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机制构建范文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机制构建范文

时间:2022-05-04 11:27:23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机制构建

一、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

大学生社会实践,广义是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全面提高素质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环节,也是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形式和途径。

(一)作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客观外界条件的决定性影响与在这种影响下形成的主观内部因素的调节交互作用过程中,内外部因素相互平衡、相互协调的主体内在矛盾运动转化规律。”可见人的思想品德形成、知情意行均衡发展离不开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并反作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理论研究工作。依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批学生有组织地深入社会、了解国情,在切实服务社会、思考社会问题的同时,发现自身不足并不断强化自我,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社会实践活动对正值心理品质培养和发展期的大学生意志锤炼意义重大;大学生作为一个集体走近农村、服务社区,从方案策划、前期准备到正式实施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所有参加者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求同存异、克服摩擦、互相配合、互相协作,发展成为实行素质教育、国情教育、民情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逐渐强化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手段作用,拓展教学方法,增长学生才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大学生的课堂应当是广泛的,社会实践为当代大学生走出教室、融入社会大课堂搭建平台,为学生素质养成提供了相对应的现实环境和情景要素,在行为体验中增强其对社会的感性认识。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学到了许多校内、课堂、书本以外的知识,通过实践大学生直接与社会的不同阶层、角色、性格的人进行接触、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创造力和科研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社会实践以其鲜明的主题、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形式,弥补了传统课堂中存在的不足。

(三)发挥培养高等人才目标的教育形式功效,提升就业能力,深化校地合作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实践的方式实现培养高等人才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是大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深入社会,完成知识和能力、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的载体。大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服务社群工作的动手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不少专业的学生在社会实践基础上,将个人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以社会实践促进能力培养、以实际体验汲取业务岗位经验。近年来,不少高校“三下乡”队伍还通过暑期活动与学校、企业、地方的3方互惠合作以及高校产学研转化工作相关联,挂靠建立学生专业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就业、融入社会拓宽路径。

(四)彰显共青团组织思想引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团建工作,联动基层建设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深入社会基层的平台,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共青团人才队伍,夯实共青团的战斗力。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大学生对基层组织建设的认识,为大学生切实了解农村基层工作困难提供了窗口;为大学生搭建了全新实践平台,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提升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对建设高素质的团组织队伍、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以活动为带动,完善了团组成员之间的协调配合,进一步明确了团组织内部的分工,提升了高校团组织成员的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五)有利于为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弘扬志愿精神,体现高校职能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文化水平较高的一个社会群体,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是祖国未来的栋梁之材。大学生有能力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中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从基层实际出发,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积极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切实为地方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通过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科教、问题、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大学生可以通过宣扬有关政策法规,通过“希望工程”普及科学文化知识,通过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促进文明社区建设,发挥专业学科特长为当地经济建设贡献力量,组织各类培训班提高民众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及存在问题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经过17年的发展,已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在宣传引导、资源整合、管理机制和就业联动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足,思想认识不够目前,部分高校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认识不足,缺乏整体规划和系统的过程设计把控,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导致专业教师的参与热情不高,愿意承担指导工作的教师人数较少。部分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抱着功利、游玩或观光的态度参与。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文化课程成绩高低、各类证书的获取才是最重要的,社会实践不过是走过场,而且不愿意让孩子到艰苦和落后的农村去吃苦受累。综上因素导致社会对“三下乡”活动的理解不到位和支持力度不强,而在活动实施的宣传上也仅局限于县城和某个小村,没有扩大到“三下乡”活动所在县城的所有农村和所有社区,影响效果不足。

(二)实践经费短缺,社会投入不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社会实践的顺利组织和实施需要充足的经费保障。部分学校没有专项经费投入,没有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明确实践环节的时间比例和计划安排,学校投入经费有限与社会实践所需的学生伙食费、差旅费、住宿费和调查、撰写、汇报演出等费用不一致,导致活动开展过程中的调查不深入、宣传不到位,影响整体实践活动质量。个别学校对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人员现实表现、取得的成果没能进行科学的分析考评,没有建立学生社会实践成绩档案,将其与奖学金评定、先进个人和集体评选、推优入党和推荐就业等相挂钩,对参与的指导教师未能给与相应的肯定。社会支持投入不够,有些地方、单位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担心会平添经济负担,不愿接待。

(三)规划不够科学,管理有待完善实践活动项目规划设计笼统、活动内容单一肤浅、实践活动实践过短,项目实施计划性不强、规划不够科学,未能真正意识到实践活动作为有效教育载体的真正意义。目前多数学校将社会实践的管理职责归于共青团组织,未设立全校层面的整体统筹协调管理机构、不设专职老师、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对实践组织规范化、内容丰富多样化和科学考评长远化发展造成影响。尽管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多,但很多高校未对校外社会实践基地建设作长远规划,经常变换农村社会实践基地,对活动的实效性及给当地带来的便利和服务效果考虑不周全。

(四)流于形式现象,就业联系不强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大部分是短时间、表面性的局限于支教扫盲、社会调查、文艺演出、政策宣传和参观访问等形式,缺乏横纵向发展的改革和创新,未能将发展农村各项事业与大学生专业学习及科研方向相结合,产学研转化和科技成果利用率不高。注重表面效应,缺乏多样性和针对性,学生大多利用假期分散返乡调查研究为主,因为自身缺乏专业性指导和各种保障机制,使部分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社会实践活动与学生职业发展规划教育联系不强,未能有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亲身体验,与未来职业生涯能力素养发展相匹配。

三、构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机制的方法和路径

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大学生社会实践规划、质量评价标准、社会实践基地、组织保障体系、社会实践管理机制等要素,是各方面多种要素协调配合的结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规范进行和均衡发展提供保证。

(一)切实有效,服务需求,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社会实践项目化要求能够有针对性地围绕某些具体问题开展研究、提供服务,开展社会实践课题调研是推动社会实践项目化的有效载体,也是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必然要求。必须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从民生问题出发,重点支持社会实践的课题调研,将产学研发展与调研成果相结合,例如政治与行政专业的师生关注农村中小学校家庭与学校合作模式研究,物理与电信工程专业关注农业机械化程度调查为当地政府提供重要参考等。

(二)整合资源,保障实施,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社会化发展社会实践活动经费不足,已成为制约其向纵深发展的瓶颈,由此,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保障机制,争取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一是要设立专项资金,高校要充分认识到组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对新时期人才培养、学校横纵发展、招生就业发展和服务社会职能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应结合教学体系建设,从学校财政中安排一定数额作为学生社会实践专项基金。二是要争取政府投资,高校要加强与地方政府各职能部门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交流合作,充分挖掘自身发展与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结合点,积极组织策划能为新农村建设作出更大贡献的服务项目。三是要倡导社会参与,主动积极联系所在属地的爱心企业、基金会和社会机构,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携手,共同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城乡平衡发展、地方经济建设助力。

(三)持续发展,夯实基础,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化建设社会实践基地的建立,对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效性,推进社会实践服务的深入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地建设应朝着集实习见习、就业创业、科研实践为一体的“六合一”方向建立。一是要转变传统观念,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以全方位多渠道立体化的形式宣传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意义,努力寻求地方政府和社会的认可与支持。二是要主动加强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部队和社会服务机构等建立密切关系,从地方建设需求出发建设多种形式的常态化社会实践基地,力争每所高校、每个院系、每个专业乃至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固定基地,长期坚持,使学生受锻炼、当地见效益。三是要发挥师生特长,根据师生专业优势找准项目,加强基地建设,优化时间环境,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和人文发展结合起来,实现多方共赢,使社会实践成为学生全面发展、促校教学改革和地方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

(四)优化考评,增强实效,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课题化机制、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规定:“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给社会实践规定相应的学时和学分,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也能让学生充分体验走出校园、深入基层的精彩。社会实践考核评价要采用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最终形成学分,记入学生档案。如实记录社会实践活动各项资料、学生具体表现及时间所在地的单位评价情况,建立社会实践活动信息接收、反馈与管理办法,制定实施细则,做到社会实践活动情况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与团员民主评议、推优入党挂钩,与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和推荐就业挂钩,与奖学金评定挂钩,与评选先进个人和集体挂钩,与院系和个人的评价挂钩,与教师工作量和干部业绩的评定挂钩,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者:王左丹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党办

被举报文档标题: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机制构建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shsjlw/64333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