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护理管理论文范文

护理管理论文范文

护理管理论文

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及管理,包括就医咨询、就医指导、讲解注意事项、解答问题、记录护理过程、护理考核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危机管理策略,具体实施如下:(1)危机前管理:开展专门的培训课程,鼓励护理人员积极参加培训,树立危机意识,学习危机管理理论,正确认识护理危机的发生与发展,掌握处理危机的方法,以更好地控制危机。(2)统计门诊最常见的危机事件,针对发生率较高的问题,经过护理管理者及护士共同讨论后,制定严密的危机防御计划,包括如何发现潜在危机因素、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如何与家属沟通,监督护理人员做好各项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面对危机的应变能力和处理能力。(3)完善、优化就诊的流程。科学设定就诊模式,推行人性化护理,设置特殊就诊通道,专供老、弱、残及时就诊,对于无陪护的行动不便病人给予陪送挂号、缴费、就诊。(4)成立专门的危机处理机构。观察组在护理管理中设立了投诉接待室,专门负责处理危机事件。护理过程中出现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等事件时,及时、有效的解决策略不但能将事情化小,妥善解决与病患之间的纠纷,而且还可削减公众对医院的不良印象,维护医院的荣誉。因此,本研究中,投诉接待室面对危机的发生,能够迅速掌握有关资料,找到原因后积极与病患、家属进行沟通,表现出积极、诚实、真诚的一面,尽量化解危机。(5)严格按照护理章程实施护理操作。进一步完善、细化管理条例,督促护理人员严格遵守章程,坚持“三查八对”的原则[2],尽量降低差错率。(6)认真、细致地做好护理记录,因为护理记录具有法律效力,所以护理人员在观察、护理后及时做好相关记录,以防出现护理纠纷时因护理记录空缺或者不完整而无据可依。

1.2观察指标与效果评价标准主要观察两组的护理差错率、护理投诉率、护理纠纷率、对护理的满意度及护理人员的考核成绩。护理危机事件的数据主要取自护理部的护理记录。护理满意度主要通过发放本院自制的问卷,统计有效问卷而得出。主要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级别,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护理考核成绩是针对护理人员的调查。护理部自行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内容,由各科护士长对科室的护士进行随机考核,并评分,100分满分,得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

1.3数据处理方法本组全部数据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以a=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两组护理差错率、投诉率、纠纷率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差错率、投诉率和纠纷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两组护理考核评分比较观察组研究期间的护理考核得分为(93.66±8.16)分,对照组为(80.28±6.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665,P<0.05)。

3讨论

近几年,人们就医时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门诊作为医院日常医疗工作开展的重要场所,接诊具有随机性、可控性低、诊疗时间短等特点。门诊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不充分,较易出现护理纠纷。此外,护理人员由于工作繁琐,部分人员素质不高,在护理患者中不注意言行举止,或护理操作不细心,引起病人反感,也容易导致危机事件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引入危机管理,能帮助护理和管理人员形成危机防御意识,将危机处理技巧融入日常护理工作之中,这对预防危机、缓解危机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危机管理概念最早在国际政治及外交等领域提出,因其具有“不确定性、应急性和预防性”三大优势,加之医疗行业存在较高医护纠纷的现实,因而将危机管理引入门诊护理当中,用以解决一些护理危机事件。

护理危机管理注重管理者的参与及策略。管理者需要在危机发生前便要考虑各种潜在的不利因素,做好防御计划。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做法是:危机处理前开展相应的危机处理培训课程,让护理人员树立危机意识,掌握危机处理技巧;针对常发的危机事件,事前制定周密的危机处理计划,包括追查危机原因、解决问题的沟通机制、处理技巧等,使危机和平解决的几率增加;为了降低接诊的投诉率,特别为老、弱、残等人员开辟特殊通道,推行人性化的护理策略;研究期间,还专门设立了处理危机事件的投诉接待室,结果使潜在的投诉事件大大减少。除此之外,危机管理策略中还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护理章程进行操作,并认真做好护理记录,保存护理依据,以防发生护理纠纷,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作为班主任要有爱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班主任要把真诚的爱融在整个班级之中,不仅要爱那些好学生,更要爱那些缺点较多的学生,特别对后进生,更要多帮助、多鼓励,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教育、表扬督促其进步,要让每一个学生都从老师这里汲取奋发向上的力量,更加自爱、自尊、自信和自强。班主任要有公平、公正之心,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以身作则,以自己的人格魅力鼓励、感染学生,特别对贫困家庭的子女,要留心设法解决其生活中的困难,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接近班主任,亲近班主任,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充分利用学生管理作用

学生是发展的主体,班级管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依靠班干和学生来实施班级管理。

(1)优化班干部的选拔:班主任首先要选拔培养班级的积极分子、物色班干部,组成班委会,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在选拔班干部时,宜选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愿为大家服务,吃苦耐劳讲奉献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使他们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和班集体的核心,倡导公平、公正、公开的团队建设理念。

(2)积极培训班干部:明确班干部各自分工职责,在其最初开展工作时,班主任耐心指导、引导,班干部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班主任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办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同时班干部应适当轮换,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培养学生既当领导,又能被领导的民主意识;有事及时与老师沟通,常开班委会,了解工作表现和工作上的困难,不足之处及时给予指导。

(3)确立班干部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大力表扬好人好事,教育无小事,不断发掘学生的闪光点;批评抵制错误的不良行为和歪风邪气。

积极协调多方面关系

沟通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从而保证学生和班集体健康和谐的发展,是班主任的必备能力之一。班主任想要靠一人之力来完成对学生的所有教育任务是不现实的,但是班主任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引导、沟通和协调,班主任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最先想到的也是班主任,要尽可能多接触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取得学生的信任,在沟通时要讲究话语的艺术和语气,让学生敞开心扉,才能处理好学生所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要经常与各学科教师进行沟通和交往,及时发现班级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的解决问题,尊重任课教师所提出的建议或意见,并邀请任课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教育工作中来,不但可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情感,还使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之间形成了合作配合的关系,通过集体力量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同时班主任还要架起学校各部门、社会和学生家长沟通的桥梁,当学生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及时地向学校有关部门反映协调矛盾,并告知家长学生的实际情况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取得家长的协助和支持。

引发学生参与感

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根据护理队伍不稳定所涉及问题与数据特点,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进而识别产生问题原因,使用各分析步骤来寻找问题根源。目前我国影响护理队伍不稳定因素主要包括:护士普遍存在“付出-获得不平衡感”;缺乏足够尊重感;缺乏归属感和成就感;护士和管理层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途径;缺乏多学科接触;护士层级管理培训制度不够细化;缺乏明确护理进步和晋升制度。

2改进阶段

通过前面各阶段项目工作,已对引起护理队伍不稳定各项因素需解决问题及引起该问题根本原因有了较为准确的把握,从而奠定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

2.1重视护理队伍中“付出-获得不平衡(ERI)”。付出-获得不平衡理论[5]用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相结合来解释现实问题。该理论认为,工作中付出主要指可以观察到的定量和定性工作负担,以及在近期内工作量的增加,包括时间、精力、体力和责任等;而工作中获得则包括金钱、尊重和职业机会等。如果工作中付出-获得之间不能互惠互利,就可能削弱人的自我成就感、自尊和归属感,进而损害人的自我调节功能。这种失衡状态会对护士造成潜在负面情绪影响,最终影响护士离职意愿。因此护理管理者应予以充分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2.2在“人本主义”文化驱动下强化对护士的人性尊重。“人本主义”强调以人为本。医院管理者应将护士当作有意志、思想、感情的完整人格来把握。定期对整个护理队伍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护士思想动态和心理满足感。

2.3引入企业“终身雇佣制”概念,构建稳定护理队伍核心骨架。“终身雇佣制”即对于员工的生涯雇佣,就餐费补贴、经济住房、交通补贴、医疗卫生、五大保险、福利待遇、住房公积金、退休金等进行妥善照顾,以达成企业一家概念,使员工和企业融为一体。由于军队医院机制的特殊性,聘用护士无法成为“正式工”。医院护理管理者运用公平公开用人机制和科学透明考核机制,通过自荐、推荐、测评、考核、面试、述职等阶段,每年在护理队伍中优选出定额护士享受“终身雇佣制”和“特殊岗位津贴”,并就其今后业务表现、对组织忠诚度、与同事间相处等方面完善考评体系,从而让护士明确发展方向,增强归属感和成就感,以核心骨架身份稳定护理队伍。

2.4实施“禀议制度”,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与成就感。禀议[6]即以书面请示方式,陈述自己某些建议,倾向由下呈上的方式制定公司决策,亦是一种集体决议。临床护士可不定期向病区护士长以书面形式提出若干建议案,再提呈护理部管理人员,也可直接提呈护理部管理人员,最后呈至护理部主任及相关领导,由其核决、认可,并征得与提案相关各部门的同意,最后由护理部主任评估并指示此建议案是否被采用。建议案一经采用,均有不同类别和层级奖励。此种禀议制度使得所有护士均有机会参与管理和决议,同时因为知道自己的建议有可能被接受成为政策,而大幅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进而促进护理队伍稳定发展。

2.5以“轮调制度”和在职训练对护士进行职业前程规划。在护士规范化培训方面,为增加护士历练,每位护士必须到相关部门进行轮训,并完成考核。在职训练则是针对学校新毕业学生,实施新进人员再教育培训,灌输护士岗位上所需知识、技能和文化。另一方面,由于轮调制度有助于护士扩大接触面、吸收更多经验,并能对知识有更深层了解,业务能力有一定提升,促使护士与医院共同成长。

2.6运用“级别特异性能力”对护理队伍进行层级培养。国外已提出“级别特异性能力”[7]概念,即根据一项设计好的标准来培养不同级别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考虑到教育对各层次护理人员知识储备和态度都有积极影响,护理管理者应意识到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培训的重要性。研究发现,通过实施分层次培训,可满足各层次护士学习需求,提高护士自主学习能力,加快护理人员获取知识效率。因此,不断完善分层规范化培训是增强护理人才培养、保持队伍稳定、适应护理专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

2.7将“年功序列制”用于完善护理队伍考评体系,利于护士职业生涯设计。管理者将员工报酬及晋升标准采用年资考核与绩效考核二者并行方式,亦即“年功序列制”[6]。其优点在于防止人事上的流失,同时员工可预期自己工作发展状况。除了年资外,晋升另一项标准是工作能力及绩效评估。在主观绩效考核和客观年资考核配合下产生的考评制度即“年功序列制”。运用“年功序列制”完善护理队伍考评,护士可预见在特定未来可能达到的薪资和级别,使护士较能安排自己人生计划,进一步增强护士归属感与忠诚奉献。护士是宝贵的医疗资源,应该要让护士拥有满意的工作环境和职业发展空间。同时,要想长期保持精益生产管理项目成果,需把重点放在提升组织竞争力和激励员工上,这也是巩固该项目最为重要的成功因素之一。

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1观察指标护理工作质量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整体护理、基础护理、病室管理和健康教育。患者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4]:十分满意、一般满意和不满意。调查过程严格实行匿名制,调查记录包括不同层级护士之间的交叉调查和同级护士之间的匿名评定。

1.2统计学分析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种护理方式质量对比分析采用t检验,患者对两种护理方式的满意度比较采用χ2检验。P<0.01、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护理方式工作质量比较结果显示,研究组的护理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整体护理、基础护理、病室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工作质量差异显著(P<0.01)。

2.2患者对两种护理方式满意度比较结果显示,患者对研究组护理方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满意度为97.4%,对照组的满意度为80.6%,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医院急需通过积极改善护理管理机制来提高整体护理水平,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护理需求。合理、高效的护理人员管理机制不仅能提高护理质量,而且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和身心健康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应积极进行护理人员管理模式的探索,不断改善管理模式,以提高护理效果。护士分层级管理能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可以整体、连续地护理其负责的病人,通过对病人病情的长期观察提供预见性护理,及时、准确地反馈病人的病情,从而防止病情复发。同时,通过合理、科学地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调整,可以使每位护士发挥其特长,在各司其职的同时能相互配合,积极沟通,通过高级责任护士的综合分析和领导,提高下级护士护理方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另外,对不同学历层次的护士进行分层级培训,可以针对性地提高不同护士的护理专长和护理水平,对高级责任护士的针对性培训能提高其管理能力,加强医院所有护士的高效管理和护理资源的高效利用。

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的护士管理模式,能够针对性地发挥每一位护士的特长,提高护士的工作热情和业务水平。本文实行护士分层级管理的结果显示,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后,护理水平明显好于常规管理,分层级管理的整体护理、基础护理、病室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指标的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管理(P<0.01);患者对分层级管理的满意度(97.4%)明显高于对常规管理(80.6%),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护士分层级管理也获得了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肯定,促使其积极改善医患关系,从整体上提高了医院的护理水平。

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SAS以及SDS分值均为明显差异(P>0.05),经过不同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产生焦虑、抑郁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1.2两组患者护后满意度及护理纠纷发生情况:观察组满意度和护患纠纷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显示出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妇产科应用中具有良好效果。

2讨论

妇产科疾病一直备受广大女性的关注,它包括妇科疾病和产科疾病,主要分为妇科炎症、人工流产、性病、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妇科整形、妇科肿瘤等7大类别,严重危害了患者身心健康。全国各医院对此也非常重视,因此,在相关治疗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措施,保障患者身心健康的同时保证医院长期良好发展。而患者满意度是保障医院的长期发展的重要因素,它是对医院绩效评价的重要标准,在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患者在选择就医地点的时候除了考虑医院硬件技术条件外,在医院所接受的相关护理措施也是很多患者必须考虑的。患者接受到的护理措施可以通过患者满意度等相关指标看出,而使得患者满意度提升的方法很多,医护人员可以对患者进行有助于患者疾病康复的各种措施,无缝隙护理管理就是其中一项,而且现在很受欢迎。

无缝隙护理是护理中的一种,它是在从患者接受治疗后到出院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服务,其目的在于使患者能够得到更完美、更好、更仔细的护理服务。整套的无缝隙护理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要对参与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的相关人员进行最专业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的理论知识、有效的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服务技巧及知识等,其次就是在不影响患者的相关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在尊重患者自身生活习惯下,对患者的相关隐私内容给予绝对的保护,给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予以适当的娱乐放松等),最后就是采取排班制度,主动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的措施,了解患者的隐性需求,努力为患者服务。

目前,无缝隙护理管理方法在国内的发展时间有效,相关技术的发展也不是特别成熟。很多医院的医护人员在没有做过相关护理系统的培训下根据自身的有限理解去实施相关技术,导致了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很多医院针对此情况分别从对实施无缝隙护理人员以及被实施人员采取了相关措施:护理工作的宗旨是“以人为本”,假如患者是孕妇,医护人员会选择在实施无缝隙管理中对患者的病房进行特殊服务,比如贴一些婴儿照片、各种温馨照片等,以减少患者的紧张感,以提高护理效应。而护理工作的实施本身就具有挑战性,实施者不仅需要进行专业的训练,还需要一定的推动力,这不仅仅源于医护人员对工作的热爱,有些医院所实施的奖惩制度也对此具有很大的推动力。

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1.1定期督查,持续改进按照6S管理评价标准,护理部组织各推行小组成员每月分组按片区对6S管理模式落实情况进行交叉督查,综合评分,总结亮点及存在的问题,评选最佳管理科室,针对问题各护理单元护士长讨论制定相应改进措施,限期整改,同时将考评结果纳入质控,与绩效挂钩。此外,还可以应用PDCA循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确保6S管理活动持续开展,管理质量持续改进。

1.2效果评价(1)比较6S管理模式实施前后(2013年1—6月与2013年7—12月)护理质量考评结果。(2)比较6S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3)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了解护士对6S管理模式实施效果的评价。问卷包括10个条目,以“认同”和“不认同”作答,在活动实施6个月时,随机抽取各科护士总人数的50%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当场填写并收回。共发放问卷166份,回收有效问卷166份,有效回收率100.0%。

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效果

(1)6S管理模式实施后护理质量得到提高,见表1。(2)6S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满意度由92.3%提高到97.6%。(3)护士对6S管理模式实施效果的评价见表2。

3讨论

3.16S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应用的意义6S管理模式是被国内外企业界高度重视和推崇的营销技巧或策略[2],近年来受到医疗界的广泛认同和关注。6S管理模式运用现有资源,实现最佳工作效率,它不苛求硬件如何,着眼于软件应用,使现有的硬件达到最佳运行状态。随着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管理者都在探索适合医院发展的管理模式,而借鉴企业的管理经验则是一个实用的方法[3]。护理管理者也在寻找一种方便操作、实用有效的方法来规范护理管理、改善服务质量,6S管理模式便是一种易实行、见效快、能持久的管理方法。

3.26S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工作环境,确保护理安全6S管理模式能使工作现场从无序到规范,物品摆放从杂乱无章到井然有序,能有效改善工作和住院环境,改进工作流程,解决工作场所凌乱无序问题,避免不用物品随意放置和急需物品慌乱寻找现象,降低了成本消耗。药品、物品归类摆放,标识明显,缩短了寻找时间,减少了护士不必要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作压力,提高了工作效率。急救药品、物品、设备仪器的完好,确保了应急抢救效率。洁净整齐的环境使患者感到舒适,护士有条不紊的工作增加了患者安全感,规避了护理风险,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也体现了管理的人性化、标准化。研究结果显示,6S管理模式实施后,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消毒灭菌、设备仪器、急救物品、护理安全等质量考核评分高于实施前,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

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按照实际情况给予全面系统的手术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1术前护理干预多次组织本院护理人员学习手术室护理指导,明确各种手术器械的无菌防护、更换措施、卫生清洁等术前准备。督促医护人员在术前进行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携带进手术室。注意手术室器械的整齐安放,作为主管医师或护士长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并起到督促和监察的作用。

1.2手术过程中的护理干预尽可能的缩短手术时间,如果手术时间过长会增加手术伤口的感染风险。手术过程中坚决杜绝医护人员互相谈笑、喧哗、打喷嚏等。努力保持手术室清洁,护理人员以及医师可根据手术的实际状况以及患者的病情予以特殊护理。此外,设立专科护士,认真了解手术过程以及手术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针对不同的患者予以合适有效的护理措施。

1.3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参考患者的术后状况,并且结合患者的过往病史以及医师的医嘱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护理,如遇切口感染要及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而且要随患者的病情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护理人员术后需严格控制患者其他疾病的预防和发生,并予以患者针对性的饮食护理[1]。要提倡患者食用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少量多次,并及时将患者术后恢复状况向其主治医师反映,确保患者的早日康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手术后感染率为4.00%,对照组患者手术后感染率为20.00%。两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手术后的切口恢复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73例,总有效率为97.33%。对照组治疗有效57例,总有效率为76.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术后患者感染的病原菌检查情况从67例患者的切口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86株病原菌,且96%的感染患者感染处均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致病菌。检查结果见表3。

3讨论

手术切口感染在手术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在本院感染患者例数中术后感染占35.26%。术后感染不但延长了患者康复时间,而且有可能会加重患者病情,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从手术室的角度分析能引起术后感染的原因很多,包括患者本身的体质、术后的卫生清洁、手术中各种器械的不正确使用等,都会引起患者术后感染。

手术人员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常规,按着装要求更换消毒灭菌的衣裤、口罩、帽子、拖鞋按流程进入手术间,遵守手术间规则。对于医护人员要严格培训,要了解手术的过程以及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了解相关抗感染药物的使用方法,按照患者的实际状况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并且配合好医师合理的安排手术时间,不同的手术要特殊对待。对于某些患者本身体质问题在术前就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针对患者特点予以特定的护理措施,术前的住院时间、营养状况、低蛋白血症、糖尿病等因素有关。对于一些抗生素的使用一定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正确掌握其用药浓度、用药剂量、和不良反应的处理,一般预防性给药的最佳时间是在切皮前30min或麻醉诱导期给予首次剂量,如手术时间超过4h,术中增加1次剂量。对于骨科手术也要作为重点护理对象之一,骨科手术的细菌感染一般不会发生,但是手术为创伤性手术,多数情况下需要植入外植体,因为手术环境无法彻底灭菌,所以多会发生细菌性感染。对于一些患者在术后的心理状态也是护理人员要各外注意的,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必要保障,对于患者家属也要督促其严格按照医护人员的建议陪护患者,不可私自采取措施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本院针对手术室的实际状况和地域性的患者特点,详细制定了适合本院的手术护理干预措施,尽量确保患者能接受到最为全面的护理,保证患者能早日康复,努力杜绝并发症的发生。此次研究中予以观察组全面的护理在患者的治疗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此次研究不难发现在有护理干预的情况下,手术过程和手术后的患者感染率有较为明显的下降,相比于一般护理,手术室护理能做到全面、细致、转移、有针对性等特点[5],能针对不同的患者予以不同护理措施。

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1.处理阶段压疮小组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以循证为原则,对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予以标准化、流程化: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解决。

1.2评价方法两组患者出院时进行评估,未发生压疮为护理措施有效,计算有效率;发生压疮为难免压疮发展为院内压疮,计算院内压疮发生率。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压疮护理有效率与院内压疮发生率比较,试验组难免压疮护理有效率及院内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结论

3.1PDCA模式,实现了压疮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应用PDCA模式管理压疮,压疮护理措施有效的转动起来。试验组通过现状调查,找出医院压疮护理存在的问题,通过论证,制定出解决方法,并组织实施,定期进行总结反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重新收集资料进入下一个循环改进(即PDCA小循环)。例如此试验过程中,护理部制定了明确的难免压疮上报流程,但护士对难免压疮标准掌握不准,上报准确率不高。压疮小组成员通过讨论,重新设计了难免压疮上报表,表格中增加了难免压疮上报条件及标准,在每项标准前设有选择窗口,责任护士按患者实际病情进行选项填写,根据填写结果,可以清楚的判断出所报病例是否符合难免压疮,从而有效保障了难免压疮上报的准确率。如此,环环相扣,使压疮的护理始终处于动态的持续改进中,提高了压疮的护理质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