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中的民营企业范文

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中的民营企业范文

时间:2022-11-01 02:26:06

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中的民营企业

安徽省淮北市作为国务院公布的24个地级资源衰退型城市之一,近年来遇到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增大的困难、压力和矛盾,也面临着城市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外部倒逼环境。但长期以来,淮北市经济总量较小,围绕煤炭开采加工而形成的单一产业结构高度刚性,且制约了其他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非公经济在淮北市的发展一直处于滞后状态,发展中一些问题较为突出,与全省发达地区的发展态势相比差距比较明显,2014年,淮北市民营企业户数仅占全省总数的2.7%,民营经济增加值仅占全省总量的2.9%,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仅占全省总量的4.8%,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5%,远低于全省57.3%的平均水平。

淮北市在“十五”规划期间即明确提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出了“从传统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工业、商贸、旅游城市转变”的目标任务。2007~2011年间,国家发改委、安徽省政府及淮北市政府先后颁布的一些规划纲要,也为淮北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指明了方向。在此发展背景下,淮北市的民营企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首先是从政府角度,淮北市提出要加快构建鼓励、扶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并参与国企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同时开放基础设施、基础产业、金融服务、节能环保、医疗卫生等领域,鼓励民间资本的投向;其次从市场外部环境看,经济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健全、融资投资和财税政策的全方位优化、产业集群和战略联盟的扩大等,成为民营经济成长的有效市场驱动力;最后,淮北民营企业自身实现资本快速扩张、践行企业家创新精神、承担优良社会责任、规范企业产权制度、提高管理效率等也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五大内生动力。民营企业如何结合自身定位,发挥优势改变劣势,结合淮北产业结构调整的契机不断发展壮大正是本文要着重探讨的问题。

一、淮北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劣势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势

1.淮北产业结构调整的起步较早淮北市将产业结构调整选择在煤电产业处于发展的鼎盛时期开展。按照一般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理论中提出的四个阶段,即:预备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或转型期,目前淮北市仍处在资源开发的成熟期。虽然近几年来由于煤炭资源的过度开釆使淮北被列入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但是查询安徽省统计年鉴可以发现,2005年至2012年,淮北的煤炭资源产量仍然很高,而且呈上升趋势,这说明淮北市正处在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的成熟繁荣期,这一时期也是产业转型的黄金时期。按照淮北市的已探明资源储存量进行初步估算,即使以每年2000万吨的规模进行煤炭开采,那么淮北市的煤炭资源还能维持40年左右的开采。而且随着煤炭勘探技术的提高,煤炭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时间会进一步延长,加之新的矿源的发现与开发,可以维持资源型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这样不仅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供给,而且为产业转型争取了时间,从而有利于产业转型顺利进行。

2.淮北产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方向明确黄少鹏、胡登峰(2010)提出做精资源型产业,同时延伸煤炭化工工业产业链,发展多元产业。[2]周丽娜、焦华富(2013)认为淮北在今后接续产业的选择上除了重视发挥第二产业的优势外,还应该重点发展第一、第三产业中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产业。[3]姜春海(2006)提出了资源枯竭型城市替代产业三种发展模式即“退一进一(发展现代农业)”、“退一进二(发展制造业)”、“退一进三(发展商贸、旅游、社区服务业等第三产业)”。[4]毕美家(2009)指出淮北要依靠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食品工业,建设具有淮北本土特征和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工业园区来推进产业转型,从而保证淮北经济能够顺利实现健康、稳定、持续、绿色发展。[5]淮北市通过对本地资源、财政、人力、技术和环境的综合分析,提出了比较明确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一是继续做强煤炭、电力和煤化工三大资源产业,并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延伸煤炭产业链,通过科技创新的手段,围绕煤矸石、粉煤灰、高岭土、天然焦等进行资源深度综合利用;同时做精做深其他煤产品,研发新的产品以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走出一条绿色能源发展道路;二是大力发展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特别是进一步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区域分工合作,承接长三角产业梯度转移。通过吸收引进长三角地区的资本和技术,着力发展以矿山机械制造、陶瓷建材、食品工业等为代表的具有淮北地方特色的非煤产业。三是进一步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完善重点商贸物流项目的经营,特别是利用淮北加大山体水系和采煤塌陷复垦治理改造的力度,大力发展城市旅游业,利用淮北两山一湖的旅游资源,带动和繁荣淮北的第三产业发展。

3.政府在产业调整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清晰城市产业转型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政府往往处在一个决策者、启动者、组织和协调者的地位上。淮北市政府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和提升的特点表现为:一是加强宏观政策服务,优化产业规划引导;二是鼓励和引导创新,建立有利于创新资源集聚的环境,包括区域性技术市场的建立、外部资金和人才的引进、创新信息平台的建立和技术创新信息的机制等;三是政府职能从社会干预型向社会服务型转变,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立民生工程,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确保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有序进行。

(二)产业结构调整的劣势经济结构失衡,单一资源型产业制约了其他产业的良性发展。作为资源型城市的淮北,长期以来形成了“资源依托、快速建设,产业单极“的发展模式,单一资源产业结构的刚性化束缚了其他产业的发展。所有制结构同样表现为单一特征,民营经济比重过小,发展缓慢。淮北市的经济体制中,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远远超过非公民营经济的占比。淮北的所有制结构基本上以国有和国有控股为主,特别是以淮北矿业为代表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在城市经济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严重受限,规模企业生产动力不足。环境和人才的劣势比较明显。环境劣势主要指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矿业采掘伴生的环境污染。以大面积采掘造成的地表塌陷为例,预测到2020年淮北新增的釆煤塌陷地面积将达到14992.47公顷,新增失去土地农民4.9万户,人口17.6万人。[8]同时因为煤矿开采、加工和生产中排出的各种废水,渗透地下,造成饮用水污染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淮北市人均水资源占有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人才劣势则表现为一方面因采掘业萎缩和失地农民增加而使淮北市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从事资源型产业生产和一般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管理和技术经验更无从谈起。淮北产业结构调整所急需的化工医药和机械制造行业的科技创新型人才、从事金融保险、商贸服务和文化创意的生产服务性人才,以及发展现代农业的专业人才都比较缺乏。

二、淮北产业结构调整中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

制定合理的民营企业发展战略,就是一个帮助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外部环境优势,克服自身内在劣势的过程。一方面,民营企业是未来城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依托力量,另一方面,淮北民营企业总体数量偏少、规模化程度不高、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只有抓住淮北城市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号准产业结构调整的脉搏,才能在机遇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壮大。

1.抓住城市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优势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必须要符合淮北市整体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除传统的煤化工接续产业外,民营企业应该把更多的目光集中利用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的相对优势资源上,如利用塌陷水域和复垦土地进行生态农业与食品加工业发展,利用矿山机械制造使用的传统经验发展新型矿机制造业并积极开拓国内外,利用矸石、高岭土等开采伴生资源发展陶瓷建材等主导替代产业;同时在传统煤化工产业基础上,加快培育精细化工、医药、新材料、生物能源等新兴产业。

2.找准政府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关注视角,充分利用政府提供的政策优势政府大力扶持培育民营企业上规模上台阶,是希望通过民营企业的发展,一是以带动国民经济发展为目的,促进所有制结构的不断优化,增加财政收入。淮北市提出确保到“十二五”末,本市民营经济增加值要达到经济总量比重的50%以上;[9]二是拉动投资,扩大市场需求。民营企业的发展引发民间投资大量增加,开拓了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三是提供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淮北市的就业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煤炭采掘业的从业人员大幅减少,从鼎盛时期的12万人下降到不足7万人;二是因煤矿塌陷导致失地的农民逐年增加,到2011年底已超过36万人。民营企业通过壮大发展,吸纳分流大量下岗人员、失地农民,缓解了转型带来的巨大就业压力,在承担了更多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必然会得到政府政策上的优惠和倾斜。总而言之,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要契合政府的关注视角,必然可以为自身的发展和壮大创造出优良的外部政策扶持、市场准入及社会服务环境。

3.强化市场竞争,参与并推动国企改革,分享改革的红利优势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必然会加剧市场竞争,打破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同时民营企业明晰的产权关系和自主灵活的经营机制又给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了示范效应。2015年5月20日,随着安徽口子酒业IPO通过证监会审核,口子酒业成为淮北市第四家,也是民营企业的第二家上市公司。它的成功正是通过当初成功引入境内外投资者及内部管理层的MBO完成了一家老的国有企业的民营股份化改制,实现了民营企业通过参与和推动国企改革扩大规模经营的目的。淮北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中,原附属于大型能源企业的一些从事制造、物流、地产开发的企业必须要实现剥离,淮北民营企业如果能有效利用这一时机,通过大力发展混合经济、和股份制经济,即可解决自身“起点低、规模小、布局散”局面,也能够借助原来国有企业的生产、技术和渠道优势迅速把自己发展成“大、优、精”式的巨人企业。

4.推动民营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克服科技创新、品牌培育和人才储备方面的劣势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淮北企业之间、企业和高校及科研机构之间,仍然缺乏科技创新交流与科技资源整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强化“产、学、研”结合,加快完善政府主导、民营企业参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提供支撑的科技创新体制,对新兴产业中的重大技术和关键技术实现集中突破,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其次是企业品牌的培育。优质的企业品牌代表了企业经营管理的高效率,企业产品质量的高水平和企业技术的领先性,它是民营企业竞争力的最充分体现,因此民营企业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把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知名品牌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重点来抓。最后是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的培育。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要在竞争中赢得新优势实现新飞跃,就必须努力打造一支以具有战略发展思维的企业家为核心、以能够实现精细高效管理的企业管理团队为支撑、以技术工人为中坚的民营企业人才供应链。实现这一目标,要鼓励民营企业大力引进高端的技术人才,规范人才引进和使用的机制;同时还要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培训、讲座、外部考察来努力造就一支开拓创新意识强、懂管理会技术的内部人才队伍。

三、淮北市民营企业前五十强的样本分析结论

我们对2010~2014年淮北市民营企业发展变化的数据材料做了详细的分析,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淮北市民营企业未来发展战略的思路。

(一)民营企业排序的依据排序依据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15分)、纳税总额(50分)、公益事业(6分)、安排就业(15分)、创新工作(14分)五项指标进行排评,其中创新指标中对企业的专利、名牌、商标、出口创汇和科技成果获奖分别做出了详细的界定。①

(二)对淮北市民营企业发展战略的总体样本分析结论

1.城市转型中的主导替代产业初步形成,但新兴技术产业发展缓慢全市民营企业50强主要分布在房地产、矿业、商贸、纺织、酒业、制造业和其他(生物工程、新能源开发、物流和金融投资等)共七类行业。从企业总营业收入和总纳税额的数据看,房地产业、制造业、商贸业、矿业和酒业依次成为支撑本市民营企业发展的五大支柱产业。

2.企业的营收贡献率和企业的税收贡献率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平衡淮北市唯一的一家酿酒规模型企业——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在50强里贡献了11%的总营业收入和39%的总税收,显示了一枝独秀的营利能力和优质的行业利润率。房地产、矿业开采加工、纺织和其他行业的营收能力和税收贡献能力基本相符。制造业和商贸业尽管企业数量众多,但税收贡献率明显低于营收贡献率。特别是制造业的税收贡献率明显偏低,说明行业整体没有走出传统制造业的框架,缺少高、精、尖产品,行业利润率低。

3.龙头企业的引领示范作用明显,民营企业的整体发展呈上升趋势2014年全市民营企业50强中,前10强的总营业收入1010365.9万元、总税额132061.5万元、综合得分14057分,分别占50强总营业收入的45.7%,总税额的73.4%,综合得分的64.3%,成为名副其实的10强企业,显示了较强的经营能力。同时作为民营企业的第一梯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我们把每年进入排行榜前50强的企业,按前10强、中30强和后10强进行分类,分别按年度计算总得分并排序,结果见图3。

4.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吸纳就业仍然是未来发展战略的关注重心2014年排名前50家企业中,只有11家企业拥有各项专利、高新技术和科技进步奖,占比仅为22%;仅有14家企业获得过著名商标称号,占比28%;而只有5家企业在出口创汇和节能方面取得成效,占比更是只达到10%。这一系列说明本市民营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仍然要苦练内功,从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入手,打造创新型、外向竞争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或服务,实现由传统产业向高精尖产业的转化。从吸纳就业能力分析,吸纳千人以上的企业有3家,百人以上千人以下的企业21家,百人以下的企业26家,分别占比为6%、42%、52%。以上数据表明我市民营企业在未来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在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强化社会贡献能力方面仍有较大的潜力。

5.民营企业的发展必须走企业集团化和集群化的道路民营企业内部集团化发展,是指企业通过优势产品或骨干核心企业的带动,通过各种产权置换和分配,把若干个独立企业法人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的企业集团。2014年淮北民营企业前十强中,安徽国华投资、安徽华松实业集团、安徽金方投资集团、安徽顺达商贸集团、安徽蓝宇集团等五家企业均为企业集团,投资经营涉足建筑、房地产、物流、商贸、酒店、融资、中介担保等多个领域。这些企业集团通过集团内各经营生产要素间的互动和协同,充分抵御了市场风险,并使企业产生了创新和发展的推动力量,创造了1+1>2的协同效应。

民营企业的外部集群雄化发展,则是指不同类型的企业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在产品配套生产、共享市场信息与资源、促进产业链延伸方面产生多赢局面。淮北市围绕酒业、矿业(开采、加工、矿山机械、电子产品、橡胶制品)、纺织(针纺、印染、外贸)、食品(加工、绿色有机食品)、房地产(建筑安装、建材、水泥、家装)等行业完成可以通过外向联系和内部改造,形成具有明显竞争优势的中小企业集群和自成体系的产业链。

四、结论

总的来说,淮北市民营企业已经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2014年,民营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5%;民间投资637.8亿元,同比增长50.5%,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75.9%;民营企业缴纳税收41.74亿元,同比增长12.55%,占整个税收比重达50.9%,新增就业人数4.2万人,占全社会新增就业人数的90%以上,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本市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层次不高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未来民营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必须围绕强化集约化发展、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改变长期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不足的劣势等方面进行,同时在对企业发展传统增长点进行深度调整基础上积极寻找新兴战略性增长点,实现本市民营企业的新常态发展。

作者:冯一纲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产业结构调整转型中的民营企业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myqylw/68128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