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管理制度论文范文

管理制度论文范文

管理制度论文

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1篇

1.1统一的目标一致认同的目标是创新型科研团队存在的前提,尽量避免因团队愿望与个人目标不一致所产生的团队成员精神离职现象。因此团队目标的制定,一方面要体现其科学化、清晰化和具体化;另一方面要考虑到现有的科研实力和资源,体现其实际性和挑战性,尽可能地调动全体成员的积极主动性。

1.2统一的精神科研团队一定要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有畅通的沟通渠道。这样,团队成员在执行科研任务的时候才能相互沟通与协调,以保证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提升团队的行动效率。

1.3统一的制度科研团队必须有统一的制度,因此要求团队成员共同遵守团队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以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团队关系。

1.4梯队化的成员结构科研梯队是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最根本的财富。外语院系创新型科研团队主要由研究生导师、教师和教辅人员组成,并且这种团队大多是“师徒型”的,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成员具有相关性和互补性的知识结构,成员的年龄搭配、职称搭配合理,创新活力比较强,这直接决定了外语院系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建设成效,容易产生创新成果。

2外语院系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的管理制度

没有统一的制度管理,团队不能称之为团队。外语院系要实现其科学研究工作的目标,就应根据外语院系科研团队的特点,加强外语院系中科研团队的制度管理,调动团队成员的科研积极性,打造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科学研究群体。

2.1学术带头人的选拔机制学术带头人是创新型科研团队的“领头羊”,因此学术带头人必定具备深厚的学术造诣,是所从事项目的领袖,有较强的研究、指导和组织能力;同时,学术带头人还应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尚品德,这不仅关系到高质量的学术成果的产生,而且还关系到教育的品性。为促进团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首先必须建立学术带头人的选拔机制。(1)学术带头人必须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稳定的、明确的研究方向,能代表外语院系本研究方向的最高水平,同时具有开拓进取精神,能开拓新的研究领域。(2)学术带头人要同时具有教授职称和硕士以上学位,实行岗位聘任制,一般聘期3年,任期结束,外语院系将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重新选拔学术带头人。(3)学术带头人要为人正派,无学术不端行为。(4)学术带头人要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精神,能够组织、规划和协调各环节的研究工作,建立规范的科研秩序,调动团队成员的科研热情。

2.2激励机制激励以团队成员的需要为基点,以期望理论为指导,是团队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它一方面促进了组织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增加了团队成员的满意度。提高激励有效性的对策如下:(1)目标激励。作为“诱因”,目标是团体对个体的吸引力。通过设置适当的目标,可以达到激发人的动机,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目的,从而实现目标激励。目标激励法的注意事项:首先,注意团队目标和成员目标尽可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次,目标的难度要适当,即要符合实际又要具有挑战性;最后,目标的内容要具体,既要有阶段性目标,又要有总目标,使团队成员工作有方向感。(2)薪酬激励。薪酬激励是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手段。外语系创新型科研团队建设要构建多元化的团队奖酬体系,打破平均主义的薪酬形式,体现出差别。首先,要做到以岗定薪、优岗优酬;其次,做好薪酬的二次分配,即在团体内部,将因科研研究而获得的团体奖酬,依据个体的科研贡献再次划分,调动全体成员的科研积极性;最后,薪酬激励既要分开档次,又不能差距过大,要考虑到团队成员的心理承受力。(3)竞争激励。竞争激励是行为激励法的一种,它是团队成员间相互的强化激励。在创新型科研团队内部引入这种优胜劣汰的激励原则,实行赏勤罚懒,赏优罚劣,有利于增强团队成员的自觉性,调动团队成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团队的最优结构配置,激发出团队成员的最大潜能。(4)榜样激励。就提高个人积极性而言,除了物质激励,还包括精神激励。榜样激励法就是精神激励法的一种,它是指学术带头人对在实现团队目标中成绩突出、科研方法先进的个人,加以表扬和奖励,从而提高榜样的效价,激发团体成员学习榜样的积极性。外语院系的学术带头人可以积极地为团队成员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其通过竞争获得省高教学会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社会科学奖和高教科学研究成果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等。(5)人才培养激励。为了保证外语院系科研人员的储备,更好地实施科研后备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外语院系要制定人才培养激励制度,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和实践的机会,提高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例如,外语院系可聘请相关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到本校做讲座,也可以外派学术骨干出外进修。(6)塑造良好的激励环境。一切激励法都应以公平、公正为原则,所以应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2.3目标考核机制目标考评机制是目标管理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确保各项科研工作高效、有序地运行。对于外语院系科研团队的考核,外语院系应秉持客观、公正、全面科学的态度,坚持总目标考核与阶段目标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在考核依据方面,外语院系应与科研团队鉴定目标责任制,然后由学术带头人将团队目标落实到个人。在考核内容方面,首先考核目标项目达成度,如论文的发表、项目的承担、奖项的获得和科研价值等;其次考核协作情况,包括院系与团队、团队与团队、团队中个人与个人等。通过目标考核,可以检验目标成果,预测目标实现的可能性,改进领导工作,从而促进科研团队的建设和发展。

3结语

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2篇

1.1没有及时地转变传统的观念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一些旧有的管理观念仍然存在,例如“身份制”或者是“终身制”等。一些职工对于岗位设置以及聘用管理制度改革还没有充分地加以了解,普遍存在着不适应的现象。还有一些高校内部的教职工没有及时地转变传统的观念,这就为岗位设置以及聘用管理制度的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制约和阻力,使这项改革难以将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1.2定编政策不完善当前高校现行的定编政策普遍都是多年以前制定出来的,这些政策同高校岗位设置以及聘用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因此就需要高校相关的改革人员注重对于定编政策的完善,使得定编政策能够同制度的改革相适应,提升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1.3个别岗位的种类很难进行区分高校内部个别的岗位种类很难进行区分,例如:计财处的工作人员或者是档案管理处的管理人员等。此外高校内部有哪些岗位属于工勤岗位也没有进行相对比较明确的区分和界定。

2优化高校岗位设置以及聘用管理制度改革的建议

2.1制定出岗位设置的具体方案高校的制度改革人员要想优化岗位设置以及聘用管理制度的改革,首先,就需要制定出进行岗位设置的具体方案。要在学校内部成立聘用的相关组织,让组织内的成员定期地学习相关的文件,从而明确岗位设置的概念以及设置时应该遵循的工作原则,明确设置的程序等,从而为岗位设置工作的正常开展打下基础。然后,再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分析相关的数据,开展一系列的调研,制定出具体的方案。最后,开展聘用管理工作,同职工签订聘用的合同,并且还要将聘用的结果上报至教育部进行备案。

2.2加强宣传高校要加强对于岗位设置以及聘用管理制度改革的宣传,掌握这项工作的规律,树立起教师为本的改革意识,总结改革的经验和教训,营造出良好的改革氛围,丰富宣传的途径和形式,从而促进高校内部广大教职工责任意识以及竞争意识的全面提升。

2.3对机关岗位进行科学的确定在进行高校岗位设置以及聘用管理改革工作时,党政机关内的岗位基本上要确定成管理的岗位,但是对于那些要求相关专业经验的岗位,例如:会计、卫生等岗位,可以自愿地选择聘任管理岗位或者是聘任专业岗位。

2.4做好工资的过渡工作除了上述的方式之外,高校的改革人员还要做好工资的过渡工作,采取教育职员制,完善有关聘用条件,考核制度以及薪酬条件等方面的制定工作,适当地对重要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待遇加以提高,对收入分配关系进行妥善的处理,加强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对于每一个管理系列中人员的关系进行统筹,确保其平衡发展,为管理人员同技术岗位人员的交流提供必要的交流渠道。

3结语

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3篇

1.1观察指标于护理信息动态报告管理制度实施前后,分别记录抽取报告中护理管理人员对病区临床护理信息掌握情况与实际情况符合率,包括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

1.2统计方法该次研究数据录入分析软件选择Epidata3.04和SPSS17.0,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百分比(%)表示。

2结果

对照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分别为78.50%(157/200),75.50%(151/200),77.50%(155/200),83.50%(167/200),75.00%(150/200),82.00%(164/200),74.00%(148/200),66.50%(133/200),85.00%(170/200);试验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分别为100.00%(200/200),100.00%(200/200),96.50%(193/200),100.00%(200/200),100.00%(200/200),100.00%(200/200),96.50%(193/200),93.50%(187/200),100.00%(200/200);试验组护理管理人员对实际住院患者人数,一级护理患者人数,二级护理患者人数,病危患者人数,手术患者人数,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患者人数,护工陪伴患者人数,家属陪伴患者人数及护理人员在岗人数等临床护理信息掌握符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医院传统护理管理制度中护理管理人员精力被大量用于日常事务处理中,无法准确掌握科室护理服务情况,严重影响护理管理质量。护理信息动态报告制度建立首先对护理管理人员工作流程进行规范,保证其交班时间对夜班及病房常规情况进行评价,掌握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并依据当前护理工作重点、难点及最为迫切患者需求进行优化,积极提高护理管理工作主动性;其次准确了解护理人员当天实际工作量,有利于合理调配人员和实施质量督导,对于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最后通过护理信息动态动态上报,护理部能够更及时了解各科室护理人员配置及工作强度,对于工作量增加较多科室可从全院范围进行资源再调配,从而实现科室护理管理人员与护理部之间的“合力”。

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4篇

预算法形式上表现为技术性规则,这些规则的优劣及完善程度影响着预算程序作用的发挥。例如,如果预算的标准不明确,就会给预算编制带来困扰;倘若预算科目分类不合理,不仅会影响预算审批,还会影响预算执行和监督;只要国库管理不到位,资金的安全就很难得到保障。正是认识到上述问题,《预算法》修改从2004年起便被列入立法规划。法律修改后的内容也证明,除开宗明义引入先进立法理念,所有增补、删减或修正的确限于这一方面。值得反思的是,在中国目前的政治法治环境下,这些程序性、技术性规则的完善,是否对财政的安全、秩序和效率真的可以产生决定性影响?推动预算制度高效运转的“发动机”是预算法还是其他更为重要的因素?笔者认为预算法所确认的大多是显性规则,这些规则要想发挥应有作用,有赖于基础设施和动力系统。如果基础设施良好,动力澎湃,即便具体细节存在瑕疵,其效果也不至于太差。反之,如果基础设施太差,动力系统一身羸弱,再精致的设计也施展不开。要夯实预算法的基础平台,必须回归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只有确保人民选出代表自己利益的代表,人民代表能够切实有效履行职责,并随时接受人民的监督,政府权力才有可能被关进制度笼子,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服务于人民。事实上,政府享有预算编制权,人民代表大会享有预算审批权,并非《预算法》所创设,而是《宪法》的明确规定。在理解宪法对预算权的分配时,必须结合人民主权论,③将预算审批权从理念上落实到人大代表的投票权上,将人民意志的汇集与自由选举结合起来。如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便成为预算法的动力系统。如果发动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预算法无论如何精致,最终只能沦为纸面的游戏规则,跟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无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人民代表的作用,加强预算决算的审查监督。《预算法》修改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上述精神,如完善初步审查程序,明确预决算审查的重点内容,加强对预算调整的审查监督,发挥人大代表和社会公众的作用,等等。尽管预算可以反作用于法治,但总体来说,此次修改局限于技术性层面,没有触及根本性的动力来源。最为典型的例子是,《预算法》没有考虑预算被否决的情形,即便此次修改仍然没有涉及这一问题。如果审查批准的结果只能是同意,这种审批也就等同于协商,没有实质性意义。

二、法治之轨:《预算法》修改与深化预算改革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决不是体制机制的修修补补,更不是扬汤止沸,而是一场关系我国现代化事业和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变革。”①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部署,预算改革成为财税改革三大领域之首。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如此重要的改革必须于法有据,必须夯实法律基础,在法治原则的指导下进行。有鉴于此,《预算法》修改承载了重要使命,旨在铺就预算改革的法治之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实现党的领导、人民意志和依法治国统一,党必须加强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对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预算改革的要求,不难发现,《预算法》修改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落实全会决定,体现了将政党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过程,下文的列举可以作为例证。

1.全口径预算管理改革。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就要求“实行全口径预算”,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提出,“加强人大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这与1994年《预算法》存在不小差异,因为1994年《预算法》允许预算外收支存在。《预算法》修改后,要求政府全部收支都纳入预算,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同时,明确了复式预算的范围及内部关系,确立了全口径预算体系,为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

2.预算公开改革。《预算法》原未确认预算公开原则,但自2010年以来,回应人民的呼声,各级政府都在推进预算公开改革。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提高预算透明度,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提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实施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预算法》修改后引入全面公开原则,除了依法属于国家秘密的事项,预算信息全部都要向社会公开。不仅如此,新《预算法》还设定了公开的主体、时限、责任等,为预算公开改革制定了指南。

3.预算控制方式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②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作为回应,新《预算法》不再要求各级预算收支平衡,而是将重点转向对支出的控制和监督,强调未列入预算的不得支出。新《预算法》还确认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以及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为后续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4.地方债发行与管理制度改革。《预算法》曾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债券。该项规定忽视地方的财政需求,早被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规避,并因此累积巨大的债务余额。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与此相适应,新《预算法》正式允许地方政府发债,同时还要求国务院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急处置机制以及责任追究制度,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财政风险。

5.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分税制实施以来,政府间转移支付规模不断增大,但结构严重不合理,违规违法现象频繁发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增长机制,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这些方案有助于重塑央地财政关系,需要法律加以固定。新《预算法》因此增列专条,确认国家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并根据上述改革精神设计了具体规范。例如,财政转移支付应当规范、公平、公开,以推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要目标,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等等。正是基于新《预算法》,2014年10月8日,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对预算改革做了进一步安排。有关财政支出标准、预算审查监督程序、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国库现金管理,以及转移支付标准、债务余额管理,都可以在新《预算法》的平台上运行。因此,尽管预算法无法作为预算改革的发动机,但通过具体规则和制度的增修删减,总体上强化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有利于将政府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同时也为后续改革指明了方向并奠定了合法性基础。

三、综合多元:超越《预算法》的财政法体系拓展

虽然新《预算法》奠定了预算改革的法治基础,但必须看到,《预算法》毕竟只是预算法。如果将预算法定位为财政通则,要求其承担过于广泛的职能,可能会超出其承受能力。在其他财政法尚付阙如、立法进程缓不济急而现实又迫切需要时,《预算法》主动担纲也属情有可原,至少短期内解决了相关改革的合法性问题。例如,1994年国务院推行分税制后,《预算法》随即予以确认。但实际上,政府之间如何划分收支、如何实行转移支付,这些问题远非预算法力所能及,需要进行专门立法。新《预算法》延续该思路,继续确认中央与地方分税制。《预算法修正案(草案二次审议稿)》甚至直接将制定分税制具体办法的权力赋予国务院,其内容报全国人大备案即可。事实上,分税制关系到政府之间的收支划分,基于正当程序原则的要求,应该由中立的第三方来决断。国务院自主划分财政收支的做法,不符合法治原则。①因此,与《预算法》相衔接,配合事权与财政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改革,财政收支划分法必须列入立法日程。顺应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要求,新《预算法》还增设专条,确认国家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过,以新《预算法》如此原则的要求,不足以解决转移支付标准不清、程序不细、监督不力、责任不明的问题。因此,与财政平衡的理念相适应,配合分税制改革,转移支付法也必须出台。虽然法律不可能事无巨细,最起码它可以设定基本规则,然后再授权国务院制定法规。这比任由财政部设定转移支付项目,在安全、规范和效率等方面要强得多。目前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所涉转移支付的内容,依据的主要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而不是新《预算法》,进一步说明转移支付立法的必要性。在公债方面,除国债外,新《预算法》开始对地方债开闸。不过,如果让《预算法》承担公债法的全部职能,无疑会偏离《预算法》的立法宗旨。比较现实的架构是,在《预算法》基础上另行制定专门的公债法,分别对中央债券、地方债券、国家外债进行规范,特别是要突出地方债券的内容,明确中央对地方债券、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债券的财政责任。在目前权责不清的政府间关系模式下,国务院要求地方政府对其债务独立承担责任,虽然是避免道德风险的无奈之举,但与我国单一制体制以及地方财政不独立的现实不符。在预算执行方面,国库是公款管理的关键环节,关系到财政资金的安全和效率。此次《预算法》修改虽然明确了国库管理权,②也确立了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但国库管理本身还有更加独特的要求,如国库的组织机构、国库的基本职责和主要权限、库款的收纳与退付、库款的拨付、国库账户管理、国库信息报告,等等。总结2001年以来国库制度改革的经验,配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有必要制定单独的国库管理法,借此强化预算的执行效力,防止财政违法违规行为。除以上列举的法律,在法治财政的舞台上,与《预算法》共舞的还有很多。例如,对通用性的财政支出,如工资、办公用房、差旅费等,必须设定标准或定额;政府收支分类也需要改进,方便信息的比对、统计和分析。在预算收入方面,需要完善相关立法,明确构成要件和征收程序;在预算支出方面,需要借助财政拨款法、政府采购法、财政投融资法等,使其不仅符合预算的一般要求,更满足特定领域的特殊规范。因此,虽然《预算法》修改为预算改革奠定了法治基础,但预算管理制度涉及其他一系列法律,需要彼此呼应、相互配合,改革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

四、法治不排斥行政:政府的预算能动性

法治和预算的共性所在,都是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但这绝不意味着政府从此成为囚徒,只能机械僵硬地履行职责。事实上,在法治和预算所设定的框架内,人民、议会与政府之间存在合作关系,政府有宽阔的施政空间。政府权力虽然存在被滥用的可能,但不可否认,它也存在积极作为、造福乡民的一面。法治和预算所要做的,就是要限制其滥权为恶的可能性,促使其在遵纪守法的同时锐意进取。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公共行政,法治和预算的目标会很难实现。所谓法治不排斥行政,正是从这个角度而言。①在现行《预算法》的框架下,有些规则政府不可突破,属于强制性要求。例如,政府全部收支必须纳入预算,预算草案未经审批不得执行,地方只能以发行债券方式举债,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不列赤字,等等。这些强制性规则的存在,旨在防止财政随心所欲,浪费公弩。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则,可能导致预算行为无效,或者预算文件不具有执行力,并可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既然《预算法》设定了强制性要求,政府就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没有协商或退让的余地。有些规则引入议会与行政的双重控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政府的预算能动性。例如,除报经本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外,省级政府只能在国务院批准的额度范围内发行债券。但在更多的情况下,只要不与法律相冲突,预算政策的决定权在国务院。例如,国务院可以设立专项转移支付,设立财政专户,规定基金预算的收支范围,规定财政收支划分的具体办法,等等。国务院主管部门也在分享这种机会。例如,财政部具体负责对中央债的管理,对地方政府债务实施监督,负责制定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预算支出标准、绩效目标标准,等等。

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5篇

1.秦汉简牍官文书档案的收藏机构和管理人员。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初创期,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建立和完善,简牍官文书档案管理已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管理机构,配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和档案库房,在中央设有石渠阁、兰台、东观、麒麟阁、天禄阁、仁寿阁、石室等,专门收藏官文书档案、图籍等,由令史专门负责官文书档案的保存和管理。班固《两都赋》曰“:天禄、石渠,典籍之府。”《汉宫殿疏》云“:天禄、麒麟阁,萧何造,以藏秘书贤才也。”《太平御览》曰“:未央宫有石渠阁,萧何所造,藏入关所得秦之图籍。”兰台隶属于御史府,由御史中丞负责管理,具体掌管图籍秘书,称为“兰台令史”,主要收藏和保存皇帝的诏令、各级官员的奏章和奏疏、国家颁布的重要法律文书、各类舆图、郡县的上计考核集簿档案等。东观是东汉时国都洛阳的一处收藏文书档案和秘书典籍的档案库。《后汉书•安帝纪》注引“:洛阳宫殿名‘:南宫有东观’。”《隋书》载:“四方鸿生巨儒,负褒自远而至者,不可胜算。石室,兰台,弥以充积。又于东观及仁寿阁集新书。”东观藏有皇帝的诏书制令、历朝注记、臣僚的奏疏、功臣功劳簿等重要的档案文书。石室是两汉时期用来存放功臣受封时所立丹书铁券的专用档案库房。《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触史记石室金匮之书。”《汉书•高帝纪》云:高祖“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秦汉地方各级政府和军事机构也有系统的专属分管简牍官文书档案工作的官员和专门收藏简牍官文书档案的库房。郡级行政单位设有主簿、主记室史和书佐等官职专门负责相关简牍官文书档案工作。《后汉书•百官志》“:皆置诸曹掾史。本注曰:诸曹略如公府曹,无东西曹。有功曹史,主选署功劳。有五官掾,署功曹及诸曹事。其监属县,有五部督邮,曹掾一人。正门有亭长一人。主记室史,主录记书,催期会。无令史。閤下及诸曹各有书佐,干主文书。”县级及县级以下的行政单位也设有专门的简牍官文书档案管理人员,如县令长的属吏中县丞、令史、主簿、户曹等。县丞有兼署文书档案的职责;令史的主要职责就是掌管收发文书档案相关事宜;主簿的主要职责是记事和管理文书;户曹负责管理本县的户口名籍档案等。《后汉书•秦彭传》“:每于农月,亲度顷亩,分别肥塉,差为三品,各立文簿,藏之乡县。”睡虎地秦简《编年记》载,墓室的主人喜,19岁被任命为“史”。史就是当时从事官文书管理的小吏。喜还先后担任过安陆御史、安陆令史与郡令史,专门负责掌管文书档案等工作。秦汉时期的军事边塞地区也设有专门的简牍官文书档案的管理机构和人员,汪桂海先生在其《汉代官文书制度》一书中就指出,侯官是汉代军事边塞文书档案管理的基层单位。“候官是最基层的正规的文书档案保存机构,烽隧和部收到候官所下的文书最后都要缴回候官立卷存档,所以在部与烽隧一级的单位里很少存留文书档案,而候官以上的官署则或为收藏大量文书档案的地方。”1976年出土的居延甲渠侯官遗址,就发掘一个文书管理室,出土相关官文书简牍九百余枚,整理出王莽天凤到建武初年的官文书档案四十多卷。

2.秦汉简牍官文书档案的分卷收藏。从大量的秦汉出土简牍的放置情况来分析,秦汉时期已经有意识的对简牍官文书档案进行分类收藏保管,官文书档案分级保存意识已经初露端倪,同一时期或同一类型的简牍官文书档案在处理完毕之后,会被分类捆扎成卷或捆简册的形式,在各个级别的衙署文书档案室进行妥善保存。如在睡虎地、张家山、尹湾、居延等地出土的大量秦汉时期的简牍中充分反映了秦汉时期简牍官文书档案的分卷收藏制度,官文书按照时间、内容、性质、范围等进行分类保存。秦汉简牍官文书档案按时间分卷收藏,简牍官文书档案多以月、季度或年份为分界线,分别称之为月簿(籍)、四时簿(籍)和年簿(籍),有时为了需要官文书还以日记载分类。其中以月簿最为常见。如居延汉简中的兵簿简牍文书载“,汉元始廿六年十一月庚申朔甲戌,甲渠鄣候获敢言之,谨移十月尽十二月完兵出入簿一编敢言之。”汪桂海先生在其《汉代官文书制度》一书中考证居延汉简中的案卷签牌的起讫时间,并把汉代官文书档案分卷归类为六种类型:某年某月尽某月、某年某月尽某年某月、某年尽某年、某年某月、某年、某年某月以来。除最后一种是进行过程中的文书以外,前五种都为完整的官文书档案体例。其实,可以看出简牍官文书档案多以月、季度或年份来分类。

二、秦汉简牍官文书档案立法

1.秦汉官文书档案的副本制度。秦汉时期为了防止官文书档案被篡改,设置了专门的文书档案副本制度,并制定定期核对的制度。官文书的正本由长官签署发出后,由书佐或史誊抄留底的官文书档案为副本。副本制度是秦汉官文书档案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简牍官文书档案副本制度的记载有很多,如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尉杂》曰“:岁雠辟律于御史。”里耶秦简“:库武敢言之,廷书曰令史操律令诣廷雠,署书到、吏起时。有追。今以庚戌遣佐处雠”《里耶秦简牍校释》解释“:雠律令,校勘律令。《慧琳音义》卷七十七‘雠校’注引《风俗通》云‘:二人对校为雠。’《正字通•言部》‘:雠,校勘书籍曰雠,比言两本相对覆如仇雠。’”

2.秦汉官文书档案的安全与保密制度。为保障文书档案的收藏安全,秦汉政府专门立法来防止火灾,严禁把火种带进收藏文书档案的府库。档案入库后,必须经过检查确认没有火源以后,才能关闭府库房门。制定了文书档案定期检查制度,派专人轮流值夜巡查。规定不能在收藏文书档案的府库周边新建官员居舍。睡虎地秦简《秦律十八种•内史杂》中就规定“:毋敢以火入臧(藏)府、书府中。吏己收臧(藏),官尚夫及吏府夜更行官。毋火,乃闭门户。令令史循其廷府节(即)新为吏舍,毋依臧(藏)府、书府。”秦汉时立法对于玩忽职守丢失官文书档案和伪造文书的官吏都予以严厉的处罚,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规定“:亡久(记)书、符券、公玺、衡羸(累),己坐以论,后自得所亡,论当除不当?不当。“”发伪书,弗智(知),赀二甲。今咸阳发伪传,弗智(知),即复封传它县,它县亦传其县次,到关而得,今当独咸阳坐以赀,且它县当尽赀?咸阳及它县发弗智(知)者当皆赀。”秦汉时期的统治者们已经认识到官文书的运作对于保障国家政令正常传递,保护国家重大机密的重要性,为此建立了严格的官文书档案保密制度。如居延汉简中有“坐外吏窥府书,甚毋状”就是指不负责官文书档案管理工作的外任官吏不能阅览府库中的官文书,如有违反必定以重刑惩罚。

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6篇

美国质量管理专家休哈特博士提出的PDCA循环,又称“戴明循环”,即管理的方式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循环方式,这就意味着管理是要贯穿一个组织的全过程。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决定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建立一个科学客观的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

1.1建立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意识学校管理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包括行政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等等,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如同多米诺牌的每一张,任何一个环节的坍塌都将危机全局,所以职业学校的领导者要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使每一位员工都有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

1.2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理念中等职业学校管理的重点问题是过程管理,包括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面的内容。这就要求学校的领导者要按照PDCA循环的原则,对于学校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层面的工作任务都要有规范科学的计划性,有扎实肯干的执行任务牵头人,有严谨务实的检查任务管理者,有严肃认真处理问题的执行者,才能使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是有目标、有质量、能落实。同时还要认真处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衔接问题,否则将出现各自清扫门前雪,久而久之会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

1.3建立全程性管理的方法对于目前的中等职业学校而言,大都采取第三年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很多学校疏忽了这一年的管理问题,使得学生既不是企业的真正员工,也没有得到学校的直接管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学生很容易随心所欲,使得学校教育因为这个环节的疏忽而功亏一篑。

2将现代企业管理元素引入学校,实施企业化管理

学校管理者要实施适度的吸收企业内有特色的制度和企业文化,使学生在学校不仅能学到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职业道德,同时也能够感受企业氛围,感知企业文化,感悟企业精神。

2.1感受企业环境职业学校要从现代企业管理的源头引进企业文化,创建企业化、职场化的教学环境,把企业管理的有效元素恰当地运用到学校教育管理中。把企业的核心价值、安全生产禁令、HSE(安全、健康、环境)理念张贴在学校的各个楼道、墙壁等醒目位置,在实训室内建设技能教室,其内部设施安装以及管理,都要遵循企业的HSE理念,使学生在校内就能感受到企业的氛围,在课堂能体验到职场化的环境。

2.2感知企业文化学校要构建“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这种校企合一的办学新模式。实施“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企业与产品合一”的同时,将企业文化融入其中,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实际操作,使学生在学校就能感知企业文化,促进学生的道德素质、职业素质、员工素质、技能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企业培养更多更好的合格人才。

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7篇

1.控制原则(1)浅层地下水按照地下水功能区划合理确定各地下水功能区的保护控制指标。(2)按2020年、2030年两个规划水平年制定严重超采区、一般超采区的水质保护目标、开采量压缩规模和地下水水位控制目标。(3)深层承压水不宜作为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只能作为应急后备水源来对待。考虑到南水北调等工程水量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条件下,规划到2020年仍保留部分深层水开采量,2030年无深层承压水开采量。2.控制依据(1)总量控制目标在2012年实际地下水用水量的基础上确定2015年、2020年、2030年各市地下水用水量控制目标可分别增加5%、10%、17%,且不得超过鲁水资〔2010〕9号文中确定的各市地下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红线”。(2)压采目标根据《山东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调查及压采实施初步方案》,南水北调受水区范围内的地下水超采将逐步通过城市水源置换、城乡水源调配以及再生水利用等工程得到治理。规划到2020年压减受水区地下水超采量1.91亿m3;到2025年压减地下水超采量4.13亿m3。

3.地下水功能区开采控制量(1)开发区开发区包括集中式供水水源区和分散式开发利用区,是浅层地下水保护的重点。山东省有89.9%的地下水开采量、82.6%的超采量位于开发区。对具备一定开采潜力的地区,以地下水可开采量为控制,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合理开采;对开采程度很高或采补平衡的地区需控制和减少开采。(2)保护区生态脆弱区无地下水开采。对于因地下水超采已经引发海(咸)水入侵的区域,应制定有利于生态与环境状况迅速改善并达到既定的保护目标。(3)保留区保留区包括不宜开采区,不宜开采区地下水除东营市有所增加外,其余维持现状。山东省地下水功能区开采量控制目标详见表1。

4.地下水水质保护各功能区的地下水水质保护目标不应低于其使用功能的要求和水质现状。到2020年列入国家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以及供水人口20万以上的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得到有效保护,水质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重点地区的地下水水质得到改善;水源涵养保护区和不宜开采区的地下水水质基本维持不低于现状;环境地质脆弱区地下水水质随着地下水超采治理,地下水水质有所改善。到2030年,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得到有效保护,重要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大部分平原区地下水水质得到改善;水源涵养区和不宜开采区地下水水质继续保持稳定;环境地质脆弱区地下水水质随着地下水超采治理,地下水水质进一步得到改善。

5.地下水水位控制生态环境良好的山丘区各类功能区的地下水水位不低于现状;因地下水过量开采或矿山排水等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山丘区各类功能区应将维持河川一定的生态基流或重要泉水一定流量的水位作为控制标准。平原区各类功能区的地下水水位控制值要结合地下水压采方案,根据各功能区环境地质功能保护、地下水源涵养和保护要求、地下水采补平衡、规划确定的总量控制目标与超采治理方案以及各地水文地质条件、水位现状等综合确定。开发利用为主的区域根据水资源配置方案确定的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和总量控制目标,按照采补平衡的原则,以多年平均条件下水位不会持续下降,不引起地下水系统和地面生态系统退化,不诱发地面沉降、地裂缝、植被退化、土地沙化等环境地质问题,同时不发生次生盐渍化为控制目标确定其地下水生态控制水位。以涵养地下水源和保护地下水环境地质功能为主的区域,要严格按照维护其环境地质功能对水位控制的要求,根据水资源配置方案确定地下水规划开采量和总量控制目标,按照采补平衡的原则,以水位不下降或基本不下降,不引起湿地等生态系统退化、不引起岩溶塌陷、海咸水入侵等环境地质问题为控制目标合理确定其控制水位。

易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农田灌溉区,应适当鼓励开采地下水,以控制合理的地下水埋深,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对于地下水开采条件较差或水质无法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的区域,如微咸水、咸水分布区等,地下水开采基本维持现状,以维持地下水的天然状态。2020年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将得到初步控制,城市严重超采区的地下水水位有所回升;盐渍化地区地下水埋深控制在合理范围内。2030年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将得到全面控制,多年平均条件下地下水水位超出生态水位控制阈值的范围基本消除;深层承压水水头持续下降的趋势将得到扭转。

二、结束语

管理制度论文范文第8篇

摘要:

近日,在酒店和部门领导的安排下,笔者跟随市场营销部领导到青岛进行考察交流学习,通过两天的交流考察,感触颇多,尤其是站在行业的角度,来看待酒店的财务业务,另有一番感想———笔者发现,当前,虽然酒店业的财务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但管理的潜力还是很大的。

关键词:

酒店;财务;潜力;降本增效 

0引言

现在的市场大环境下,酒店业竞争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难,而如何在这市场大浪中占有一席一地,甚至激流勇进,就对酒店各环节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的酒店财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挑战。

1酒店财务方面的人才相对比较匮乏

由于国人对服务行业“根深蒂固”的偏见,也使酒店对财务人才的选择、培养上相对乏力。一方面,在对高校进行招生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对于此类行业都没有很多的兴趣,虽然其岗位较多,但由于个人见解的问题,大多数毕业生不愿意选择酒店作为终身职业。另一方面,在酒店财务方面的管理过程中,尽管各个酒店财务也下大力气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管理、指导,但由于从业者本身的“功底”摆在那里,也由于很多的工作人员相关的专业知识不够丰富,没有相关工作经验,缺乏对酒店经营区域的了解,这就造成了培养懂业务的财务人才的难度,给酒店财务管控带来很大的障碍和难度。

2酒店财务管理意识相对比较单薄

对于酒店的财务管理方面来说,酒店的相关管理工作者是非常重要的,酒店的管理人员对于酒店财务管理方法的研究及意识,是与整个酒店财务方面息息相关的,且与其成本密切相连。但目前很多的酒店对于其自身的财务方面的控制,都没有一定的意识,这就对财务控制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于酒店的发展产生不利。现今的酒店行业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尤其是在增收乏力的大背景下,财务管理和“规划谋篇”尤为重要。在财务方面,我们面临的不仅仅是节能降耗,还需要从人员、采购、原料、能源等多方面的谋篇布局增效,甚至是流程的再造。而各类智能化系统地使用,则将传统的资金管控,逐渐向人、物的管控转型,从而实现成本费用上的管控等,这些无不都对财务管理进行着考验,也对酒店相关管理工作者的财务管理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酒店降本增效长效机制,体现酒店财务管理水平

笔者在近日的考察交流学习中,发现酒店业降本增效,仍有潜力可挖。

①算总账,谋长远,部门机构改革,让管理架构扁平化。人员瘦身是目前酒店行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财务的参与核算,通过组织架构的重新组合,部门的整合、岗位的合并等,及重新定岗定编,优化岗位工作流程,调整波峰、波谷期人员班次与配比等,实现管理架构扁平化。如有些酒店利用保安与礼宾岗位的合并,实现了保安、礼宾非高峰期的人员整合使用,以及人力成本的管控。像这样事情,财务的参与必不可少,因为财务的参与既能够“算账”,又能够有利于“精准”。

②财务管理也可以通过参与“未来项目”而盈利,如通过建议对智能化应用软件的使用,从长远上降本促效。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化时代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逐渐普及,未来酒店业的竞争很可能会是智能化系统的竞争。笔者发现黄海饭店在升级西软系统的同时,启用客房通,节省了前台与楼层服务员、客房中心之间频繁的电话沟通,减少因语言误报误听而导致的错误,节省工作时间的同时,人力成本自然可以更好地整合使用。香格里拉酒店前台的数字签名,实现了前台的无纸化办公,所有登记入住、消费账单等,由客人在可视平板显示屏上签字确认,纸质账单根据客人需求,按需提供,一年下来,节约的前台物耗成本将是一个很可观的数字。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与物耗成本的问题,更营造了一个干净清爽的服务环境,赢得了新的宣传亮点与顾客体验。

③财务管理可以推动市场采购变源头采购,节省中间采购成本。从最初的一菜三用、边角废料充分利用、厨房垃圾桶里找效益,再到后来的贵重原材料三方保管等,大家都在原材料的使用上大做文章,深入挖掘成本可控点。现在,潍坊中维东方大酒店在多次考察原材料市场的基础上,加大了源头采购的力度,再次节省了中间采购成本,成为降本增效的一个重点。

④目前潍坊中维东方大酒店存在总仓库和各部门二级库两级仓库系统,物品采购回来后先入总仓库,各部门再从总仓领取物品到部门二级库,虽核算明确、物资管理到位,但是存在两级库存物资量无形中变大、两级库存物品重复等情况。通过酒店财务管理的精准测算,领导层的反复研究论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各部门经营性质不同、所需物资基本不一致的特点,计划撤销总仓库,实行总仓零库存,保留各部门二级仓库,所需物品根据各部门二级库最高存量进行配备,同时计划启用网上采购审批流程,在压缩库存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财务部在做好指导、监督和考核的基础上,启用月结盘存、随时抽盘的形式,进而以提高各部门对物资管理的整体责任意识,提高物资周转率、减少库存积压,盘活资金。

⑤财务管理可以对能源消耗利用智能大数据加以分析,使节能降耗大有潜力可挖。能源消耗向来是酒店的费用开支大户,前期通过与部分星级酒店交流,发现他们对能源控制利用智能大数据进行分析管控,如供暖制冷期间,采用阶梯式控制,使各楼层温差不超过1-2度,总体温差不超过3-5度,最大限度的节省能源;再如智能照明系统,通过加装人体感应装置,实现各现场的灯光集中监控,分区控制。

⑥财务管理可以进一步跟踪客房一次性用品是否按需提供,为酒店响应环保、杜绝浪费提供合理、建设性意见。前期笔者参观的多家酒店,都对传统对客提供的一次性用品进行了精减,据客需求按需提供。当然,这样的“调整”除了是数字的精减外,更多的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和实地对客消耗品的查看而得出的结果,既不影响对客满意度,又管控好了费用,同时也释放了库存积压。

⑦财务管理可以对相关的成本预算体系进行科学合理的建立,保证酒店的财务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成本预算体系事关酒店所有部门,所以对酒店各部门的管理者又将是一项重要考验。对于酒店财务方面来说,首先就是要对其成本核算的体系进行监督和完善,并且对相应的成本进行相应的管理和控制,而其中的采购环节是所有成本管理的源头,和整个酒店的经营情况息息相关,因此,就要对采购环节进行大力度的监督和管理,保证其成本的减少以及其财务管理的科学性。

⑧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可以对酒店的后勤工作进行进一步的合理建议、管控。酒店要对所有的设备进行定期的维修和检查,制定相应的维修和保养的方案,保证方案能够落到实处,从而使酒店的后勤工作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减少隐性成本的浪费,提升全体工作人员的成本管理思想。在这一方面,财务管理就可以发挥建设性作用,不但可以通过数据的精准,为酒店提供决策依据,还可以加强建议和管控,提高使用部门对物资的“合理节约”使用,进而为酒店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

⑨财务对“税收”的“研究”永无止境。为更好地核算酒店税负,酒店财务应当在当地税务部门的指导下,将酒店收入适应的相应税率进行明确,对酒店所有购进物资的进项税额进行了梳理,积极加强财务部门与采购部门、采购部门与供应商之间的沟通协调,在确保低价高质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取得专用发票,以减少酒店税负。营改增在为酒店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酒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何更好地核算好进项税,最大限度的降低酒店税负,提高酒店盈利空间,成为酒店财务管理面临的首要任务。

4结语

总之,酒店财务管理虽面临着一定的挑战,但潜力巨大。尤其是通过不断地交流学习,可以促进财务管理工作从财务成本管控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特别是在全面精益管理、降本增效的大局下,作为酒店行业财务部门的人员,有责任也有义务从财务的角度多完善自我,不仅要管好钱、算好账,而且还要学会如何管好费用、控好成本、当好参谋,从而为酒店的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汲昌霖.中国酒店业经营的成本分析与管理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

[2]黄元春,徐国飞.论内资酒店如何实施低成本战略[J].商场现代化,2006.

[3]苗雨君,盛秋生.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决策特征及策略分析[J].科技与管理,2003(03).

作者:邱海英 单位:山东潍坊东方大酒店有限公司

第二篇:工程项目全过程中财务管理分析

摘要:

财务内控属于内部控制范畴,近年来我国建筑企业在工程项目管理中逐步提高了对财务内控的重视程度,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有一些不足,表现在控制制度、管理措施、监督等各个方面。本文中作者对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财务内控工作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制定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

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财务;内部控制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建筑行业的竞争也更为激烈,要想在竞争中获胜,不仅需要在资金、项目质量和服务上不断进步,更需要从工程项目的内部控制入手,实现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在于财务控制,也就是资金管理。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目标,就是减少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风险,确保资金高效流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尽量压缩成本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社会效用,实现工程项目的更高价值,进而实现建筑施工企业整体的持续进步。

一、财务内控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财务内控可提高财务信息准确性

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涉及资金的使用,包括建筑材料的购买和耗用,与工程分包商的工程款结算,与材料供应商的费用结算等,而这些环节都与财务内控有关。无论是原始凭证的制作,还是取得记录和收集统计,都必须进行严格控制。只有将财务内控贯穿于资金使用的整个流程,才能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进而为建筑施工企业决策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二)财务内控可实现对财务人员工作的有效监督

工程项目建设中,所有资金的使用都是借由财务人员的手完成的,而比较完善周密的内控制度,可监督财务人员的资金使用和管理行为,同时财务内控机制也可实现对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权力的制衡,从而避免资金违规使用等问题。

(三)财务内控可避免工程成本和间接费用的无谓浪费

工程项目建设中,工程成本的构成是非常复杂的,包括原材料采购费用、人工费、机械租赁费等多个类目,而其中材料成本最为重要,如果材料管理出现漏洞,不仅会造成工程成本增加,更有可能导致工期延误,而完善的财务内控机制,可及时发现采购中的错误,例如建立材料收支对账制度;财务内控的作用还表现在对于间接费用的监控上,例如可控制管理费用、招待费用的超标问题,对费用发票进行检查等。

二、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中财务内控方面的不足

我国大型的建筑企业集团,其所承办的工程项目资金额度都很高,从几亿元到几十亿元不等,尽管项目金额不同,但是其财务管理却是基本一样的,而在财务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都非常类似。具体可总结如下:

(一)项目部的组织架构不完整

我国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管理部,或是项目公司,其组织架构中都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职能部门设置不合理,多个职能部门无法互相监督,或是一个部门中多个岗位之间无法实现监督;还有就是岗位设置不合理,没有配备专职人员的岗位的,或是由其他岗位人员兼任。尽管许多工程项目在实施时,都制定了一套看似完整的财务内控机制,但是其中的许多制度或措施,都是从其他项目或是其他公司套用的,不仅落后,而且并不符合本项目特点。

(二)项目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于财务内控的关注较少

一旦工程项目正式进施工,管理者的重点都会放到项目建设进度、工程现场管理、资金的耗用、工程款结算和回收等方面,财务内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能直接体现在账面上,而且需要设置多个岗位、配备多名人员,且执行一段时间才可看到成效,因此很容易被忽视。

(三)工程项目人员配置不合理

我国大型的建筑施工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其内部管理都比较复杂,事项繁多。考虑到财务工作的特殊性,建筑企业在招聘人员时,会特别看重应聘人员的专业和资质,要求是名牌大学,或是有专业资格证书的人员;而对内则需要照顾内部子女或是领导家属,这就造成了员工素质的不统一。有的员工对财务内控不理解,认识不到位;有的员工能力有限,无法胜任财务管理工作;有的员工由于高能低配问题而对工作应付;还有的员工明明发现了问题,却碍于领导情面或是人情关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四)财务预算管理缺乏科学性

建筑施工企业进行财务预算管理时,主要是依据工程项目相关部门所报送的数据报表,而如果这些数据失真,就会让财务预算工作失去意义。目前在我国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中,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已经在逐步开展,但是并不像财务核算那样得到足够的重视,管理方式落后、执行者的积极性较差等因素导致工作的成效不明显。由于没有制定合理评估财务预算成效的制度,因而不能完全掌握预算执行情况,更遑论进一步的反馈和监督了。同时由于建筑施工企业未建立完善的职责体系,因而存在财务部门职责混乱、工作缺乏监控、内控措施执行不力等问题。尽管对各部门、各岗位员工的职责、权力等进行了说明,但是一旦出现问题如何确定责任,以及如何追究相关责任人,规定的并不明确,或是追责力度较小,因而造成了许多人滥用职权的问题,更使得财务预算完全失去作用。

(五)工程项目部没有按照要求落实财务内控要求

财务内控制度的建立只是一个方面,建立之后的执行更为重要。例如,按照我国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规定,会计和出纳必须是两个人,要独立开展工作,但是出于控制人力成本的目的,许多建筑公司在建设工程项目时,都会一再压缩人员数量,因而许多员工一人多岗,会计和出纳是一个人。还有的则是在签订项目合同时,没有及时告知财务人员,一旦要与工程分包商或是供应商借款了,只要项目经理签字,财务人员就必须付款,而实际上却没有了解清楚合同规定以及付款条件,因而就无法达到对付款行为进行监督的目的。上述这些问题,都是财务内控执行中的漏洞。

三、如何充分发挥财务内控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作用

根据上文中所查找的五个方面的问题,可以将解决办法归纳为两个方面,即企业层面和项目部层面。组织结构的完善、财务内控制度的实施、人员的配备,由前者负责;而各项决策和内控制度的执行,由后者负责。

(一)强化有利于财务内控实施的组织结构

构建部门之间互相制衡的组织机制,按照规定配备专门负责财务内控工作的人员。建筑施工企业首先应当充分明确财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规范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财务内控对于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发展的重要作用。财务部门的职能中,核算项目成本和监控资金使用只是一个方面,此外还包括监督和约束其他部门与资金有关的行为,包括项目营销部、物资采购部和工程管理部在内。而且对于企业的财务工作,应当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层级,最高层是企业总经理或董事长,逐级往下是财务总监、财务经理、各部门负责人和普通员工。企业财务部门要根据工作职能设置多个分小组,如财务核算组、工程组、报表组、税务组、内控组、资产管理组等。每个项目都需要设立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而且直接由上级任命。外派至工程项目的财务人员,在管理上受命于财务经理和项目经理,但是如果察觉项目经理的行为违反公司规定,则可直接拒绝领导命令,这样相当于对项目经理行为进行监督。内控组的职责就是对工程项目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控制,日常工作事项包括对项目账务进行审查,到项目建设现场进行检查,以及监督其他部门资金使用情况等。

(二)加强工程项目财务内控的资金预算管理

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在工程项目正式建设之前,需要先规定好概预算编制方法和审核要求,并依照工程项目实际情况,编制各费用项目的资金需求计划,包括工程款、购货款、劳务款、费用报销款,编制要求是费用支出时间和支出额度,以及时筹措和拨付资金。财务部门的具体工作,一是对如何编制预算、需要哪些部门配合等作出说明,并审核各部门的预算编制情况;二是审查资金预算的使用情况,结合预算执行不同阶段加以总结;如果有突发情况,则要马上对资金需求预算做出调整,以避免资金筹措延误。对于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要进行严格管理。要以我国目前所实施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为依据,实现对工程项目进度价款支付情况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的主要要求是说明价款支付要求(包括方式和时间等)。在支付工程进度款时,要以合同规定为准,根据审定后的工程完工量和批准之后的款项额度进行支付,如果存在没有资金预算,不在合同规定,凭证不符合规定,手续不完善等情况,则一律不得进行支付;付款时要把握好尺度,不能将工程尾款和质量保证金也占用。在确保项目可按照要求施工的基础上,在规定范围内,合理使用闲置资金。实现对工程项目建设财务管理工作的严格内控,主要是避免资金使用出现风险,以及尽量控制工程成本,实现项目效益最大化。而要达到上述目的,各部门就必须有全局性的工作理念,对财务部门工作积极协助,并提高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力。

(三)凸显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财务内控

这里所指的工程项目建设前期,包括设计和提出项目建议书、撰写项目可行性报告、对项目进行评估、制定项目决策、招投标、签订项目合同等。总而言之,项目建设前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论证为什么要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是否可行、能否实现预期收益、符合进行投资、实施步骤等。

1、财务部门应当是工程项目研究的参与者和论证者,需要从财务角度对项目效益进行分析和测算,进而说明项目是否可行。而如果现有资金不够项目建设需求,还需要进行自筹,并提前研究好自筹方案。

2、财务预算和招投标工作中,财务部门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财务预算工作中,财务部门的工作任务包括:审核预算编制依据是否合法,判定项目内容、工程量计算和定额套用等是否符合规定。而招投标工作中,财务部门的工作任务包括:合理评估参与竞标企业的经济状况、经济实力、信誉度和履约能力。

3、财务部门要按照规定对工程合同签订进行把关。具体工作事项就是审核合同款项支付、质量质保金、违约责任判定和追究等条款内容,避免因为合同条款不公正、对己方不利而遭受损失。

(四)充分发挥财务内控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工程项目一旦进入正式施工阶段,则更需要财务部门的参与,主要是在项目建设质量、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方面进行财务管理,并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1、对工程项目建设成本进行准确核算。在核算工程项目成本前,先要从技术角度对项目进行分析,了解项目所用物资类别和数量,收集合同文案信息,将不同的成本费用进行编号,将成本费用按照部门类别进行划分并集中管理。此外还要将成本情况与项目施工前的预算情况进行对比,及早发现成本超支问题。

2、按照规定对工程价款结算进行管理。在结算工程价款时,应当以工程项目的资金需求预算、合同相关条款内容、工程实际完工量等依据,首先要对工程价款结算手续进行审核,例如手续是否完整,审批流程是否合法合规等;其次则要审核结算发票和凭证的真实性,以及是否符合税法规定,防止发票造假、虚开、冒领等问题。

3、监督物资采购行为。对于物资采购的整个流程,都要按照财务内控要求制定管理措施,从物资采购、运输、验收入库,到存储、领用,一直到最后盘点,都要纳入内部控制范围。账务、实物应当是对应的。对于库存量的判定,同样要将已耗用的物资与工程进度、预算使用情况等进行比对,避免人为或是无谓消耗。

4、对于财务内控各项规定,项目管理部要确保执行到位。首先是项目经理要带头执行财务内控规定,增强个人工作的纪律性;第二,物资采购和入库,应当由两个人分别负责,而且物资出库,需先由领料人员签字;第三,工程分包,项目经理可以签字,但是有额度限制。分包商结算时,双方工程师和负责人均需签字,依照合同规定付款;第四,项目经理所报销的费用,需由上一级领导审批。而其他人报销,则需符合公司规定同时由项目经理签字,由项目经理负责。

(五)加强工程项目竣工时的财务内控管理

工程项目竣工时,要由财务部门进行评价。项目建设完工时需要编制竣工预决算,并由财务部门加以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决算依据是否合规合法、资料是否完备、是否按规定进行竣工清理;此外其他相关部门也要按照规定参与审查,以避免口径不统一,确保将项目成本和收益在预决算中真实表现出来。工程项目顺利验收后,财务部门需要编制财产清单并按规定步骤进行移交。此外财务部门还要全面分析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使用效能、预算执行效能、项目收益等,以作为评价投资决策的有效参考。

四、结语

要评价工程项目的管理效能,财务管理是有效参考之一,而且财务管理也对工程项目建设质量有极大作用。财务管理的关键,在于财务内控。要确保财务内控贯穿于工程建设的整个流程,从财务管理入手控制工程项目资金的使用,在确保工程如期、保质建设的前提下,控制工程成本,实现工程项目价值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牛振兴,财务内控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现代商业,2014,9.

[2]张莉,工程项目建设中财务管理的作用,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3.

[3]贾岚,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问题分析,现代商业,2013,3.

[4]王静,浅析工程项目财务内控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北方经贸,2014,4.

[5]张泽慧,施工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研究,会计研究,2013,4.

作者:贾俊 单位: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第三篇:供电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分析

提要:

随着电力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电力企业改革的深入,以往的内部控制体系已无法适应供电企业战略发展需求,急需不断改进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本文主要对目前供电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作分析,可为供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供电企业;内部控制;企业文化;风险;财务;预算

一、供电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据笔者的调查、归纳、总结,目前供电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评估方面

风险评估有诸多环节构成,均有问题出现。其一,缺乏战略高度。虽然大多数供电企业成立了全面风险管理委员会,但还未构建与之匹配的风险管理工作机制。风险管理由各部门自行开展,导致风险管理仅仅停留于部门利益上,未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其二,缺乏有效机制。随着电力生产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风险产生节点越来越多,虽然供电企业认识到了风险产生的无处不在及无时不有,并采取一定的防范控制,但是由于有效风险评估机制的缺乏,导致无法对潜在风险进行判断和感知。不仅风险发生前无法识别,风险发生后,也没有针对性的风险处置预案,这些都不利于供电企业的稳定发展。

(二)控制活动方面

控制活动是影响内部控制水平的关键因素,对该环节所出现的相关问题必须尤为关注。首先,供电企业以财务指标为主的单一化考核机制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以财务指标为主体的考核方式难以真实衡量企业员工为企业所创造的综合效益,考核的透明度较低、信息不对称、失真、不公平反而为虚假财务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方便;其次,预算管理中监督机制不完善易造成预算的编制与执行存在较大偏差。供电企业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严格的监督机制,执行存在较大随意性,项目资金互相挪用、投资与成本随意调节等现象严重,造成编制的预算和执行偏差较大;最后,电力营销及工程项目建设等关键业务流程的执行存在较大偏差。一方面有序用电方案未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用电负荷、产业结构等实际现状,而且有序用电措施及调度控制容量不合理,可操作性不强,无法反映电力供应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不全面,决策、初步设计及概算编制不科学,导致资金浪费现象严重。

(三)信息沟通方面

信息沟通是供电企业全面掌握有关信息、实现科学决策及治理目标的重要途径。供电企业已建立了ERP信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及有效性。但供电企业的信息沟通往往注重上下级之间的纵向信息传导,而忽视了信息的横向传递,信息共享效果不明显,各部门之间时常产生信息“孤岛”现象。例如,在加强应收账款会计监督力度方面,财务部门与营销部门的信息沟通不充分,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全面掌握客户信息资料。

二、供电企业内部控制改进策略

针对上述供电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策略来改进和完善供电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一)完善风险评估体系

完善风险管理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常态化组织开展风险评估工作。风险管理部门应立足供电企业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内外部审计等手段发现各类经营管理问题,明确风险管理目标。围绕风险管理目标,定期对各类风险发生概率及影响程度进行评估,并对已采取的控制措施开展情况及效果实施评价。同时,将风险管理进一步融入日常工作,立足电力市场供求等外部环境变化,及时有效采取相关措施,消除风险点或者实现风险可控。另外,企业对已经制定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动态评价,定期分析其有效性及科学性,根据实际情况,实时进行滚动调整。重点评价依据风险偏好、风险承受度和风险控制预警线实施的结果,及时修订、完善定性或定量的有效性标准。

(二)改进各部门控制活动

首先,建立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绩效评价制度。为了客观评价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经营管理行为,必须构建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除了涵盖财务指标外,还必须包含非财务指标,避免过分强调财务指标,忽视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非财务指标目的在于从多维度衡量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例如企业创新力培养方面,员工对企业归属感营造、市场关系维护等方面;其次,建立预算目标分解、预算执行、预算反馈的全面预算机制。严格开展全面预算考核监督,确保预算执行刚性。一方面应立足各部门、员工的工作职责,将全面预算中的各项具体指标具体分解到部门、岗位,有效分解落实到位;另一方面由企业的财务资产部加强预算执行管控,及时收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有效信息,并报告给企业管理层,依据预算编制及执行效果评价情况,实时调整预算。并加大预算执行考核力度,有效发挥预算的激励、约束功效;最后,基于市场需求提高关键业务流程的执行效果。根据笔者的归纳,供电企业应注重以下内部控制关键业务流程执行:加强对地区电网运行、经济发展、用电负荷、产业结构等特性的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有序用电方案;强化工程项目建设各环节考核,严格把控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与初步设计、概算编制质量;严格执行工程物资管理相关规定,及时跟进重点物资供应,确保工程进度;对于质量不合格产品,应当及时与供应商调换,必要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产品质量纠纷,保证工程质量。

(三)构建内部控制沟通平台

首先,提高ERP系统操作性能,完善信息系统培训工作。加大技术投入,改善信息系统,进一步优化信息系统操作界面,增加系统操作的便利性。同时,加强供电企业系统内部信息系统培训,推广信息系统应用的广度、深度,使其成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手段,便于及时、全面收集重要信息;其次,完善“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完善内部控制信息沟通机制。常态化开展供电企业年度风险管理报告及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逐歩建立半年度、季度报告制度。对于重大事项,完善重大事项报告规范,进一步明确各层级重大事项的范围。对于重大事项,应当由相关责任部门及时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如果出现重大事项漏报、迟报、瞒报的情况,将根据事项的重要性由相关责任人承担相应后果;最后,建立“自上而下”的透明沟通渠道。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开拓多样化的沟通渠道,改善内部沟通效率,在企业内部真正建立起尊重、平等、透明的沟通文化,鼓励员工积极建言献策,把沟通视为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三、结语

供电企业内部控制效率的提高对于供电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只是针对供电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还需结合供电企业实际从多个层面优化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明娟.X省电力公司内部控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