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范文

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范文

时间:2022-06-07 10:54:12

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摘要:分析了我国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产业集中度较低、煤炭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安全形势比较严峻、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不扎实、管理机制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主要包括通过资源整合提高市场集中度来提升竞争力,通过改进或创新企业技术来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增强企业决策、组织及管理能力来提升竞争力,通过实现安全高效、清洁化生产来提升竞争力。

关键词: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集中度;企业文化

随着世界经济体的不断变化,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时代来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成功依靠短暂或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已不复存在。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受国际和国内经济放缓、能源结构调整以及国家政策影响,煤炭市场逐年恶化,再加上部分煤炭企业违背市场规律的恶性竞争,更加剧了产能过剩。虽然煤炭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以来,供需趋于平稳,但是产业集中度低、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创新能力不足、运营模式相对陈旧的现状并未根本解决,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1我国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1产业集中度较低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产业集中度仍然偏低,根据2016年我国煤炭产量前十名企业排名,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CR4为24.05%。而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等主要产煤国的产业集中度明显高于我国,如美国的产业集中度CR4稳定在55%~65%之间,俄罗斯四大煤炭企业产量份额占比达90%以上,而印度最大的两家公司———印度煤炭公司和辛格雷尼煤炭公司就占据印度煤炭市场份额的80%以上,已基本形成垄断型市场结构。将澳大利亚与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CR4进行对比分析,如图1所示。澳大利亚属于明显的寡占型市场结构,不仅充分发挥了煤炭企业规模效应,又为煤炭市场适度竞争留有空间,而我国集中度等级仍属于最为松散的原子型结构和典型的竞争型市场结构,市场领导力和支配力不足,容易引发煤炭行业的无序竞争行为。我国煤炭产业集中度低主要体现在建设规模不够经济。据统计,我国现有煤矿数量约7000处左右,平均产能规模仅有76万t/a,其中,特大型煤矿数量占4.84%,产能占37.31%;小型煤矿数量占60.2%,但产能仅占10.12%。小型煤炭企业过多且不具备开展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对资源利用缺乏合理规划,资源浪费严重,不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甚至破坏煤炭市场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风险和不确定性,对整个煤炭产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另外,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我国煤炭企业众多,产品同质性较为突出,煤炭企业之间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对均衡,大部分煤企通过洗选加工均可获得相应热值的产品,对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要求不高;煤炭深加工和清洁高效利用率低,导致产品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而且产业结构单一,粗放式开采利用较为突出,多元化战略进展缓慢,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低,大部分煤炭企业负债率较高、债权分散,增加了企业并购重组难度,而且企业效益与当地经济发展、金融借贷、就业稳定息息相关,多为地方国资委所属煤炭企业,导致煤炭行业产业集中度难以大幅提升。

1.2煤炭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落后

虽然我国一些大型煤炭企业技术水平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甚至领先水平,但是与国际煤炭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例如国产的综采、综掘、提升、运输及安全防护等设备和技术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仍然很低,整体技术水平更是处于落后地位。50%以上的中小型煤炭企业仍在使用落后的开采技术和装备,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研发资金投入实力,对国外关键技术和设备的依赖更是制约产业升级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与其他行业相比,煤炭行业人才匮乏,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据统计,煤炭企业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员工总数的18.6%,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员工总数的3.4%,高级工占员工总数的13.2%,技师占员工总数的2.1%,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5%。特别是采掘、地质、通防、安全等专业的年轻骨干和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人才接续出现断层。由于我国煤炭企业负债率高、资金短缺、社会包袱沉重,导致我国煤炭企业技术创新以资金节约、劳动密集型创新为主。技术研发投入过少,核心技术缺乏,企业创新能力差,导致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1.3安全形势比较严峻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以及各级政府、企业安全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煤炭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但是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煤矿事故居高不下,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建国以来共发生一次死亡100人以上煤矿事故25起,死亡4064人,其中瓦斯事故22起,占91.7%。2016年共发生煤矿事故197起、死亡451人,其中国有煤炭企业65起,占33.03%;国有地方企业39起,占20.20%;乡镇煤矿企业92起,占46.80%。事故多发省份有黑龙江、山西、湖南、河南、辽宁、陕西、贵州、山东、河北、内蒙古等地。我国2000-2016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统计情况见图2。我国煤炭行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下降趋势,煤矿安全状况趋于好转,但是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根据国际机构统计,中国的矿难死亡人数占全世界矿难死亡人数的80%,但是中国煤炭产量只占全世界煤炭产量的40%左右。美国每年矿难死亡人数只有30人左右,2000年至今我国累计矿难死亡人数是美国的110倍。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印度、俄罗斯的7倍,是美国的70倍。我国煤矿安全生产依旧任重道远。

1.4煤炭企业文化建设不扎实

我国大部分煤炭企业管理者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认为文化建设只是表面工程,提高煤炭生产、增强经营业绩才是硬道理,企业文化建设仍然停留在喊口号、贴标语、做宣传、搞活动、用制度约束管理的表层阶段。这是由于煤炭企业管理者思想意识淡薄,没有真正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不懂得企业文化如何建设,也不了解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缺乏企业家精神,缺乏改革和创新动力,导致很大一部分员工甚至干部对企业核心价值观不明确甚至没有概念,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更谈不上凝聚力和团队精神。企业的管理只依靠传统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没有形成完善高效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管理模式陈旧,市场应变能力差,人力资本激励机制相对落后,这也是企业文化建设不扎实的原因之一。

1.5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煤炭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董事长、总经理、矿长主要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派进行企业经营管理,经营者的选择非常局限,不能通过市场化进行,企业自主经营权受到极大干预和制约,董事会的决策权被极大削减,而且监督机制不健全,监事会只有部分监督权,没有控制权和决策权,缺乏必要的约束和监督。另外,现代企业制度不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企业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度为核心,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然而我国大中型煤炭企业多数为独资企业,产权结构单一,是典型的“一股独大”,缺少外来投资主体,产权结构不合理;而且管理粗放,创新能力不够,各项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造成管理混乱、工作流程和程序不合理、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生产成本大、经营业绩差。

1.6环境污染严重

据统计,我国每年在采煤过程中排放的瓦斯气体约70~90亿m3,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3,而且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煤烟、粉尘、SO2、NOx、CO2等有害气体是引发雾霾的主要原因。在煤炭开采过程中会形成大量采空区,容易造成地表塌陷。煤炭储存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量约2000万t/a。每年排放的矿井水、工业废水等占废水总量的8.2%,废水中含有大量硫化物、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煤矸石大多露天堆放,不仅压占土地,影响生态环境,在适宜环境下发生自燃产生的有害气体更会造成大气污染。煤炭主要消费行业钢铁和电力是最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行业,据统计,2015年钢铁和电力两大行业的SO2、NOx、烟尘排放量占整个工业行业排放量的50.7%、70.3%和42.2%。环保高压政策的陆续出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煤炭价格和消费量,甚至会造成煤炭下游企业的停产、限产,从而对煤炭企业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

2提高我国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和建议

2.1通过资源整合提高市场集中度来提升竞争力

我国煤炭企业集中度偏低,呈现多、小、散、乱的市场格局,大型煤企市场影响力和支配力不足,同质化严重,需要通过兼并重组、资源整合、资本注入等方式优化配置同类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首先,通过强强联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国电与神华的合并重组开启了国内煤电行业重组的先河以及煤电一体化经营的新模式,以煤电联营的模式,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增加了火电产业集中度,减少同业竞争,充分发挥上下游产业链协同效应,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实现了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其次,由产业链向产业网转变,在未来以煤炭为中心的产业链必然向以煤炭消费为中心的产业网结构所取代,生产成本将大幅降低,产业集中度将得到大幅提升。

2.2通过改进或创新企业技术来提高核心竞争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首先,根据企业的项目研发、产业需求、关键技术、短板不足等有针对性地引进人才,建立人才培养规划,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打造一支专业化人才队伍;其次,成立博士站、工程技术中心、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等研发机构,加强核心技术研发和关键技术攻关,大力开展高新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引入、研究、消化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打破对国外技术、设备的依赖;再次,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与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相依托,通过汇集、整理和挖掘海量数据,探索行业发展规律,及时、准确地分析预测市场走势,对促进煤炭行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3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来提升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建设是煤炭企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是企业经营观、价值观的一种体现,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增强凝聚力的重要手段。要继续发扬煤炭人敢于奉献、争创一流、爱岗敬业、创新发展的精神,更需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和创新观念,充分依托企业自身特点,不断深化企业文化内涵,形成具有煤炭行业独有特色和魅力的企业文化,以人为本,改变粗放式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逐渐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不竭动力。

2.4通过增强企业决策、组织及管理能力

来提升竞争力首先,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转让部分股权吸引利益共同体投资入股,优化产权结构,弱化成本支出,强化风险抵御能力;通过设立独立董事会和外部监事加强企业决策和监督机制,充分发挥法人治理机构的作用和权力;通过精简臃肿的管理机构,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建立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做到权责清晰。其次,加强精细化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人力资源管理充分融合,提升员工素质,创新思维观念,提升各环节执行力;通过建立、健全各类管理制度,形成系统化、数据化、目标化管理模式。通过建立网络化、电算化、信息化连接系统,实现网络传输、资源共享、远程控制,通过数理统计的方法评价各系统环节的管理水平,管理量化有效提高过程控制,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对现有冗长的工作流程进行梳理、完善和改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结合企业自身行业特点进行改造与创新,通过对标管理与质量反馈等方式对制约工作效率的流程节点进行梳理,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

2.5通过实现安全高效、清洁化生产来提升竞争力

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高效生产是煤炭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基础薄弱,技术和安全保障水平较低,需要继续加大安全资金投入,重点解决矿井“一通三防”、瓦斯抽采、安全监测、运输提升、供电等薄弱环节管理。要积极引进新方法、新工艺、新材料、新理念来提供充分的技术保障。进一步加强现场管理,强化责任落实,提升问责力度,保持安全管理工作持续高压态势,提高安全工作执行力,提升煤矿本质安全水平。“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彰显了党中央对能源转型和绿色发展的重视。随着环保政策的陆续出台,煤烟、粉尘、SO2、NOx等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的制定,终端用户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加大,能源体系正逐渐向清洁化、低碳化、高效化转型,高排放、高污染的煤矿将逐渐退出。煤炭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清洁高效利用的投入,采用绿色智能技术开采,研发高效空气净化设备,将煤炭企业变为其他能源的供应商,实现煤炭转化为电、热、气等其他清洁高效的能源,超低排放环保的技术革命可以将环保约束的劣势转变为企业的竞争优势。

3结语

在市场结构调整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煤炭消费逐步降低,环保政策的抑制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再加上国际煤炭市场的冲击,我国煤炭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就需要不断提升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通过加大技术创新、清洁高效利用实施绿色发展战略,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优化管理实施文明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张瑜,耿萍.普拉哈拉德的核心竞争力理论[J].管理学家,2011(7)

[2]牛克洪.未来我国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新方略[J].中国煤炭,2014(10)

[3]王炳文.中国煤炭产业集中度及政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

[4]吴神法.煤炭去产能路径[J].中国经济报告,2017(7)

[5]樊晓玉.当前我国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应对[J].商情,2016(4)

[6]刘庆安.国有煤炭企业法人治理结构问题与对策[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9(2)

[7]陈洁.结合海尔企业文化案例谈对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考[J].中国科技投资,2013(17)

[8]宋晟鑫.煤炭企业精细化管理探讨[J].商业经济,2013(4)

作者:宋丹 单位:山西大同大学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煤炭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hxjzllw/71505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