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青年志愿服务的社会管理论文范文

青年志愿服务的社会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01-28 10:51:14

青年志愿服务的社会管理论文

一、实施四类项目,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一是参与公益服务。结合创建“全省文明城市”活动,发动志愿者深入社区和公共场所参与城市建设和管理。以2013年为例,先后设立城市文明劝导员125名,义务保洁员189名,义务交通疏导员58名,发放《文明市民手册》8950多份,消除卫生死角120多处,清理垃圾近10吨,有效地改善了城市环境。积极参与防洪减灾及“4•20”雅安地震救灾工作,开通了志愿服务咨询热线,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接受社会志愿者电话咨询485人。面向全市招募包括医疗、心理抚慰、抢险等专业化较强的应急志愿者30人,随时待命。二是服务大型活动。围绕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和大型文体赛事,组织发动志愿者积极参加宣传、咨询、联络、秩序维护(劝导)等志愿服务工作。比如,在奥运火炬传递和国际峨眉武术节等重大活动中,组织近1000名志愿者参与礼仪、安保等工作,配合活动顺利完成。其中,2013年8月9日至11日的武术节,安排了120名志愿者,10名后勤志愿者,4名摄影志愿者。围绕2014年全市“重点建设招商年”主题,组织800多名志愿者积极参与征地拆迁和项目服务,助推城市经济发展。三是参与扶弱助困。坚持以“送温暖、献爱心”为主题,以各类弱势群体困难群体为对象,发动志愿者进行长期结对帮扶。近年来,整合资源投入30万元建成17个留守儿童之家,发动青年志愿者与320名贫困留守儿童结对,捐助款物24万余元。开展“爱心圆梦“”爱心助学”活动,救助重大疾病青少年20人,帮扶贫困大学生121人。结合全省开展的“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组织350名党员志愿者结对帮扶256户贫困户,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四是服务生态建设。如2013年全年,围绕全市生态综合治理和环境保护,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生态文明宣讲6720多人次,参加义务植树3.6万多棵,清洁河道20多条,推进企业技改项目25个。

二、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青年志愿服务经过了20年的发展,在促进青年健康成长和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3]目前,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表现为:招募宣传途径不完善,服务激励方式不系统,评价反馈渠道不畅通,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四个方面。

(一)招募宣传途径不完善完善的志愿者招募机制是青年志愿服务长足发展根本保障。一是社会招募的途径不够广泛。目前,青年志愿者的招募受到机制保障、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仍以组织发动为主要途径。组织招募是以行政推动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招募方式组织动员的范围较小,大多局限于各级团组织;行政色彩过强,会使人们产生抵触心理;开放程度较小,难以吸收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们。二是青年志愿者的构成较为单一。大多数青年志愿者都是在校学生,也有小部分来自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这样社会资源难以得到合理分配和利用。目前,志愿组织很少在个体、私营、合资企业以及其他的社会组织人群中进行志愿宣传、引导和招募,而实际上,在这些组织中,存在着大量有奉献精神并愿意参与志愿服务的人士,而且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可以在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服务激励方式不系统对青年志愿者进行合理、有效、适时的激励,能够调动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的积极性,使志愿者获得归属感。虽然青年志愿组织已经初步形成一套比较适合自身特点的激励方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激励方式较为陈旧单一,多是采用比较传统的激励方式,对于表现突出的志愿者给予物质奖励或者荣誉表彰。二是激励主体比较局限。在我国,志愿者的激励主要是来自志愿服务的组织机构,而与志愿服务密切相关的企业、个人以及社会却很少参与到志愿者的激励活动中。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的青年志愿服务还没有将企业、个人和社会这三者纳入到激励主体之中,没有得到他们在资金、设备、场地等多方面的支持。

(三)评价反馈渠道不畅通青年志愿服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一次志愿活动的结束并不代表整个服务过程的终结。只有对志愿者和志愿活动项目进行及时、科学、客观地评价和反馈,才能保证志愿服务活动良性运行。评价反馈的渠道不畅通,不能及时对志愿者在整个活动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和反馈,造成志愿服务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匮乏,导致一些青年志愿者在缺乏组织凝聚力的情况下中途退出,不仅使志愿者队伍的稳定性和志愿活动的连续性受到严重影响,也不利于志愿精神的弘扬和传承。

(四)制度保障体系不健全一是缺乏稳定的资金保障。青年志愿者只有在自身生活和安全方面得到基本的保障,才能本着友爱、奉献的精神为人民社会服务,特别是在一些大型的高危、援助志愿服务当中,更需要保障青年志愿者的人身安全和基本的物资需求。二是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青年志愿服务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同时也造遇到诸如对青年志愿服务的地位、作用等方面未做出明确的法律界定等问题,因此,出台与青年志愿服务相关的全国性法律法规,推动青年志愿者服务的法制化,是当务之急。

三、思考与建议

在社会管理创新视域下,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主要依赖其自身运行机制的健全与完善。抓住社会管理创新的良好机遇,找准自身在社会管理创新这个平台上的发展方向,完善青年志愿服务运行机制,充分发挥青年志愿服务在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的作用。

(一)培育社会化参与机制青年志愿服务需要与社会环境相融合,通过对社会的积极贡献与影响来鼓舞和吸引更广泛的青年参与,促进青年志愿服务不断社会化、普遍化和渗透化。同时,共青团组织的角色定位应从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直接组织者逐渐转变,把培育和扶持各种青年志愿服务组织和服务型社团作为工作重心,着力帮助青年志愿服务社团逐步打造自身的特色,以此吸引更多的青年参与其中。还应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志愿服务组织,依托企业或社区,向法人团体方向发展,更好地发挥出对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青年健康成长的双向服务功能。

(二)形成网络化组织机制注重强化团组织服务青年、引导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构建自上而下的“1+N+X”枢纽型青年组织体系,即以团组织为核心的“1(共青团)+N(团属社会组织)+X(青年社会组织及志愿者)”枢纽型青年组织体系,实施“2333”模式,开展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积极引导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依托团组织和团属青年组织的优势资源,对导向正确、管理规范、工作有效的青年社会组织,进行帮扶支持,资源共享,促其发展成为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强有力的外部力量。通过构建覆盖广泛、体系健全的志愿服务网络体系,进而推动志愿服务工作高效开展。

(三)完善规范化管理机制在制度上加强对志愿服务的规范管理,保证青年志愿服务活动良性健康发展。通过相关立法来积极构建志愿服务法律保障体系,实施登记注册、系统培训、合理使用、有序调配、宣誓上岗、记时考核、参评表彰等相关制度,使青年志愿服务开展有据可循、有章可依。加快完善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提供有效的对接平台,保障志愿者、服务对象和活动项目之间高效合作对接。进一步健全培训辅导机制,对注册志愿者定期进行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志愿服务质量水平。

(四)探索普及化激励机制为使青年志愿服务更加普及,调动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可以尝试制定一些实质性的奖励措施,完善志愿服务考核评估和激励机制,制订志愿服务评价体系,对志愿服务时间、业绩等进行考核,建立“星级志愿者”认定制度,定期给予评估和奖励,并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晋升、就业等方面对优秀青年志愿者给予优先考虑。如将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奖惩情况记入服务档案,通过青年志愿服务对社会贡献的反响以及社会普遍认可度进行量化评价,作为就业应聘时的参考评价指标,并给予这种参考一定的权重。同时,新闻媒体也应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积极发掘志愿服务中涌现的感人事迹,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弘扬志愿服务,使其成为一种精神动力,以便吸引更多的社会青年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

作者:王静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青年志愿服务的社会管理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shgllw/66441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