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轨道交通工程地质特性分析范文

轨道交通工程地质特性分析范文

时间:2022-07-17 10:04:32

轨道交通工程地质特性分析

《工程与建设杂志》2014年第二期

1地质环境条件

1.2水文合肥市属长江流域,评估区内水系分为南淝河水系、十五里河水系和上派河水系,大致以12km+500m、21km+100m为界,12km+500m以北属南淝河水系,拟建线路在里程7km+200m左右穿越南淝河;12km+500m~21km+100m间属十五里河水系,拟建线路在里程19km+300m、19km+600m、19km+700m、19km+800m、19km+850m附近穿越十五里河;21km+100m以南属上派河水系,拟建线路位于上派河北侧;南淝河、十五里河及上派河均经巢湖流入长江。

1.3地形地貌合肥地区位于江淮波状平原,以岗坳相间、垄畈起伏的特征为主,自然地面标高一般在9.80~32.80m。该区地形总体较为平缓,高差较大的主要在南淝河河谷区受河流切割作用,岸坡明显。合肥轨道一号线跨越的地貌单元有二级阶地(B)、一级阶地(C)与河漫滩(D),如图2所示。其中二级阶地分布于沿线4km+300m~4km+970m、9km+430m~10km+770m、11km+300m~13km+30m、14km+130m~18km+310m、20km+520m~22km+720m、24km+160m~29km+82.5m段,海拔高程一般在16.50~32.80m,波状起伏,坡角缓,多在6°~14°,表部地层由第四系上更新统粘性土组成,厚度为5~50m,下伏白垩系上统张桥组及下第三系定远群泥质砂岩、砂岩、泥岩等;一级阶地分布于沿线4km+970m~6km+650m、7km+360m~9km+430m、10km+770m~11km+300m、13km+30m~14km+130m、18km+310m~20km+520m、22km+720m~24km+160m段,海拔高程一般在13~19m,总体波状起伏,表部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粘性土、粉砂土组成,厚度为9~28m,下伏白垩系上统张桥组及下第三系定远群泥质砂岩、砂岩、泥岩等;河漫滩分布于南淝河附近6km+650m~7km+360m段,海拔高程一般在7.80~14.30m,由岸区向河谷区倾斜,河谷区岸坡明显,表部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淤泥、粘性土、粉砂土组成,厚度为5~17m,下伏下第三系定远群泥质砂岩等。

1.4地层地层上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al3)及全新统(Qa14)粘性土、粉砂土所覆盖,下伏地层主要为白垩系上统张桥组(K2Z)及下第三系定远群(Edn),评估区西侧分布有侏罗系上统周公山组(J3z),评估区内无岩浆岩分布。侏罗系上统周公山组(J3z)分布在评估区西侧五里墩、董铺水库及肥西上派一带,为一套紫红、灰紫、灰白色薄-厚层细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含铁、钙石英粉砂岩和含砾中细粒、中粗粒石英砂岩,厚度>762m。白垩系上统张桥组(K2Z)该组少量分布于评估区北部及南部,其岩性为一套砖红、棕红、棕褐色细粒长石砂岩、石英粉砂岩夹中细粒砂岩、泥岩及少量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厚度>996m。下第三系定远群(Edn)广泛分布于评估区中部,其岩性为一套棕红、灰红色砂砾岩、含砾砂岩、中细砂岩夹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厚度为250~350m。第四系上更新统下蜀组(Qal3)岩性主要为含铁锰结核及钙质结核黏土,底部以粉质黏土、砂夹砾为主,分布于沿线4km+300m~7km+500m、9km+200m~29km+82.5m段,厚度为5~50m。全新统南淝河组(Qal4)岩性主要为黏土、粉质黏土,底部分布粉土、砂土,分布于沿线4km+970m~9km+430m、10km+770m~11km+300m、13km+30m~14km+130m、18km+310m~20km+520m、22km+720m~24km+160m段,厚度为5~28m。

2工程地质特性分析

2.1岩体轨道1号线所经过地区内岩体主要为碎屑岩建造,均下伏于第四系之下,沿线基岩埋深总体为北浅南深,即4km+300m~21km+0m段一般在20~30m之间,21km+0m~26km+0m段基岩埋深由30m渐至45m,26km+0m~28km+0m段,基岩埋深一般在45~60m之间,28km+0m以西再次变为30m左右。(1)极软、薄-厚层状碎屑岩岩组。分布于4km+900m~20km+580m段,主要由下第三系泥质(Edn)棕红色砂岩、泥质砂岩及泥岩等组成,具层状结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为1.1~5.5MPa,抗压强度变化大,抗风化能力极弱,全强风化带厚度为5~15m。(2)较软-较坚硬、薄-厚层状碎屑岩岩组。主要由白垩系上统张桥组(K2Z)棕褐色砂岩等组成,具层状结构,天然单轴抗压强度为15.1~20.2MPa,抗风化能力较弱,全强风化带厚度约10m。

2.2土体岩土分布层位(1)杂填土,杂色、湿、稍密,表部多以混凝土路面为主,下部以黏土为主,局部含碎石及有机质,结构性较差,属高压缩性土。(2)淤泥(Qal4),灰黑、灰等色,软塑-流塑状态,属高压缩性软土。(3)黏土夹粉质黏土(Qal4),灰黄、黄褐等色,可塑-坚硬状态,属中等偏高压缩性土。(4)粉质黏土夹粉土(Qal4),灰黄、黄褐等色,可塑-坚硬状态,属中等偏高压缩性土。(5)粉细砂(Qal4),灰黄等色,饱和,中密-密实状态,标准贯入试验击数为25~47击,属中等压缩性土。(6)黏土(Qal3),灰黄、黄褐等色,可塑-坚硬状态。(7)粉质黏土(Qal3),灰黄、黄褐等色,可塑-坚硬状态,属中等偏低压缩性土。(8)粉细砂(Qal3),青灰、灰绿、灰黄、灰白等色,饱和,中密-密实状态,标准贯入试验击数为25~47击,属低压缩性土。主要的物理力学参数指标见表1所列。

2.3特殊土(1)填土。根据勘察报告,表部广泛分布一层杂填土,表层为市政道路结构层为主,下部以粘性土为主,呈可塑状态。填土具有性状不均、厚度及密度变化较大、承载力较低、压缩性大等特点。(2)膨胀土。根据勘察报告,4km+300m~5km+400m、9km+500m~29km+82.5m段广泛分布第四系上更新统(Qal3)黏土,自由膨胀率为42%~60%,表明具弱膨胀潜势;此外,一级阶地后缘部分全新统(Qal4)黏土自由膨胀率为58%~62%,表明也具弱膨胀潜势。(3)软土。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周边勘察资料,评估区跨越南淝河和十五里河,沿线分布有少量沟塘,河床段及沟塘底部分布有淤泥及淤泥质土,呈软塑-流塑状态,灰黑色,饱和,天然孔隙比为1.010~1.127,液性指数为1.02~1.1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50~70kPa,为软土。由于本工程主要采用地下方式(埋深远大于软土层厚度),十五里河段采用桩基穿过软土,因此,可判定软土对本工程影响轻微。

3结束语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是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第一条轨道交通,整理好工程地质数据,系统性地分析其工程地质特性,对工程设计、施工及造价都会起到一定意义上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同时,对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所经过地区的工民建项目勘察、设计和施工,以及对随后陆续开展其余几条线轨道交通建设的运行和管理,也提供一定意义的借鉴作用。

作者:郭兆清刘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轨道交通工程地质特性分析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