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创新集群社会网络形成的案例分析范文

创新集群社会网络形成的案例分析范文

时间:2022-02-23 12:56:11

创新集群社会网络形成的案例分析

摘要:

高新科技园区是国土开发的重要载体,以园区为平台形成的创新集群在结构上表现为网络组织。本文以法国尼斯地区索菲亚•安蒂波利斯高科技产业园区为案例,重点分析了非正式契约关系建立的网络结构以及对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

高新科技园区;社会网络;案例分析

高新科技园区是国土开发的重要载体,其承载的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主体功能为各国经验所证实。以园区为平台形成的创新集群是一个复杂的适应性系统,其在结构上表现为网络组织。本文选取法国尼斯地区索菲亚•安蒂波利斯高科技产业园区作为案例,重点分析了社会网络形成的关键要素、非正式契约关系建立的网络结构以及对我国高新区发展的启示。索菲亚•安蒂波利斯(SophiaAntipolis,SA)高新科技园区,邻近法国第二大机场尼斯机场,是欧洲最大的高新科技园区,其发展历程成为高科技园区的成功典范。如LazaricN,LonghiC,ThomasC以索菲亚•安蒂波利斯为例,研究了其从地理邻近到组织邻近、从卫星平台到技术城的转变[1]。本文从产业集群化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在集群网路非正式契约关系构建方面的成功经验。

1产业发展脉络分析

1968年,巴黎国立高等矿业学校校长皮埃尔•拉菲特教授提出在法国东南部的尼斯附近创建一座科技城的倡议。该倡议很快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与支持。1969年,索菲亚•安蒂波利斯协会成立,开始筹建“国际智慧、科学与技术城”。1970年,具有法人性质的经济利益集团成立,初步建立47公顷的园区。1972年,成立园区整治、配套部际领导小组、园区整治和配套混合委员会。1984年,索菲亚•安蒂波利斯基金会成立、科技城、智密区国际俱乐部成立。20世纪初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高新科技园区[2]。园区现有企业1300家,其中25%是IT企业,提供了50%职位;职工约为4万名,5所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共有5000名学生,在50多个研究机构中有4000名国家研究员,主要研究对象为信息技术(特别是数据库和无线电通信),生命科学、材料和能量科学。园区内的管理人员占园区总人口的52%,其中40%是外国人,有来自63个国家的外资企业,外资企业总数为110家,提供了2.5万个职位中25%的职位。外国人的社会团体非常活跃,为他们提供了许多服务,建立了许多国际学校。索菲亚•安蒂波利斯高科技园区为社会网络体系构建提供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2社会网络体系的构建

从基础资源方面而言,索菲亚•安蒂波利斯地区原本属于沙漠地区,发展高科技活动缺乏起始的产业基础和学术氛围。索菲亚•安蒂波利斯高科技园区的规划者与创建者皮埃尔•拉菲特,具有大学教授、学者、参议员的多重经历。1960年,皮埃尔•拉菲持在完成对美国、瑞典和英国等地的访问后,发表了一篇名为《拉丁地区在这些领域的发展》的文章。在文中,他借鉴英、美等国的经验,认为创造力是企业间在一种科学艺术氛围浓厚的环境里,通过不断的交流、碰撞产生的。因此,应该打造出这样一种环境,使企业能够有足够的创新的空间。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园处处体现着其创建者皮埃尔•拉菲特建立一座“科学与智慧”之城的宏伟构想。而他认为法国当时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分散的局面是十分不利的。于是皮埃尔•拉菲特创立了索菲亚•安蒂波利斯基金,用于发展该地的高科技园区。在创建者的规划下,科技园区积极发展一种相对优势,这种优势是“学科交流与乐天的性格,是创造力的真正源泉,并流传下来”。正是这种非正式的学科交流沟通方式,自发的多样化的有组织的发展,构建了集群创新所需的社会网络体系。为扭转原有的组织分散、关系涣散的局面,科技园区在其创建者的推动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学科交流与思想开发,如表1所示。

根据罗纳德•伯特教授“结构洞”(StructuralHole)理论[3],从网络组织上看,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园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关系间断的结构洞现象,为弥补这些结构洞,园区组织的“思想开发与学科交流”发挥了搭“桥”填“洞”的作用。各个组织之间的弱连接逐渐转为强连接,如图1所示。从1970年开始,索菲亚•安蒂波利斯政府开始成为园区建设发展的主要机构,并且成立了大型商会负责园区管理,制定金融政策,处理国际关系,为当地企业发展提供各种服务。大量的协会和俱乐部与园区内中小企业、科研院所、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专业化部门相联系,以创造一个社会网络,并通过相互学习来共享当地的知识和技术。这实际上是科技园的规划者皮埃尔•拉菲特最初所设想的局面: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能够畅通无阻地交流它们的思想,并在这种交流的基础上产生智慧的火花,从而能够不断地创新。这些扩展了功能的协会成为当地推动和协调企业创新的根本力量,并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

3小结及启示

网络组织的形成是产业创新集群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法国尼斯地区索菲亚•安蒂波利斯高科技产业园区案例分析可以发现:非正式社会关系网络的形成依赖于中间性组织的交往互动行为及搭“桥”填“洞”的作用。我国现有114个部级高新区及若干地方园区[4],为扭转普遍存在的组织分散、关系涣散的局面,以上案例分析对提升园区创新能力的启示在于:重视非正式契约关系社会网络在提升园区绩效中的重要作用;培育功能扩展的协会组织,规划交流场所、搭建互通平台,加强信息交流,建设共享经济;营造园区文化,提升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可;加强官产学研地五方互动,推动学科群与产业群的融合发展;真正体现人力资本在促进科技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注重人的全面发展,改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Lazaric,N.,Longhi,C.,Thomas,C.'CodificationofKnowledgeInsideaCluster:TheCaseoftheTelecomValleyinSophiaAntipolis[A],DRUIDSummerConference2004:IndustrialDynamics,InnovationandDevelopment,June,14-16,2004,Elsinore,Denmark,DRUID.

[2](美)萨珀斯坦,J.鲁阿什,D.区域财富:世界九大高科技园区的经验[M].金马工作室,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美)罗纳德•伯特.结构洞:竞争的社会结构.任敏,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

[4]薛强,王帅,王玉茹,等.国家高新区动态聚类分析及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3).

作者:房俊峰 谢姝琳 单位: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燕山大学图书馆

被举报文档标题:创新集群社会网络形成的案例分析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