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市长在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

市长在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

时间:2022-04-01 05:39:11

市长在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县域经济是市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今天召开这次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主要目的是对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明确发展思路,研究有针对性的措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刚才,各县(市)立足本地实际,认真分析形势,积极研究对策,围绕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加快工业聚集区、开发区建设、推动技术创新等问题作了很好的发言,各位副市长,也讲了很多非常重要的意见,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正确认识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

我市市域总面积14360平方公里,总人口720万,其中,14个县(市)陆域面积14177平方公里,人口670万,分别占全市的98.7%和92%。年,14个县(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和全部财政收入为2046.1亿元和202.4亿元,占全市的78%和62%。在“沿海经济、中心城区经济、县域经济”中,可以说,县域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各县(市)也都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富民强县的核心任务,经过大家不懈努力,县域经济呈现出较快较好的发展态势,发展的规模、层次和质量不断提高,培育出一大批特色产业集群和优势骨干企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第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年,14个县(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46.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4.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161.2亿元,全部财政收入202.4亿元,按现价计算分别是年的4.5倍、17倍、14倍和10倍,是改革开放初期(年)的201倍、490倍、2078倍和103倍。第二,工业经济持续壮大。改革开放之前,农业一直是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农业增加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一半还多。改革开放特别是1992年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县域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并逐渐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年,全市县域经济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1074亿元,比重达到78.5%。形成了盐山管道、孟村弯头管件、黄骅化工、南皮五金机电、献县扣件、河间电线电缆等6个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县域内一批优势骨干企业脱颖而出。县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56家,占全市的90.3%,完成增加值784.7亿元,占全市的75.4%。第三,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同时通过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快速提升。年,我市粮食总产突破百亿斤大关,达到501万吨,是改革开放初期的3.25倍。棉花、蔬菜、果品,以及肉、蛋、奶等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快速发展,涌现出河间国欣、泊头东方果品、青县小洋人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1%。第四,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随着县域工业化的发展,县城建设步伐加快,面貌有了明显改观,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配套服务功能逐步完善,主题公园、星级酒店、大型商场、文体场馆等成为县城建设的靓丽风景。年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3%,比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第五,农民收入大幅增加。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绿色农业快速发展,广大农村逐步实现了由温饱向小康生活的迈进。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被解放出来,进城或就地从事二三产业,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加。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14元,是年的2.57倍。

客观地说,与自己比,成绩不小,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的县域经济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经济实力差距大。年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位中,、2个县级市地区生产总值过2千亿,、、和4个县(市)超过千亿,另有4个县在800亿以上;全部财政收入,昆山市超过600亿,、2个市过400亿,、2个市过300亿,其他都在100亿以上。二是产业竞争力不强。市,面积只有600多平方公里,但拥有劲霸、九牧王、七匹狼等一大批知名品牌,“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达50多个。江阴市拥有31家国内外上市企业。去年昆山市工业总产值达8000亿元,江阴市达6400亿元。与这些先进县(市)相比,我市县域工业企业规模小,知名品牌少,还存在很大差距。三是城镇规模小,城镇化水平低。先进县县城规模大,经济繁荣,基础设施完备,服务业发达,很多县城已成为园林式城镇,成为利居城市。我市有8个县(市)城镇化率在40%以下,有2个县低于30%,县城功能、服务产业发展和群众生活的能力亟待提高。四是制约发展的资金、人才、科技等问题比较突出。我市大部分县(市)属于吃饭财政,可用财力不足。县级投融资平台不健全,规模偏小,没有形成完善的金融体系。引进外资、利用外资规模不大,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对各类人才的吸纳能力不强,高端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匮乏,科技研发和技术水平偏低,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不强。五是思想不够解放。与南方发达地区相比,我们的思想还解放得不够,对县域经济的开放性认识不足,运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发展的能力仍需加强,尤其是在解决影响发展、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思路还不够宽,办法还不够多。

在改革开放之初,、,包括沿海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与我市大部分县(市)大体相当,这些地区的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与我们各县也没有多大差距,基本都处在同一发展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南方以及东部沿海县(市)大胆解放思想,抢抓历史机遇,积极创造竞争优势,县域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先进地区的成功实践,使我们看到了差距,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说明我们的发展潜力、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只要我们把握机遇,发挥优势,通过积极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

在看到差距的同时,我们更应看到我市县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一是《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我市所有县(市)都在沿海《规划》范围内,也都受到了国内外投资者前所未有的关注。二是沿海临港优势。我市14个县(市)都在港口覆盖范围之内,都是黄骅港最便捷、最直接的腹地。同时,随着集装箱码头的建成通航,港口功能进一步完善,海运低成本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港口对临港产业及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也将不断增强。三是环京津优势。目前,北京市人均GDP已达到2万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随着地价成本的不断上升,工业企业生存的空间越来越小,必然向附近交通便利、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的地区转移。同时,京沪高铁、沧廊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进入了北京一小时交通圈,各县(市)到北京都实现了快速通达,为我们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四是交通优势。我市境内有京沪、京九等4条铁路干线和石黄、津汕、沿海等7条高速公路,通过高速公路可以实现与各省市、省内各市的快速连接,便捷的公路、铁路、水运综合交通优势将为各县(市)加快开放步伐,在更大范围内吸引、配置要素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五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期,市场潜力巨大,国家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新一轮发展的机遇摆在了我们人的面前,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否则,我们会留下历史的遗憾。

二、准确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征

我国自秦始皇实行郡县制以来,就有了县域经济。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到辛亥革命结束帝制,再到年成立新中国,一直是农业社会,县域经济也主要是农耕经济加上一部分自给自足的手工业、服务业,各个县虽有差异,但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新中国成立后,在计划经济时期,县域经济也基本以农业经济为主,70年代虽然发展过“五小工业”(小煤矿、小钢铁、小化肥、小水泥和小机械),但也是针对国家物资供应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县(市)小规模生产来弥补国家大工业的供给不足。县域经济蓬勃发展,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是在改革开放之后,特别是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全国各地解放思想,竞相发展,县域经济发展也逐渐拉开了距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名领导干部、企业家,只有准确认识和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征,才能明确发展的目标和方向,理清发展的思路,解决“应当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

(一)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区域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内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规律的专门学科,研究和探索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途径和措施,以及如何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提高区域整体经济效益。从国际上看,有很多区域经济发展的成功范例,如欧共体、北美、东亚、东南亚等;从国内看,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这些大的区域经济都是跨行政区域的。而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具有区域特色和功能较为完备的生产综合体。有一个县级政权作为市场调控和管理主体,有一个县级财政,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

(二)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个环节,涵盖了一、二、三次产业各个门类。但县域经济又不同于国民经济,不能“小而全”,脱离实际,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什么都想搞,结果什么也搞不好。应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比较优势,突出主导产业,适合什么就干什么,什么有利于快发展、什么有效益、什么有竞争力就干什么,走出一条符合本地特色的发展之路。

(三)县域经济具有地域特色。这种特色与其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历史、人文环境和特定资源相关联,由于不同县域在自然资源、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产业结构以及科技、文化教育、人口与生活习俗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地域特色,这就决定了县域经济必须走因地制宜的特色经济之路。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交通发达、科技进步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县域经济也不仅仅依靠固有的地理、资源、文化等形成特色产业,而是可以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比如:农业方面,过去冬天只能南方生产蔬菜,现在北方也可以生产,冬天生产新鲜蔬菜成为北方很多县的农业支柱产业。再比如,工业方面,一些没有矿产资源的县,也可以发展冶金产业。因此,发展县域经济,既要依托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经济,又要注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条件,营造特色,打造发展的新优势。

(四)县域经济是开放型经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早已把各个国家或地区连为一体,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游离于统一的市场化体系之外,而是更多地由市场配置资源,县域经济也是如此。一方面,县域经济发展直接受到国际、国内形势影响;另一方面,县域内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要素资源都是有限的,县域经济要发展,就必须加大开放力度,突破区域界线,在全市、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按市场经济规律进行资源配置。我国发展较快的县,都是依靠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获得成功发展的。而封闭保守、过分依赖自我滚动发展,不可能实现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快发展。实践证明,哪里抓对外开放力度大、办法多,哪里就会发展的更好更快。

(五)“三农”工作在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抓农业主要在县域。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把农业、农村、农民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始终把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当作重要工作。

(六)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三化”统筹、“三化”并举。作为区域经济的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就是富民强县。富民,就是不断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强县,就是不断增加县级财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统筹抓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工业化是强县富民的必由之路,加快工业化可以带动就业,聚集人口,扩大县城规模,促进城镇化发展。加快城镇化,可以增强城镇对资源、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集聚功能和带动作用,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进而促进工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又能够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加大对农业的持续投入,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从而推动农业现代化。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必须坚持“三化”统筹,协调推进。

三、突出重点,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县域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富民强县这个总目标,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着力培育和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全面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每个县(市)的情况不一样、优势不一样、特色不一样,但综合起来说,我觉得,发展县域经济要紧紧抓住以下七个重点:

(一)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从全国百强县发展的路径看,几乎都是走的工业强县之路。从我市各县(市)实际情况看,单纯靠发展旅游、文化及其他服务业实现强县目标,也不具备基本条件。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工业强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战略,尤其是要抓住环京津、沿渤海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和较为丰富的资源优势,把这些综合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以工业项目为抓手,以工业聚集区和开发区为平台,大力发展新型工业,不断提高县域工业化水平。加快县域工业的发展,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看规模以上企业增加了多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多少。一是要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关键。重点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过去我们的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项目建设,今后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同样离不开抓项目建设。要按照开工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超前谋划一批、重点推进一批的要求,认真落实项目建设责任制,明确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限,认真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这些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达效。各个县(市)要理一理今年投产项目有哪些,投产后能入统的有哪些,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二是加快工业聚集区和开发区建设。工业聚集区和开发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可以说,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建设,是先进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年,省市提出建设开发区的设想。当时,他们一无政策条件,二无国家资金投入,三无技术项目,四无人才优势。但是,他们敢于解放思想,提出了“东依上海、西托‘三线’、内联乡镇、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思路,积极创造条件,推进前期工作,下大力引资金、上项目、聚人才。1992年,被正式批准为全国唯一的一个县级部级开发区。年,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8亿元,工业总产值5150亿元,分别占到全县的56%和64%。我市已有18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和工业聚集区,这些园区是县域工业化的重要平台,要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步伐,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工业聚集区和开发区。三是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骨干企业。一个县的工业强不强,不仅要看群体,还要看优势骨干企业。一个县,只有拥有几个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县域经济发展才有根基,财政收入才有保障,增加就业才有渠道。因此,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把培育优势骨干企业作为重中之重。要坚持培育与引进相结合,既要做存量,又要做增量。鼓励企业通过战略重组、强强联合以及技术改造等形式,壮大企业规模,提高发展质量,打造一批支撑作用强的优势骨干企业。

(二)大力扶持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机制最灵活、生命力最顽强、发展最具活力,也是县域经济的主体。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有的靠大型央企,有的是吸引外资,还有就是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500强企业——浙江万向集团,70年代末只是一个生产农业机械的小作坊,但在鲁冠球的带领下,企业依靠技术研发得以发展壮大,成为美国通用、福特汽车的合作伙伴,开创了民营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浙江吉利集团,原是一家以生产冰箱配件起家的民营企业。年进入汽车行业,年成功收购沃尔沃轿车公司,资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十强企业。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支撑着浙江经济的加速发展。年,浙江省跨入全国“三万亿俱乐部”,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0亿元,民营经济占到62%,同时有144家企业入围中国民企500强,连续13年位居首位。如果说民营经济在省域经济中占居半壁江山,那么在市域经济、县域经济层面,可以说是担当了主角,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和中坚力量。江浙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实践昭示我们,发展县域经济,必须不遗余力地扶持民营经济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在一、二、三次产业中竞相发展。一是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要抓紧制定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用地指标、市场信息、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融资等难题。放心、放手、放胆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社会事业等各个领域。二是支持民营企业做大企业、做强品牌。我市的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的问题,这也会影响到企业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引导民营企业家克服“小富即满、小富即安”思想,鼓励他们瞄准本行业中的标杆企业,寻找差距,明确目标,学习借鉴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办法,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综合效益,努力做大企业,打响品牌,实现由“草根经济”向“大树经济”的转变。三是努力推进全民创业。自主创业可以激发活力、带动就业、增加收入、促进和谐。要进一步加大创业扶持力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催生一批创业主体。要全面落实鼓励自主创业的各项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鼓励致富能人回乡创业,对自主创业人员要在资金、技术、人才、税费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三)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兴县之路。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开放是最重要的途径。江苏的昆山、浙江的绍兴、福建的晋江等百强县,都是通过对外开放来聚集产业、实现跨越发展的。资料显示,目前,昆山市累计批准65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5000多个,实际利用外资230多亿美元,世界500强跨国公司投资项目70多个,仅在昆山的台湾老板就超过5万人。依靠外资的强劲拉动,昆山一举从苏州市经济发展最落后的县跨入全国百强县前列。就我市而言,大多数县(市)没有特殊资源优势,要加快发展,聚集资金、技术、人才,就必须走开放兴县的路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开放大文章。一是创新开放思路,丰富招商形式。要抓住全面实施《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有利时机,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争取在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开展领导招商、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和“一对一”小团组招商,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南资北移,不断加强与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争取更多的外来项目落地生根,推动县域经济扩张规模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注重招商质量和实效。要科学筛选招商项目,重点围绕产业链条和园区功能定位开展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立市兴县、对主导产业具有较强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要注重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发扬“死盯死守”的精神,选准目标,派专人死盯,派常人驻守,随时跟踪,随时掌握信息,最大限度地吸引项目落地。同时,要发挥毗邻京津优势,利用京津科研院所多和人才密集的优势,以人才引项目,以项目引资金,积极引进一批产业转移和高科技项目。三是严格落实招商引资目标责任制。要按照“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什么时间干成”的要求,将招商引资任务细化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激励机制,对招商有功人员给予重奖,大力营造招商光荣、招商有功的浓厚氛围。

(四)大力推进城镇化。城镇是促进城乡互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县域工业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各县(市)要进一步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加快城镇化进程,力争县城人口规模达到15万以上,每个县(市)都培育几个有产业支撑的3—5万人的中心镇。一是加快县城建设。县城是县域工业的聚集地、服务业的中心区。县城建设的好,城区经济繁荣活跃,不仅可以带动就业,促进城区规模扩张,而且可以为县域工业发展提供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支撑,进而拉动全县经济发展。每一个百强县的发展轨迹,都经历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阶段。可以说,没有城镇化的发展,就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此,我们要树立抓城建也是抓经济发展的意识,着眼于为县域经济搭建平台,进一步抓好县城建设,特别是要着力抓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商贸流通、文化休闲等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县城功能,提高县城品位,增强对资金、技术、人才、优质产业的吸纳能力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二是抓好一批中心镇建设。要根据城镇的区位特点、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合理确定城镇功能定位,重点打造一批产业特色明显、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心镇、特色镇、产业镇。对于中心城区和县城周边的镇,要依托城区辐射,积极打造城市功能的拓展区,建设一批卫星镇;对于有一定产业基础的特色镇,要围绕壮大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人口聚集,提高发展层次,形成一批特色镇、产业镇。如保定白沟镇,就是依托箱包产业,形成了箱包生产、加工、配套、销售上下游一体的产业链条。目前,箱包规模企业达到300多家,加工企业3000多家,个体加工户近万家,市场成交额达到400多亿元。任丘的苟各庄、泊头的交河等一批小城镇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应当发挥这些优势,加快推进特色镇建设。三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二、三产业的壮大,必然会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排在百强县第一位的江阴市,就是把全市域作为一个整体,以县城、中心镇、新农村、新社区建设为载体,加快促进产业发展一体化布局、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社会事业一体化推进、现代文明一体化传播,成为全国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地区之一。因此,我们必须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综合研究,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实现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的一体化,实现城乡共享文明、共同发展。

(五)确保农业稳定增长、农民持续增收。农业产业化既能够富民增收,又能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综观先进县(市)发展,其中不乏山东寿光等农业特色县,即使是依靠工业经济、商贸流通发展起来的县(市),也从来没有忽视发展农村经济,而是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加快农业产业化,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经济规模和效益。我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比重很大,因此,任何时候也不能放松农业生产,任何时候都要把促进农民增收牢牢抓在手上。一是要确保农业稳定增长。确保粮、棉、油、菜等基本农产品供应,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要重点抓好以提供良种为主的农技推广工作,不断提高农产品产量,提升质量,保证粮、棉、油、菜等基本农产品供应充足;要紧紧抓住国家支持水利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着力抓好水库、水网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在稳定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二是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以畜牧、果品、蔬菜、棉花为重点,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特色强、效益高的特色农产品基地;要坚持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培育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以发展销售和加工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市场手段,把更多农民吸收到合作组织中来,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提高经营效益。

(六)加快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县域特色产业是在县域内形成的具有较高市场占有率、较高社会信誉度和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工业有特色产业,农业也有特色产业,形成了特色,就拥有了比较优势,产业就有了竞争力。我国沿海发达地区,都是特色产业突出、产业集群发展较快的地区,可以说,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比如,我前面提到的江苏昆山,依托上海,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从软件开发到各类配件生产、从测试到封装,门类齐全,配套能力强,形成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IT产业群和一条较为完整的IT产业链。我国著名的纺织城——浙江绍兴,发挥传统的轻纺优势,全力打造国际纺织品制造中心和国际纺织品贸易中心,并培育了一批主业突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目前,我们各县(市)在发展特色产业方面具备了一定基础,下一步,要研究比较优势,放大比较优势,打造竞争优势,推动特色产业在规模、质量和品牌上上水平、求突破。一是要注重发挥低成本优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关键在于有两点:一是低成本,二是差异化。发展特色产业必须立足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尤其是低成本优势。从区域经济要素的比重结构分析,比较优势一般包括三个方面:(1)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生态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以及地理区位等;(2)资本资源,包括资本量和民间资本能力;(3)劳动力资源,包括人才和人际关系。如果资本相对丰富,劳动力相对少,就应当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生产资本比较密集的产品,使用资本比较密集的技术。反过来,如果一个地方劳动力相对较多,资本相对较少,则应当发展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业,生产劳动力相对密集的产品,使用劳动力相对密集的技术。从我市看,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管道装备、冶金和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也正契合了发展低成本优势的要求。具体到每个县(市),发展什么产业,打造什么特色,要根据本地要素资源的禀赋结构,找准各自的比较优势,发展具有本地特色和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对于具备一定基础的特色产业则应当通过技术改造,推动产业由低端向高端发展,努力创造发展的新优势。二是要提高质量,打造品牌。市场竞争不仅仅是成本、价格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品牌和质量的竞争。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要加强产品质量监督,鼓励和引导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不但要确保产品质量过关,还要争取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品牌代表着企业的信誉,要深入实施品牌带动战略,鼓励企业争创名优品牌,培育全省甚至全国的“单打冠军”。同时,要珍惜已有的名优品牌,确保不出现质量问题。三是要狠抓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积极引进和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加强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开发和保护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提高县域特色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促进产品提档、产业升级。四是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产业的竞争力关键取决于龙头企业的竞争力。扶持特色产业发展,重点是扶持骨干龙头企业发展。要加大对县域特色产业骨干龙头企业的资金扶持和政策倾斜,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并引领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加强配套协作,形成合理的企业群落和高效的生产能力。

(七)努力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环境就是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营造环境就是创造生产力。良好的发展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各级政府必须突出抓好的一件大事。近年来,市县两级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但仍有许多方面亟待改善、亟待加强。一是要努力打造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硬环境。主要是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和医疗卫生、商贸物流、文化娱乐等生活服务设施,为县域经济发展搭建平台。二是要努力打造有利于生产要素加速聚集的软环境。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增强自觉服务、主动服务的意识,努力营造“亲商、爱商、尊商、扶商”的浓厚氛围。同时,要大力改进工作作风,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真正把部门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加强指导、协调服务上来。

四、发展县域经济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当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推进县域经济快速高效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一)要突出竞争优势。全国有2000个县,县域经济发展也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在竞争中取胜,就要善于发现竞争优势、培育竞争优势、利用竞争优势、发挥竞争优势。由于各县市区位、资源、环境、历史人文各不相同,县域经济也形成了不同特色和优势。从全国、全省发展较快的县域来看,一个主要经验就是善于利用优势,创造优势,把竞争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有的利用资源优势作支撑,如唐山的迁安、邯郸的武安,就是充分利用丰富的钢铁、煤炭资源,大力发展资源型经济,以鲜明的特色产业支撑县域经济发展,跻身全国百强县行列。如廊坊的三河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与北京仅一河之隔,燕郊镇距离北京市中心仅30公里,他们发挥北京后花园优势,大力打造休闲产业基地,房地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超过20%。同样,珠三角地区各县,充分发挥毗邻香港的地理优势,率先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成为我国外向度最高的经济区域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发展县域经济,关键在于找准优势,创造优势。前面,我已讲到我市发展面临的众多优势,这些优势既是全市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各县(市)要注重结合自身的传统、特色和资源条件,进一步梳理分析、找准优势、发挥优势,靠优势吸引经济要素流入,以此增强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扩张经济规模,提升发展水平。

(二)要对标先进。全国相继出现了一些县域经济发展的独特模式。比如,在江苏出现的以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苏南模式”;在浙江出现的以民营经济推动县域经济全面进步的“温州模式”;以兴办专业市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义乌模式”;在广东出现的以中外合资为发展起点,以出口加工为主导的“珠江模式”;在福建出现的以侨资侨力为依托、以外向型特征为主的“晋江模式”等等。这些县(市)都在发展县域经济上创造出了新思路、新经验。对标先进,一是标杆要准。各县(市)要在深入分析研究自身发展实际的基础上,选择与本县条件相似,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县(市)作为标杆,既要有标杆效果,也不能贪大求高、不切实际。二是切入点要准。要弄清楚他们到底先进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先进、是怎么由后进变先进的,找出核心优势的构成要素,提炼出最精髓的东西,反复进行“消化”和“吸收”。在学习“对标”过程中,除了学习先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的做法,还要学习他们在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节能减排、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三是措施要实。要分层次、分阶段、分步骤地认真研究制定对标方案、阶段目标、具体赶超路线图和时间表,以及操作性强的赶超措施,从而使我们真正明白差距在哪里、根源是什么、强化支撑的举措有哪些,然后逐项找差距,逐项对标学习,努力赶超。

(三)要把扶贫攻坚与县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省委提出两个“举全省之力”,一是“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和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二是“举全省之力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这两个举全省之力都涉及到我市。扶贫攻坚、脱贫致富,最根本的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县域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市8个贫困县,要充分利用扶贫优惠政策,大力发展县域经济。贫困县在今后10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必须增长的更快一些,要高于全市、全省平均增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的实力,从根本上实现脱贫致富。

(四)要解放思想,千方百计破除瓶颈制约。一是资金问题。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目前,各县市普遍面临发展资金难题。要突破思维定势,大胆探索和创新融资途径。(1)立项争资要“快”。要围绕国家投资政策,及早抓好项目论证与包装,进一步充实重大项目库。同时,要多部门联动,积极争取更多项目资金扶持。(2)信贷融资要“活”。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加大对“三农”和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构建灵活、便捷的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将农村信用社改制成商业银行,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入驻,激活金融市场;整合良性国有资产,壮大县城建开发公司资产规模,做大融资平台,增强融资能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环境。各企业要认真研究信贷政策,规范资产和财务管理,做好投资风险评估,主动争取银行支持。要积极支持企业发行债券、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3)民间投资要“宽”。要逐步完善和落实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文禁止的领域,都要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积极引导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和联营等方式参与投资。二是建设用地指标问题。当前,国家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可用建设用地资源明显不足。解决土地制约问题,要坚持“五措”并举,即:争列重点项目“要地”、清理闲置低效利用土地“收地”、盘活破产企业“换地”、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新民居建设“腾地”、节约集约用地“节地”,最大程度地破解用地难题。同时,各县(市)要利用好省级工业聚集区、开发区土地优惠政策,加大开发建设力度,推进项目向园区集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发展县域经济,实现富民强县目标,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发挥优势,抢抓机遇,一心一意谋发展、抓发展,我们就一定能够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被举报文档标题:市长在经济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