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岩屑远程识别技术研究范文

岩屑远程识别技术研究范文

时间:2022-05-25 09:27:31

岩屑远程识别技术研究

《录井工程杂志》2015年第一期

1基地专家远程操控

基地技术支持中心的专家通过远程录井平台操控现场小队的计算机,根据岩屑定名和分析的需求,通过登录现场计算机控制岩屑图像采集仪的方式,对目标岩屑进行远程图像拍摄,保存入库并通过远程录井平台上传至基地技术支持中心。

2岩屑远程识别分析

2.1岩屑图像量化分析基地专家通过现场传回来的岩屑图像或通过登录远程录井平台对现场拍摄的岩屑图像进行岩屑颜色、荧光和粒径分析(图1),量化岩屑颜色数据、荧光面积数据和粒度数据,为岩屑定名提供依据,并生成岩屑图像报告。

2.2矿物成分识别基地专家为对岩屑图像进行远程岩性成分的识别,在拍摄过程中视岩屑颗粒大小确定不同的放大倍数,根据岩屑不同成分镜下显现的不同特征识别石英、长石等矿物成分及含量(图3、图4);通过视频语音系统与现场小队人员互动交流,了解岩屑掉块及清洗岩屑的难易程度,进而通过专业知识、现场经验,结合区域标志层及邻井岩性特征,依据钻时、定量荧光参数、地化参数、元素录井参数、气测全烃值、工程扭矩等参数变化特征,实现了岩屑成分远程识别。

2.3多井对比分析识别区域岩性通过远程录井平台,登陆现场采集系统,调出实钻井岩屑剖面,通过多井对比分析系统将周围邻井进行随钻地层对比分析

,查看标志层、岩性、油气显示、层位变化、岩性组合、油水界面、对比关系等,判断地层所钻遇的层位界面、岩性和岩性组合特征,为实现专家远程识别岩性提供有效的依据。

3现场应用

现场的岩屑通过远程识别技术得到了准确的定名,对现场录井的关键环节提供了保障,并在辽河油区的现场得到广泛应用。

3.1MG6-6-20井MG6-6-20井设计井深4373m,中生界角砾岩界面在4010m,设计要求揭开中生界角砾岩50m中途完井。2013年7月12日钻至井深4080~4100m,在利用现场的录井资料和相关参数进行综合判断的同时,运用多井对比系统进行随钻地层对比、分析(图5)。基地技术支持中心专家通过远程录井系统,与现场进行语音视频沟通,同时对上传的岩屑图像进行远程观察描述,发现岩性、钻时变化明显:4090m之前岩屑中泥质含量较多,颜色较深,岩性定为深灰泥岩;4090m之后岩屑中泥质含量明显变少,颜色变浅,岩性变纯,成分以花岗岩块为主,岩屑呈棱角状,可见局部风化现象,岩性定为浅灰色角砾岩。运用远程岩屑成像系统已确认岩性为角砾岩,经多井对比系统进行随钻地层对比分析认为进入中生界目的层;钻时变小,可钻性增强,证明进入牙轮钻头易破碎的角砾岩上部风化壳(图6)。技术支持中心专家经讨论分析决定实施中途完井,后经电测曲线证实专家决策正确。

3.2XG7-H265井基地专家通过远程录井岩屑图像观察分析认为,XG7-H265井的3872m和3874m两包岩屑之间明显是个地层界面,因为岩屑颜色和岩性明显不同,成分多为石英、长石,岩屑逐包变纯,因为岩屑颗粒形态也有所改变,以片状居多;结合现场钻时等参数和多井对比分析,基地专家一致认为从3872m开始进入潜山,岩性为混合花岗岩。后经电测资料证实XG7-H265井从3872m进入太古界地层(图7),岩性为灰色混合花岗岩。

4结束语

数据传输技术应用于国内录井行业不仅提高了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准确度,而且帮助决策者提高管理效率及决策及时性[6]。岩屑远程识别在现代录井过程中起到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在物联网时代,在企业现场技术人员急缺和人工成本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运用岩屑远程识别技术及时解决现场的岩性定名和卡取层位等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切实发挥了企业管理层的技术支持作用,也是目前录井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录井中的岩屑识别是凭技术和经验相结合完成的,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大量的经验积累和见多识广的录井工作阅历才能胜任,长城录井的岩屑远程识别技术虽然在现场得到推广应用,但仍需逐步完善和创新,需要更多技术专家研究更为快捷准确的岩屑识别方式,指导、决策和技术支持录井现场关键过程工作。

作者:付玉宝单位: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录井公司

被举报文档标题:岩屑远程识别技术研究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