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汽车工业现况与其升级之策范文

汽车工业现况与其升级之策范文

时间:2022-05-29 10:58:04

汽车工业现况与其升级之策

河南省汽车工业起步较早,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近几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刻认识到,汽车工业是加工链条长、增值空间大、关联度高的制造产业,也是河南具有较强发展潜力的行业,对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地域经济、技术水平、装备水平的提升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引入一批知名汽车生产厂商,加快了河南省汽车工业的发展步伐。在2009年9月确立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中,河南省汽车产业的战略定位是要把本省建成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和辐射中西部地区的汽车服务贸易中心,中远期目标(到2020年)是要建成国内一流的中西部汽车制造中心。

当前,随着汽车市场、经济环境以及宏观政策的变化,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成为越来越多行业专家和企业的共识,已经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但在目前国际国内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格局中,河南省汽车工业整体仍处于劣势地位,对于河南来说,要实现汽车工业的跨越式发展,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尤为迫切。因此,研究当前河南省汽车工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形势,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河南省汽车工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和产品,产业集聚效应愈加明显,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也独具优势,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张

近年来,河南省汽车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河南省现有上国家公告的汽车基型车、专用改装车生产企业39家;摩托车生产企业16家;主要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500多家,汽车行业零部件中小生产企业上千家。“十五”至“十一五”期间,河南省汽车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30%以上。2010年河南省统计年鉴中的有关数据显示,2005—2009年,汽车产品的产量、产能分别以年均27.9%、23.1%的增长率快速扩张。2009年,河南汽车产量比2005年增长了142.3%,产能扩大了将近3倍。作为河南的整车制造基地,郑州市集中了河南省主要的整车企业———宇通、日产、少林、海马等,2010年以来,随着郑州日产第二工厂、海马(郑州)二期15万辆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郑州的整车产能已经达到30万台,整车生产速度明显加快,见表1。2010年1~10月,河南省汽车实现产量26.1万辆,同比增长80.5%。其中,汽车整车实现产量17.2万辆,同比增长94.2%,比全国平均增速多出59.7个百分点;改装车实现产量8.9万辆,同比增长30.9%。据此推测,2010年全年河南汽车产量将达32万辆,其中汽车整车产量将达21万辆①。零部件工业同样增长迅速,2010年前三季度,河南省汽车及零部件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19.9亿元,2010年全年主营业务收入有望达到1100亿元。随着奇瑞汽车、恒天重工重型载货汽车及海马郑州发动机等项目的相继建成,河南省汽车制造和零部件产业的产能将大大提升,2011年,预计将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400亿元,汽车产量将达40万辆,其中汽车整车产量将达26万辆。

(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

河南省的汽车工业布局主要分为整车、改装车和零部件三大块(主要产品及企业见表2)。目前,已形成以大中型客车、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皮卡及改装车为主导的产品结构。公路客车、高档皮卡和专用半挂车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均居同行业首位。2009年底,海马集团郑州基地15万辆轿车项目实现竣工,填补了河南省没有轿车项目的空白,轿车从此有了“河南造”。2010年4月,由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载货汽车项目在河南郑州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奠基仪式。依托恒天重工在郑州投资建设的重型卡车项目,填补了郑州汽车产业链重型载货汽车的空白,并计划在3~5年内跻身我国重型卡车第一阵营。以上项目的引进,将使河南形成以大中型客车、轿车、SUV、皮卡、MPV、微型客车、中重型卡车和专用汽车为核心的汽车产品结构。在河南省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中,发动机系统市场份额最大,达到38%;其次是传动系统,占21.1%;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也有比较大的市场份额,虽然还处在起步阶段,但销售收入已超过了行驶系统、转向系统等传统优势产业排在了第三位[2]。河南省汽车工业布局正在趋于更加合理。

(三)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全省已形成郑州、洛阳、焦作、新乡、南阳、安阳、许昌、鹤壁等8个各具优势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聚区,在各集群内部,分别存在一批河南省汽车工业中的优势企业及知名品牌,并带动了大大小小多个相关配套企业。汽车工业开始出现由点到链的发展势头,带动力强的“蜂王型”企业开始发力,河南汽车产业的链式集群板块正在形成中。以郑州市为例,随着海马汽车的落户,郑州市围绕重点企业已形成经开区、中牟、宇通工业园、荥阳4个整车生产园区,同时,在上述区域及上街、登封等地建成一批零部件配套企业,突破了过去单个企业点式发展的局限性。此外,伴随海马、奇瑞汽车的相继落户,开封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正在加速崛起。目前,开封新区已集聚2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相关配套企业50余家,下一步还将有100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陆续跟进。一个产业链条逐步完善的汽车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汽车工业在河南显现出加快发展壮大的生命力。

(四)新能源汽车优势突出

从产业基础看,河南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较强的潜在优势。河南是最早投入电动汽车研发的省份,并在十几年前就成功开发出电动客车。在电动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3大核心部件中,河南省在蓄电池产业上具有较强优势,在电机生产上具有部分优势。目前,河南省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已有50多家,分布在郑州、洛阳、鹤壁、漯河、新乡、南阳等地,已形成了2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车技术。新乡的新型动力电池发展迅速,已建成13条动力电池生产线,锂电产业产能居国内第2位,并兴建了国内唯一的部级电池检测中心,形成产业集群之势。中航公司在洛阳投资20亿元建成的锂电项目已经投产,成为国内电动汽车生产厂家的重要供应商。未来3~5年,河南省将成为全国最大的二次蓄电池生产基地。整车方面,宇通、日产、海马、少林等品牌的电动汽车都已下线,并在全国不少地区投入示范运营。

二、河南省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环境分析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各地汽车产业发展均面临较大的机遇和挑战。河南省汽车工业尽管起步较早,但在轿车和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方面相对落后,整体上在国际汽车产业中的战略地位较低,同国内主要汽车生产省份的差距仍较大。随着汽车产业转移的进一步加快,河南以其区位、资源及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优势,在国内汽车产业格局中的地位将不断提升。

(一)河南省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格局分析

金融危机改写了国际国内汽车产业的战略格局。中国成为新一轮世界汽车产业格局变迁和转变的中心环节,国内汽车产业也掀起了新一轮投资扩产、合资兼并竞争高潮,各地汽车工业面临较大的机遇与挑战。

1.世界汽车产业的分布格局正在调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汽车产业出现欧系整合扩张、美系衰退调整、日韩平稳增长、中印迅速崛起的战略格局。受制造成本居高不下的影响,发达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制造和组装环节将加速向要素成本较低、产业配套能力较强、市场潜力较大、政治和社会环境相对稳定的地区转移,整个零部件行业面临部分重组,汽车制造中心、运营中心和研发中心也将随着产业的调整重新布局,而中国正成为全球汽车市场的战略要地。同时,低排放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的发展趋势。

2.国内汽车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2009年,国产汽车产1379.10万辆和销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3%和46.2%,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产销量超过百万辆的五大汽车企业已占全国汽车销售总量的70.8%。2010年,中国汽车工业延续2009年发展态势,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汽车产销量双双突破1800万辆,不仅蝉联世界第一,且创全球历史新高。与此同时,汽车出口呈现逐步恢复态势,中西部汽车市场开始启动,我国汽车市场仍有巨大发展潜力;国际国内各大汽车厂商和各地政府纷纷加大投资和布局力度,已经展开了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空间的争夺,各地区汽车产业发展正同时面临较大的机遇和挑战。

(二)河南省与主要汽车生产省份的比较分析

全国有20多个省市在生产汽车,一些地区汽车工业基础好,发展较快,已经形成了以大型优势企业为支撑、产品各具特色的生产格局。2009年,河南省整车产量远落后于北京、上海、重庆、广东、吉林等地,也低于周边的湖北、安徽、河北、山东等省,仅位列全国第19位,表3。总体上看,河南省的汽车工业起步晚、基础弱,整体尚处于劣势地位。截至2010年10月份,全省共生产整车17.2万辆,尽管10月份当月同比增长及1~10月份累计同比增长均在90%左右,远高于其他地区,表4。但整体产量仍较低,与其他地区相差较大。并且河南的优势产品是大中型客车、专用车,这些产品在汽车产品中是“小品种”,市场发展空间有限;尤其在轿车产品方面,河南的品种和品牌都亟需优化。

(三)河南省汽车工业的战略地位分析

河南的汽车产品除了客车具有较大优势,在轿车和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方面相对落后。因此,河南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整体上在国际汽车产业中的战略地位较低。从国内来看,沿海地区的汽车市场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部分城市市场增速相对放缓,河南的区位市场优势、要素成本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使之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之一,河南已经进入汽车产业发展的高速增长期。随着一批大项目的相继落地,河南省将吸引更多的车企及配套产业,其在国内汽车产业格局中的地位正不断提升。此外,由于河南部分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起步较早,具有动力蓄电池优势、一定的人才储备和纯电动汽车技术领先的优势。因此,河南在新能源汽车和节能经济型微车等方面也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三、影响河南省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因素

当前,河南省汽车工业不仅成为河南经济发展中的一个亮点,也在全国占据了一席之地,但总体发展水平仍较低,一直以来依靠“点式扩张”的传统发展方式,且骨干企业带动力普遍较弱,零部件产业水平较低,缺乏产业扶持政策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河南省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

(一)传统发展方式的制约

2008年前,影响河南省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就是传统的“点式扩张”发展方式。即主要骨干企业成长壮大多是靠“点式扩张”(好比擀大饼)自我发展,产业群的扩大多靠“点”的集合。在河南,仅从汽车生产的角度来讲,大型的汽车骨干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过于侧重自身实力的壮大,除了主要的、高端的零部件如发动机、变速箱等采用外购的方式,大量的中端配套产品则自行生产,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本地区零部件配套企业较少,汽车产业链环节严重短缺,有龙头而缺龙身或龙头大而龙身小。汽车产业链的不健全进而影响更多知名品牌整车企业落户郑州,而整车企业的缺乏又使得零部件企业尤其是高端的、大型的关键零部件企业不愿来,从而造成产业发展的不良循环。2009年以来,这种状况虽有明显改变,但仍然影响着河南省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

(二)骨干企业带动力弱

河南省汽车工业的骨干企业(除了刚引进的海马外)带动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够强,还只是一个自我生存和发展的大企业,因而不能吸引和集聚大量零部件配套企业,无法培育出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在产业链各环节上分工合作的汽车产业集群。“蜂王型”企业是整个汽车产业链分工协作体系形成的基础,具有极强的带动效应,是提升汽车产业群整体竞争优势、促进产业不断发展的核心力量。一般说来,一个产业集群的核心产业需要3~5个“蜂王型”企业带动。以郑州市的汽车产业为例,在海马汽车的带动下,20余家相关的配套企业相继落户郑州与开封,海马工业园也正在建设当中,相比之下,其他整车企业尚没有发挥出这样的作用。

(三)零部件配套基础薄弱

汽车零部件工业已成为制约河南省汽车工业发展的“瓶颈”。河南省本地的零部件生产企业起步较晚,现仅有主要企业500多家,而且多数企业规模有限,制造水平和专业化、系列化程度低,产能较低,产品研发能力和水平与江、浙和广东等地存在较大差距,种类不齐全,还没有生产主要或核心零部件的配套企业。目前,河南省的汽车企业零部件配套大部分都在沿海地区采购。按照国际惯例,一个规模汽车生产企业在周边区域内采购的零部件应占所有外购部件的60%~70%,当前河南的整车生产本地配套率仅7%左右,远没有达到这一比例。滞后的零部件产业无法对整车产业起到相应的支撑作用。

(四)对汽车产业发展支持力度不够强

无论是在汽车产业发达国家,还是国内汽车产业发达省区,政府都是汽车产业的坚定支持者。国内上海、北京、安徽、湖北、西安等汽车产地都相继专门出台(或内部掌握)了全面支持本地汽车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政府对本地汽车品牌的优先采购等。相比之下,河南在对汽车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如,建设用地少、签约项目落地困难,资金短缺、配套服务跟不上,对已进入正常生产经营阶段企业持续不断的专项支持政策和制度不够完善等,缺乏重视,尚没有出台类似其他省份的汽车产业支持政策,在汽车产业发展用地、汽车采购、税费减免、融资等方面缺乏相应的扶持政策。

(五)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对缓慢

尽管河南具备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但一直以来步履缓慢,在全国范围而言,处于发展较落后的境地,尚未纳入国家布局的重点地区[2]。2010年,河南省在郑州、新乡两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营,虽然在混合动力汽车的运行上取得突破,作为新能源汽车主流和核心的纯电动汽车推进,却阻力重重,未能如期完成。新乡市出租车示范运营被延迟,新乡和郑州两地的电动公交在短期示范运营后便停止运行。一方面在于河南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水平和能力仍较低,配套设施的建设跟不上;另一方面则在于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组织协调力度不够,企业各自为战,且分散性的专项研究多,综合性的整车研究少,技术攻坚效果极为缓慢,以至于很多企业看不到市场前景而逐渐淡化了对新能源车的研究。

四、加快河南省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十二五”是河南省汽车工业由大到强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河南来说,当前应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势头,加快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引入和培育“蜂王型”企业集团为突破口,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发展集群为重点,着力建设汽车生产配套基地,进一步加快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汽车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一)从“点式扩张”发展方式向链式发展方式转变

汽车工业的产业关联度较大,不仅涉及上游钢铁、有色金属、橡胶、塑料和玻璃,以及提供装备的机械、电子、电器等部门,而且其产业链还延伸到销售市场网络、汽车修理、汽车配件、道路交通以及金融、保险等诸多行业。只有从产业价值增值的角度,使各个环节有机联结,形成合力,才能造就主导产业的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河南必须强力推动汽车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坚决从“点式扩张”发展方式向链式发展方式转变。充分研究现有的产业优势和薄弱环节,大力扩展和完善轿车、客车、微面、多功能车和特种车汽车产业链,采取有效的措施,把这些主导产业链做大、做强、做高、做长;重点建设更多完善产业链的新投资项目和扩建项目,尤其是要加快引入和培育更多带动力强的汽车整车制造和关键零部件总成制造的龙头企业。围绕汽车整车生产实现同步配套,以整车为龙头,带动零部件配套生产及汽车后市场产业的完整产业链发展。

(二)引入和培育蜂王型大品牌企业

河南必须加快引入和培育更多带动力强的汽车产业“蜂王型”企业,培育和发展更多以“蜂王型”企业为核心,集聚大量汽车零部件“蜜蜂型”企业的“蜂群型”产业集群,从而以链式发展方式做强做大企业、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本省整车企业成为带动力强的“蜂王型”企业,进而向产业链上游延伸;要引入一批有较强竞争实力的、在行业中有支撑和带动能力的“蜂王型”整车或关键零部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企业,以“蜂王型”企业的发展形成集群聚集效应,带动零部件企业的链式跟进,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生产的“蜜蜂型”企业,壮大汽车生产规模,推动河南省汽车工业的产业链型集群发展。从现有企业来说,要大力支持宇通集团产能提升项目建设和研发能力提升项目建设,支持少林客车实施差异化经营,共同打造世界级客车生产基地;提升郑州日产的生产制造和研发能力,将郑州日产建设成为国内轻型商用车的龙头企业;加快海马郑州研发中心建设,不断提高其经济型轿车、微型客车和发动机的生产能力,建设海马集团最大的生产基地;积极推动与兵工、恒天等央企集团的战略合作,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的重型卡车和中型卡车,加快建设郑州中重卡生产基地,等。

(三)大力提高本地区零部件配套能力

要以引入和培育零部件制造大企业为突破口,以健全汽车产业链为手段,大力发展河南轿车、客车、微面、多功能车和特种车的零部件制造基地。当前,重点是围绕传动轴、气缸套、轮毂、空调、轮胎、转向器、减振器、车桥、汽车电子等产品,实施优势零部件升级工程,支持骨干零部件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扩大规模,抓住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快重组的机遇,加快推进与行业优势企业和大型供应商的战略合作,突出强化与发动机、前后桥、控制系统等关键总成生产企业的合作,加快重大项目建设。要在引入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上下工夫,一是要对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进行重点招商,以期形成零部件制造“蜂王型”企业带动、集群发展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二是要重点引进和发展更多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突出的汽车零部件产品制造项目或企业,弥补产业链上的空缺,真正形成具有专业分工科学流程的完整汽车产业链;三是要对零部件产业园建设重点扶持,营造集群引进、集群发展和吸引的平台,不断构建和完善园区内多种类汽车产业链板块。

(四)创新汽车产业政策和制度

河南省应创新制定汽车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制度,确定支持引进和发展大型汽车企业、培育汽车产业集群,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体系建设、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强产业间配套、延长产业链条等系列举措,尽快制定技改贴息、土地出让、实施政府优先采购本地汽车等相关政策和制度,扶持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项目;大力提升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零部件产品,在政策、资金上给予重点支持,通过政策扶持提升生产规模;积极向国家申报整车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筹划建立零部件保税仓库和加工产品保税区,为汽车产业发展创造优良的软硬环境。

(五)全方位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河南应着力做强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水平,形成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3]。要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财税金融激励政策体系;创建河南省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挥联盟各方的优势和特长,集中攻关,合力解决“瓶颈”问题;加强河南省新能源汽车研发和测试公共平台建设;加大对科技中长期规划中“低能耗和新能源汽车”优先主题的支持力度;注重新能源汽车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强高层次汽车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全省范围内有规划、有步骤地开展充电站、换电站的建设工作;研究制定鼓励和引导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优先采购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新增公务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重。

被举报文档标题:汽车工业现况与其升级之策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ylw/qcgylw/60165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