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析(5篇)范文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析(5篇)范文

时间:2022-12-22 03:15:09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析(5篇)

第一篇:高职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建筑装饰专业的学习也越来越重要。时代的发展促使着学习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学徒制跟传统的学徒制度有着很大的区别,现代学徒制是为了更好的培养专业型的人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通过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来讨论高等职业教育建筑装饰专业的创新发展,提出有效的措施保障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建筑装饰专业;人才培养

教育问题从古自今都是我国重视的问题,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展了现代学徒制,但是现代的学徒制和传统的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的学徒制也是建立在高等教育的基础上,受到学校和教师的授课教育,这对于完善我国的教育体制有着重要作用。了解到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现代学徒制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1现代学徒制在实践中的目标和思路分析

目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不断增加,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给企业寻找人才增加了压力,企业很难找到能够满足需求的技术型和实用型的人才,技工荒的情况日渐突出。这种局面也给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服务社会,推进不同地区的全面发展,但是从现有的人才培养上来看,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和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还是有着较大差距的,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将这个差距缩短,就需要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过程中,严格把控,注意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尽量找到企业满意学生又能学到知识的教学。而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时展的需求,需要在教学模式上不断的改革创新。通过工学结合和校企的合作在教育相关领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从整体来看,制度法律上对于企业的责任没有明确的规定,很大程度也影响了企业进行职工教育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为了能够更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特意出台了文件将深化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进行了新的部署,给未来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按照纲要里面的要求,未来学校将会借助现有的校企合作平台,开始尝试现代学徒制度,主要是为了积极的整合学校乃至整个行业的教育资源,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保证职业教育和企业实现捆绑发展,深入的提高职业教育对当地经济的推进意义。

2加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积极意义

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如果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推进行业、企业积极的参与到人才的培养中来,更好的实现专业和产业需求的对接,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质量,而且在人才培养上更有针对性。建立现代的学徒制度要求人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实现高度融合,提升学生的责任心、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高职院校要积极认清现展的情况,构建和谐的现代学徒培养体系。

3现代学徒制度的主要内容

3.1创新机制

在构建现代学徒制度的理念主要包括“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由学院主办”,企业和学校的责任要明确的划分开来,学生和学徒的身份要确认落实清楚,给学徒制度的实施提供前提保证,利益双方可以合作办学、育人和就业的长期机制。一般而言可以考虑采取先招工后招生的方式,将招生和招工有效衔接。

3.2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和企业可以一起设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按照不同企业岗位特点的差异,实现“工作和学习相互交替,学校和企业可以同时培养人才的模式”。在建筑装饰的技术专业中较常采用的是“2+3”的循环模式,也就是说学生在学习之后的第三、四个学期,就可以开始在学校学习三天之后,在企业当两天的学徒。

3.3建立实际的培训基地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进行现代学徒制的培养可以借助培训基地,同时学校也要讲实训基地作为长期的工程来建设,确保各项技能都能得到有效的训练,在学校之外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实习岗位。建筑工程的实习岗位应该是企业和学校的共同作用,在不同类型的施工现场组织学生开展学习,通过施工现场完整的教学培养工作,找到学生更为擅长的部分,来实现人才的培养,保证人才更加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3.4加强现代学徒制的改革

现代学徒制的存在主要是企业和学校联合教育的结果,主要的目的是为企业培养需要型的人才。因此,需要重视这种人才培养的模式,深化改革,通过学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相结合,培养社会需要型人才。

3.5建立健全适应现代学徒制管理的机制

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针对性的为社会提供大量专业型的人才。为了保障建筑装饰专业的学徒能够合理有效的接受到高效的专业教育,需要建立合适的机制确保该项任务的实际运行。现代学徒制的存在主要基于高校教育和企业培养的结合,因此,管理机制的监理能够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在进行学校教育的同时能够高效的监督企业额培训,保障学徒们学习的基本权益。针对学徒在建筑装饰专业的工作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工作。监理考分制度,通过学校的考分考核使得学生投入更多的关注度,认证对待学习的过程。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够为社会提供大量需要型的人才。现代学徒制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结合,针对建筑的装饰专业进行研究分析,分析目前现代学徒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通过有效措施的采取,积极的发展现代学徒制,为社会培养针对性的人才。随着现代人对居住条件要求的升高,建筑装饰专业型的人才需求量增大,通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学徒制为社会提高大量高质量的建筑装饰人才。

参考文献:

[1]唐文君.学徒制授业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新应用[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2]胡秀锦.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3(03).

[3]鲁叶滔.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12).

[4]谢俊华.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教论坛,2013(16).

[5]赵志群.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与“现代学徒制”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3(1).

[6]魏婷.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研究[J].高教学刊,2016(1).

作者:鲁毅 单位: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第二篇:高职农林生物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摘要:

目前高职高专农林生物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模式方法单一,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能力较差,岗位实践环节薄弱。通过比较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得出,现代学徒制这一全新的职教模式,可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的农林生物专业人才提供可靠途径。本文以学院农林生物专业为例,介绍了具体实践探索并提出主要成果。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农林生物专业;人才培养

一、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区别

传统学徒制通常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师徒共同劳动,徒弟在师傅的指导和影响下学习知识或技能的过程[1]。其在发展过程中具有的特点是:一是传统学徒制学习期长,学习效率低,完全在实际工作中随机学习。二是传统学徒制的学习方式是在现场,帮着师傅做一些简单辅助活计,熟悉基本技能后可在师傅指导下操作,到最后的独立完成工作任务。三是师徒之间关系亲密,生活工作常在一起,保留着父子般的亲密感情。四是学生不重视学历,只在机械重复操作中重视技术经验的学习。而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是职业学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制良好结合的产物,涉及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面的关系与利益,在招生与招工、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运行与管理、考试评价、学生管理、师资配备等诸多问题需要探讨[2]。其主要特点为:一是学习的方式为产教结合,企业和学校结合共同培养模式。二是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三是现代学徒制注重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职业学校中学习理论知识,企业实践中学习技能操作。四是政府大力支持高职教育,注重校企结合培养技能型人才。在企业,学徒不仅可以接受脱产学习,还能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所以,无论是传统学徒制还是现代学徒制,它们都注重技能培养,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操作,培养了学徒应用知识和技能操作的能力,并能反思和改进,具有创新能力;另外二者都有严格的技术训练,必须参加一系列理论和技能考试,达到要求者才能获得毕业文凭;学徒由简到难,强调亲自动手能力,过程中由师傅演示、指导、修正,直到学会为止[3]。但是,传统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也存在差异性[4]。现代学徒制不再是单纯的师傅带徒弟,而是将课堂学习和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学习方式有了质的飞跃;另外学习的知识类型也不再相同,传统学徒制中主要是通过观察,反复练习获取操作技能,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现代学徒制首先要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再去实践操作练习,有一个思考和完善的过程,并能得到有机整合,进一步创新发展。

二、农林生物专业现代学徒制的探索

(一)实施现代学徒制的招生就业机制。学院经过多方面考察联系,与河北盛泰集团、天津滨海森林高尔夫俱乐部、河北问鼎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进行签约,成立订单班,双方组织共同招生、面试,并组织相关专家就课程设置、培养方式和教学计划进行探讨,制订出最终方案。学生经过自主报名、面试、企业现场考察、签订单协议,实行“2+1”模式,在学校学习两年,企业学习一年。进行产学互动,为行业和企业提供了智力支持、人才储备,并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努力学习、积极实践,尽早适应企业的现代化模式。学生与企业签订预就业协议,享受学徒制待遇,每生每月1,500~2,000元(含商业险),也就是说除享受学院的奖学金政策外,还享有企业的学徒制补贴。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签订正式合同,没有实习期提前入职,薪资3,000~5,000元+五险。实施“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的招生就业机制。

(二)校企双方共同管理。校企双方共同管理,联合成立现代学徒制领导班子,在学校由专任辅导员进行统一管理,并且由企业委派专门班主任主持日常学生工作;在企业由专门师傅进行岗位技能培养,达到技能要求者可进入岗位工作。共同建立教学与质量监控体系,制定符合专业要求的现代学徒制管理办法,根据现代学徒制要求培养农林生物专业理论扎实、工学交替、技能过硬的专业型人才。目前,专业已经连续三年完成现代学徒制订单班要求,向企业输送了一大批技术人才。学生在最后一年,根据个人特点,分别派到河北盛泰集团、贻成高尔夫球场、生物企业,培训岗位有农业管理、栽培养护、药品质量检验等。另外,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做到知识储备与技术能力标准零距离对接。前两年学生以学校专任教师为主,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最后一年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听从企业统一安排培训上岗,学校专任教师定时到企业中辅导理论知识,期末时直接将考卷带到企业,组织学生顺利完成考试。真正做到了校企双方共同管理,遇见问题及时解决,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三)注重技能考核,校企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在培养过程中,由校企双方共同出人成立专门技能考核小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查,对于考试合格的学生,准予参加专业的技能考核,并颁发相关证书,为提高学徒的培养质量提供保障。同时突出过程考核和企业技能考查的比重,切实提高学徒制的核心地位,实现“知行合一,厚德强技”的目标。

三、高职农林生物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果

(一)提高了师资队伍水平。由于是校企双方共同管理,系部的专任教师都会到企业中去,进行学徒轮训;学生一年的企业生活,也会有不同的专任教师到来陪伴生活和工作,补充理论知识;另外学院也会请企业的技能师傅进课堂,为学生答疑解惑,共同交流。这样的“走出去和请进来”让学院的专任教师时刻不能松懈,加强自身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学习,提高了专业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功培养了大批双师型,兼具企业服务型专业教师。

(二)突显个人专长技能,并得到强化。通过在企业中不同岗位的培训学习,学生不仅全面掌握专业技能,而且还培养了自身的技能兴趣和特长,从实际操作中发现兴趣所在,有利于学生对今后职业生涯的规划,企业也帮助学生找到了适合今后发展的岗位,从而加强技能培训,突显出每个学生的技能专长。也达到了最初制定的培养目标,推动教、学、做的统一,实现职业技能的全面发展。而且学生通过学徒制学习,更近距离地接触到企业文化,从而热爱选择学习的专业,更提高了对企业的忠诚度,使校企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王传峰.现代学徒制在涉农专业中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1:29~33

[2]芮小兰.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比较研究[J].消费导刊,2008,2:216~217

[3]马怀立.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8:65~69

[4]段修军等.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高教学刊,2016,5:225~228

作者:马茜 王静武 守朝 单位: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探索

摘要:

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以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为例,从实行招生与招工相融合、深化教学组织与管理、重设专业与实践课程、重构考核与评价体系、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等方面探讨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发展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制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工学交替校企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一种模式[1]。现代学徒制深化了工与学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使高校、政府、企业、行业等资源得以整合,通过教育思想、教学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变革与改革,深化了高职教育的内涵,真正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2]。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一些高职院校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开展现代学徒制教育,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014年,国务院和教育部发文提出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通过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方式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2015年8月,教育部就公布了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名单,从国家层面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创新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现代学徒制已成为现阶段高职教育研究的热点。徐国庆、王振洪、杜启平、胡新建、周琳、黄享苟、广小利、周桂香等一批学者从内涵要素、瓶颈对策、案例实证、人才培养、课程改革、实训平台等不同层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实践总结。但是,由于在制度、法律、评价机制等方面的不足以及行业职业性质的差异,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有待深入研究与实践。本文以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为例,探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二、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于户外环境要求的提高,园林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的招生规模也逐年扩大。但企业找不到满意的毕业生,学生找不到适合的企业的现象依旧普遍,高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严峻。

(一)实践技能培养不足。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园林专业前5学期开设的园林技术类课程以讲理论、现场参观以及模拟训练为主,接触实际工程项目很少,实践操作技能得不到训练。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分为两大块,一块是第6学期到企业的顶岗实习,另一块是在校期间的园林综合技术实训。现实情况是,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分散、过程管理困难、企业参与培养学生的动力不足,综合技术实训场地与设施条件有限等阻碍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大部分高职学生实践能力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企业不得不重新对毕业生进行培训,顶岗实习与综合实训收效甚微。

(二)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要调动校企双方的积极性,以“双赢”为目标,才能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学校要培养新型专业技术人才,本身缺少的是师资与实践平台,需要求助于企业。而园林企业需要的是有丰富实战经验与社会阅历的人才,由于学生离职率太高,企业并不愿意投入大量资源去培养学生,企业接收实习生主要考虑的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因此,在校企合作方面,园林技术专业在教育教学改革、实习实践、就业等方面面临着诸多困难,学校虽然挖空心思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但企业积极性不强。

(三)优秀教师严重缺乏。许多高职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熟悉理论教学,但缺乏实践指导能力。部分教师对于园林工程管理以及施工工艺并不熟悉,指导学生力不从心。部分双师型教师仅仅体现在证书上面,名不副实。由于园林专业的特点,一些设计师与高级工程师在企业待遇高,学校开出的薪酬不足以吸引他们全职来学校工作。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建立了企业兼职教师库,甚至1:1配置来自企业的外聘教师,园林专业配备有较多的园林高级工程师,但真正能力强的兼职教师并没有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教学中来,有的只能在周末举办一两次讲座,形式多于内容。

三、高职园林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强调校企融合搭建实践教学平台,权责明晰,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应融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理念,从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师资队伍、考核评价、招生就业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一)实行招生与招工相融合。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招生与招工协同化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基础,工学结合改革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对于开展现代学徒制培养的学生,企业必须与其签订招工合同,明确其学徒+学生的双重身份,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半工半读。通过校企深入合作,构建招生与招工互通,毕业与就业一体的协同机制。在招生制度上,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对于学历教育,要同时符合高职招生标准和企业用工标准;对于非学历教育,采取自愿报名、自主选择、注册入学、联合培养的方式进行。

(二)深化教学组织与管理。现代学徒制要求跨越学校与企业的界限,打破在校园里办教育的思维,而现行教学管理体制严重阻碍了工学结合、校企融合。企业工程项目灵活多变,而学校教育要求连贯,园林技术专业在真实项目教学方面面临难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必须深化细致地对现有教学形式进行改革。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企业情况以及学生个性来选择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变目前只在第6学期到企业实习的做法,适应分批次分散实习,实行柔性+弹性的教学模式,校企共同管理与评估人才培养绩效。可通过项目“学分置换”的方式,由师傅或项目负责人根据其工作表现和成果进行学分认定,与对应课程的学分进行置换[3]。

(三)重设专业与实践课程。根据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要求,由学校与企业商定教学任务,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确立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在学校进行,以教师为主;园林设计在企业工作室进行,以教师与师傅共同指导;工程施工在工地进行,以企业师傅为主,教师与师傅分工明确,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深入指导。在实践课方面,园林施工等专项技能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由企业师傅以实际工作过程开发技能项目,并做好示范、讲解,对申请的学生编组,进行技能操作方法训练;综合技能实训主要在企业完成,由师傅指导;顶岗技能训练由企业根据约定提供师傅人选,明确师傅指导职责,学生在较长的周期内参与真实项目真实岗位的工作,体验责任与义务。

(四)重构考核与评价体系。学校、企业必须就双元育人达成共识,明确责权利,签订共同育人协议,并成立领导小组,协调各项工作的实施,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校与企业共同确定适应现代学徒制工学交替的动态评价体系,建立以目标考核和发展性评价为核心的学习评价机制。一是实施过程考核,按照课程教学目标,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及时反馈与沟通,确保学习过程能得到有效的把控。二是创建学生与师傅学习成果或实际项目的展示平台,如进行优秀团队、优秀学徒、优秀师傅等的评比,提供开放的平台,发挥榜样的力量。三是实施成长性学习评价,突出对学生职业养成方面的评价,重视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品质的评价。考核与评价应贯通学校与企业的各个学习与实践环节。

(五)建设专兼职教师队伍。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学校要搭建开放的双向选择平台,为每个学生(学徒)配备校内、校外双导师。双导师队伍的构成至关重要,打造一支具有高尚品德、扎实技能的教师队伍。出台管理办法明确导师的职责、权利、义务;解决好导师的工作待遇,让导师能全身心投入工作;要制定好奖励与淘汰机制,奖励那些有突出贡献的导师,淘汰无所作为的导师。

参考文献:

[1]杜启平,熊霞.高等职业教育实施现代学徒制的瓶颈与对策[J].高教探索,2015,3:74~77

[2]王振洪,成军.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新范式[J].中国高教研究,2012,8:93~96

[3]胡晓聪.基于高职院校研究所平台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途径探讨———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研究所为例[J].才智,2013,12:215~216

作者:胡晓聪 单位: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

第四篇: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探讨

摘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高职会计专业教师要主动适应新科技、新技术的发展变化,应用互联网技术,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探索互联网+会计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经济的发展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

互联网+;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创新创业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变得更加便捷。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与工作中的一部分,互联网不仅改变了大学生学习知识的方式,而且对高校的传统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互联网只是一种工具,互联网+则是一种能力”(马化腾)。如何发挥互联网优势,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增强课堂教学效能,则成为互联网快速发展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互联网+时代下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以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把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会计理论与基本技能,运用会计信息化技术,会会计软件操作、懂财务管理方法,善财务数据分析,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的出纳、会计等工作岗位,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会计初、中级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提出了“六平台,多模块”设计理念,六平台即“职业技能教育平台、职业技能竞赛平台、职业核心能力教育平台、体育技能与素质拓展训练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平台、素质教育平台”。以会计专业为例,在职业核心能力教育平台中,依据职业岗位与职业标准要求的原则,设计了“会计从业考证模块、会计信息化技能模块、会计实务操作模块、纳税申报模块、出纳实务模块、会计实践教学模块”。同时,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上,力求把学生培养成至少掌握会计初级岗位实务操作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在教学体系的设计上,积极探索“互联网+会计”的教育教学新模式,探索教学内容碎片化、教学方法游戏化、教学手段多元化、教学环境仿真化、教学评价全程化的全新教学理念。嫁接互联网技术,会计专业教师积极开发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二、互联网+时代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固然重要,但关键还是实施。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就要思考如何借助互联网组织教学,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改变教学理念,适应教师角色的转换

传统的教学环境下,“一言堂,满堂灌”,导致许多高职生上课不愿意听讲,表现出对专业不感兴趣、对技能动不了手的尴尬局面。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就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提升教学信息化水平,提升网络应用能力和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互联网思维,在保证教学效果和学生欢迎的前提下,尝试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的充分交流和互动,实现课上、课下教学一体化。这样使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和评估者。

(二)发挥互联网优势,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教后学,教在前面,学在后面,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有学习主动性、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教学效果也不错。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用在高职学生身上,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而翻转课堂的出现就是对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有益尝试,让学生先学后教,教师可以提前把教学视频资料发到网上,供学生提前学习,然后带着问题进课堂,教师在课堂更多地是在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专业技能的训练,现场解决问题。教师更多地采用的是任务驱动、项目分析、情境教学等虚拟真实的教学方法,课外,师生之间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随时随地开展交流,布置作业,答疑解惑,检查学习进度,测试学习效果,进行学习过程评价等。互联网的出现既拓宽了教学的渠道,又缩短了师生的距离;既改变了老师的授课方法,又改变了老师的辅导方式,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更加多角度、多样化,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借助互联网平台,构建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

为了方便教学,学校要鼓励教师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针对某一知识点还可以制作5—10分钟的微课;还可以利用学生人人拥有手机的优势,利用微信平台制作一些教学资源发上去。此外,现在网络如此发达,我们还可以从网上搜索好的视频、音频、文字资料放到我们的教学资源库中,既可丰富我们的网络教学资源,又可以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供学生选择。这种线上学习、线下辅导的教学模式创新,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又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对变革中教学模式的一种探讨。互联网延伸了教学的宽度、广度、高度和深度,学校构建这样多角度、立体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网络教学资源,学生才能有更多的学习渠道去获取知识、提高技能。

(四)构建网络虚拟实训环境,提高创新创业能力

目前一些教学软件开发公司,开发出了非常好的教学实训平台,如用友的VBSE、网中网的虚拟商业社会、方宇博业的跨专业综合实训平台等,都是搭建了仿真的实习实训环境,让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入企业,体验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与职责。企业的运营模式吸引着学生,自身新奇的员工身份推动着学生,业绩考核、同业竞争激励着学生,整个实习实训环节,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参与热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生从中体验了创业的过程、经营的模式、决策的重要性、市场的变幻莫测、竞争的残酷、经营风险的不确定性等。这样的实习实训形式,既是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也可积累一定的职场经验,提高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对职场的认知、对职业知识学习重要性的认可。

三、互联网+时代下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保障

互联网+已成为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和平台,发挥互联网互联互通的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办出各高职院校自己的特色,通过这些平台,实现教学的开放、互动与共享。这些已成为高职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创新的软硬件保障。

1.学校软件资源的支持。软件资源一是来自师资队伍的培养。随着微课、微信、微视频等信息技术的出现,需要广大教师及时掌握教学信息化资源的制作技术。二是学校购置这些软件资源,如优质的课件、微课以及其他的一些在线课程。三是一些教学软件开发公司开发的教学软件。学校限于人力、物力、财力的因素,可以与软件公司共同开发一些教学软件或直接购置教学软件,为学生搭建虚拟仿真的实训平台。

2.学校硬件环境的配备。互联网用于教学,就需要学校配备相应的教学环境,如课堂中的投影设备、播放设备等。这样教师开发的课件、微课才有使用的平台,才能促使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开发更多的优质教学资源。否则,老师即使开发出信息化教学资源,也会由于没有用武之地而挫伤工作的积极性。

3.顶岗实习对口化的支撑。根据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实习岗位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或相近。而现实中的顶岗实习都已经变了味,有的学校不是从利于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的角度安排顶岗实习,而是把高职生当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补充企业劳动力不足的资源。

四、结语

总之,互联网+时代,高职教师要树立互联网思维,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学得会、用得上的知识和能力,有利于培养适销对路的“产品”;要树立平台思维,通过APP等信息交换平台,实现碎片化学习、远程即时指导,为学生提供即学即会、即问即答的学习通道,教学理念由教为主改为以学为主;要树立教育创新思维,使创新互联网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重塑教育成为一种新生态。

参考文献:

[1]王中艳.移动互联网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新模式研究[J].时代农机,2015,(6):148-149.

[2]李克红.“互联网+”时代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6,(15):62-62.

作者:乔雪芹 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职业院校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分析

摘要:

伴随着社会与经济的飞速的发展,就职企业对于职业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的一些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一些职业院校在培养创新型人才这一方面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这是我们非常值得庆幸的。这篇文章,主要对于如何培养创兴型财经人才作出了合理的分析,叙述了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对于如何改革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关键词:

职业院校;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在这一条件下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都希望自己培养出来的创新型财经人才可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这个不断变化更新的社会能够适应,并且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一些职业院校为了能够完成自身的最终目标,对于本学校的教学体制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更加重视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

1创新型财经人才的培养方案

自己专业方面的建设目前,优化专业学科的知识结构,完善人才的培养方案是极其重要的。一些职业院校建造了一种新型的多学科体系。结合了多个方面的知识,以财经知识为中心,涉及了经济、法律、文学等等多个方面。鼓励实现多个专业的相互结合,力求把其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据调查显示,大部分的职业院校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更加的重视综合性的教育。此外,这些职业院校依据自身主要专业的各个方面的优势,从而带动了学校里其它专业学科的全面的发展,为了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最大的提高,学校要求学生们必须做到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的发展。

2如何培养创新型财经人才的综合素质

2.1创新型财经人才的培养与实践教学:对于现如今的高职院校的教学来说,注重实践教学是非常关键的一方面。只有科学、合理的设定综合性的实验科目,才可以大大的提高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只有合理的、高效率的设定开放性的一些实验科目,才可以引导学生进入开放性实验室钻研有关专业方面的技术性难题。只有适当的创造网络教学平台,不断的完善模拟的实验室,才可以明显的提高学生独立钻研知识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说,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是与生产实际密不可分的。正因为这一方面的原因,我们在进行培养创新型财经人才的道路中,不仅仅要将理论知识以最专业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还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去,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难题的能力最大化。

2.2创新型财经人才培养目标下的第二课堂:事实上,我们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的去完善我们的实验教学的体系以及不断的增强我们的实践基地。必须要承认的是,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够熟练地掌握各个学科的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此外,定期的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专业方面的有关的科技型竞赛,对于展开学生在培养目标下的第二课堂,使学生们能够完全的利用课后的时间去参加课外的活动,从而使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3如何进行创新型财经人才的教学管理改革

3.1如何进行创新型财经人才的教学管理:在如今的社会发展下,绝大多数的高等院校都采用学分制的教学方法,然而,职业院校也不例外,与传统的学年制不同之处是,学分制一种学习的计量单位。更详细的说,就是根据学生们所选择的课程来取代学生的学年成绩。然而,这一种制度的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充分的带动学生的自觉性以及积极性,使得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的提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创建完整的教学的规章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在创建完整的规章制度后,我们应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调整制度,力求在将来的某一天做到最完善。然而,创建明确的规章制度的作用则是能够清楚的掌握一个科目的教学质量,可以最大化的加强职业院校的教学的效果。有关方面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大体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实验室的管理、教师队伍的管理、实习基地的管理、学风管理等等方面。此外,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3.2创建有质量的教学监控系统:为了达到创新型财经人才的培养目标,大部分的职业院校都需要建立完整的教学质量的监控系统。从某一方面来说,职业院校必须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重视有关方面的专业性的管理工作。这些有待深化改革的主要方面包括:教学的内容、给学生们进行考试的方式、教学的方法等等一些方面。同时,职业院校必须设置良好的资源,对待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也必须做到严格认真,对教学实践的这一方面更应做到重视。职业院校最好能够严格的监管教师的教学的效果,并且努力提高课堂上老师的教学的质量,严格的把握好教学实践环节这一关。

3.3提升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从当前的形式分析,想要做到职业院校学生自主管理的方便化,我们必须尽最大的能力提升全方位信息化的管理水平,努力增强教学管理资源方面的信息化,进而做到教学管理的透明化以及科学化。在运用到实践的过程中,老师们应该充分的利用一切有利的科学手段,提高信息化的管理的水平,培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职业院校应当全方位的考虑学校的自身的实际情况,重视财经教育理念的创新改革,谨慎的挑选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进行辅助。

4结论

综上所述,职业院校的创新型财经人才的培养模式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总的来说,大部分的职业院校都会谨慎的观察社会市场的实际的需求,全面利用好各个方位的资源优势。不仅包括了经济学、市场学还包括营销学以及管理学等等多个方面。本文结合了当今社会的实际的情况,提出了如何改革创新型财经人才的教学管理的模式。这实际生产中,我必须做到全方位的使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定期的频繁的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的训练,注重给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企业运营的流程,才可以最大程度的加强职员院校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石丽军,刘海霞.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华章,2014(19):125-126.

[2]张昭琼.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J].科技资讯,2011(21):145-146.

[3]张政文,田刚健.面向全体探索以创新意识培养为主旨的创业教育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158-159.

[4]宋树理,严焰.《西方经济学》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经济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02):147-148.

作者:张玉静 单位:菏泽技师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析(5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rcpylw/70095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