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逆境探讨范文

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逆境探讨范文

时间:2022-09-13 03:46:00

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逆境探讨

一、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也主要来自内源融资,尤其是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更依赖于这种方式获取企业的开业资本。内源融资比重高和目前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支持力度相对不足具有很大的关联性。在外源融资不足的情况下,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只能通过自身积累和亲朋之间的借贷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问题是中西部地区大多数中小企业都属于技术和市场相对成熟、发展较稳定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很多企业从属于东部地区转移来的淘汰或相对落后的产业部门,其竞争优势主要依靠低廉的劳动成本,企业内部留存收益的积累是非常有限的。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以及市场提供的有利机遇,这种融资方式往往不能满足企业大规模的资金需求,使中小企业往往丧失做大做强的机会,也给整个地区经济造成很大的效率损失。

2.外源融资方式单一由于金融资源的相对匮乏,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主要还是依靠银行贷款这种传统的间接融资方式。直接融资发展比较缓慢,实现外源融资多元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目前的金融体制下,四大国有和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在存贷款市场上仍处于主导地位,国有银行的高度垄断减少了中小金融机构能够获得的金融资源,限制了它们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能力。商业银行由于追求贷款规模效益和风险平衡又不愿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在与银行的交往中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谈判能力和筹码不足,特别是在信用紧缩时期,使中小企业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的数额以及期限存在较多的限制,资金支持力度非常薄弱。

3.融资成本比较高由于中小企业自身在信息和信用等方面的弱势,金融机构贷款往往实行差别化利率。从金融机构角度看,对于大企业、大项目贷款,管理成本相对较低,规模效益比较明显;而中小企业经营分散,管理成本比较高。因此,中小企业获得资金时所付出的成本远远高于大型企业,经营利润也有很大一部分转移给金融机构。这种状况在中西部地区由于大型企业能够为属地政府创造更大的政绩就越容易产生放大的效应。调查显示,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上浮20%~50%;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一般上浮50%~100%。加上登记费、评估费、公证费、担保费等费用,中小企业比大中型优势企业的贷款成本高出一倍至数倍。在中西部地区,由于民间融资相对缺乏,通过民间借贷市场获得资金的利率成本会更高。这造成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出现资金链紧张甚至断裂的情况。

二、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近年来,尽管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出台了各项扶持措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有了一定的缓解,但对中小企业的资金供给往往不能满足其需求,融资难问题一直困扰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发展,成为其发展壮大的“瓶颈”。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和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不到位、金融资源地区配置差异、中小金融机构不发达、社会征信系统不完善以及缺乏必要的政府扶持等原因。

(一)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1.企业规模小,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资产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力度的加大,金融机构从传统的追求贷款业务扩张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渐向追求贷款安全性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实现巴塞尔协议关于充足资本金的要求,加强了资产和负债管理,除对少数大中型企业外,几乎不再发放依据客户信誉的信用贷款,对中小企业的信贷通常需要一定的抵押资产,以此来降低自身的经营风险。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自有资产也比较缺乏,在进行融资时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资产。出于资产保全的考虑,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一般不是非常积极。另外,中西部地区金融创新的步伐相比东部地区更显不足,很多中小企业创业时不能依靠专利、创意、技术等虚拟资产获得所需资金,同时我国目前又存在抵押资产变现难以及折价损失等问题,使金融机构在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时承担更大的风险,往往出现“惜贷”现象。

2.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财务管理不规范在中西部地区,大多数中小企业是从家庭经营或合伙经营等方式发展起来的,在企业存续过程中一般都未能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在人员以及财力的限制下其内部控制体系和财务制度也不是十分健全,日常的财务管理也很不规范。很多企业在融入资金的运用方面随意性比较大,使银行等金融机构控制信贷风险的难度比较大。另外,由于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中小企业在自身经营管理状况方面比银行拥有更多的内部信息,并经常隐匿资金真实的使用和收益情况,甚至有些企业存在逃避银行债务、多头抵押等情况。因此,中小企业总体上资信程度不是非常高。为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状况,银行被迫加强了监督功能。但这就增加了银行的运营成本。因此,在整个社会征信系统没有建立之前,多数银行不敢轻易对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3.中小企业存在比较大的经营风险现阶段,中小企业普遍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在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由于存在所处产业层次比较低、产品结构相对单一、利润微薄等劣势,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普遍表现出抗风险能力不足,在市场竞争中淘汰率较高。根据工信部2009年12月的报告显示,按照10分为满分打分,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健康指数为6.57分,处于亚健康状态,而其内部管理水平也处在中下游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中小企业出现经营失败就会出现资本回收困难的局面,导致金融机构的坏帐损失。因此,资金供给方在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时表现得较为谨慎。

(二)外部原因

1.金融资源配置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由于资源禀赋、地理环境以及国家的政策安排等各种原因,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地区间发展差距。金融资源也明显地向东部地区流动。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在逐利的驱动下纷纷聚集到东部地区,境外投资者也因为东部地区能获得较为丰厚的回报而将他们的金融资源优先配置在东部地区。这样就形成了东部地区无论是在金融资源、金融服务,还是在金融创新上都领先于中西部地区的现象,并造成了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融资要比东部地区难的情况。

2.银行商业化经营,“抓大放小”间接融资是指通过金融中介机构充当信用媒介而实现融资的一种方式。它具有间接性、短期性、可逆性和非流通性等特性,是中小企业融通资金的主要方式。我国中小企业外源融资主要是利用银行贷款这种间接融资方式。在金融资源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情况下,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更是依赖于银行贷款。但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呈现出“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态势。中小企业在急需资金时往往不能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及时足额的支持。主要原因是:一方面,随着中国银行商业化经营的初步确立,银行出于稳健经营,降低信贷资金风险的需要,在经营过程中遵循“20/80”原则,出现“抓大放小”现象,争相追逐能给它们带来稳定收益且风险较低的大客户,充分保证它们的资金需求,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往往不是非常在意;另一方面,由于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成本和监督成本比较高,在商业银行追求利润的动机下,“抓大放小”也就成为商业银行的理性选择。

3.直接融资的进入门槛和融资成本高昂一方面,出于风险控制的原因,金融监管部门对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均设置了比较高的进入门槛。《公司法》规定,股票上市公司股本总额不得少于5000万元,公司生产经营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从严控制一般加工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上市融资。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偏小,且大多为一般生产加工企业和流通服务性企业,与公司法规定的上市条件相差甚远。债券市场对中小企业的发债也规定了比较高的门槛。这就使中小企业通过直接融资获得所需资金就比较难。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即使能够获得直接融资的机会,要满足直接融资必须提供关于本企业相关的评估,以及信息披露等条件,而提供这些服务的中介机构收费又比较高,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对于资金需求规模不大的中小企业来说,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相对来说并不是非常合算。直接融资的不发达和不畅通,阻塞了中小企业的又一条便利的融资通。

4.制度安排缺失,中小金融机构发育不完善在目前的金融制度安排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明显不足。根据西方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经验,他们普遍设置一些扶持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专门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而我国现有的政策性银行一般不对中小企业授信,也没有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同时,我国也未能构建分工合理的金融机构体系,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中小金融机构面临市场准入的壁垒,发育很不完善。在这样的体制环境下,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常常受到抑制。

三、解决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化解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在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自身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共同构建符合国情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一)完善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自身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这导致了企业和资金供给方之间容易产生隔阂和不信任的情况,从而使企业资金需求不能得到及时、充分的满足。为消除这种情况,中小企业需要加强自身修炼,提高素质,增强竞争力,以此来提高融资能力,化解融资难题。首先,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改造,建立较为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其次,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制度,提高资金运用水平和效率,提高企业财务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赢得金融机构和投资者的信任,以实力求得自身的发展。再次,建立企业自身信用制度,按期还贷,做到无不良信贷记录,增加中小企业的信用透明度,获得金融机构的认可和信赖,增加金融机构融资的可能性。

(二)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解决资金缺口

在依靠传统资金融通方式的同时,创新融资方式,努力拓宽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渠道。首先,建立分工合理的金融机构体系,加快组建小型金融机构步伐。根据中小企业特点,可以在中西部地区建立一些专门的金融机构来给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中小金融机构一般是地方性金融机构,专门为本地中小企业服务。通过长期的合作关系,中小金融机构对地方中小企业经营状况的了解程度逐渐增加,有助于解决存在于金融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国家应该放宽对此类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必要时也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以此弥补中西部地区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不足,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体内循环”。其次,以政策、机制引导为主,国有银行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拓展中小企业的存贷款业务,集中资金支持一批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各商业银行也应不断推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如对效益好的中小企业开办公司理财和帐户托管业务等。其次,放宽融资租赁公司的准入条件,开办融资租赁业务,开展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试点,发挥典当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鼓励保险机构开展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创新等。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多方开辟风险投资渠道。最后,结合中小企业的业务特点,大力发展保理、融资租赁等新兴金融产品业务,丰富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

(三)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扶持力度

中小企业融资的畅通,离不开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扶植和支持。各级政府在构建符合国情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建设及完善方面应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应尽快健全中小企业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相应的政策法规。以《中小企业促进法》为指导,制定《中小企业担保法》、《中小企业融资法》等一系列相配套的法律来提高中小企业的地位,确保中小企业的权益,使中小企业的各种融资渠道都有法可依。其次,适当放松金融管制,逐步推动利率市场化,形成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的激励机制。最后,形成一个以政府担保为主、其他担保形式并存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并建立财政有限补偿机制及各种优惠政策。

(四)加强社会征信体系建设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在放贷之前,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对中小企业的资信情况和还款能力进行调查。和对大企业的贷款相比,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承担更高的成本,同时还面临着更大的风险。在欧美等金融市发达的国家,都建立比较完备的征信体系,银行在放贷之前,通过征信体系就能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这就大大减轻了银行的成本和风险,也让它们为中小企业贷款有更多的积极性。在我国,央行从1998年起就开始启动了企业征信体系建设,由专门机构采集、保存、整理、分析、使用企业的信用信息,以防范信用风险,保持金融市场稳定。2006年,央行又着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希望把征信体系覆盖到那些和金融机构没有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但这项重要工作的进展一直不是非常顺利,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与银行配合力度不够,中小企业或者不愿意提供相关的财务信息,或者是提供虚假的信息。这就使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因此,一方面应加大对社会征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宣传和教育,另一方面中小企业也应积极配合银行完善征信体系建设,既节约银行的运营成本,降低贷款的风险,也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提供便捷的通道,有利于融资难问题的化解。

作者:盛顺喜单位:中共蚌埠市委党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融资逆境探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zxqylw/626721.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