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范文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范文

马克思恩格斯人与自然和谐

马克思恩格斯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真正创始人。在他们的著作中,不仅直接肯定和使用了“社会和谐”的命题,而且包含有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的丰富的思想内容。理解和把握这些思想内容,对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在人的劳动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劳动去改造和利用自然界。劳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物质生产的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既是人与其它动物的最根本的区别,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基本联系。马克思特别强调劳动范畴的重要性,他指出:劳动范畴不仅是“被现代经济学提到首位的,表现出一种古老而适用于一切社会形式的共同的最简单的抽象。”而且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匙,”人类从事生产劳动活动,不可能赤手空拳,而需要有自然条件的客观物质基础。关于这一点,马克思强调:“过于富饶的自然‘使人离不开自然的手’,就像小孩离不开引带一样。它不能使人自身的发展成为一种自然必然性。”因此,在劳动的社会实践中除了作为劳动主体的人这一基本要素外,还离不开“自然界这一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马克思指出:“外界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资料的自然富源,例如土壤的肥力,鱼产丰富的水等等;劳动资源的自然富源,如奔腾的瀑布,可以航行的河流,森林,金属,煤炭等等。在文化初期,第一类自然富源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较高的发展阶段,第二类富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此,马克思特别强调要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他认为,如果自然界被过度地损耗,那么,物质的世界越是变成价值,则人类的世界越是在正比关系中失掉价值。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在这里阐明了一个重要思想,即自然条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会形成一种资源性约束,而这恰恰是当今市场经济发展中,所必需解决好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资源的有限性和人们对资源需求的无限性矛盾,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中,也是经济学上一个重要的话题。我国是一个受人口和资源约束性很强的国家,受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为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经营转变为集约式经营。遵循“高效、集约”的原则和保护资源的方针,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克服各种资源浪费现象,综合利用资源,加强污染治理。

二、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的思想。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每一阶段都遇到有一定的物质结果、一定数量的生产力总和,人和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在历史上形成的关系,都遇到前一代传给后一代的大量生产力、资金和环境,尽管一方面这些生产力、资金和环境为新的一代所改变,但另一方面,它们也预先规定新的一代的生活条件,使它得到一定的发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质。由此可见,这种观点表明: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马克思指出,起初人们企望通过图腾崇拜和自然崇拜,来乞求彼岸之神大发慈悲,把一部分恩典还给人和大自然。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力量与人们对立,人们就像其他动物一样服从它的权力。但是,伴随着工业文明前进的脚步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作为主体的人和作为客体的自然之间产生了一种异化现象。所谓“异化”,是指主体在其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活动产生和分离出作为对立面的客体,这个客体疏远主体,从而成为一种外在异己的力量转而反对主体本身并相对立的一种现象。

马克思指出:“人同自身和自然界的任何自我异化,都表现在他使自身和自然界跟另一个与他不同的人发生的关系上。”“人类中心主义”的出现,就是这种异化的典型表现。在“人类中心主义”这种价值理念的支配之下,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原始的统一性,自然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自然界正在反过来惩罚人类。马克思认为,产生这种异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在于人类自身的行为。“人本身的活动对人说来就成为一种异己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恩格斯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告诫过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为此,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就要实现“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也就是说要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三、按照客观自然规律来认识和处理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实现人的自由的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他们认为,只要有人存在,自然史和人类史就彼此相互制约。它具体地表现在人所具有的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二重属性上。

关于人的自然存在。马克思认为:“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正因为人本身就是自然界长期演化进化的产物,是“站在牢固平稳的地球上吸人并呼出一切自然力的、现实的、有形体”的自然实体。”所以,“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马克思还指出,人的自然存在所表明的人与自然的不可分离的一体性,表现在“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马克思在这里所强调的是,对自然界的客观性,必须从与人的关系中去理解和把握,把人的自然与外部的自然有机结合起来,避免犯唯自然主义的错误。

关于人的社会存在。马克思认为,一切生产活动都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形式中进行的对自然的占有。就是说,“人并不是抽象的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国家、社会。”因此,“个人是社会存在物”。可以说,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也就没有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这是由人的社会存在性所决定的。马克思不仅指出了人的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的两重属性,而且还强调两者之间是有机的统一。马克思不只是把人作为自然的存在来理解,而且把自然作为人化的东西来把握。所谓“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并不是指自然界本身包含了什么人的原理,而是强调了人在与自然关系中的主体性。恩格斯指出,人对自然界的整个统治,是在于人们比其他一切动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因为人与动物不同,人类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具有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它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正因为人除了和动物一样具有“受动”性外,还具有“能动”性,所以只有人才能按照自然规律来利用自然。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人类只有以一种按照客观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来认识和处理与自然的关系,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恩格斯指出:“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些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

启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长期以来,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和支配下,人类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使人的主体性得到极大的张扬。由于人们以征服者的姿态高举手中“征服”自然的利剑,贪婪地向自然索取,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出现了人与自然对立的“生态危机”。因此,我们要进行深刻的反思,高扬理性主义的旗帜,尊重自然规律,克服市场经济行为的急功近利的唯功利性倾向,确立保护生态环境的伦理准则。也只有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远离人类“狭隘的傲慢的人道主义地平线”,我们才能真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和高度的精神文明,而且创造出高度的生态文明。

启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道德水平,树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这一新的伦理价值观。我们对自然界要给予人文道德关怀,实行人道主义。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成为自然界的自学的和真正的主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的重要时刻,从国家意志的高度提出的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党的第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了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原则。这个决策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积累的环境与发展矛盾的合理解决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