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住宅供需的系统动力学解析范文

住宅供需的系统动力学解析范文

时间:2022-04-23 10:39:58

住宅供需的系统动力学解析

一、系统动力学仿真与解析

相关部门从1996年开始公布较为全面的房地产市场供需数据,故使用系统动力学软件Vensim建模对1996年~2012年的供需情况进行模拟,数据主要采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房地产统计年鉴及相关研究报告,开工系数OB设置为1.0,图2、图3将SD模拟结果与市场实际数值进行了比较。图2显示,模型对竣工量、待售量拟合得很好。图3显示:在2009年以前,模型对在建量、新开工量拟合得很好;在2009年以后,真实值明显的超越了模拟值。这是因为:在2009年以前,住宅开工量、在建量基本呈线性增长模式,但在2009年以后,随着房地产投资热度的上升与政府释放流动性,开工量、在建量突然出现了大幅的提升。2.非均衡影响因素的SD解析。使用“非均衡度”变量反映非均衡状况:非均衡度=(有效供给-有效需求)/有效供给。以住宅销售量D代表有效需求,以当期住宅竣工量C与上期末住宅待售量R之和(即Ct+Rt-1)代表当期有供给。因为开工周期NP的平均水平变化不大,故主要讨论施工周期CP、待售去化周期RP以及过度开工系数OB对非均衡度的影响。(1)施工周期CP的影响。从1996年到2012年,住宅项目的平均施工周期从2.5年延长到5年以上,变化幅度很大(如图4)。SD模型的计算显示,当施工周期从2.5年延长至5年时,非均衡度向供给短缺方向发生了较大偏移(如图4)。施工周期延长,将导致大量人、财、物滞留在建设阶段,不能及时转化为竣工量C,从而引起在建量B的大幅上升,但同时竣工量C却在下降,从而导致企业对于市场的有效供给下降。(2)待售去化周期RP的影响。根据SD模型计算,当待售去化周期RP由0.25年延长至0.5年时,待售量R有明显上升,但因为待售量R在有效供给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小,故非均衡度的上升幅度并不明显(如图4)。(3)开工系数OB的影响。当OB提高时,开工量N、在建量B、竣工量C及待售量R都将随之增加,从而引起有效供给的增加,非均衡度将有显著上升,图4显示了OB从1.0提高至1.2时非均衡度的变化。

二、供需非均衡状态分析

非均衡度只能衡量某个时间点上供需总量的对比关系,为了全面、动态的分析非均衡的发展趋势,本节从非均衡度、供需发展对比关系及待售率三个方面对非均衡状况进行探讨。(1)非均衡度的变化。如图4,1997年~2012年住宅市场的非均衡度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也即从需求相对较强向供给逐渐增强的状态过渡,由降转升的转折点发生在2009年~2010年期间(曲线的最低点)。2012年左右,非均衡度绝对值已很接近0,这表明有效供给与需求的总量水平较接近,但并不能据此判断市场供需均衡水平良好。(2)供需发展的对比关系。开工量N、在建量B反映了市场的潜在供给能力,这部分潜在供给将转化为有效供给(Ct+Rt-1)并有可能成为待售存量R。当潜在供给与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一致时,投资效率较高;而当两者的变化趋势发生背离时,将发生过度供给或供给不足,导致资源错配。如图3,2009年以前,市场需求的增速呈增长态势,此时开工量N、在建量B的发展趋势与需求一致。2009年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虽然需求总量仍在增长,但增速开始下降,需求曲线的“拐点”出现,但开工量N、在建量B却于此时陡增,潜在供给与需求的走势发生了背离。值得指出的是,2012年住宅在建量B(42.9亿平米)已远高于销售量(9.8亿平米),不论是从在建量的规模与发展趋势来看,都在向过供的方向发展。(3)待售率的变化。待售率=待售量/有效供给=Rt/(Ct+Rt-1),表示待售存量在有效供给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市场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待售住宅是正常而且必需的:对供给方而言,待售住宅是供给的储备;对需求方而言,一定量的待售住宅保证购房者有选择空间,并能平抑房价。当待售率过高时,供给方过度投资,市场消化能力不足;而当待售率过低时,需求方选择的余地小,缺乏议价空间。在上述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合理的待售率区间,可将其定义为“自然待售率”(NR),受相关公布数据的限制,“自然待售率”还难以测算(模型中NR暂取0),但可从待售率的发展趋势分析市场供需对比关系的变化。如图2,住宅待售量在2007年以前无明显增长,但从2007年起持续上升,由6856万平米上升至2.36亿平米,待售率也从2007年的11.8%上升至2012年的24.6%,特别是在2008年以后,待售率一直维持在16%以上。这也印证了潜在供给与需求发生背离的事实,在需求增长放缓的同时,开工量与在建量发生陡增,这必然导致待售存量、待售率的上升。

综上,虽然目前住宅市场非均衡度的绝对值并不高,但近年来在建量大幅上升,特别是在2009年以后,潜在供给与需求的发展趋势出现了背离,住宅待售率也在持续上升。这表明住宅市场在向过供方向发展,投资效率在下降。结合SD模型的分析结果,可分析导致上述现象的原因:(1)市场预期过高与流动性释放综合作用。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繁荣与可观利润不断吸引着开发企业扩大供给,其他企业也不断被吸引涌入房地产市场,致使开发量猛增;而地方政府过于依赖房地产的“输血”功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此同时,2009年前后,随着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的出笼与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房地产投资被掀上前所未有的高峰,市场预期再度攀升。反映在模型中就是过度开工系数OB被不断调高,导致开工量N与在建量B猛增。(2)市场整体开发效率下降。如前述,1996年~2012年住宅项目平均施工周期延长了1倍以上,这一方面是因为部分开发企业囤地怠建,以期房价上涨牟取更高利润;一方面是因为部分企业后续开发能力不足,在短期融资获取土地使用权后,因为自有资金不足、遭遇调控或是开发能力差等原因,销售回款慢,甚至资金链断裂而导致项目“烂尾”。施工周期延长也是导致近年来在建量迅速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3)市场吸纳能力下降。经过多年发展,住宅市场供不应求的状况已根本改变;同时,近年来的调控打击了投资、投机性需求。市场吸纳能力下降与开发量的陡增共同导致了待售率的升高。(4)市场结构不均衡。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①产品结构不均衡,开发企业往往倾向于开发大面积、高品味、高价位的公寓、别墅产品,而忽视中小户型、中低价位产品,测算显示别墅、高档公寓产品的待售率在住宅中是最高的,而中低收入阶层需求总量很大,却往往难以找到适于消费的产品,其消费需求未得到有效释放;②地域非均衡,某些地区不顾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市民消费能力,盲目的推动、炒作房地产投资,造成地区性的待售率、空置率大幅上升,甚至形成“空城”、“睡城”。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的SD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住宅市场的供需发展趋势,经过SD模型测算、分析得知,近年来对住宅市场供需非均衡影响最明显的因素,是市场预期的提高与开发效率的下降(开发周期延长),同时,市场吸纳能力下降与结构非均衡问题也不可忽视。在上述因素作用下,从2009年以来,住宅市场的非均衡度虽然不高,但潜在供给与需求的发展趋势已出现背离,且待售率持续上升,这是目前住宅市场供需总量非均衡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应该看到:首先,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历程较短,住宅市场尚未经历一个完整的振荡周期(参图4),市场环境尚欠成熟,信息不对称状况严重,投机、炒作气氛浓重,而囤地、捂地、怠建等违法行为也未得到有效遏制;其次,部分地方政府过分依赖土地财政这种简单、迅速而又不可持续的“输血”路径,成为了区域市场泡沫滋生的背后推手,而2009年左右流动性的大量释放进一步推高了房地产投资热潮;同时不可忽视的是,过去的房地产业调控一直较为关注对“价”的调控而忽视对“量”的调控。

新型城镇化倡导集约型的开发理念,重视对于“量”的调控,总的来说就是重视盘活存量与谨慎对待增量并举,相关政策可在这两方面做重点考虑:(1)应确立“价”、“量”并重的调控思路。在“量”的调控上,首先应加强相关统计、调研与信息工作:一是要建立反映全国、各地区住宅市场供需非均衡状况的指标体系,本文使用的三因素法可作为一种参考;二是需加强对住宅供给、消费结构的统计与调研;三是应逐步建立对住宅待售、空置情况的统计办法。有关部门应及时将上述信息,引导市场主体进行理性、稳健的投资与开发。(2)应重视盘活在建存量。一是严格执行对于土地闲置的处罚措施;二是由政府指导,积极启动对“烂尾”项目的破产清算、收购工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各类投资方接手相关物业,盘活存量资源(3)利用非均衡指标科学调控增量。在全国范围内,当出现非均衡度、待售率急剧上升情况时,可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控制信贷投放、提高开发企业的自有资金比例等措施收紧开发资金的投放。对于不同区域应根据其市场非均衡状况给予不同的政策对待,例如,建设用地指标应优先向供不应求、市场均衡状况好的地区倾斜;对于过供严重、待售率高的地区,应严格控制其新增建设用地。同时,应加强对房地产投资的调控与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在进行房地产开发贷款审查时,应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区的供需非均衡状况,以及开发企业以往项目的销售情况;对于信托等非银行类金融机构的房地产投资,有关部门应主导建立独立评级体系,将项目所在地区的非均衡指标纳入评级系统,加强信息披露与风险提示。(4)针对住宅市场产品结构非均衡问题,应同时重视“保供给”与“调结构”的问题。一是通过廉租房等保障房建设,缓解城市中、低收入阶层的基本住房需求;二是通过信息引导、税收优惠等途径,引导、鼓励开发资源适当向中低端住宅市场倾斜,控制对于高端产品的过度投资、开发,防止结构性的待售、空置情况进一步恶化;三是通过房产税、信息引导等方式,逐步还原住宅的基本消费品属性,减弱其投资、投机属性,引导住房消费心理回归常态。

作者:马赢刘轶单位:复旦大学管理学院财务金融系博士生

被举报文档标题:住宅供需的系统动力学解析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