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知识管理论文范文

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知识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03-04 09:53:43

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知识管理论文

1隐性知识分类维度

1.1中外学者的权威分类美国哈佛大学大卫•帕金斯(DavidPerkins)教授提出隐性知识的四个方面:情感的———言语理解的———身体的———社会习俗的隐性知识,并认为专家拥有大量的隐性知识。此说经典,影响甚大。英国苏塞克斯大学教育学院的艾略特(Eraut)教授把隐性知识分为三类:理解中的———行动中的———直觉性地决策中的隐性知识。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Nonaka)把隐性知识分为两个维度,一是技能维度:包括难以掌握的“诀窍”及高度个人化的直觉、灵感和洞察力,二是认知维度:包括信仰、观点、思维模式等,它们根深蒂固,让人们习以为常,尽管不易表述,但对认识世界有巨大影响。我国学者江新、黄荣怀根据北京邮电大学博导钟义信教授的“信息———知识———智能统一理论”框架,将其分为四类:基于身体的———言语的———个体元认知的———社会文化的隐性知识[6]。

1.2图书馆领域的两分法结合图书馆的特征和东方人的思维方式,笔者借鉴野中郁次郎的分类观点,将馆员隐性知识分为两种:(1)馆员技能隐性知识。它主要指馆员在长期图书管理实践中积累的科学操作方法和管理方法,包括操作经验、技术诀窍、管理技能等。如:流通馆员能够准确记忆各种资源的类型、方位,准确把握读者需求,一次可满足多位读者要求;咨询馆员回答读者咨询快速、流畅、准确率高,应付自如。(2)馆员认知隐性知识。它是反映馆员对知识世界和未来信息管理总的看法与展望,包括愿景信念、心智模式、价值观、忠诚度、洞察力、感悟力等。

2知识管理内涵、隐性知识的分享与挖掘

2.1知识管理、隐性知识管理

2.1.1知识管理的涵义知识管理理念创始人托马斯•H•达文波特(ThomasHDavenport)认为,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组织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新途径,从而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7]。组织学习理论的发起人彼得•圣洁(PeterSenge)认为新一代知识管理不仅要关注知识的扩散,更要关注知识的生成。它不仅借助信息技术,更注重基于复杂性理论来分析知识生成的机理,更强调以用户和知识工作者为中心,通过彼此交互来扩散并生成知识。

2.1.2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从图书情报大学科视角探究,邱均平先生认为,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源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设施、知识资产、知识活动、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管理[8]。具体到图书馆学的知识管理,柯平先生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既包括对图书馆馆藏知识资源的组织与管理,又包括运用图书馆的集体智慧开展业务活动[9]。从知识流程角度看,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就是从知识学习到知识保存、知识共享和传播、知识利用和创新的过程。按照知识服务的显隐方式看,它包括显性知识的分类编目、检索流通与综合析取,也包括隐性知识的挖掘、整合与分享等的管理。

2.1.3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管理对馆员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利用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馆员隐性知识管理包括对隐性知识的孕育与积累,以显性化的形式分享与传承,对显性知识隐性化的内化与研修,为此,图书馆需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培育人文环境,激发馆员潜能,提高馆员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馆员个人发展和图书馆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正能量作用。

2.2挖掘馆员隐性知识,提高知识管理水平

2.2.1提高科学分类、馆藏利用水平由于跨学科复杂文献信息的科学分类较为困难,在实际工作中,编目馆员存在不同维度给与文献信息编目的灵活性与可塑性。如果流通馆员与编目馆员有效沟通,在编目维度取向和检索路径上达成默契,既有利于流通馆员灵活掌握馆藏,也有利于编目馆员科学分类编目,就能实现经验共享,激活各自的隐性知识,提高知识管理水平。

2.2.2提升由信息管理到知识管理图书馆员长期“浸润”在书海中,必然获得大量显性知识,有的积淀为个体潜意识,转化为隐性知识。根据波兰尼的人类隐性知识总和远大于显性知识,馆员确需立足所管“书山宝藏”,发掘隐性知识。图书馆应培养全知型学科馆员,以更有效地实现知识增值和知识管理。

2.2.3挖掘读者隐性知识、隐性需求读者作为资源受众群体,其心理需求、阅读习惯、知识结构及对图书馆的认知和利用等,都能通过馆员探寻其隐性知识,挖掘其隐性需求,从而形成馆员隐性知识的重要来源[10]。这对嵌入式的个性化的知识管理意义重大。

2.2.4搭建知识融合、知识创新平台隐性知识既是知识创新的关键,又是知识创新的内容[11]。图书馆员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吸收显性知识,不断地转化为新的隐性知识,再和原有知识相互融合,就能激发创造性思维,产生新的知识结构,创造新的知识。

3馆员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间的转化策略

3.1显隐知识的转化模型由于个人和组织都蕴含着各自的隐性知识,这是创造人类文明的无形财富,但只有让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才会更具有创造财富的价值。日本学者野中郁次郎(Nonak)博士在深入研究了日本企业知识创新经验和基于复杂性理论的知识管理后,创建了隐性知识转化的经典理论模型,即SECI模型。他在1995年出版的《知识创新型企业》中提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四阶段转化理论”(SECI),揭示了知识流动转化规律,在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反复交互中,形成了“知识螺旋”。

3.2图书馆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转化规律及其可行路径不论是馆员个体还是馆内部门,都存在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笔者认为,这种转化不只是历时性的前后相续、彼此螺旋,而可能更多的是共时性的波峰浪涌,多项同时触发与彼此链接。二者虽然在概念上可区分、相互独立,但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3.2.1隐性知识间的传播———社会化隐性知识间的传播是馆员的隐性知识从此个体传达到彼个体的过程,它无需语言交流也能从别的馆员获得隐性知识,表现为馆员间共同体验图书馆工作经验、服务技能及服务精神、职业道德等,还体现为达成工作环境的默契协同,观察用户的需求偏好和满意程度,新老馆员以体语为主的师徒传授,与读者通过借还图书的体态语交流,与科研团队的课题酝酿等。这充分体现出隐性知识的默会隐蔽性和个体整体性特征,它在岗位环境中潜移默化、积累经验,馆员亲身示范或取长补短,重新组合产生新的知识、经验,长期积累,形成隐性知识扩散的基础,最终馆员隐性知识得以丰富,并形成知识服务的观念和能力,培育出共有心智模式和技能方面的隐性知识。图书馆在实施知识管理中,需要营造馆员寓交流于无声、享经验于环境的人文氛围,它既是产生关爱、信任和信念的场所,也是促进主体间隐性知识转移的平台,如新馆员主动虚心学习、勇于实践,体会动作要领,揣摩流程设计;老馆员不吝经验传授,共享技能空间,耐心给与示范;馆员间互相赏识,彼此默契;馆读间鼓励交流互动,观察用户需求愿望、主观感受等[12]。为此,馆员还须提高人际交往艺术和把握用户心理的能力。这一阶段是零散、隐晦的知识凝聚过程,处于知识服务产品前研发阶段,宜采取非行政性的引导、人文化的孕育形式。

3.2.2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外部化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是馆员将自己潜隐的知识经验转化为可描述的语言,通过模型推想、类别比较等思维加工,将感性知识提升为理性知识,将工作经验转变为科学概念。具体表现为馆员的工作经验总结、学术论文的形成过程与成果分享、科研团队的课题讨论、约请专家举办讲座、业务参训人员的内容传达以及馆员、学科专家和读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等。这些存留于馆员大脑中的知识通过归纳、类比和概念化、理论化等手段挖掘、整理、总结出可表达的系统化的显性知识,在实际管理中,一部分汇聚成图书馆业务指南、操作规程、规章制度、图书馆文化等,以便其他馆员参考借鉴。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目的在于知识共享。在知识管理实践中,一是要采集和加工易显性化的隐性知识。馆员需要创建储备经验知识库,使之成为共有知识财富。二是要挖掘用户的隐性需求。如引导用户真实、详细地填写所需服务内容、方式及期望,作为改进知识服务的参考依据。三是要鼓励馆员发表图情领域学术论文、承担科研课题,这是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有效途径。整个过程体现出隐性知识偶然非理性和相对转化性特征,将隐性知识升华为系统化、可表达化的显性知识,实际上也是经典的知识创新过程。它属于知识服务产品半成品阶段,可采取行政化的组织激励手段。

3.2.3显性知识间的交流———融合化图书馆各部门及馆员所有工作面上的信息采集、组织、管理、分析和传播都是显性知识的融合。通过显性知识系统化、有序化,便于知识的检索利用,如文献的分类标引,书目、文摘数据库的编辑,图书的分类、排架、剔旧,专业刊物论文的收集整理,纸质资源数字化,电子信息的标引排序,搜索引擎的开发,学科资源的集中与导航,电子资源的在线推送等,都属于显性知识的序化与整合。这一过程融入了馆员的大量信息活动,囊括了图书馆大部分工作。它是图书馆最为重要的知识管理模式,其价值体现在知识信息的快速检索与移植生成的过程。显性知识之间通过不同领域知识元素的相互借鉴、相互激发,从而产生与原有知识不同的新质知识。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新的显性知识转化与发现。这一过程的实现,一是充分利用传统图书馆服务架构,深化知识服务,同时,加强对外合作,实现馆际互借。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更新信息设备、引进信息获取和分析工具。三是聘请学科专家、信息技术人才参与网络、群件、数据库的收集与评价活动,以保证知识产品质量。这阶段表现为全员性、多需求、多层次的知识使用和消费过程。它属于知识服务产品制成品阶段,可采取全组织的实干措施。

3.2.4显性知识的潜隐化———内部化显性知识的潜隐化就是图书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馆员的某些工作就是不断地将显性知识转化为隐性知识,如对所管理载体经典内容研究式阅读,按类挑选流行图书浏览式阅读,按不同学科角度对同类事实信息的解读与处理等,犹如凭藉各学科钥匙开启知识的大门,在脑海中经过筛选、过滤,移植入馆员特有的知识体系,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馆员能从中总结经验,达到自我完善。当提供给用户的知识产品与用户的实际需求产生偏差时,馆员能想方设法寻找症结所在,并及时调整服务策略,这就是显性知识内在化、潜隐化的过程。显性知识隐性化的目的在于实现知识应用与孕育知识创新。经过内部化阶段,知识管理完成一个基本循环。图书馆可以采取定期对知识服务的开展进度、完成质量、用户满意度等进行评估,馆员利用评估报告提炼“干中学”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并且通过不断自我学习加以消化、吸收和提高,转化为看家本领,作为参与新一轮知识服务的资本。这一过程表现出隐性知识的情景稳定性和相对转化性特征,这是将个人思索、反观、评估的东西内化为知识的酝酿过程,实际上是知识的消化反刍、催生新知过程,属于知识服务旧品修复、新品孕育阶段,可采取强化攻关、大胆否定、鼓励创新、先行先试的理念及措施,促进显性知识隐性化。

上述四种转化形式与规律,在知识管理与服务中,各显其能,相得益彰。图书馆有效地激活馆员的隐性知识,避免分享障碍,提高转化效能,将是图书馆走向知识管理的有效路径。馆员有意识地积累工作经验和诀窍,充分发掘隐性知识,善于转化为共享知识,必能提升职业价值观和信息反应能力,从而利用隐性知识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开展知识服务。

作者:罗兴社马莎赵大志张建平单位:攀枝花学院图书馆

被举报文档标题: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知识管理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zsgllw/66746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