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发展范文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发展范文

时间:2022-03-07 11:10:56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发展

摘要:苏区干部坚持“坚定信念、一心为民、求真务实、调查研究、走群众路线、模范带头”的好作风,创造出“第一等成绩”。在新形势下,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宗旨意识和“管理就是服务”的管理意识,同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积极探索农村社会治理多元模式,加快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苏区;干部作风;农村社会管理;管理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社会环境、社会秩序、社会关系等的重大变化引起了城乡基层管理模式的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已经成为中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以“一心为民、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模范带头”为核心的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然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芒,对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具有重要启示。

一、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具体内涵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等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带领苏区党员干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苏区党员干部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优良作风积极投身革命,逐步形成了以“一心为民、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模范带头”为核心的苏区干部好作风,其内涵丰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执着理想,坚定信念,一心为民的思想作风

理想信念,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灵魂。当年,苏区干部在、、、等一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的教育和感召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全心全意为人民,赢得了苏区广大群众的高度信赖和衷心拥护。一心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也是苏区干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苏区干部不折不扣地执行这一宗旨,他们关心群众生活事无巨细:从执行共产党的土地政策,分土地给农民,到组织各种劳动互助组解决生产中困难;从解决群众柴米油盐、穿衣住宿,到关心上学识字、疾病卫生、婚姻大事等。正是因为苏区干部发自内心地关心群众、帮助群众,苏区群众才称赞道:“共产党真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从而坚决拥护革命、紧跟中国共产党走。

(二)求真务实,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

同志是求真务实,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他强调“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他曾三进才溪,亲自召开工人农民代表、耕田队长等各种类型的调查会,掌握大量的关于扩大红军、优待红属、生产支前、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撰写了《才溪乡调查》。区乡干部在带领下,也纷纷兴起调查研究之风,深入到田间地头、茅舍灶头,了解群众所思所盼,体察群众冷暖苦乐。苏区干部摒去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工作方法,采取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用群众语言说群众关心事,帮助群众成立工会、贫民团等群众组织,积极投身生产生活、经济和战争等一切工作。对才溪区、乡干部的工作非常满意,说“这样的乡政府,是真正模范的乡政府。”

(三)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的生活作风

在工作和生活上,广大苏区干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清正廉洁。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多次围剿和层层经济封锁,中央苏区的生产、生活、工作等各方面条件特别艰苦,但是苏区干部们不怕苦、不怕累,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自觉响应苏维埃“节省每一个铜板”的号召,“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为着我们的经济建设”[1],大力开展节约活动。苏区干部还十分注意影响,为了不增加群众负担,他们下乡进村办公,都是自己带米带饭,带点霉豆腐,最多只是把饭拿到群众家里热一热。如此种种,举不胜举,苏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已蔚然成风。

(四)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争创第一的领导作风说过,“共产党员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土地革命时期,苏区条件特别艰苦、任务非常艰巨,、、刘少奇、等领导干部身先士卒,带头践行苏区干部好作风,与群众同甘共苦,患难相依,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其他苏区干部也是身体力行,自带包饭,身背米袋,手提马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苏区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良好作风,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为红色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是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必然要求

新形势下,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对于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力量源泉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城乡利益格局和农民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变化,人民群众需求的内容、形式、层次、结构、主体等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当前农村交通路网、看病就医、养老保障、入学入托、社会治安、公平正义、社会就业、食品安全等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依然突出。同时,随着当前农村集体经济逐渐走向弱化,原有的农村集体管理组织及管理体制逐步失效,政府行政管理控制力在农村慢慢减弱,农村现行社会管理模式、体制机制难以适应当前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这些复杂问题的解决需要农村社会管理工作的创新。曾说过“注重从党的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开拓前进,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中央苏区形成的好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特质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中国革命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新形势下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实现农村社会安定稳定的力量源泉。

(二)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推进,中国农村社会管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87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2005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全面取消农业税,2006年明确提出建立新的“乡村治理机制”,2015年提出创新农村社会基层治理、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目标,以及每年中央一号文件等。这些措施是政府在农村社会管理中的有力探索和伟大创举,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发展。中国农村和农民告别了过去“一统化”的行政管理模式,走上了一条“自我管理”和“自主经营”的发展之路。但是,政府在放权和功能转换的过程中,也存在着控制与自治、包揽与放手、倾听民声与漠视民意之间的冲突,带来了政府管理不到位、领导干部不善作为、农村社会杂乱无序、干群关系持续紧张、越级上访频繁发生等现象,陷入了所谓的“政府一管就死,不管则乱”的尴尬局面。因此,必须加快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实现管理与放权有机统一。苏区干部好作风强调以灵活的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方法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口服心服。因此,新形势下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采取沟通、对话、协商等工作方式方法是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抓手。

(三)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保障

新形势下的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党群、干群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一方面,党员干部深入乡村基层少,对群众疾苦不关心、对群众反映问题不重视,有些甚至还存在吃喝拿要等违法违规行为,导致群众对干部失去信任、对党的政策方针不理解甚至抵触;另一方面,部分干部认为一些群众没有大局意识,只顾个人私利,存在“好吃懒做”“等靠要”“上访”等行为,从而认为群众是蛮不讲理的“刁民”。干群关系紧张,干部群众互相不信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无法落到实处。苏区干部好作风则强调“苏区的党和红军,以一切相信群众、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和动员组织群众的群众工作路线,成功开辟了中国工农武装革命的崭新局面。”要求广大干部把“爱民、为民、利民、富民”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光荣职责,在工作中、生活中处处做群众的表率,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增强党和政府的威信,提高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因此,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是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保障。

三、新形势下苏区干部好作风对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启示

指出“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一贯重视并倡导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和方法。”苏区精神、苏区干部好作风已载入史册,但在当前农村社会新形势下,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农村社会管理创新仍然具有许多有益的启示。

(一)以人为本,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新形势下,中共所处的历史方位、目标任务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变,坚持群众的主体地位没有变。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改进工作方法,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到全部工作中去,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农村社会管理创新,说到底就是要着力解决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将百姓所思、所想、所盼,转变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要坚持一切为了农民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把群众是否满意、是否支持作为工作的标准,人民期盼什么,就做好什么。每年办几件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暖人心的实事,让广大农民看到变化、见到实效、得到实惠。二要坚持一切依靠农民群众,相信农民群众。让群众能说话、说了算,提升农民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借鉴、沿用群众创举,助推农村社会管理创新。

(二)转变观念,树立服务型管理意识

当前,在农村社会管理中,“传统的自上而下地单向推行行政令的规则型政府管理模式的惯性仍在起作用”[6]。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根本理念。把工作的重心放在怎样搞好服务、怎样引导群众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乡村级各项事业的建设;要积极研究农村、农民和农业发展的发展问题,积极带领群众走上致富之路,实现由“执行者”“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

(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探索农村社会治理多元模式

从中国农村社会管理的现状来看,农村普遍采取乡镇政府单向推行政令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求,亟需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农村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实践的原则是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7]政府工作人员应当深入群众和基层,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的需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符合实际、灵活高效、实际可行的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满足差异化的农村社会管理服务需求。[8]近年来各地涌现出了多种辅助模式,如农村社区化管理、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农村临时工作委员会等等,弥补了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不足。同时,应当立足实际情况,积极培育并引导农村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农村社会组织在协调和规范政府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提供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和引导村民自治等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应当通过向农村社会组织(如村民协会、扶贫基金联合会等)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来促进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只有这样,政府主导、其他社会组织多元共同参与的农村社会治理模式才能形成。

(四)廉洁奉公,身先示范,树立干部队伍好形象

新形势下,农村、农民和农业问题的有效解决要求我们继续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加强农村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应当着力从以下方面入手:一要在贯彻执行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上起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学习,吃透上级文件精神,在对本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纳梳理的基础上,找准与本地工作的结合点,认真贯彻落实。这样,才能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决策转化为新的生产力。二要在廉洁奉公、无私奉献上起模范带头作用。农村要解决的问题多、要办的事多,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想群众所想、办群众所需,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先公后私、先人后已,自警自律,做廉洁奉公的表率。三要在服务大局、维护团结上起模范带头作用。工作中,党员干部在遇到被误解、遭埋怨和被反对时,应当大度豁达、顾全大局、任劳任怨,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把群众团结起来,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工作。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们只有继承和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不断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才能实现农村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不断形成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139.

[2]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2.

[3].在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6-17(3).

[4]大力弘扬苏区革命精神[N].赣南日报,2011-06-27(3).

[5].党校十九讲[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242

[6]丛远东,郑杭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读本[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23.

[7]杨沛英.创新农村社会管理[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8.

[8]肖文涛.转型期中国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十大挑战[M]//加强社会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的福建实践.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4:24-25.

作者:张小玲 单位:中共上杭县委党校

被举报文档标题:农村社会管理创新发展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shgllw/70283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