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自然风景园范文

自然风景园范文

自然风景园

摘要:英国自然风景园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在建筑领域的重要表现。本文从微观的视角分析中国建筑元素在英国风景园中具体应用的范围、类型、方法和过程,考察中国园林艺术在英国的引入、传播和发展。目的是正确认识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成就,改进我们当前的人居环境建设。

关键词:自然风景园:园林建筑;造园要素:文化传播

英国自然风景园被认为是西方园林艺术的杰出代表之一,其革命性在于这样的认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才是最大的成功。这一点无疑直接受到了中国园林的影响和启发,并因此成为欧洲园林体系中与法国、意大利规则式园林并列的典范。自20世纪末以全球能源、环境危机为背景,回归乡野的价值取向在现代园林景观实践中日益成为主流。中国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传统理念,是对世界文化思想做出的杰出贡献。本文拟探讨中国建筑元素在英国自然风景园中的具体运用,借此管窥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域外流传、发扬之一斑,以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有所裨益。

1英国自然风景园与英中式园林的概念

从公元前55年罗马将军朱略思·恺撒入侵英国,罗马统治者在英国营造别墅花园开始,英国营建了长达1800年之久的几何式园林。到了18世纪中叶,在海外贸易及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英国在园林艺术上也带头掀起了一场革命,彻底否定欧洲大陆的造园传统,抛弃规则的几何式园林,反对使用生硬的直线图形、雕塑和人工修剪成非天然形状树木的做法,创造了不规则的自然风景园。

风景园是以新贵族和农业资产者在牧场和农庄中的庄园、府邸园林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从审美理解到造园要素的运用上,英国自然风景园,特别是在其图画式园林时期的创作大量吸收了中国的东西,法国人把它叫作“中国式园林”(JardinChinois)或称“英中式园林”(JardinAnglo-Chinois)。

2中国建筑元素在英国风景园中的应用类型和方法

一般认为,造园的物质要素包括建筑、山水、植物三个方面。但东西方对“园林建筑”一词的理解有所不同。在中国的山水园林中,除专用于园林的如亭、廊、台、榭、园桥等,其它如厅堂、楼阁、殿字、塔刹等大型建筑物,只要在园林中起成景作用,有得景效果的亦是园林建筑,如苏州拙政园的远香堂即属此例。

西方的花园指主体建筑周边的户外空间,主要供休闲和从事园艺活动。其园林建筑一般指不包括主体建筑的小型构筑物以及花台、围墙、栏杆、园灯、雕塑、坐椅、岩洞等。考察其中具体运用的中国式建筑,从功能上可以分为下列几种类型:

2.1第一类是造园构造物,如台阶、门、园桥、围墙、围栏等,它们是构成花园的围护设施和地形基础,如在霍恩兄弟为查尔斯,詹尼斯设计建造的戈普索花园中,就采用了中国式的桥和栏杆。约翰,格拉迪于1749年所做的测绘图显示,主体建筑两侧的花园保持传统的实用的风格,但在南侧和东侧,有平整的场地和经修剪的草地,企图把花园同四周更广阔的风景融合成一体。霍恩兄弟的主要工作在于增添了一系列不同式样的凉亭、栏杆、小型神庙、休闲设施以及这座中国式的木桥。这座桥位于大池塘侧面的水渠之上,跨度有24英尺。它的形式仿照了中国南方园林中常见的寻杖栏杆,主要构件有望柱、寻杖扶手及花格棂条。棂条花格采用了短栏式的两种变式组合而成。木栏杆则采用了尺栏式的一种斜向变式。计成的《园治》说:“栏杆信画而成,減便为雅。有工而精,有減而文。”中国江南园林的栏杆讲究繁简适当,不必拘泥,用于楼阁殿堂多华板雕饰:架桥拆装,则少于变化。霍恩设计建造的这座木桥和栏杆,显得简洁雅致,比例合宜,巧制而不纤弱,这种有点超出了当时主流思潮的设计,给英国的自然风景特色的扩展加入了一种新鲜的因素。

2.2第二类是景观休憩建筑,如柱廊、塔楼、园亭、神庙等。

这类建筑主要有两种功能:其一供人们游憩、偶遇或躲蔽暴风雨的庇护所;其二作为构成花园中局部景点的中心景物,以此来模糊主体建筑和花园的内外生活空间的区别。威廉,钱伯斯(WillianChambers1723-96)在伦敦丘园中所建的中国式宝塔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钱伯斯于1761年绘制的立面图,显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设计细节。这是一座砖石结构的楼阁式塔。平面为八角形,高163英尺,共十层,逐层有柔和的收分。底层设有回廊,即宋《营造法式》所谓的“副阶周匝”。塔身每层有塔檐、平座,塔檐每个角均装饰有瓷质镀金的飞龙、平座栏杆刷鲜艳的红色油漆,宝项设九层相轮。在1987年戈登。威尔逊对它进行修整时,去掉了塔檐上的飞龙。钱伯斯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南京大报恩寺的琉璃塔,只是规模较小,细部有所简化。值得注意的是檐角装饰的飞龙,采用了西方神话中的恶龙形像,背生双翅,外观凶猛。作为熟知中国文化的学者,钱伯斯在自己的创作中采用了一种完全实用主义的态度。塔作为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性符号而存在,并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改造。钱伯斯把它作为园林艺术构图的中心,完全放弃了作为佛教建筑的宗教内涵。浓厚异国情调带来的吸引力和对陌生强大文化的恐惧交织在一起,反映了一种微妙的情绪。2.3第三类是园艺育苗专用建筑,如温室等。早期温室的目的纯粹是用于保护珍贵的常绿植物如蔷薇、月桂树、爱神木、杂色冬青树、一些珍贵的橙树和柠檬树丛以抵御冬季的严寒。用树枝或小的树杆建造,采用轻质结构,并且用小块玻璃组成格扇窗以便于通风换气。18世纪在英国风景园中出现了采用铸铁或砖石结构的温室,外观常做成土耳其、中国的宫殿、庙宇的形式,用精致的柱式和线脚来装饰,布置在树丛掩映、绿草如茵的花园角落,除了园艺育苗的功能,常作为独立的景观建筑出现。在1805年,著名布朗式风景造园家雷普顿为布里奇顿皇家离宫的橙园设计了一座折衷主义风格的温室。这座温室总体仿照了中国式庙宇的形式,由台阶、屋身、屋顶三段组成,屋顶为四坡顶。温室后面设有带坡檐的连廊。但是在材料和细部处理上,艺术家照个人的喜好使用不同风格的建筑符号,中国式的照壁、雀替、覆瓦的檐口与歌特风格纤细的束柱混杂在一起,呈现出一种欢快而略带滑稽的面貌。2.4第四类是点缀性小品,包括花瓶,石制或铅制的附加装饰以及休憩用桌椅等。许多热衷于“中国式”艺术的新贵族把收藏的中国瓷器和其它工艺品以及此类的仿制品,陈列在花园装饰华丽的壁龛中。

休憩用的座椅也是花园不可或缺的元素。园艺师从古典的、歌特式、中国式、都铎式的图样中自由选择,以迎合业主的品味。园艺师威廉·牛顿于1765年为一位伯爵的花园设计了中国式的座椅,采用了中国园林常见的美人靠做法,置于一座由四根立柱支撑的凉亭内部,具有轻巧、活泼的外观,为乡野的花园提供了平和、宁静的场所品质。

3中国造园要素在英国风景园中应用传播的过程

从18世纪到19世纪初,中国造园要素在英国风景园中的实际运用经历了一个从复制到变异的过程。

在物质性的造园技法为欧洲人所熟悉之前,中国园林的美学思想和自然哲学已经影响了英国的知识精英和上层贵族。中国和欧洲园林文化交流开始于17世纪中期。欧洲人通过传教士、商人和旅行家的介绍获得了有关中国园林的信息。18世纪上半叶,风景园新潮开始启动,中国的造园技术得到小范围的简单应用,这与建筑上的帕拉第奧复兴有关,这基本上是一个改良的时期,根据业主猎奇的兴趣,园艺师们选用一些来自东方的元素点缀丰富花园,而保留了花园原本的格局。戈普索花园就是这时期的杰作,其主体建筑是帕拉第奧风格的,但花园景观的营建却体现出正向新的自然风景的情调转变的过渡性特征。

一些学者编制的设计图集成为传播中国园林技术的媒介和灵感的来源,如奇派德尔所著的《绅士和木匠的指导》(1754)就收录了许多中国式和歌特式园林建筑及细部设计。而在“能人”布朗1751年离开斯陀园开始他的实践时,朗利所著的《新的造园原理》(NewPrinciplesofGardening)已经写成了有20年了。这些书促使业主逐渐摒弃了对于图案式的、标识和装饰的偏好,并成为从事庄园改良的园艺师们的建议来源和模仿的范例。

旧世纪中叶,在英国文化中出现了先浪漫主义思潮(感伤主义),其代表性造园家有钱伯斯和沃波尔。他们对布朗式风景的平淡乏味感到厌倦和失望,提倡吸取中国趣味的创作,发展肯特所倡导的艺术的情感因素和想象力,开启了图画式园林(PicturesqueGarden)时期。钱伯斯在《中国建筑设计》(DesignsforChineseBuildings1757年)、《东方园林论》(DissertationOnorientalGardening1772年)等著作中介绍中国的建筑和造园艺术。他说:“在精致的庭园中,有许多美丽而且多样的景致。中国的造园师如同欧洲的画家,从天然风景中收集最好的东西。”他将中式的拱桥、宝塔、亭阁、石狮等置于园中,形成中英折衷式庭园。受他的影响,陆续有一些英国人研习中国园林。这时,“英中式园林”在英国乃至欧洲各国的影响达到了顶峰。

18世纪下半叶,“英中式园林”发展到后期,在对东方情调的极端追求下,一些来自印度,土耳其的艺术形式也被混杂在一起。同时,由于沃波尔大力提倡歌特复兴、歌特式建筑渐渐取代中国建筑和古典建筑而成为园林里的时尚。到19世纪初,随着如画情趣的衰退,兴起了维多利亚式典雅的园艺风尚,英中式园林的创作终于走向了尾声。但是,这种对于自然的理解和审美趣味一直影响到现代的城市公园建设,自然风景园在18世纪的成就强有力地永远改变了英格兰的面貌,此后,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西方几何规则式园林虽时有复兴,却再也没有恢复往昔的统治地位。

4结语

自然风景园的出现是英国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文化方面的现实需求综合作用的结果,从总体上说,对中国造园要素的应用秉持了实用主义的原则,适应了自己的国情和内在社会文化心理的要求。在当前国内的园林建设中,从城市公园到居住区游园,发展的方向体现了广泛的选择性。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结果。许多娱乐性园林基于业主的偏好和设计者对各种时尚风格的生硬模仿,导致一些盲目复古、崇洋的不切实际、不合时宜的偏向。因此,对中西园林艺术进行多角度的比较研究,理解中国园林艺术的积极成果和精华,有益于基于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地形与气候条件的人居环境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