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人才培养探析(3篇)范文

高职人才培养探析(3篇)范文

时间:2022-12-08 04:41:49

高职人才培养探析(3篇)

第一篇:高职教育导师制精英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调研了高职大学生对导师制培养模式的需求现状,结合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求,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提出了高职教育导师制培养精英人才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职教育;导师制;人才培养

0引言

导师制最早起源于牛津大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经历了萌芽阶段、形成阶段以及发展阶段三个时期。其形式主要有综合导师制、特长生导师制、社团导师制、宿舍导师制、德育导师制等五种。导师制从制度上规定教师具有育人的责任,使教师在从事教学科研以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发挥了基础性和决定性的作用。然而随着近年来生源质量下滑、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由单纯的追求规模向内涵建设转变。导师制作为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院校同样可以探索和尝试实行。本文以高职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其对导师制需求现状况,为进一步普及高职导师制实施精英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1调研设计

1.1问卷设计

通过阅读大量有关导师制、高职教育方面的博硕士论文及期刊文献资料,设计了问卷,问卷初稿形成后,在本校进行了小样本的预调研,经过修改形成正式调研问卷。正式问卷第一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所学专业等内容。第二部分是有关高职大学生在当前学习、生活中困扰的事情或最想得到解决的问题调研。第三部分是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包括如何分配导师、期待导师承担什么样的角色、与导师维持什么关系等题项。第四部分调研实施导师制具体方式,包括学生老师选择方式、期待什么人担任导师、哪个学期适合实施导师制等题项,第五部分是导师指导方式调研,包括学生期待的导师作用、学生希望导师通过哪些渠道关心自己、学生希望从导师那里获得哪些方面的指导等题项。统计方法采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归纳,从而调研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需求状况。

1.2调研实施及样本概况

本次调研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90份,回收率达98%,剔除无效问卷后,共有有效问卷465份。样本基本概况如下:男大学生224人占48%,女大学生241人占52%;大一、大二、大三比例分别为34%、52%、14%;调研专业涉及到市场营销、生物制药、艺术设计、信息网络等12个专业,基本覆盖到高职院校理科、工科、管科、农科等几大类专业。

2调研结果分析

2.1高职大学生遭遇困惑及解决途径调研分析

高职大学生在当前学习、生活中最困扰的事情或者最想得到解决的问题是学业职业生涯规划与实施(41%)、人际关系与沟通(39%)、时间管理(38%)和专业方向选择与课程学习(37%)。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惑,有59%的高职学生寻求朋友的帮助,有50%的高职学生寻求家人的帮助,有40%的高职学生寻求室友的帮助,仅有9%的高职学生寻求专业老师的帮助,仅有12%的高职学生寻求辅导员老师的帮助,仅有18%的高职学生寻求班主任老师的帮助。有关高职学生主动与老师沟通的主题调研发现,如何实施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学生最关心的话题(40%的学生),其次是专业课程的学习(39%的学生)和考试焦虑(36%的学生),情绪情感话题和人际关系与沟通话题也是高职学生比较关注的。具体数据统计情况见表1。

2.2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调研分析

对实施导师制必要性调研中发现,在465名被调研样本中有191名学生觉得有必要实施导师制,128名学生觉得没有必要实施导师制,还有146名学生自己也不清楚是否该实施导师制,这三种类型的学生分别占调查总人数的41%、28%、31%,由此可见,虽然有部分学生是赞成实施导师制的,但是还有大多数学生对导师制的认同度还不高,也许是因为学校对导师制的宣传力度不高,学生对导师制还不够了解。对导师角色的期待调研中得知,45%的学生希望导师是全面帮助与提升能力的良师益友,70%的学生希望可以和导师谈心事,36%的学生希望和导师打成一片,4%的学生则是希望和导师保持距离,20%的学生希望导师能够指导自己学习,29%的学生希望和导师保持纯粹的师生关系,43%的学生希望导师可以指导自己的人生规划。根据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的学生都愿意与老师维持亦师亦友的关系,都愿意与老师打成一片。高职学生对专业老师角色期望调研发现,有70%的学生希望自己的专业老师是一个热心的人,5%的学生希望自己的专业老师是一个冷淡的人,59%的学生希望自己的专业老师是一个关心人的人,4%的学生希望自己的专业老师是一个不理人的人,55%的学生希望自己的专业老师是一个可沟通的人,27%的学生希望自己的专业老师是一个权威的人,2%的学生希望自己的专业老师是一个木讷的人,9%的学生希望自己的专业老师是一个保守的人,54%的学生希望自己的专业老师是一个开明的人,4%的学生希望自己的专业老师是一个啰嗦的人,还有1%的学生希望自己的专业老师是其它类型的人。

2.3实施导师制具体方式调研分析

对导师制的实施方式调研中发现,大多数的学生更倾向于老师与学生双向互选,占了总比重的58%,其次则是希望学生选老师,占了总比重的27%,11%的学生希望学校分配导师,仅仅有4%的学生希望老师选学生,由此可见,导师学生双向互选型的更受学生欢迎。对哪类教师担任导师情况调研,可以看出有35%的学生期待专业老师担任导师,26%的学生期待年级辅导员担任导师,27%的学生期待专业班主任担任导师,10%的学生期待学院领导担任导师,只有2%的学生期待其它类型的老师担任导师。对实施导师制时间段调研分析发现,有67名学生希望在第一学期实施导师制,有132名学生希望在第二学期实施导师制,有144名学生希望在第三学期实施导师制,有55名学生希望在第四学期实施导师制,还有67名学生希望在第五学期实施导师制,分别占调查总比重的14%、28%、31%、13%以及14%,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希望在第二和第三学期实施导师制的人数居多。

2.4导师指导方式调研分析

高职学生期待的导师作用分析,46%的学生希望自己的导师能够了解自己的兴趣、特长、学习及家庭情况,59%的学生希望自己的导师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并帮助自身拓展视野,17%的学生希望自己的导师做自己心理困扰的辅导者,29%的学生希望当自己遇到挫折、失意时,导师能鼓舞自己,56%的学生希望导师跟自己分享人生或生涯经验,19%的学生希望导师做自己学校行政或教学意见的沟通协调者,26%的学生希望导师能为自己的专业学习解惑,45%的学生希望自己的导师是品德修养、为人处世的楷模,还有1%的学生期待其它类型的导师。高职学生希望导师通过哪些渠道关心自己情况调研看出,有15%的学生希望导师在“班会”上关心自己,20%的学生希望导师在“上课”的时候关心自己,49%的学生希望导师在“课间问候”上关心自己,29%的学生希望老师在“演讲或座谈会”上关心自己,60%的学生希望导师在“QQ微信或E-mail”上关心自己,44%的学生希望导师在他自己方便的时间来关心自己,还有1%的学生希望导师在“其它”时间来关心自己。高职学生希望从导师那里获得哪些方面的指导调研发现,49%的学生希望从导师那获得学业指导,41%的学生希望从导师那获得生活指导,73%的学生希望从导师那获得就业发展指导,46%的学生希望从导师那获得心理问题指导,32%的学生希望从导师那获得思想健康指导,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都希望从导师那获得就业方面的指导。

3实施导师制培养精英人才的建议和对策

通过调研分析得知当前高职学生对导师制有一定的需求,并且对导师的角色有一定期望,尤其是一部分学习目标明确、个人发展意愿强烈的学生更加迫切的希望得到专业导师的指导与帮助,因此,实施精英人才培养,可以弥补大班制教育的不足,即选拔部分学生实施导师制培养方式。实施导师制培养精英人才的建议和对策如下:

3.1学校层面对策

学校要重视导师制精英人才培养方式,通过明确导师制的高职精英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此目标,从课程体系、组织形式、教育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来构建基于导师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导师制,弥补大班制教育的不足;多途径培养精英人才,可以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为载体、社会实践为依托,学生自我探究学习为根本的精英人才培养方式。

3.2教师层面对策

高职院校各个岗位的教师均可以担当导师,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思想教育、学业规划等各个层面进行360°全方面的指导,采用“三位一体”的分专业协同育人的管理模式,即专业老师和班主任、辅导员老师为辅助协同管理班级,专业老师侧重于教学过程中的管理,辅导员和班主任侧重于日常管理。因此,不同岗位的教师应加强自身的培训学习,才能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指导。教师应做了解学生兴趣、特长、学习及家庭状况的善察者;教师要主动激发学生潜能、拓展视野的导航者;教师做学生心理困扰的辅导者;挫折、失意时的鼓舞者;分享人生或生涯经验的咨询顾问;学校行政或教学意见的沟通协调者;专业学习的解惑者;品德修养、为人处事的楷模者。

3.3学生层面的对策

高职学生有意向发展成为精英学生就要通过自我管理中的“五自”环节来实施,即“内观+体验”的自我认知,“定位+筹划”的自我规划,“认同+协作”的自我协调,“激发+参与”的自我激励,“矫正+规范”的自我控制。明确个人学习目标,定位好个人学业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积极主动参加教师的研究项目,充分利用寒暑假期间参加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常琳.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组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2]支亚虹.高职院校班导师制问题与对策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3]冯洁.福建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4]黄秀群.中学德育导师制的实践探索[D].西华师范大学,2015.

[5]冯灿.体育高职院校实行导师制教育管理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6]朱玉林.中小学德育导师制的实施现状与改进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5.

作者:张晓燕 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高铁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21世纪以来,我国高速铁路迅速发展,对就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促进了高铁教育的蓬勃发展,大量优秀高铁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焦点,“十三五”规划与“一带一路”大环境下,有利于高铁专业人才培养的稳步推进。以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高素质、应用复合型人才为主线,在分析高铁教育与就业现状的基础上,就高铁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师资建设等展开探讨,阐明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并指出高职院校要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以推动高铁专业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铁乘务专业;高铁就业;人才培养;复合型人才;教学研究

“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国高铁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铁就业和高铁教育。当前,我国高铁乘务人员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据统计,近几年高铁乘务人员岗位缺口约为5万多个),为顺应时展、填补就业缺口和满足人们对高铁服务质量的要求,优质专业人才的培育任重而道远。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提高铁路客运整体质量的有效保证,加之高铁专业就业率高、前景广阔、收入稳定和招生环境好,使越来越多的院校积极开设高铁乘务这类热门特色专业,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大量优秀的服务与管理人才。与此同时,关于高铁人才培养的相关研究也逐渐起步和日益高涨,但经查阅相关著作和文献资料显示涉及高职院校高铁乘务专业教学方面的较少,有参考性的更少,主要研究内容有高铁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教学有效性探索、课程改革探索等,大多是从专业课程入手展开探讨,有较大的局限性,系统性与全局性不足。相对而言,梁涛、徐友良和田宝春等的研究比较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梁涛认为专业基础课应为专业技能课服务,提倡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1]51徐友良强调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实践教学中要体现“工匠精神”[2];田宝春提出要更加重视实习实训教学,结合企业需要构建一套符合学生上岗要求的教学体系。[3]

一、我国高铁人才就业现状分析

我国高速铁路处于迅速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高铁乘务专业人才紧缺。据资料显示,高铁人才在未来10年的缺口为50万人,届时会出现高铁人才供不应求局面,为解决供需失调,广大职业院校和教育机构相继开设了高铁乘务、动车乘务、铁道技术、城市轨道交通和铁道运输等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开设高铁类专业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石家庄铁道大学、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等。在人才培养中,该专业就业方向是全国各铁路和轨道交通的相应管理与服务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动车、高铁乘务,餐吧乘务,高铁VIP服务,列车员,高铁安检,安保和客运组织等。根据需求也可从事机场、地铁、其他铁路岗位和旅游服务工作。据相关资料,当前全国约需要400万名以上的高铁地铁管理和乘务专业人才,根据我国高铁发展规划,未来10年是培养高铁人才的黄金时期。事实证明,学校培养的人才已成为当前高铁就业的主力军,相关数据表明80%以上的高铁人才都源于学校培养,另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国高铁乘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5%左右,就业满意度较高。由此可见,高铁乘务专业人才培养和就业形势一片大好,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二、高铁乘务专业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

高速铁路的大发展刺激了高铁教育的快速发展。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已开设或即将开设高铁乘务专业,为国家培养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

1.培养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强调高职特色,培养适应高铁、地铁及旅游相关领域的管理、技术和服务人才。把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求掌握一定的高铁应用与操作、乘务技能、礼仪服务和化妆技巧等。教学目标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细化和进一步调整。

2.主干课程

主要为旅游类和高铁专业课程。包括“高铁概论”“乘务英语”“面试技巧”“普通话”“形体训练”“礼仪服务”“高铁乘务员教程”“铁路客运安全知识”“高铁餐吧服务与管理”“旅游概论”等。

3.培养模式

为更好地培养高铁专业人才,各校都在积极探索适应时代要求和本校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来说,主要有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联合办学和大类培养几种模式,并收到了很好的实效。但是通过十来年的践行,也发现一些不足和隐患问题,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及时改进和开拓创新,实现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如加强校企紧密与深度合作,追求优势互补最大化,强化细节交流等,大胆突破,探索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多渠道结合的综合培养模式。如杨晓红指出“大类培养”下,要深化人才持续培养模式,实现大学毕业生向高铁专业化人才的转化。[4]另一种值得推崇的是“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此模式能让高铁专业学生快速熟悉高铁线路上的主要工作内容。[5]

4.师资情况

当前,我国高铁专业的师资队伍基本是以旅游类专业教师为主,再就是,经过培训的其它专业在职教师和联合办学单位的教师等。总体来说,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专业性不强,缺乏稳定性,整体师资条件和水平亟待提高。因此,要加强师资培训、考核,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教学能力,逐步建立健全稳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实现教师的成功“转型”。

三、高职院校高铁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1.教学理念与思路

以国家“十三五”和“一带一路”思想为指导,坚持“教书育人”和“服务就业”理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高质量专业技能人才。要突出专业教育特色化与创新性,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做好师资培训、课程设置、教学管理、学情分析等基础上,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达到理想的培养效果。

2.教学方法与手段

除传统课堂教学外,应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因材施教,注重强化学生专业技能,主要方式有案例引导法、启发式、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情景模拟训练、岗位实践与实训、任务驱动和项目强化等,再就是“以赛促教”与“以赛促学”并举,实现“教、学、做”三者合一。实际运用中要强化实践实训技能培养方面的教学,职业院校要尽快改善教学条件,加快高铁专业模拟车厢、岗位技能实训室、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建设,发挥合作企业的优势,更好地体现模拟训练和现场体验的真实感,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感受“仿真模拟”教学模式带来的锻炼和成长,[1]52让学生较快掌握专业技能技巧,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石。

3.师资建设

如上所述,高职院校要注意提升高铁乘务专业师资力量,推进“双师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要走出去和引进来,对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和技能强化;要重视教学环境、教学改革、教学评价和教师业务监督与考核,提高教师专业性和保证教学效果,实现教学与社会需求的良性对接。

4.课程改革

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在开设高铁专业时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课程设置中难免会出现相互参考和设置不合理的情况,这就要求高职高专要适时调整课程设置、教学思路和内容等,根据实际进行教学改革,制定适合自身情况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6]

四、结论

我国高速铁路建设步伐的加快使高铁成为当下乃至将来最热门和就业前景最好的行业,给高铁乘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机遇,也为其就业提供了保障。高职院校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加快完善教学条件、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明确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理想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涛,马兰,王海峰.高铁乘务专业“高速铁路概论”课堂有效性探索[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2]徐友良.“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铁路特色专业人才培养的途径[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115-116.

[3]田宝春,魏玉晓,潘乔.关于高职高专层次高速铁路专业教学问题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6(9):67.

[4]杨晓红.大学毕业生向高铁应用型人才转化的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继续教育,2015(2):61-62.

[5]万金侠.如何运用“现代学徒制”培养优秀高铁人才[J].企业导报,2016(17):132.

[6]杜丽红.高铁乘务英语教学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7):上:149-15.

作者:仲召红;梁涛;王海峰 单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高职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此为了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以及满足社会需求,需要加强对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要求;问题;措施

1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科技的进步,使得工程项目建设不断增多,同时增加了工程造价专业的人才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工程造价专业应将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强的人才,作为培养目标,并侧重于实际工作和生产岗位。根据职业技能领域要求,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既懂法律知识和工程管理,又懂工程经济和工程施工技术。

2高职院校教育中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结合笔者教学实践,认为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不强,他们更倾向于实践活动。在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觉得很无趣。对于一些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专业课程,如:《工程定额》、《建筑材料》、《建筑工程造价》、《工程量清单》、《建筑制图与识图》、《安装装饰工程估价》等,很多高职院校学生觉得比较抽象,容易产生厌学情绪。②工程造价专业相关基本技能没有得到重视的问题。在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生对基本技能没有深入掌握。并且有些学校实训设备不够齐全,特别是一些刚开设工程造价专业的学校,专业软件、实训仪器缺乏。此外师资力量薄弱等等,都可能导致学生缺乏基本技能。而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毕业上岗时,很多用人单位要求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技能,比方说熟悉本地区的定额,会看图纸,会放线测量,会用算量、计价软件等等,而人才培养忽略了这些基本技能,使得有些用人单位甚至否定工程造价专业。③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基于硬件及软件因素的影响,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能适应企业实际需求,导致使得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能真正适应人才市场激烈的竞争。

3高职院校教育中加强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

(1)严格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通过跟踪调查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生,并广泛深入企业和行业内开展调研,该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通过训练其实践技能,具备基本的实际工作技能,会审核、结算和编制,会算量计价、懂工艺、能识图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培养高素质的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工作岗位和生产的实际需要侧重,培养面向建筑业第一线的人才,采用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围绕企业和社会对人才职业的素质要求,对企业和学校两种不同的资源和环境充分利用,建立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合作关系,将学生的学习场所从课堂向企业现场延伸,结合理论与实践知识,促进学生职业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实现。

(2)不断激发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工程造价专业的专业课比较枯燥,并且从已毕业的学生反馈情况来看,很多学生认为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甚至有学生认为在学校学的知识在实践中基本上用不上。只有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建立开放型人才培养,通过模块教学、专业活动、情景模拟、实训操作、施工现场、校企合作等方式,减少理论课程的学习,增加实践能力的方式,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

(3)注重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工程造价专业的实践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结合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与高职教育的特点相结合,建立一套实践教学体系,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特点。例如可通过工程招投标模拟实训、测量实习等实训,增强实训环节,使学生毕业后就可进行顶岗作业。②提升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能力,在理论课程中对实践学时进行设置,通过在工程造价专业对理论课程进行开设,并将实践学时穿插在理论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形式,如听报告、讨论、幻灯展示、参观等,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加强。

(4)加强工程造价专业BIM技术的人才培养。具体表现为:①合理调整课程体系。BIM技术于工程造价教学中的应用需要合理安排课程体系因而强化工程造价BIM人才培养,需要BIM技术教学融入到专业课程体系中,构建相对完善管理课程体系,促使工程造价教学更为合理,同时彰显数字化。②丰富教学方法。将BIM技术模型作为教学的核心内容,从工程招标、施工组织、工程概预算、建筑构造和预算识图等讲述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点,项目管理的全过程运用案例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从设计模型、优化设计、招投标、合同管理、施工管理和投资管理等过程进行了解。然后再改变教学方法,先进行讲解,然后在进行上机练习,将更多的知识弱融入到实践教学平台中,并结合案例,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是实践所用,以便进行讲解一边指引学生进行操作,从而达到训练和理解理论知识的目的。

4结束语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工程造价行业对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因此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结合实际进行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旭光.高职院校服务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教育与职业,2013(35).

[2]何景连,等.深化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J].华章,2013(28).

作者:刘璨 单位: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职人才培养探析(3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rcpylw/70979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