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路径范文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路径范文

时间:2022-02-20 04:43:09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路径

摘要: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社区体育事业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客观要求。作为全民健身主力军的社区体育,在加快推进全民健身工程的背景下加强社区体育服务建设势在必行。针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现存困境,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探索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路径。研究得出,需要从明确服务主体、加强设施建设、拓宽经费渠道、优化管理制度、提高人才素质、加强体育知识宣传教育等方面优化社区体育公共服务。

关键词:社区体育;体育公共服务;现存困境;发展路径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提供充足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育意识的增强,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居民多样化、高层次的体育需求。尽管许多经济发达地区的体育部门都逐渐重视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通过增加政府购买、引导公众参与等方式不断完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城市居民旺盛的体育需求,造成体育公共服务建设滞后和财政资金紧张的双重困境。因此,通过整合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进而保障居民体育参与权力,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优质的体育公共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1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困境

1.1社区体育硬件设施滞后

社区内部具备符合需求的体育硬件设施是开展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基本物质条件,而社区体育硬件设施又必须充分考虑到社区规模、经济水平和人口数量等要素。因此,社区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首先就是要满足大多数居民对体育场地设施的客观需求,以确保有限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实现效率最优化,避免资源闲置浪费现象的出现。但从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基本情况来看,目前除部分富裕社区体育硬件设施能够达到要求外,多数普通社区在体育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仍旧存在极为匮乏的现状,导致很多体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尤其是老少边区的社区更是由于体育场地设施匮乏,体育活动开展还处于“零”状态。致使社区体育硬件设施建设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社区用地紧缺和居民体育意识落后是较为重要的原因,以致体育硬件设施建设无地可用和缺少使用而难以走进社区。显然,当前社区体育硬件设施建设现状与国家对城市社区体育硬件设施的建设标准相差甚远,诸如门球、排球、网球和足球之类的场地设施建设更是严重不足。另外,体育硬件设施质量较差也是社区体育硬件设施滞后的一个重要体现,许多社区体育场地损坏后并没有及时更换或维修,导致社区体育场地实际应用效果很差,而且对社区儿童或老人而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1.2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社区体育服务建设的目的是为居民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因此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并定期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以满足社区居民的体育文化需求。按照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体育事业的发展要求,社区经济发展和体育发展应齐头并进,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有效地提高国民体质。建设社会主义体育强国,必须推进社区体育快速发展,建立健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管理制度。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必须要有一套健全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才能更好地保障居民体育权益,带动居民参加体育活动以提高大众的生活质量。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发现,目前多数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并不完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和执行制度致使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难以更好、更快地发展。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制不完善,即使社区体育场地器材建设较好,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与维护,场馆器材的使用年限大大缩短。因此,在社区公共服务体育设施建设过程中,社区负责人或者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制定出一套科学合理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管理制度。此外,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必须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管机制,这样才能够全面地促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3]。但由于政府部门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及时地反映居民的真实需求,所以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仅靠政府部门单方面推进将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管理的主导权要转移到社区居民手中,政府需要在宏观角度加以政策影响,这样才能与居民对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的需求实现高效对接,从而提升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水平。

1.3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主管部门不明确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事业的规划和发展,都是政府和相关体育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管理。政府方面,主要表现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最开始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进行管控,在其主导下形成了一套从上至下、层层相扣的管理机制。这种政府行政管理社区体育的计划管理体制由于管得过死,直接致使社区体育发展活力不足,并出现了资源浪费、发展缓慢等问题。居委会方面,社区体育活动的安排直接由社区居委会进管理,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是居委会行政活动的直接产物。但二者在管理过程中,政府部门对社区体育活动开展自始至终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社区内的居民都是被动地参与各种体育活动。所以,政府和居委会共同参与社区体育活动管理直接的弊病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是这种管理方式很多时候难以明确管理主导者,二者之间存在管理职能模糊的问题。二是对于社区居民来讲,居民享受的体育公共服务很多都难以和其真实的需求相对应,致使供需错位等问题的出现。总体来讲,此种管理方式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初衷也将难以实现。

1.4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经费短缺

开展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离不开必须的基础设施,如组织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必须的体育场地、器材及各种设备。建设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保障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正常开展。社区体育服务设施的建设应与国家相关规定保持一致。但当前大部分社区的体育设施建设严重偏离国家要求,如篮球场地材料、大小以及篮板的高低很多都远远低于国家要求的标准。制约社区体育设施标准化建设的根本原因就是体育发展经费的缺乏,社区体育一旦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就犹如缺乏血液供养的人一样,必然导致社区体育发展不力。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资金的来源主要分为政府拨款、社会捐助和群众自筹三种,而这几种融资方式的稳定性由于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致使很多社区体育资金基本为零。因而,社区体育发展的颈瓶障碍仍然是资金的问题。即使政府部门有时也能计划体育专项经费,但是由于社区数量多,造成平均所得远远低于社区体育发展需求,社会捐助的方式相对政府拨款更加微乎其微。由于政府财政支持的有限性,社区体育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本身又具有很强的扩张性,所以仅仅依靠政府财政支持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促进影响十分有限。长期依靠政府,社区公共主管部门反而怠慢了其体育基础设施的自主建设。因而,无论从体育场地总体规模还是人均场地面积来看,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都远远落后于城镇化发展步伐,其根本原因源于体育经费的短缺。

1.5社区体育氛围淡薄、体育参与度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当今时代所谓的“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有没有疾病,而是身体、心理、精神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体育锻炼就成为了居民获得健康状态的有效渠道。所以,普及体育健身知识,鼓励居民参与体育健身活动,增强社区体育文化氛围,对于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前社区体育文化氛围还有待加强,居民体育健身参与度还比较低。通过对重庆市城市社区400位居民的体育意识与体育参与进行访谈调查发现,认为体育运动明显能够促进身体健康的有319人,占比79.75%。空闲时间会选择体育健身的有129人,仅占32.25%。而愿意通过消费进行体育健身的仅有97人,占比24.25%。可见,重庆市社区居民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严重不符。即居民整体的体育意识较强,但体育参与度却比较低。因而,发展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必须要在社区中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调动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的积极性,提高居民体育参与度,才能够加快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进程。

2完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路径

2.1明确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主体,为居民提供优质体育服务建设

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对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做出科学合理的指导。首要任务是要完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满足社区居民对体育硬件设施的需求;其次是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原则,真实了解居民实际需求,做好基层调研工作,与居民的需求实现高效对接;然后,充分发挥社区体育组织的功能,让体育组织制定出科学可行的体育发展规划,并付诸于行动;再次,社区体育组织要开展类型多样的体育活动,丰富社区居民体育文化生活。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立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体育事业,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居民体质与健康水平。而各种形式体育健身活动的举办将能够有效地调动居民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健康社区的建设目标;最后,无论是政府还是社区体育组织,在发展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时,都要坚持以社区居民为主体,提升居民健康水平为目标,尤其是在社会压力空前增大的背景下,要积极构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一个健身、减压的良好环境,在整个社区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乐于健身的体育氛围。

2.2加强社区体育硬件设施建设,满足居民体育需求

体育硬件资源是一切体育活动得以正常开展的物质条件,社区体育硬件设施的有效供给是发展社区体育事业、调动居民参与体育的基本前提。但社区体育硬件设施并不是单纯的数量越多、质量越高就越好,实现社区体育的健康良性发展首先要求的是体育场地设施能够高效使用。因而,建设社区体育场地设施要遵循因地制宜、因时而变的原则,以居民实际需求为前提,提供供需对口的体育健身资源。首先,建立丰富多样的体育场地设施。社区本身属于“小型社会”,聚集着爱好广泛、习俗多样的各种居民,若有效满足大多数居民的需求,就需要提供种类多样的体育健身资源,使之符合不同人群、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居民的正常需求;其次,均衡布局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方便大多数居民参与体育活动。不能将所有的社区体育资源进行集中布局,集中化布局不便于居民分散使用各类体育设施,其使用效率将难以得到保障。

所以,在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布局上,应该采用分散布局模式,不同类别的体育场地设施尽量布局在使用人群集中的地方;再次,鼓励建设复合型体育场地设施,节省建设成本。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布局需要花费和占用大量的资金和土地资源,在当前我国社区经济水平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应该创新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建立多种类别的复合型体育场地。体育场馆的设计需坚持“一馆多用”的原则,同时要坚持健康和运动并行的理念,多建设一些居民比较集中和喜欢的体育场地设施,加强对社区体育精神文明建设。这样一来,社区土地资源的占用和本身资金的花费都将会大大减少,而且还能够丰富居民的体育活动形式,加强不同体育爱好的居民间的沟通交流,促进社区和谐;最后,实行社区主导、政府扶持的体育场地设施供给制度。社区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必须充分发挥社区的自治力,借助政府力量提供有效的帮扶。实际过程中,政府应为社区配套专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资金,增强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能力。因此,应该充分借助社会和居民的力量,鼓励社会组织资助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与社区居民一起,为共建美好的社区体育而贡献力量。

2.3拓宽社区体育经费渠道,保障体育活动经费

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社区体育经费一直由政府单方面进行资助。这种管理体制长久实行,一方面不能调动起社区自身发展体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依赖政府发展的被动局面。另一方面,致使政府财政负担大大增加,对社区体育的扶持力度逐渐降低,不利于整个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因此社区体育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建立多渠道的社区体育经费来源渠道、增强社区体育发展活力势在必行。拓宽社区体育经费来源渠道,首先,政府部门变全部性财政援助为选择性财政扶持。当前,政府部门支持体育财政的原因是政府具有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然而应该明晰的是,政府在履行职能的过程中不应该盲目的对所有社区进行计划性的管理,应该不断深化中国福利和体育等公益资金的作用,选择体育设施严重不足的社区进行有效的帮扶。帮扶过程中,需根据不同社区的实际需求提供不同的体育设施资源,不应该“一刀切”地提供同样的体育健身设施。其次,拓展体育资金来源渠道。无论是政府还是社区,都应该努力借助市场和社会,鼓励社会参与社区体育设施融资。这样一方面能够造福当地居民,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说还能够扩大自身的社会知名度,实现社区和企业双赢。

2.4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整合社区体育资源制度建设

对任何组织的发展来说都至关重要,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同样如此,从制度上保障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是实现社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因而,必须建立健全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管理制度,优化整合社区体育资源,才能够有效地保障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和发展。首先,政府应出台社区体育建设发展的具体政府文件。政府是国家宏观公共事业的引导者和调控者,只有政府足够重视社区体育事业的发展,出台各种鼓励和支持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文件,才能够有效地调动社区和社会参与到体育公共服务建设上来。其次,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和监管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社区在建设体育公共服务的过程中难免会涉及到各种体育发展纠纷,尤其是体育资金的支配和使用上也存在违规、腐败现象。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与时俱进,建立健全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各种法规制度,加强体育资金监管机制建设,促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的公开与透明。最后,打造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管理团队。政府部门、各级体育部门、社会企业及社区居民应该共同组织起来,同心协力形成一支拥有符合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管理的团队,大量招收一批拥有专业知识技能的管理人员和具有优秀品质的社区体育活动组织者,从而加强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管理向着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加快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步伐。

2.5提高社区体育人才素质,促进居民健身参与

当前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力资源成为市场中最为重要的竞争要素。但大众对于提高人才素质的理解也众说纷纭,如“高素质”并不等于受过“高等教育”等,而现代社会需要的是一批拥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这种人才不仅要德才兼备,而且实际动手能力强、思想情操高。高素质人才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资源直接关系到其所属组织的发展。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建设同样离不开高素质的体育人才,高素质的体育人才应该是懂体育、能管理、会组织的综合型人才。应该大量培养管理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人才,为建设社区体育提供管理资源,确保社区体育公共服务高效发展。反过来又能够促进社区体育人才在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指导、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不断得到提升。因此,必须要建立多种人才激励机制,通过晋升、表彰、激励等手段激发管理人才的积极性,促使其能够更好地为社区体育服务。此外,加强社区与体育院校之间的联系,借助体育院校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实现人才价值,促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所以,拥有专业的多功能体育人才,才能合理安排好各项社区体育项目,保障社区体育赛事的顺利举办,从而调动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体育活动中来。

3结语

提供完善的社区体育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必然要求,无论从政府职能还是从居民基本权益角度来讲,都应该深入推进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当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存在管理部门错位、经费短缺、场地匮乏、保障机制缺失、氛围淡薄等发展困境。必须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居民等方面的积极性,才能汇聚更好的合力推动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在推进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将居民的参与度纳入规划。而立足居民实际的体育参与来改进发展路径,将是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芦军志.广州城市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供给影响因素与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4):55-59.

[2]谷礼燕.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的改革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31(1):24-27.

[3]周涛,张凤华,苏振南.美英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2,33(4):69-74.

[4]房游光,李秋萍,赵仙伟.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建设的体制选择和机制创新[J].体育与科学,2004,25(5):32-34.

[5]刘玉.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化改革经验及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28(3):294-300.

[6]周爱光.从体育公共服务的概念审视政府的地位和作用[J].体育科学,2012,35(2):64-70.

[7]董翠香,郑继超,田来.上海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6):17-20.

[8]胡茵.我国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5):12-15.

[9]邱宗忠,周涛,赵敬华,李建臣.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动力机制构建要素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1,32(5):54-56.

[10]陈旸.社区体育服务绩效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张玲燕,刘杰涛

被举报文档标题: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路径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llw/ggfwlw/70246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