话范文

领导关于推进扶贫工作的讲话范文

时间:2022-02-26 03:03:49

领导关于推进扶贫工作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八七”扶贫攻坚以来的主要成效和经验,安排部署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开好这次会议,对于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八七”扶贫攻坚取得的主要成效和经验

自年国家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按照脱贫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省各级党委和政府认真落实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以解决温饱为中心,以实施扶贫“三大工程”为重点,不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着力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多方拓展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初步形成了全社会关心、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格局,逐步走出了一条适合我省扶贫开发实际的路子。贫困农牧民从中得到了实惠,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贫困地区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到年底,14个国定贫困县和38个省定贫困乡工农业总产值达到48.07亿元,经济总收入达到26.6亿元,分别比年增长137%和134%。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比年增长150.1%。

(二)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初见成效,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年至年,全省贫困地区累计兴修水平梯田111.4万亩,建设雨水集流窖,7万余眼,建设人畜饮水工程745项,解决了100.79万人、441.87万头(只)牲畜的饮水问题;建成牧区“四配套”户23452户,建设围栏草场766.58万亩,牲畜暖棚162.63万平方米;新建和改建县乡村公路4290公里,108个乡、2022个村通了公路;架设农电线路8369公里,182个乡、952个村通了电;202个乡、1778个村实现了通邮。

(三)移民安置和劳务输出工作力度加大,贫困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先后在海西的国有农场开发利用闲置耕地,搬迁安置贫困人口6000多户、3万多人,大多数移民户实现了“一年安家,两年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每年组织劳务输出20余万人,务工人员年人均创收1000元左右。通过劳务输出,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增加了收入,增强了市场意识,提高了劳动技能。

(四)着眼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的进步。贫困地区新建中小学122所,基础教育有了稳步发展。新建村卫生室1911个,覆盖率为78%,缺医少药的状况有所改善。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群众精神面貌发生了新的变化。经过7年扶贫攻坚,按原定解决温饱的标准,全省累计有55.23万人解决了温饱问题。进入新世纪,为加快农村脱贫步伐,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按照《纲要》的总体要求,我省也制定了—年扶贫开发规划,确定了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全力组织实施。经过努力,三年共解决了52.63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都在6%以上。扶贫开发促进了我省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人民生活基本达到小康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扶贫开发的实践中,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探索,创造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

第一,明确任务,落实领导责任制是搞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关键,各级党委、政府在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事关发展全局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各地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开展扶贫攻坚,层层建立目标责任制,集中全力抓落实,从组织上保证了扶贫攻坚的顺利实施。

第二,加大扶贫资金投入,严格资金管理,是搞好扶贫工作的保证。年以来,全省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55.9亿元,年平均投资5.6亿元。省、州(地、市)、县各级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尽力保证资金投入。积极组织贫困地区群众投工投劳,为扶贫开发注入了活力。注重各类扶贫资金的配套使用,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第三,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条件,是解决温饱的基础,也是贫困地区持续发展的基础。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方针,实施扶贫“三大工程”,改变了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公路、电力、人畜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四,社会帮扶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有效形式。年以来,中央办公厅等国家机关、部委为我省8个贫困县投入资金1391万元。全省有1341个机关单位、1万多名干部在1751个村开展定点包扶、联户帮扶活动,共为贫困地区引资1.15亿元,兴建扶贫项目414个。辽宁省在对口帮扶中向我省14个国定贫困县援助的各类款物合计达到1.56亿元。社会各界也积极采取智力扶贫、科技扶贫、电力扶贫、水利扶贫、交通扶贫等多种形式,齐心协力解决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加快了扶贫攻坚进程。

第五,发展社会事业、提高人口素质是改变贫困现状的根本途径。在坚持优先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科技、教育、卫生和文化事业,重视实用技术的推广和对农牧民的科技培训,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地方病防治工作和努力提高人口素质有机结合,有力地推动扶贫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第六,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扶贫开发效率的决定因素。外部的支持只有与内部的艰苦努力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政府帮扶和全社会的关心支持下,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寻找和探索脱贫致富的路子,自强不息、苦干实干,为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新阶段我省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年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做出了安排部署,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同时,也就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的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提出了明确要求。党的十六大之后,省委、省政府认真分析了我省面临的新形势。认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扶贫开发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由于我省自然条件严酷,社会发育程度低,发展基础差,因此,同全国相比,面临的最大实际仍然是贫穷落后,特别是扶贫开发的形势十分严峻,任务相当艰巨。

一是贫困人口比例高,扶贫的任务重。按照新的贫困标准,年底我省还有76.44万人处于绝对贫困状态,有68.9万人处于低收入状态,这两类人口有145.35万人,占全省农牧民人口的44%。

二是自然条件恶劣,脱贫的难度大。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青南高寒牧区和十年九旱的东部干旱山区,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恶劣,约13万多人缺乏就地生存发展的条件,属于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的特困人口。东部干旱山区人均只有0.9亩梯田,人多地少。青南牧区50%的牧户无“四配套”防灾基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

三是经济结构单一,增收的渠道窄。贫困地区大多是单一的种植业或畜牧业生产结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大,牧业县接近或超过90%。农牧民增收解因的路子不宽,发展经济的制约因素较多。

四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支撑发展的物质基础差。贫困地区还有1个县、38个乡、1259个村、4.22万户不通电;

112个乡不通路;18个乡433个村不通邮;87.74万人、337.41万头(只)牲畜饮水困难。

五是贫困人口素质低,自我发展的能力弱。贫困地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事业落后,青壮年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多,牧区学龄儿童入学率低。有些地区地方病严重,导致人口生理和智力素质低下。加之自然环境封闭、长期贫困等因素,群众的思维方式、经营理念和生产手段还比较落后,生产力发展缓慢。

六是扶贫开发中创新不够,工作有待加强。一些地方扶贫开发的思想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领导方式还不适应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需要,扶贫开发工作创新不够,政策措施落实不力,发展资金缺口较大,贷款难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总的来看,我省当前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数量不少,解决的难度很大。由于生产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初步解决了温饱的群众还不稳定,巩固温饱成果的任务相当艰巨。今后几年如果这些人口还不能解决温饱,或者还在温饱线上徘徊,地区差距、贫富差距将会继续扩大,贫困地区群众的小康生活就无从谈起,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在新世纪,我省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扶贫开发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阶段扶贫开发有许多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这个阶段的扶贫开发是在“八七”扶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进行的,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新的物质基础和新的工作起点;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在扶贫范围上由过去的贫困户延伸到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扶持对象更加明确;新阶段的扶贫标准有了新的调整,扶贫的目标已由过去单纯解决贫困群众的吃饭穿衣问题,转变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全面改善,进而向小康迈进。这些新变化使新阶段的扶贫开发任务更加艰巨,工作更加繁重,对此我们要有清醒地认识。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有许多有利条件。首先,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各地也创出了切合当地实际的脱贫致富路子。其次,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全省贫困地区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交通、通讯、能源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退耕还林(草)、退牧还草、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我省农村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和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的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同时,也为农村牧区调整产业结构、转移富裕劳动力、改善外部发展环境带来了新的机遇。第三,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并采取措施促进农牧民增收,中央财政对农村的投入逐年加大,为我们争取国家的更多支持,加快贫困地区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第四,中央将进一步加大对西部地区扶贫开发事业的支持,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愿望日益迫切。只要我们上下一心,共同努力,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任务就一定能够完成。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清醒认识扶贫开发在我省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特殊重要性,紧紧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路子,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加快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为达到小康创造条件。新阶段我省扶贫开发工作总的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稳定解决温饱和持续增加收入为中心,以消除贫困、建设小康为目标,以贫困村为主战场,以贫困户为主攻对象,贯彻开发式扶贫方针,全面实施扶贫开发规划,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推进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总的目标是,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6%,到2007年,除社会救助人口外力争使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人均纯收入达到800元以上,到年达到1000元以上,基本稳定解决温饱问题,为全面建设小康奠定基础。

三、解放思想,努力探索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新路子、新途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给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我们要主动适应新的形势,大胆解放思想,坚持与时俱进,调整工作思路,制定新的措施,采取新的办法,加快扶贫开发进程,为全面实现解决温饱的目标创出一条新路。

第一,突破思想障碍,提升贫困村发展经济的内驱力。从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史看,物质资源匮乏并不能阻挡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从落后走向发达,关键在于人的思想观念落后还是先进,在于是否有发展的内驱力。要加快脱贫步伐,最主要的就是突破思想障碍,加强思想扶贫。新阶段扶贫开发必须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作为先导,以思想的解放促进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脱贫。贫困群众既是扶贫开发的受益者,又是扶贫开发的主力军。要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渠道、多形式,特别是算账对比、现身说法等办法,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教育、示范和引导,帮助他们摒弃一切禁锢和制约经济发展的旧观念、旧意识、旧习性,让他们的思想活起来,办法多起来,进一步拓宽脱贫致富的思路和视野,坚定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在国家的支持下,更多地依靠自身的力量,加快发展,走出贫困。

第二,实施整村推进战略,全面落实扶贫开发规划。实施整村推进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一项新措施。整村推进把扶贫开发的对象直接瞄准最贫困的地区和人群,以贫困村为重点,整合各类扶贫资源,集合各方扶贫力量,对扶贫开发重点村分期分批实施综合治理、配套建设、产业开发,整体改善贫困村的生态、生产和生活条件,逐步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整村推进战略,紧紧围绕《省—年扶贫开发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全面抓好落实。对现有的扶贫重点村,分轻重缓急,每年选定一批,逐年组织实施,分批分期整村脱贫。规划、项目、资金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整村推进的需要,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大对重点村的扶持力度。党政机关帮扶也要立足于重点村,为整村推进提供支持。通过整村推进,不断总结积累经验,运用典型引路,更有力地指导整村推进的顺利实施,确保新阶段扶贫目标的实现。

第三,坚持项目、资金、培训、帮扶到材,覆盖到户。把扶贫工作做到村、做到户,是实现新阶段扶贫开发目标的关键。行政村是农村最基层的组织,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的经营形式,只有把项目、资金、帮扶与村、与家庭经营结合起来,才能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要以扶贫项目、资金投放、科技培训、优惠政策、帮扶措施等为重点,逐个分解到村到户,落实到村到户。特别是扶贫项目,要坚持以贫困户增收为目标,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选准项目,明确期限,落实到每个村、每个贫困户。科技培训要适应贫困户实施项目的需要,把培训资金、培训对象落实到村到人。机关干部定点帮扶、党员帮助贫困户、社会捐助等活动也要入村到户,从资金、项目、技术、信息、管理等方面直接为贫困户服务。

第四,因贫制宜,因村施策,分类指导。贫困地区条件各异,差别较大,贫困户致贫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必须结合实际,实行分类指导。在工作重点上,总的要从过去追求“饱肚子”向“挣票子”转变,以增收为核心,实现全面发展。对绝对贫困人口,着眼于解决人的基本生存需要,扶持引导他们发展种养业,弥补口粮缺口,维持生计。在这个基础上。积极发展投资小、周期短、见效快、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项目,逐步脱贫;对缺乏生存条件的,采取多种途径就近就地安置,缓解资源压力;对低收入贫困人口则应着眼于稳定解决温饱,大力发展非农产业,不断提高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同时,帮助贫困村解决饮水难、行路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增强防灾抗灾能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在扶持方式上,对有经营能力,缺资金、缺技术的贫困户要在项目、资金、技术上给予扶持和指导;对经营能力弱,又缺资金、技术的,采取“借母还仔”、“借种还粮”等办法,扶持他们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对缺少劳动力的,由帮扶干部、农村党员帮助耕种、收割和管理;对患有重大疾病或因天灾人祸致贫的,采取救助的办法;对五保户、因残致贫的,主要通过政府救济、社会救助来解决。

第五,捆绑使用扶贫资金,部分切块到县。资金总量不足是制约全省扶贫开发的重大问题。为了用好有限的资金,实行资金统筹安排,把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资金捆绑起来,集中投放使用。从今年起,除省上安排的扶贫重点项目外,从扶贫资金中拿出三分之一直接切块到县,以利于发挥县的作用,更好地安排组织实施扶贫项目,加快整村推进。今后还将逐年增加切块到县资金的比例。调整扶贫资金使用重点,财政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贫困地区发展种养业和科技扶贫、贫困人口劳务技能培训;以工代赈资金主要用于修建乡村道路、建设基本农田和小型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扶贫贴息贷款主要用于能够带动贫困户增收的种养业项目、农畜产品加工和农村牧区小型基础设施项目。通过资金的优化配置,发挥扶贫资金的作用,提高扶贫资金效益。

第六,建立新的扶贫工作机制。为适应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需要,从今年起,全面推行“省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扶贫工作新机制,明确各级党委、政府的扶贫工作职责、目标和任务,建立严格的目标考核体系,对扶贫开发和帮扶工作的成效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县一级党委、政府,直接负责扶贫目标、项目、资金的落实,责任更加明确,把责权利一致起来。省上对工作成效突出的地区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或无故完不成任务的给予批评,直至追究相关责任。这种新的扶贫工作机制,有利于调动和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社会力量和项目资金的整合,有利于扶贫开发规划的顺利实施,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四、突出重点,把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

根据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和目标要求,今后几年要突出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千方百计增加贫困人口收入。解决贫困问题,关键靠发展。贫困地区一定要把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作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中心任务。根据我省农牧区经济结构现状,仍然要把农牧业作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来抓。要面向市场,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种植业生产要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条件下,大力发展杂交油菜、脱毒马铃薯、反季节蔬菜、食用菌、中藏药材和球茎类花卉等特色产业,逐步扩大种植规模。畜牧业生产,要抓住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的机遇,大力发展草业,积极推广舍饲圈养,突出抓好“西繁东育”、“自繁自育”和羔羊育肥,加快牲畜出栏。同时抓好奶牛生产和生猪养殖,使养殖业成为贫困地区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要积极扶持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特色农畜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围绕农畜产品的精深加工,着力培植和发展一批科技水平高、效益好、辐射能力强的加工型龙头企业。要加快乡镇企业的发展。把发展乡镇企业同小城镇建设、中心集镇建设结合起来,重点发展农畜产品加工、商业、运输、饮食、旅游等劳动密集型乡镇企业。牧区要以畜产品的转化加工、中藏药材的种植加工和生态制品为重点,在人口相对集中和靠近季节性畜产品交易市场的小城镇兴办乡镇企业。通过促进二、三产业发展;拓展贫困农牧民的增收空间。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争取中央的支持,在减免税收方面重点向贫困地区倾斜。

(二)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

的生产生活条件。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力度,对改变农牧民靠天吃饭的局面,实现农牧区较快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首先要解决水、电、路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问题。水利建设要以人畜饮水和发展农田、草原节水灌溉为重点,力争两年基本解决贫困地区的人畜饮水问题,东部干旱山区到年人均建成2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公路建设资金尤其是以工代赈资金要向东部干旱山区和青南牧区适当集中,到年使农业区大多数贫困村通等级公路,牧业区多数牧委会通简易公路。充分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和沼气资源,解决燃料不足和照明用电问题,7年内实现户户有电用。通过有线和无线相结合的办法,争取7年内解决青南牧区县至乡、东部地区乡到村的通话问题。加快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7年内使贫困村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达到90%以上。文教卫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与行业、部门的发展项目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学校危房改造,改善乡村医疗卫生条件。其次,要积极发展以暖棚建设为重点的设施农牧业。东部农业区以109国道交通沿线为重点,多种棚式一起上,建设暖棚经济带,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牧区以牲畜暖棚为重点,到年户均建成牲畜暖棚120平方米,进一步加强防灾体系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第三,要抓好贫困地区的生态建设,把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与农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发展集约化经营的种养业结合起来,与农牧民增收结合起来,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扩大退牧还草规模。省委、省政府决定加大资金整合力度,今年为农牧民群众办10件实事,主要推进水电路和文教卫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办实事计划,重点覆盖了贫困地区,各地要积极配合省几个牵头部门抓好办实事计划的落实,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生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三)抓好异地扶贫和劳务输出工作,扶持贫困群众异

地致富。对缺乏基本生存条件的农牧户继续实施异地搬迁,相对集中安置,改善生存环境,创造发展条件,切实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要把异地扶贫开发工作与推进城镇化、转移农牧业人口结合起来,加强政府引导、尊重群众意愿,积极探索就近就地调庄移民的新路子。就近就地移民要与小城镇的建设结合起来,为农牧区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广阔的空间。要积极做好贫困地区的劳务输出工作,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产业来扶持,多渠道转移富余劳动力,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劳动力到城镇就业和跨区域流动,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实现减人增收。要制定具体扶持政策,鼓励、支持贫困群众进城出省务工经商。州、县政府要落实劳务输出组织机构,组织和引导劳动力有序流动,提供信息服务,保障合法权益。牧区要结合生态移民,帮助群众向县城和中心集镇转移,把一部分有文化、有经济头脑的劳动力输送到外地谋生,开辟新的致富途径。

(四)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促进贫困地区社会全面进步。提高群众的综合素质,特别是科技文化素质,是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要切实加强基础教育,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措施,加快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步伐,抓好职业教育和青壮年扫盲工作,普遍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到年,25个国定、省定贫困县中未实现“两基”的18个县要实现“两基”,已实现“普九”的县“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5%。健全和完善扶贫培训体系,在全省农牧区实施大规模的科技培训和技能培训。培训内容要以农牧业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和市场营销知识为重点,切实增强农牧民实施扶贫项目的能力、驾驭市场的能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把改善基本医疗条件、培养公共卫生意识和习惯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和长期任务,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高贫困村的医疗卫生水平,防治各种传染病和地方病的蔓延和发生,增进农牧民的身体健康。积极扩大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力争到年在贫困地区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牧区卫生服务体系、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特困医疗救助制度,努力解决农牧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问题。建立农牧区特困群众救助制度,采取以解决口粮为主,少量现金补助为辅的救助方式,切实保障农牧区18.7万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对贫困农牧户子女上学实行适当资助,每年从财政扶贫资金中拨出专项资金建立资助基金,与社会捐助资金、银行贷款配套使用。突出抓好贫困地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加强优生优育的服务工作,努力减轻人口增长给贫困家庭和扶贫工作带来的压力。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抓好先进适用农牧业技术的引进和推广,组织有针对性的配套科技服务,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五)加强资金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扶贫资金是完成各项扶贫任务的有力保证。要建立健全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管理责任制,实行扶贫开发项目行政领导责任制、法人负责制、建设单位质量终身负责制、公示和招投标制、监理制、检查验收制等。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项下达,专款专用,强化监管,提高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透明度。金融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用足用好国家扶贫信贷优惠政策,使扶贫资金真正起到扶贫的作用。为加强对扶贫项目和资金的管理,省政府办公厅最近出台了《省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各级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要加大对扶贫资金的检查和审计力度,确保项目资金按计划足额落实到位,防止资金被截留和挪用。我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扶贫资金是一条“红线”,这条“红线”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逾越,今后如发现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的,要坚决追究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的责任。

(六)动员社会力量,形成扶贫合力。动员全社会帮扶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一大特色和优势。搞好社会扶贫工作,要狠抓定点扶贫工作的落实。各级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单位要落实帮扶干部,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省内各级的定点帮扶工作要落实到贫困乡村和贫困农户。帮扶不单要物质支援,而且要重视干部交流、市场建立、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科技推广、产品销售和劳务输出等。要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尤其要重视发挥非政府组织和民间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要切实做好辽青对口扶贫协作工作,全方位加强对口扶贫协作,巩固壮大扶贫成果,拓宽协作领域,加深合作程度,提高合作效益。要积极扩大与国际组织在扶贫开发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争取国际组织对我省扶贫开发的帮助和支持。

五、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健全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

扶贫开发是关乎贫困群众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是我们党在贫困地区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拿出足够的领导精力,集中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千方百计推进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

(一)要切实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在省,关键在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必须把扶贫开发作为中心任务,以扶贫开发工作统揽全局,负责把扶贫开发的政策措施真正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实行扶贫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把扶贫开发的效果作为考核贫困地区党政主要负责人政绩的主要依据。贫困县党政主要领导和主管扶贫工作的领导要相对稳定,一张蓝图干到底。

(二)明确各级职能部门的扶贫工作职责。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战略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协调和领导,取决于各职能部门的相互配合和综合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领导和协调,统筹考虑;整合扶贫资源和项目,动员各方面力量,真正形成扶贫开发合力。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把扶贫开发纳入本部门工作规划,统筹安排,主动配合,切实担负起本部门的扶贫开发责任,发挥好项目实施中的服务、指导和监督职能。

(三)完善新阶段扶贫开发目标管理和考核体系。根据扶贫开发总体规划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建立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数、贫困人口收入增加水平、扶贫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指标的目标考核体系。采取重点考核与一般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对扶贫开发的工作进行综合评价,严明奖罚。

(四)加强扶贫开发机构和扶贫开发队伍建设。贫困县要重视和加强扶贫机构和扶贫工作队伍建设,使之与新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相适应。凡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每年都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扶贫开发工作经费,保证扶贫开发工作正常运行。各级扶贫办作为党委政府扶贫工作的专门机构,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更好地履行职能。

(五)加强贫困地区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选准、配强脱贫致富带头人。鼓励在外创业的优秀党员回到贫困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缺乏合格人选的贫困村,可从县、乡机关党员干部中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积极推广未就业的大学生担任村干部的经验,为基层党政组织注入新鲜血液。认真落实“三培双带”,利用各种培训手段,每年对贫困村党支部书记集中培训一次,提高村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六)切实加强干部作风建设。贫困地区的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聚精会神地抓工作,全心全意地为贫困群众服务。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一门心思用在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工作上。要大兴调查研究和求真务实作风,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艰苦奋斗,扎实苦干,因地制宜探索脱贫路子,富有成效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同志们,扶贫开发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一项极其光荣而又艰巨的历史使命,让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振奋精神,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步伐,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被举报文档标题:领导关于推进扶贫工作的讲话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