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探求职校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育范文

探求职校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育范文

时间:2022-12-16 10:41:25

探求职校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育

1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分析

当前,计算机应用人才分为两类:一类是无须掌握过多的计算机专业技术,但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工具进行综合业务处理的普及型应用人才;另一类是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专业技能,以计算机及应用技术为主要业务方向的专业型应用人才。

普及型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的分布结构应呈橄榄形,即掌握高端技术或只具备低端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人才相对需求较少,而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各种软/硬件、媒体和网络工具,很好地应用于其他业务、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的中端应用人才需求较多。普及型人才就需求数量而言,按信息社会的标准,应至少占从业人口的60%以上。

专业型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的分布结构应呈金字塔形,各层次的人才都有一定的需求比例和要求,高端人才和只具有某一方面技能的低端人才都是不可或缺的类型。专业型计算机应用人才占从业人口的总需求比例应该在10%~15%。如表1所示,在专业型人才需求体系之中,处于金字塔中下端的是职业院校学生所能适应的岗位,也是需求量最大的层次。信息化的发展,如果没有足够数量的中低端人才为支持,只能是空中楼阁。目前,国内专业型人才短缺的情况依然较为普遍。因此,围绕需求,加大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建设力度,科学合理地培养相关领域所需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当务之急。

2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思路

2.1普及型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思路

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应用能力已经是人人需要具备的基本生存技能,很难想象一个人完全不会使用计算机如何生存。职业教育培养的所有技能人才,首先应该是普及型的计算机应用人才。虽然各职业院校已经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作为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要有自己的定位。

(1)计算机应用需立足于就业岗位的具体应用,为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提升工作效率奠定基础。

(2)计算机应用内容应该包括基础操作、文档编辑、数据分析、媒体处理、网络应用、外设与数码设备操作、综合业务运用等内容。相对其他教育类型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技能层次更高,应掌握的工具更多,专业性更强。

(3)计算机应用教学需要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相结合,要引导学生根据职业需求运用计算机,提升利用计算机技术获取、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4)计算机应用教学,应综合运用讲授、演示、自主学习、技能示范、验证实验、技能训练、综合项目流程实训等方法,变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为运用工具过程的主动技能提升。总的来说,普及型计算机应用人才应具备的主要技能如图1所示。

2.2专业型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思路

根据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应用特点和人才需求分析,传统的以计算机原理和算法为重点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当前专业型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需要进行改革。教育部颁布的2010版中职专业目录和2012版高职专业目录(试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为各职业院校计算机类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勾画了一个基本框架,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需要说明的是,专业目录仅提供了一个指导意向,职业院校应根据本地区的用工需求和本校的师资设备条件,自主设计相应专业方向。在专业设置上,应考虑以下原则。

(1)放弃计算机是一门技术性专业的思路,把计算机当成一个应用工具,根据计算机技术应用的不同业务方向开设相应专业。专业教学的目标应定位于技能应用而非技术原理解析,侧重于计算机应用的策略型或经验型技能培养。

(2)专业教学要充分融合学生就业所面向的具体,一方面要强化学生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训练,另一方面要让学生熟悉非计算机的其他业务知识与技能,并了解整体工作流程的状况。

(3)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应根据企业需求和学生的特长发展,将其划分为基础能力、核心技能、能力延展和业务应用四个层次,按层次分布不同的模块,辅之以项目综合实训和订单教学,促使学生的就业技能和专业发展能力均衡提高。

(4)教学选用的软件要有弹性,不能把教学变成特定软件的功能解说,要以学生自主学习软件功能和掌握工具应用技巧为目标,综合多软件工具完成业务。在软件选择上,要考虑版本升级的可能性,尽可能选用主流的最新版本的软件,并根据需求及时调整平台。部分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设置建议如表2所示。在表1中:①基础能力——专业能力所需的基础知识和能力。②核心技能——学生赴企业工作所必备的从业技能,它是学生必须具备而且需要达到较高熟练程度的专业技能。③能力延展——在学生掌握基础能力和核心技能的基础上,未来从事更高层次的专业工作时所需奠定的知识和能力基础。④业务应用——根据企业的需求,按照企业订单有针对地进行应有技能的案例训练,是学生进入企业后所从事的实际工作业务;这一部分内容由企业提出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授课时企业要派出相关的技术人员到位指导,完全按照企业的标准进行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3计算机教学实施策略

基于当前计算机应用人才需求的现状,特别是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主要是经验型和策略型技能人才的特点,职业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应以三个基点为目标:核心技能的熟练程度、专业更新与延伸知识的再学习能力、不同业务应用的适应性。操作思路如下。

(1)构建“授以学法”的能力训练体系(见图4)。计算机技术由于其技术更新的速度极快,意味着当前学习的内容可能就是将被淘汰的技术。因此,要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必须要强化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遵循“以知识为载体、使学生掌握方法”的能力训练策略,引导学生通过任务情境、借助帮助工具和网络资源,自我归纳和总结知识要点,最终完成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目标。

(2)建立与订单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流程。由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教学过程前期,按标准加强学生专业基础能力与核心技能的训练;教学过程后期,为企业预留定制人才培养的课时,根据企业提出人才需求订单,按需进行与就业岗位相关的核心技能强化和业务应用实训,企业参与教学指导、过程跟踪和人才考核,培训结束后直接由企业择优录用。

(3)组织与实际业务相关的生产性项目实训。生产性项目实训是以模拟仿真或实际生产的业务为内容的专业实训项目。通过真实业务的生产性操作训练,让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熟悉业务的整体流程、技能操作技巧和企业文化氛围,将知识和技能转化为工作经验的积累。实训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校即实现与企业的近距离接触,正式上岗前即成为“经验型员工”。在生产性项目实训的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应是授教者,而应是项目负责人或经理。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完成实际的工作业务,带领学生进行技术研发、产品生产、质量检测、效益检验等工作,在实训中提高学生的从业经验和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

(4)营设创业工作室,培养创新型技能人才。通过引入与学校专业有关联的企业,采取技术和资金合作方式,在学校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创业工作室。学生以选拔参与的方式,进入工作室参与实际工作业务或自主创业。创业工作室可以带动学校优秀学生主动接触最新的专业技术,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自主创业能力的同时,为学校专业教学提供最前沿的技术信息。

4结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战略,这无疑给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职业教育作为面向就业、服务于经济的教育,必须因应时代的变化与调整,科学有序地调整策略,奋发努力,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经济建设和民生幸福的目标实现贡献应有的力量。

作者:王健单位:大连市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中心

被举报文档标题:探求职校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育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