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分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5篇)范文

分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5篇)范文

时间:2022-01-15 04:34:33

分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5篇)

第一篇: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

摘要:事业单位在我国的社会管理中办理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协调社会资源分配的重要职能。因此,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与社会管理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提高事业单位经营水平,对改善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要素

一、引言

事业单位指由国家财政出资支持,以提高社会服务为目的的社会组织,是我国政府进行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统计[1],截至2014年,我国有各类事业单位130多万,事业单位编制内人员近3000万人,承担着教育、科研、文化等多类社会服务职能,掌握着大部分的社会资源分配。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营特点有以下三点:

1.资金使用的无偿性,即事业单位获得资金的主要渠道是国家财政补贴,而并非自身经营所得盈利,因此单位支配资金与事业单位缺乏权属关系,极易导致贪污、舞弊等财务漏洞的发生;

2.经营活动的非营利性,即事业单位的经营目的主要是提供社会服务、方便人民,虽然有部分事业单位在经营中能够获取一定程度的利润,但也并不是以获取利润为最终目的;这导致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并不能有效的反映在会计账目上,经营情况有效的评价体系缺失;

3.资金使用受预算严格控制:由于事业单位经营的非营利性,因此资金支出后无法获得相应利润的补偿,而是由财政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预算补贴,因此对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方面有严格的要求。针对事业单位管理上的一系列特点,近些年针对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理论已经逐步形成并应用到实践中去。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理论在全面管理的基础上,以制度化、流程化的约束保证控制手段得到严格执行,有助于事业单位对自身管理全方位的监督约束,以防范财务漏洞的发生。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概述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要素与企业相同,均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个部分。

(一)控制环境

控制环境是其余四个控制要素的基础。广义上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单位的组织结构与权责分配,单位的文化建设以及单位的人力资源政策等多个对事业单位管理起着重要影响的辅助措施。相应地,影响控制的因素有员工的素质水平、管理者的管理观念以及单位的政策制度建设等方面。从制度建设方面看,我国的事业单位普遍实行“首长负责制”,即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对整个单位的工作负责,对负责人的道德约束要求较高;从人员聘用角度看,我国事业单位编制人员的聘用方式采用国家统一招考进行,聘用的灵活性较小。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第二大要素,指的是对单位经营中面对的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潜在风险进行分析,辨别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并在风险发生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由于事业单位经营的特殊性,其面临的风险种类不同于其他组织,但风险评估的流程相同。对于事业单位来说,目标确定指确定单位内部各项经济活动的目标;风险识别是指对单位经营过程中面临的各类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类梳理、整合的过程;风险分析指对整合后的风险因素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危害性;风险评价以及风险应对指事业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指内部控制中采取的各类控制措施的总称,包括诸如资产的控制、管理层对基层的业务核查等一系列具体的控制活动。具体到事业单位来说,由于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上有严格的被约束性,因此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控制活动的核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也明确将预算控制列为事业单位内部可控制八大方法之一。

(四)信息与沟通

信息与沟通要素中的“信息”,指的是与单位经营有关的财务相关信息(财务情况与财务报告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外界政策与法律的变化等信息),还包括在单位经营过程中发生在内部与外部事件的信息。“沟通”则指以上信息在单位内部职能不同的部门之间、管理角色不同的上级与下级之间的信息传过程。信息与沟通要求信息可以在一定的有效时间内,在不同渠道之间实现共享。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明确要求单位建立信息内部公开制度,完善信息共享尤其是经济活动有关信息的内部共享。

(五)内部监督

内部监督的过程是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科学性以及可行性进行检查的过程,是内部控制体系形成完整闭环不可缺少的部分。通过对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在执行层面落实到位、执行之后是否起到了应有的效果等关键点进行核查,从而实施效果提出反馈,及时完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发现的问题输入到内部控制制度制定环节中去。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对实务工作的启示

上文已经对内部控制五要素进行了分析以及其内涵展开了剖析。在开展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时,如何将内部控制五大要素运用到实践中去,是将内部控制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关键。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试着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控制环境

在单位的组织结构方面,事业单位的行政制度普遍为“首长负责制”,这一方面是权力责任相匹配原则的体现,然而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一权独大的现象。事业单位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的分离,从而对权力形成有效的约束,避免经济大权落入一人手中现象的发生;在涉及单位发展或者大宗金额的支出事项时,应有领导班子与职工代表集体决议决定;在单位的人力资源政策方面,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已经开始实行编制人员国家统一招考以及合同聘用制相结合的政策,人力资源政策更加灵活,有利于吸引高素质、高学历人员。

(二)风险评估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面临的主要风险为预算管理、支出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几个方面。针对这些需要重点防范的领域,事业单位应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体系:定期举行单位风险评估或者组建专门的工作小组进行实时的风险监控,重点排查单位预算管理以及财务收支记录等方面,一旦发现潜在的风险及时上报给管理层进行处置。对于关键的风险评估工作要具体到点,例如在对预算业务进行风险评估时,要核查预算的制定是否规范,预算批复的事项是否与制定时相符合等。

(三)控制活动

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活动时需注意以下几个关键点:1.预算控制:事业单位的预算包括收入和支出两个部分,在进行控制时应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例如在支出控制时,可以采取授权审批控制与审批额度分级的制度,小于一定金额的支出需交由财务部门主管签字后批准,而大于一定金额的支出同时需财务部门主管与单位负责人签字批准;2.防范贪污舞弊:贪污与舞弊是侵犯事业单位财产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事业单位应加强防范舞弊的控制,一方面可以通过优化组织结构对权利形成制约,在根本上减少舞弊发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内部监督制度,从审查的角度对舞弊进行制约。

(四)信息与沟通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明确要求事业单位健全内部信息公开制度。在实践工作中,事业单位可以借助信息平台建立单位内部的信息共享平台或者信息公开网站,委任专人对平台或网站的内容进行管理,单位内部的决策以及财务信息及时在平台上进行更新,从而实现整个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即时共享。

(五)内部监督

目前我国多数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形式为内部审计监督,由独立的审计部门对单位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改进建议。1.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审计工作要保证不受外界客观与主观因素的影响,不受来自被审查部门的干扰。因此在内审部门的设置上需赋予其一定权力,从而形成公平客观的设计报告;2.审计结果纳入绩效考核:实际中往往审计结果仅仅上交管理层,并不会纳入绩效考核体系。这就造成审计对事业单位内部没有约束力,内部监督的监督作用无法得到真正发挥。因此,需将审计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奖惩分明,从而使内部控制制度真正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王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的比较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2]唐大鹏,李鑫瑶,王晨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创新分类方式应用实践[J].财务与会计,2016(1):67-69

[3]盖明昇.浅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素及实施机制[J].经济,2016(7):00137-00138

作者:蒯兴星 单位: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

第二篇: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的内部控制管理

摘要:科技的快速发展,在极大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经济进步,现阶段,我国已经开始了由劳动密集型经济向技术密集型经济的转移。科研事业单位作为我国重要的科研力量,其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其内部控制以及科研工作的开展。文章主要研究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的内部控制管理。

关键词: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在我国的科研事业单位中,要想保障科研工作的更好开展,就必须保证科研经费的合理利用,防止因为一系列主客观原因导致的经费浪费、挪用经费等现象。自2013年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来,通过内部控制加强事业单位风险防范,已经成为事业单位重要的工作内容。事业单位要想获得发展、取得成绩,就必须从财务管理方面着手,以切实有效的手段措施,落实单位财务的内部控制管理。

一、科研事业单位财务内控管理发展现状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向技术密集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科研事业单位作为重要的技术输出单位,如何通过对财务行为的控制,实现从制度上保障科研工作顺利开展是一个现阶段的管理重点。

(一)内控制度不健全

一直以来,科研事业单位作为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其资金来源主要是财政拨款。这一制度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单位对科研经费的客观要求,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是,也在极大程度上导致了经费的控制困难,浪费现象频频出现,如何避免出现会计信息失真、收支无法有效控制等一系列问题变得尤为突出。针对这一问题,多数科研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应的内控制度,但是,其内控制度并不完善,多数流于形式,或者直接将国家政策照搬照抄,未能结合单位实际情况,也难以实现对单位财务资金的有效控制。

(二)风险控制体系缺失

由于科研单位国家财政拨款的资金来源方式,科研单位的管理工作存在突出的风险意识缺失的特点[1]。虽然说,部分单位已经开始科技成果的社会化转化、融资以及投资的尝试,但是,与现阶段复杂的社会市场环境相比,其风险意识不足,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导致单位难以有效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积极防范和有效应对。

(三)信息化支持薄弱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的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生活观念。社会各企业在管理方面,也已经开始了信息化手段的广泛应用。科研事业单位虽然肩负科学前沿的探索,但是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却相对较低,仅仅停留在信息的储存以及传输方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领导者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财务管理人员管理方式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单位相关管理人才的缺失,导致管理人才素质结构跟不上信息技术更新的速度。

二、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内控管理策略

科技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及基础支撑,其在极大程度上关系着我国的社会发展方向。科研事业单位作为重要的科研支撑单位,对我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所以,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单位科研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资金作为科研工作的物质保证,对科研工作的开展具有关键性的推进意义。对此,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对单位发展的意义,开展切实有效的财务内控管理,从过去的事后监督逐步转变为事中控制。

(一)健全财务内控制度

针对现阶段在科研单位中普遍存在的内控制度不健全的实际问题,首要的就是根据单位的发展实际以及科研形式,制定基于国家相关法规基础上的内控管理制度[2]。首先,应该严格落实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保障财务工作有标准可参照、财务管理行为有制度可约束。在物资设备采购、基建项目招投标、重大项目立项等主权业务的控制上必须经过授权、批准、执行、记录和检查的控制程序,最大程度上发挥内控在监督、控制、管理方面的重要职能,保证内控制度的切实贯彻。比如合同管理,不论签入还是签出合同,都应按照“签订—履行(预算执行)—补充、变更、解除—档案管理”的基本步骤,将财务管理都嵌入到了合同履行的重要环节,制定控制程序并划定审批权限,实现从开始到结束的全面控制。其次,应该健全考评机制,以对预算、核算、决算等方面内容的考评,作为管理人员考核的主要依据,严格处理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制度不依行为。再次,内控制度的建立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保证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灵活性。此外,应该采取适度控制的管理原则,对于在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部分,应该加强控制力度,而对于一些细微的不可控因素,不能过于严谨,导致顾此失彼的实际问题。

(二)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科研事业单位作为重要的科研力量,是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而且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事业单位向市场经济的融入已成为必然,而且这种向市场的渗透当前已呈现出明显态势。市场化的发展方向确实给单位带来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然而财务风险也面临极大挑战。在这一形势下,事业单位薄弱的风险防控体系会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单位的短板,极大程度上影响财务风险控制,制约单位发展。对此,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首先,在投资风险方面,应该形成有效的投资可行性分析体制,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其次,在融资方面,应该做好融资方案的管理,保证科学的资金比例。

(三)构建信息化内控平台

在信息化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今天,单位面对着不断增长的信息数据,必须要构建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只有如此,才能够实现在信息时代下的有效内控管理。具体的,应该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集信息采集、处理、存储、核算、传输、分析、应用多方面功能为一体的内控管理平台,切实提高单位的信息利用率,使其为单位的科研工作以及管理工作提供更加有效的参考以及辅助意义。同时,应该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推进财务内控管理的标准性,以此切实提高内控管理的执行能力。

综上所述,在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切实推动作用下,科研事业单位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为保证科技的稳步发展,实现技术密集型经济的转型,就必须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更加健全的财务内控管理。

参考文献:

[1]陈庆红.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以财务管理内控建设为例[J].当代经济,2016.

[2]武娟,姚雨君.对军工科研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管理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

作者:胡霖 单位:中国科学院

第三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众多事业单位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好,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事业单位在现代化社会领域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由此可见,加强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不过,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也发现: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也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果不及时对此加以解决,将会影响其今后的长远发展。鉴于此,文章主要就“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这一主题展开浅析。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问题与对策;展开浅析

任何领域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工作的开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不断改革和调整,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形式也逐渐发生了变化,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面对复杂的社会、经济形势,事业单位必须直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各种风险的存在,并且还能促使事业单位以及个体都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

一、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

所谓内部控制,主要就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进而在单位内部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有效的方法、手段与措施。在财政部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建设制度存在缺陷

内部控制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其中存在的制度问题却也是无法避免的。以“某区财政局”为例,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一旦内部控制建设制度存在缺陷,其主要影响就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不相容岗位不相离造成责任不清。财政局内部任何一个职务的分工都是十分明确的,比如:预算执行、预算审核、数字综合管理等岗位,但由于缺乏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使得相关工作人员无法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不相容的岗位也混在一起,比如:当机关人员不足时,预算执行、预算审核和数字综合管理岗的工作范围就会混在一起,权责不清。二是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也存在一定问题。由于财政局没有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管理,各成员之间的工作内容在安排上也变得不够合理,加上不同部门处理事务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更也使得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差异性。以上就是财政系统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和影响,并且也反映出了其它的弊端,由此可见,做好财政局等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工作尤为必要。

(二)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人员综合水平较低

同样,以“某区财政局”为例,作为区域经济发展、保障民生的重要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更应该专业、有针对性,但是经了解发现:相关工作人员表现出较低的综合水平,主要体现在:缺乏专业知识和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两方面。财政局的工作人员经过多年的工作积累,对财务工作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对于建设内部控制制度这方面明显经验不足。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经验多,但是与行政事业单位还有所区别,借鉴价值不足。没有专业的知识,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阻碍。同样,由于多年来“某区财政局”财政工作都是按部就班的进行,工作上也没有出现过大问题,工作人员认为内部控制的建设不必要,不引起足够重视。这种思想显然是不对的,没有发生过问题不代表不会发生问题,内部控制在建设过程中就要求工作人员查找工作风险点,并制定防范风险的措施。

(三)资产管理环节比较薄弱

对于部分基层事业单位而言,它们虽然已经建立起了比较固定的资产管理系统,并且也按照相关规定登记了固定资产的账目数据,但总体而言,资产保管的责任却不够明确。调查还发现:部分事业单位除了房屋土地、公务用车、专用设备等固定资产外达到标准以外,那些小类的物资,比如:图书、家具、用具等却没有被纳入固定的资产管理范畴之中,这其实也反映出小类物资在管理环节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与此同时,办公设备采购也存在不规范的问题,一人经办、询价等情况时有发生,长此以往,这些现状将会造成部分低成本固定资产的严重流失。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对策

(一)加强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体系

对多数事业单位而言,其内部控制建设体系的完善程度对防范舞弊、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由此可见,加强完善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体系十分迫切。以“某区财政局”这一事业单位为例,建议从以下三点入手:首先,作为财政局的领导者,应该充分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且还要积极的转变自身对于内部控制体系完善的态度,只有对此加以重视,才有可能进一步实现体制方面的转型。其次,对财政局各部门、各岗位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部门之间,由于每部门工作内容存在不同,因此为了确保局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就需要将其内部控制建设相关工作与实际的管理情况结合在一起,使部门之间联系紧密;在部门内部,在有限的岗位人员中,用工作内容的不同将不相容的岗位分离开,使不相容岗位相离。除此之外,在完善财政局的内部控制体系中,将相关责任加以落实,进而强化相关工作的执行力同样十分重要。比如:某区财政局在管理过程中,就需要将内部控制任务的落实情况与具体责任人的考核进行紧密的联系,并通过设置相应的考核表格,并对表格中的每一项内容进行打分,最终根据其发展的实际情况,在一个季度或者一个年度的时候,对岗位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得出一个综合的评价,而为了彰显其评价的重要性,最终结果最好与员工的晋升制度相联系,这不仅仅利于对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而且还能有效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得到有效的落实。

(二)不断提高工作人员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综合素养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是否能够得到有效提升有着密切的联系。以“某区财政局”为例,想要得到长远发展,就必须要注重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具体可以借鉴以下的两种方法:第一,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业务培训。咨询部门的培训,由于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建设了解较少,通过系统的培训,让工作人员充分的了解内部控制制度的工作,明确自己的分工;其他财政部门的交流,通过请有经验的同系统人员来做工作交流,能让本单位工作人员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更好的和实际工作联系在一起。第二,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单位通过组织工作人员学习和总结其他事业单位的先进经验或失败教训等方式,引起工作人员的重视,使其认识到本部门、本岗位的工作还有很多风险点存在,从而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三)加强事业单位的资产清查管理

近几年,国家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视,所以也使得部分基层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清查制度也日益完善,但是却也存在执行力不到位的问题。以“基层水务事业单位”为例,很多的小类资产就没有被严格的纳入到资产清查管理过程中。为此,以下三个办法值得借鉴的。首先,要建立起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且还要严格按照制度的相关规定,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这样才能保证财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其次,则是对固定资产的购置、领用等审批手续加以严格的执行,与此同时,还要做好新增固定资产的登记,以及加强报废资产的相关清理工作,为了保证实际资产与账目资产相吻合,也可以指派专人配合财务人员进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清查工作。总而言之,只要单位负责人也对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效结合高度重视,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资产流失的现象频繁发生。

四、结语

随着社会对公共服务要求的增高,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而直面其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并为此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也是希望各领域的事业单位能够更好的面对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人民群众的需要,并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总之,只有科学合理做好内部控制建设工作,才能在推动事业单位实现有效发展的同时,也能让各岗位的政府人员体现自身应用的工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锦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研究,2012(15).

[2]全惠玲.关于推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研究[J].现代商业,2015(02).

[3]田亚卡.略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3).

作者:孙菲悦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第四篇:内部控制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摘要:随着科技进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得到快速进步,因此,这便对行政事业单位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方面。这不仅对行政事业部门自身运行产生影响,还对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当前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正在处于不断相融合的过程,我们要对两者进行充分探讨和认识,试着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注意从内部控制视角去看待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发展,对我国社会进步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要想保障社会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然而对行政事业单位来说,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两者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正确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试着找出两者之间的平衡点,然后尝试从内部控制角度下去审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

一、在内部控制视角下加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中的预算绩效管理主要目的是将组织效益最大化,进而实现事业单位绩效能够得到有效的规划、考核和评价,最后再将其编制预算管理体系中去,从而使得个人之间、部门之间以及组织等资源利益能够进行有效的融合。而对于内部控制来说,主要是指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的制度规范的方式来对组织等各项活动进行相关管理,从而使得风险危害等降低到最小,从而保证我国事业单位的相关项目工作能够有效进行,以促进我国社会稳定发展。一般情况下,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内部控制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因为预算绩效的本质工作就是经济管理活动,并且其每个工作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风险,为降低风险,提升经济利益,我们就需要采用内部控制来对各项风险任务进行相关的控制工作,所以说内部控制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2.预算绩效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当事业单位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时候,一般则是采用预算绩效的方法来进行工作的,所以说预算绩效就是内部控制的方法。3.预算绩效考核的作用在预算绩效的考核工作中,对我国企业的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如加强预算考核监管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和控制人员的责任心,从而使得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以及内部控制工作等能够进行有效的开展。

(二)从内部控制视角强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

企业在内部控制的条件下,来实行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主要包括为:1.有利于加强广大企业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的认识和了解,使企业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深入工作人员的心中,不仅有利于管理人员正确的认识控制管理工作的流程,更有利于保证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2.使得企业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与风险防控工作之间的不衔接局面能够得到有效改善,从而保证我国事业单位能够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来实现对内部控制以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融合;3.使得企业相关的规章制度得到不断的完善,进而保证企业能够持续发展。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整体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相关措施

(一)注重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理念的控制

要想保证企业能够进行长远发展,我们应该加强员工的观念的培养,让其树立起正确的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理念,为此,企业还可以进行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其中以下几方面对管理理念的建立和控制有着积极作用。1.将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知识纳入行政教育体系中为使得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理念深入员工心中,企业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对员工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教育才行,因此,企业可以将其纳入到行政教育体系中,使得员工在后期的教育和学习中能够深刻理解这两者之间的联系,从而有助于企业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观念,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2.将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控制理念填加到日常活动中为使相关管理和工作人员能够对内部控制以及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着充分地了解和认识,仅仅进行相关的培训还不够,还要注意将内部控制和管理活动能够融入到员工的日常生活、聚会中等,使得员工能够对其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此外,还有利于避免员工对两者之间的认识产生误区。3.开展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交流大会企业要想保证员工能够对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有全面的认识,就必须要加强各个员工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是十分必要的,因此,企业可以开展交流大会等活动,来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探讨和交流,进而营造出一种积极学习氛围来,不仅有利于员工学习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的方法,还有助于进行创新,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之路。

(二)加强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风险管理和控制

企业在对预算工作进行管理时,一定要注意预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并要注意根据相关的风险采取必要的监控措施,从而使得预算管理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能够进行有效的融合。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第一,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和完善预算追踪制度,进而保证财务管理部门能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追踪,进而方便其管理,同时相关工作人员要注意对此进行相关的记录和总结,以保证企业预算的准确性;第二,建立和完善企业通报制度,主要包括有预算工作的执行进度了解,有关项目绩效的运行情况等,进而保证相关的工作信息能够进行有效的传达,使得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第三,建立和完善企业相关的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分析体制,这对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是十分关键的,如果能加强企业的信息分析体系建立,使得企业能够及时并准确找到预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然后便可准确找到原因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使得企业能够更好地发展。

(三)加强企业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专业化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信息化大时代,这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样对于企业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如果能将信息技术充分引入到管理工作中,这对我国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来说将会是一个新的发展。因此,为保证我国行政单位企业能够得到充分地发展,我们必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行政单位企业首先要树立先进的预算管理理念,并且要注意紧跟时展的步伐,同时还要结合企业单位自身的发展要求,在必要情况下,还可以构建与之对应的预算绩效管理系统,这是保证企业预算管理工作进行的可靠保证。2.企业要注重对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系统进行优化,这是保证企业能够持续准确的进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其中主要包括三方面:预算绩效目标的设置、预算编制的相关规划、绩效评价报告的使用。3.企业要根据实际需要,对预算绩效管理信息技术进行一定的教育和宣传,从而有助于行政事业企业的人员能够学习到相关预算管理和控制方面的知识,使得企业员工能够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对企业的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有效管理,提升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有助于企业进行长远发展。

(四)建立健全系统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在当今社会前提下,以内部控制的角度进行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控制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任务,并且还涉及到许多更专业的内容。因此,为保证企业长远发展,我们要将内部控制工作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融合,为此,企业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相关的准则和规范要求,建立健全相关的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首先,我们先要明确当前企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要建立一套明确的赏罚制度,使得员工都能积极工作,进而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此外,还要注重实现应用方式的调整,并将问责制纳入到实际工作中,以提高企业的发展。另外,我们还要注重建立完善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系,进而构建一套全面的预算绩效指标考核体制,如果情况允许,企业还应该鼓励相关专业人员积极参与到绩效的实际评价中,从而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预算分配模式,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实现长远控制和发展。

三、结语

总之,在当今形势下,从内部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进行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当前两者之间并没有进行充分融合,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加大控制力度,采取相关措施来将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进行融合,进而保证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银.关于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的相关思考[J].财会学习,2017(13).

[2]陈坤.内部控制视角下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探索[J].财会学习,2017(06).

[3]夏筱波.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思考[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04).

[4]王尚集.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2).

作者:杨桦 单位:河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

第五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承担政府公共事务管理、监督和服务职能,社会责任重大,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其正常履行工作职能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目前还有一部分单位存在对内部控制施行和建设工作积极性不高、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虽然按照要求建立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的情况。本文阐述了内部控制相关概念,分析了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以期对行政事业单位完善自身内部控制建设有所帮助。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财政部

2012年11月底印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1号)(以下简称《规范》),参照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五要素进行组织架构。在通常情况下,评估某一内部控制体系运行是否有效,主观判断的基础就是单位的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是否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掌握、运用好内部控制五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单位内部控制目标。《规范》所称的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1]。

一、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改善

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和实施的基础,它包括单位的组织结构、议事机制、人力资源的使用和管理、相关制度建设以及文化建设等,良好的内部环境对内部控制正常运转起着关键作用。目前,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机构、岗位设置、会计人员、信息化建设等还不健全,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内部控制建设滞后。《规范》明确指出,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与有效实施负责,现实工作中,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能够主动响应政策要求,积极推动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但也有部分单位对开展内部控制活动重视程度不够,对内部控制的建立有抵触情绪,内部控制是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势必会影响或阻碍管理者追求个人利益,使他们从思想上就不愿意接受内部控制,在建设过程中产生消极情绪并带来负面作用,不利于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

2.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部分单位存在内设机构、岗位职责权限和管理层级设置不合理现象。岗位职责权限是用以规范部门人员工作中具体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如果设置不合理,容易造成“越权行事或无所事事”,给单位日常管理工作造成混乱,给各项经济活动带来不确定风险。另外,一般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只设置会计和出纳两个岗位,缺少预算和资产管理岗位,使得单位预算、资产管理的相关工作存在管理缺陷。

3.信息传递不通畅。目前,信息不透明、传递不通畅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单位领导和职工之间工作信息不透明,各职能科室之间业务信息流通不畅,给单位带来工作效率低下、遇事相互推诿、扯皮等不利因素。如一些单位部门预算的编制、确定和执行信息都集中在财务部门,业务部门根本没有参与,信息的封闭使他们无法有效参与预算管理[2]。

(二)风险意识薄弱、风险评估缺失

1.风险意识薄弱现象普遍存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没有设专职部门和人员进行风险管控工作。内部控制的实质就是对风险进行控制,如果单位的管理层和职工都没有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在工作中将因管理不善、风险防控不到位而造成预算资金短缺、购置资产闲置或流失、建设项目违规操作等现象的发生。

2.内部控制风险评估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采取定性或定量的方法,识别和分析经济活动风险可能发生的程度及造成的后果,为选择风险控制对策,制定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3]。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不注重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的风险评估,没有建立风险评估管控体系,没有按照《规范》要求对单位和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进行有效的风险关注,这样不利于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内部控制活动缺乏全面性

1.预算管理控制不到位。首先,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岗位设置存在缺陷,使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不能有效分离。其次,由于一些单位领导和相关人员责任心不强,致使预算编制走过场,在没有对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经济业务活动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草率行事,使预算编制脱离实际,容易产生资金短缺或是浪费现象。另外,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资金支付随意性强,不按照预算批复的项目内容开展工作等。

2.资产管理控制薄弱。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等因素,大多没有设置资产管理部门,没有建立完整的资产管理制度,资产从预算、采购、验收、入库、领用、维护、盘点和处置等每个环节都缺乏相应的、有效的内部控制,由于保管和使用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资产流失、重复购置和领用,使许多国有资产闲置、毁损和浪费。

3.合同控制不到位。经济合同是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往来的重要凭证,合同从谈判、签署、履行、变更到解决争议等,每个步骤都事关单位的权益。据了解,有些单位在与对方进行重要的经济业务活动时,存在未订立合同或是未经授权订立合同的现象;在合同签订时存在草率、随意性强情形;履行过程中监管不严,导致单位经济利益发生损失;还有合同纠纷解决不当,给单位带来信誉和形象上的损害等。

(四)内部监督与评价难以开展

行政事业单位不同于企业,企业可以单独成立一个部门来履行内部监督职能,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行政事业单位一般没有内设独立的监督部门,多数由财务或审计部门承担监督评价工作。由于《规范》中没有强调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实际执行中单位内部监督评价很难开展起来,又因缺少专业的外部评价部门,容易使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流于形式。

二、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内控环境建设

1.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上级部门应加强对基层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相关业务的专题学习,将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工作与单位负责人的年度考核相结合,促使各单位领导在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内控工作的开展。各单位应当组织人员全面梳理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分析风险隐患,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有效运用单位内部控制方法建立起适合本单位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

2.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和相关岗位。按照《规范》要求,单位应科学设置内设机构,工作中切实做到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超越权限违规做出风险性决定,建立重要岗位定期轮岗制度和权力制衡制度,明确规定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各种具体情况。

3.完善信息与沟通制度。单位应当建立信息与沟通协调机制,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使全体职工能够及时了解、掌握本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政策文件、会议信息及日常工作动态,有利于加强单位内外信息沟通和交流。

(二)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有利于单位维护内部控制的良好运行,按照《规范》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各项经济活动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客观、全面和系统的评估,风险评估工作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完成,也可以借鉴企业的“幕景分析法”,这是一种评估风险关键因素及其影响的有效方法,旨在提醒分析人员注意某项变化可能引起的风险和后果,研究分析某些因素对未来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三)加强控制活动

1.预算管理。单位应当加强预算工作的组织和领导,明确管理的职责和权限,使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等不相容岗位有效分离。(1)单位各职能部门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避免因工作考虑不周而造成预算漏报事项,预算编制部门应当以上年度决算数据为参考依据,在分析、汇总各职能部门上报的预算计划后报单位管理层审定。(2)预算执行中各类经济业务事项要严格遵照年度批复的预算执行,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项目资金要严格按计划执行,保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2.资产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资产分类管理制度、资产定期清查制度等,设置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资产管理工作,对资产采购、验收、保管、使用和处置等活动建立流程图,便于管理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降低资产损失风险。另外,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采购、使用和处置等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力度,防止国有资产浪费和流失。

3.合同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岗位,挑选具有法律专业特长的人负责合同的谈判、签订及管理工作;单位应当建立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的签署权限、合同专用章的管理及授权审批事项。对签订的经济合同实行归口管理,实现合同管理和工程、采购、预算、收支管理一条龙的模式,建立财务部门与合同管理部门的沟通联络机制,使合同管理规范化,为单位的经济活动提供法律保障。

(四)加强外部监督与评价

地方财政部门对各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并在检查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建立必要的信息披露制度,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约束,并设定相应的奖惩措施,激发领导带头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最终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4]。

综上所述,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能够正常运转的基石,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顺应时展理念,将内部控制建设作为单位重要的工作内容常抓不懈,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作者:尚晓华 单位:哈尔滨市磨盘山水库管理处

被举报文档标题:分析事业单位内部控制(5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nbkzlw/710736.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