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作业成本法成本控制范文

作业成本法成本控制范文

作业成本法成本控制

一、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控制原理

作业成本法于上世纪80年代末提出,是一种新的成本核算和管理理念。它把最终产品看作是一系列作业链的集合体,同时也是价值链的集合体。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产品消耗作业。在计算成本时,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先把企业消耗的各种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再把各项作业汇集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

作业成本控制是一种以作业为核心,由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分析过程有机结合的控制方法,其深远意义在于强调成本动因以及由此引起的作业链(Ac—tivityChain)——价值链(ValueChain)改善问题。作业成本控制一般包括确认作业、作业链和成本动因分析、业绩评价以及报告不增值作业成本四个步骤,主要采用作业消除、作业选择、作业减低和作业分享来降低成本。通过对企业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进行分类管理,使管理者识别并消除那些不增值作业和浪费,更好地理解生产过程,抓住关键作业,选择成本最低的作业,减少完成某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或耗费,尽量实现作业共享,为降低作业成本创造有利条件,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编制资源使用计划,重新配置未使用资源。基于作业管理的成本控制,按作业管理的要求把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作业作为成本控制的中心,把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一项作业上,从而更有效地控制成本,并促使改造作业流程,加速企业管理现代化进程,增加企业的价值。

二、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控制

传统的成本控制以产品为核心,按目标或标准来控制成本。作业成本控制则应把产品寿命周期总成本作为成本控制的目标。从成本动因的角度去考虑,企业的任何一种产品从引进到获利,其成本绝不能仅仅理解为制造成本,现代产品的成本含义是贯穿产品生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发生。它不仅包括产品生产的过程,还包括产品的研发设计、消费使用等阶段,每个阶段都要消耗费用。前两个阶段消耗的费用称为生产成本,后一个阶段消耗的费用称为使用成本。生产成本会随着产品功能的提高而提高,使用成本会随着产品功能的提高而下降。企业生产的产品只有销售才能实现其价值,而用户在购买商品时不仅会考虑购入价格,而且还会考虑使用时的费用,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新产品开发时必须考虑产品寿命周期总成本。因此企业成本控制不能局限于生产成本的控制,产品生产必须着眼于用户需要的必要功能使产品寿命周期总成本达到最低。我认为产品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控制影响成本,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产品研发和工艺设计。

1、重视产品设计,从源头进行成本控制

进行成本控制主要是通过减少完成某项作业的时间或耗费来实现,若要减少完成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或耗费,企业应该追溯成本发生的源头,真正达到成本的降低。产品设计是企业内部作业链的首要环节,在相当大程度上决定了后续作业。产品设计对产品性能、所用材料、组织生产的工艺流程和成本乃至企业整体作业链———价值链都具有关键性的影响。根据资料分析,产品成本的60%-80%一般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己决定了,在产品生产的后续阶段,降低成本的潜力已不大。因此,产品设计是企业最重要的成本动因,成本是由作业引起的,在产品设计阶段,作业成本管理要求产品生产要尽量减少作业数量,实现作业共享,或选择成本作业。

2、生产过程成本控制

产品设计只是解决了生产什么样产品的问题,如何把产品设计变成现实,还要解决如何组织生产经营问题。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作业都可以增加最终产品的价值,那么我们要严格区分哪些是增加价值的作业,哪些是不增加价值的作业,因此在生产阶段成本控制的主要任务,就是实现作业链的优化,即:尽量减少“不增值作业”,尤其是无效作业,提高有效作业和整个作业链的投入/产出比例,使成本利用趋向于最优化的高效率状态。从而降低其生产成本,才能及时调整产品的价格,这样就使企业保持有利竞争地位的问题更加具体化。

在生产过程中,应建立适时生产系统,以“零库存”形式避免几乎所有的存货成本。生产过程保持企业整体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环环相扣,准确无误地运转,通过减少完成某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或耗费达到成本控制。要做到在供应阶段企业需的材料物资能保质保量“适时”供生产使用;在生产阶段,各个生产环节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前一道工序按后一道工序的要求“适时”地、保质保量地提供半成品;

3、消费使用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要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确立在行业中的“老大”地位,就要尽快的抢占市场。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能够对市场的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投入更多的成本用于缩短研发、工艺设计及生产时间,从而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是必要的。

在销售阶段,按顾客的要求,保质保量“适时”地将产品送到顾客手中。力求消除一切不必要的作业,达到作业流程的优化。做好售后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并及时掌握客户需求动态,使顾客价值最大化能为企业赢得市场占有率。

三、全面质量控制

全面质量控制要求消除不能增加产品价值的一切浪费、缺陷和作业。全面质量控制强调顾客满意,并把管理重点放在满足顾客需求上。企业实行作业管理,必须把“全面质量管理”贯穿于其中,全面质量控制,以“零缺陷”的形式避免几乎所有的维修成本和因产品不合格带来的其它成本。成本避免的思想根本在于从管理的角度去探索成本降低的潜力,认为事前预防重于事后调整,避免不必要的成本发生。这种形态的成本降低需要企业在产品的开发、设计阶段,通过重组生产流程,来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四、作业成本法下成本控制的途径

作业成本法应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最终增加“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这就要求管理者要知道哪些作业是增值作业,哪些是不增值作业;哪些是关键作业,哪些是一般作业;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不增值作业,抓住关键作业,使采取的管理措施更有效地控制成本和增加企业价值。

一般可以采用如下途径控制成本的发生:

(1)消除作业或减少不增值作业:消除作业针对的是非增值作业。例如,对购进货物的检查不能增加顾客的价值,它之所以需要是由于企业在寻找适当的供应商这一作业上存在缺陷。如果能寻求到值得信赖的供应商的话,则检查作业就可以消除.由于不增值作业不能为顾客增加价值,所以从理想的角度讲应彻底消除。

(2)选择作业:选择作业主要是针对那些增值作业,作业成本计算法下的各种作业相互联系,形成作业链,理想的作业链应该是使作业完成的时间最短和重复次数最少。通过分析作业之间的联系,即作业链分析,完成企业作业活动的不断改进,选择成本最低作业链组合。例如,在产品开发阶段,对产品的设计、产品生产的组织安排可能有不同的设定方案,不同的设定方案对所执行作业有不同的要求。

(3)分享作业:分享作业的指导思想是规模经济和提高零部件设计的通用性,降低相关作业的成本。这是因为作业的产出越大,单位作业所分担的成本越低,同时零部件的通用性越强,免除发生的作业量就越多。例如,在生产新产品时,如果有可以利用的老产品的部件,企业应考虑利用,从而避免生产新部件的一系列作业。在企业实际运用这些方法时,需注意的是:由于作业与作业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某一项作业的减少或消除,可能会引起其它作业的增加,从而增加作业成本。企业在进行作业控制时,要将单个作业放在“作业链”或“价值链”上进行分析,在使“作业链”或“价值链”价值增大的前提下,选择具体的作业成本控制方法。

(4)分析确定关键作业:

五、作业成本控制应注意的问题

在作业成本控制过程中除掌握上述内容外,还要处理好以下几个事项:

1、以顾客订单为起点,进行作业分析,组建业务团队,用最少的环节、最快的速度,完成某类业务的全过程,缩短作业周期。

2、采取措施优化增值作业,消除“非增值时间。如,提高作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熟练程度,改善作业方式;树立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的企业文化,提高作业质量水平。企业内部每一项作业的消耗要根据后一项作业的需求量来决定,合理配置资源。

3、注重现场成本控制,现场成本控制是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要实现企业既定目标的。就必须要从战略高度认识现场成本控制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深人现场。现场成本控制的基础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定额和预算管理,建立健全原始记录。

4、要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共同的努力。特别是不能忽略班小组在成本控制中的作用。要对班组生产全过程进行预测、控制、核算、分析,以达到用最低的消耗,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能够增强职工勤俭办企业的责任。把增值标准或预算指标分解到班组、岗位,使人人有指标、有压力。按标准或预算指标进行事中控制,每月进行检查。

5、合理利用资源,加强岗位责任主要包括规范安全操作控制成本;增强设备效能控制成本;合理使用能源控制成本;实行岗位责任控制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现代的制造环境下,许多人工被机器取代,直接人工在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大大下降,而固定制造费用的比例却大幅度上升。这种产品成本结构的变化,导致了按单一标准分配间接费用的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不能够正确反映产品的实际消耗,从而不能正确核算自动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就不能为企业决策、控制提供及时、有效的会计信息,其最终后果是企业总体获利水平下降,产品成本信息严重不实。作业成本法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新型成本管理方法,它不再拘泥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所采用的单一分配标准,而采用多元化的分配标准,并且在强调非财务变量的基础上,集财务变量与非财务变量于一体,从而提高了分配标准与产品实际消耗资源的相关性。因此,作业成本法能够提供相对真实的产品成本信息,也就相应提高了企业控制与决策的准确性,所以说,它是一种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要求、有利于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成本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