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物流管理专业生创新能力培养范文

物流管理专业生创新能力培养范文

时间:2022-05-13 10:01:35

物流管理专业生创新能力培养

从2001年到2013年,我国开办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本科院校由1所发展到443所,高职院校由2002年的75所发展到954所,中职院校由2003年的33所发展到900多所。2001年以来,全国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累计为社会培养物流专业人才200多万人,物流人才稀缺的现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为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然而,高层次的物流管理人才仍然是稀缺的。高等院校是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的主要阵地,在当前快速发展变化的物流市场,各种商业模式、经营模式和先进的管理思想的急剧更迭,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潜在物流管理者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

中国经济即将进入以经济增长速度适宜、结构优化、社会和谐为特征的新常态。主席在出席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所作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的主旨演讲中指出,新常态的特征之一是经济增长方式将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使物流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我国物流业将进入温和增长阶段,长期隐藏在高速增长下的一系列问题开始显现,迫使物流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未来,创新驱动将成为推动物流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在物流业面临历史转折期之际,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提出,加强物流领域理论研究,完善我国现代物流理论体系,积极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着力完善物流学科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完善在职人员培训体系,鼓励培养物流业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积极开展职业培训,提高物流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在新常态下,创新能力在学生未来的职场中的重要性凸显,基于创新能力的实践能力将成为物流人才主要的培养目标。因此,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适应新常态下物流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物流管理人才具有非常重要且紧迫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1.创新能力的概念创新能力是一种能够提出或产生具有新颖性和适切性工作成果的能力,具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维度:智力因素包括专业领域相关的知识和能力、智力能力、思维认知风格等;非智力因素包括创新意识、独立性、冒险性、个人精力、好奇心、洞察力等人格特征变量。文献一般都认为,创新能力主要受个人内在因素的影响,但是外在因素能够激发、促进或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高等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于通过建立鼓励创新的环境,培育、发展和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现有文献中,一些学者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见表1所列),许慧、刘强、朱红、李文利和左祖晶等研究了知识、思维、人格、行为等个体因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杨晓明和冯茜、阎大伟研究了外部环境因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乔海曙和李远航研究了教育理念、教学技术和手段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Sternberg提出了经典的创新能力三维模型。尽管现有文献都继承了心理学派关于创新人格对创新能力的主要影响,但是除此之外的其它影响因素却不尽相同。另外,心理学派关于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发展的,学者们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提出的影响因素也是权变的,因此,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必须考虑到时代内涵、特征和要求。首先,就当代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生而言,除了创新人格外,创新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必须要与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在新常态下,知识加速更迭,由于教材的滞后性,学生在走出校门前所学到的知识就可能已经过时了。这就要求高校首先要根据自身定位和时代要求,渐进式的将创新能力作为专业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开展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形成鼓励和激励创新的校园文化,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必须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使学生走出校门之后依靠自身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学习方法能够持续学习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理论、方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教师的课堂授课方式必须调整到服务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但摒弃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独到思路和见解。第三,学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由于先天性因素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校园环境和教师的授课方式对学生仅仅具有影响作用但没有决定性作用,学生创新人格才是决定其创新能力的心理学基础。新意识、独立性、冒险性、个人精力、好奇心、洞察力等人格特征的培养更多依赖于高校人文环境的塑造。显然,这并非一日之功,取决于高校的历史传统、人文氛围、办学定位、教育理念等综合因素。综上所述,新常态背景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然是高校先导、教师引导、学生主导的一个系统工程。

3.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结构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管理类专业,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物流实际运作能力和管理能力,其创新能力包括创新人格、创新知识结构、创新思维等方面。创新人格特征表现为物流管理者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创新性倾向,是引发、促进、激励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动力因素。一般认为,创新人格表现为个体内在特质,主要受个人的先天因素和自我激励的影响,但是,外部环境的强化作用能够激发或抵制创新人格的发展。创新知识结构是指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地选课、参加社团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形成差异化的知识体系。在面对专业方面的问题时,这种差异化的知识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审视专业问题的独特视角,激发创新性思维,因此,创新知识结构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思维是指学生在创新知识的基础上发现新事物、创造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高级思维过程。物流管理人才的创新思维表现在解决物流问题时能够以独到的视角分析专业问题,提出独到的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高级层面,可能会产生新的商业理念、新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新发明或创造,是高级物流管理者的一种重要能力。

二、物流管理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方式

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制定鼓励创新活动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通过制度安排明确将创新能力作为物流管理人才的重要目标,通过课程设置具体实施和支持创新性思维和创新性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使创新性思维、创新性教学内容和创新性实践活动成为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使学生在校期间受到良好的创新能力训练,为将来进入职场打好基础。

1.鼓励创新实践的人才培养方案创新活动是在前人积累性知识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因此,专业知识的积累是不可或缺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知识的积累主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来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体现创新课程、活动和环节,适当增加创新实践环节的课时,开设创新性的实践课程。但是,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一般需要一定的周期和程序,因而不能针对市场中出现的人才能力需求新变化而作出及时的调整。另外,教材往往有一定的滞后期,新知识、理念、思想和方法很难在教材中得到反映。因此,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专业负责人要在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说明中明确提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和相关课程的教学目标,任课教师可以在课程中安排相应的专题、讨论或作业,将前沿的创新性知识、理念、思想和方法纳入到课堂。

2.设置支持创新活动的课程体系课程是贯彻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环节,但是任课教师往往局限于自身课程体系,以知识链的形式进行讲授。学生往往不能有效地对不同课程所学到的知识链进行必要的比较,建立课程之间的联系,通过自己的逻辑思考将知识链联接成知识网,形成系统性的专业知识。在学生的入学教育阶段,专业负责人应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之间的逻辑关联进行阐述,在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等专业基础课程中教师应对该课程中某些知识点涉及到的衍生课程进行说明。在专业课程和方向课程的开始阶段教师应就本课程的前导课程进行说明,帮助学生建立本专业课程的逻辑关联,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在专业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从而形成系统性的知识。

3.设计激励创新思维的课堂教学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多地扮演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针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学生的特点权变地设计教学方式和内容。例如,案例教学法或小组讨论是常用的两种教学方式,但是实际操作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安排的讨论作业学生在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是去互联网查找资料。由于互联网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性,客观上为学生思考的惰性提供了现实基础,学生往往不需要经过小组的讨论便能够形成“结论”,致使案例教学法或课堂讨论流于形式,甚至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任课教师安排的课堂讨论尽量在课堂上进行,避免由于学生预先获取足够的信息而抑制了自身的思考的现象。案例教学可由任课教师提供足够的关于案例的信息,打印出来在课堂上分发给各个讨论小组,然后由小组提出问题,各个小组交叉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提出的认识问题的独到视角、分析问题的独特见解、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进行肯定。某些看起来非常离谱的视角、见解或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讨论,不要打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积极性。在给出课堂讨论成绩时也要对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方式进行肯定和鼓励,并给出较高的成绩以强化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4.开展创新活动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和检验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物流管理专业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课程见习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模拟仿真实践、毕业论文、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实践教学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了特定的情境,要求学生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教师安排的任务,实践教学的情境应尽量跟企业实际情况一致,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思考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完成任务。考虑到现阶段在校本科生一般为90后青年,实践能力普遍较差,教师在安排实践教学任务时不宜过于困难或过于复杂,以免打击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自信心。对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以安排小组讨论,而不是由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时应摒弃唯结果论,允许学生的创新性失败,多从创新过程方面肯定学生在实践过程的表现,使学生能够从创新性实践活动中“受益”,从正面强化学生的创新性实践活动。毕业论文、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挑战杯”等对学生创新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因材施教,毕竟创新能力是一种高级的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较大,要求所有学生具备同等水平的创新能力是不符合实际的。教师可对要求更高的学生或小组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帮助,提供更多的空间锻炼、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论

创新作为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高校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物流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通过文献回顾分析了新常态下物流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结构,提出了由创新人格、创新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等3个维度所构成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从教学实践经验的视角提出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即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将创新能力作为学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通过课程体系的设计构建学生的专业知识框架,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和内容的设计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实施培养和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的评价等3个阶段总结了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经验。

作者:胡玉洲 单位:惠州学院经济管理系

被举报文档标题:物流管理专业生创新能力培养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qywlgllw/69343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