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全日制物流工程论文范文

全日制物流工程论文范文

时间:2022-02-02 11:51:19

全日制物流工程论文

一、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的提出及理解

综观现有相关研究文献,有关双导师制的理解可归结为两类:一是单纯从数量角度理解,双导师即由两名导师组成,一名校内导师(或理论导师)、一名校外导师(或实践导师);二是从运作机制来理解,双导师不局限于两名导师,可以依据现实条件和需要扩展成两个导师团队。第一种理解比较直接,第二种理解则更具灵活性和开放性,在师资充裕、各方沟通顺畅、协作良好的前提下是可行的,笔者倾向于第二种理解。

二、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的必要性

物流工程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交叉的、复合型的新学科,与工业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工程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发达国家对物流工程较早、较全面的研究,已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进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据统计,经济越发达国家越重视物流专业教育,从分布上看,美国院校最多,其次是英国,再次是德国、日本等。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重视物流工程高级人才的培养,截至目前,全国共有85所院校取得了物流工程硕士招生资格。相对于学术硕士和在职硕士,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MLE)有其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实施双导师制的必要性。

1.生源质量不同

专业型硕士主要为一线企业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毕业生要求具备一定理论水平、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近年来全日制物流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生源来看,学生主要来自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而且大部分是学术型硕士落榜考生的调剂,受考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收费较高也限制了部分优秀学生的报考,因而生源质量相对不如学术型硕士。

2.培养目标不同

物流工程硕士应具有物流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物流设施应用、系统规划设计和评价及物流管理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并具有独立担负物流技术和运作管理工作的能力。而学术型物流硕士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应掌握坚实的企业管理基础理论和系统的物流管理专业知识,具有国际思维和创新能力,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高级物流管理和研究人才。很明显,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工程硕士更加看重实务运作能力,学术硕士更加看重科研创新能力。

3.培养过程不同

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的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个别院校采用3年制,培养过程包括三大模块:课程学习、实践教学、论文撰写。实践教学的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可见,实践能力在培养全过程中所占的比重相当大,是影响培养质量的重要一环。培养过程的实践性不仅要求要有足够的实践平台,还要求要有专业的实践指导,仅凭高校的自身条件和校内导师的力量很难达成。

4.导师队伍建设模式不同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招生比例逐年增加,因此要求培养单位不仅要从数量上建设导师队伍,而且要在质量上下功夫,衡量导师队伍质量的高低要以是否能胜任物流硕士培养工作为标准。一些院校物流专业研究生教育沿袭学术型培养模式,多由学术型导师单一指导,而他们相对缺乏物流实务运作经验。如果与企业导师的合作进行培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的挑战性

1.思想与认识上的挑战

首先,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专业学位教育虽在我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公众对专业学位教育并不太了解,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偏见,认为专业学位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其次,国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也缺少必要的政策保障,经费、师资等投入均不足,没有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学术学位研究生同等对待,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奖助力度不够。第三,由于没有国家政策支持,加上生源在数量和质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学校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视程度也普遍不高。第四,由于传统的学术型研究生在我国仍居主导地位,加上社会存在一定偏见,很多学生也不太乐意就读专业学位研究生。

2.导师队伍建设的挑战

首先,校外导师选聘存在困难,尤其是物流专业,因为物流行业刚刚在全国全面发展,社会上还没有积累足够的导师资源。其次,在实施双导师制时,部分院校由于对两种导师之间的分工不明、职责不清,容易出现重复指导或指导意见出现较大分歧的现象,使研究生有时无所适从,甚至会因此而影响了师生关系和指导效率。第三,大部分院校认为校外导师只是其聘任的兼职导师,其人事关系不在本单位,无法制定具体措施对校外导师进行有效管理。第四,还有部分高校对校外导师没有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挫伤了校外导师参与培养工作的积极性。

3.双导师制落实的挑战

首先,许多院校虽然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对实施双导师制作了明确的规定,但却没有具体落实“分类培养、分类指导”的制度。比如,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共用一个培养方案、一个培养平台,学术型研究生导师兼任专业型研究生导师。其次,校内导师不注重对专业型研究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仍然延袭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第三,校外导师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校外导师只是充当辅助角色,基本不参与校内任何环节的指导和实践,实践和学位论文阶段基本上由校内导师安排。第四,校企之间在双导师制建设上缺乏科学合理的协作机制。如在管理、技术、制度及人员配备等方面缺乏协作机制来进行约束。

四、全日制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协作培养对策

1.去除各方思想误区,充分落实双导师制

要让参与的校企师生各方认识到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是研究生培养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调整研究生培养结构,深刻认识到双导师制的优点及在物流工程硕士指导中的必要性,去除思想误区,充分落实双导师制。

2.构建协同创新培养机制,实现多方共赢

构建高校、科研机构、行业(企业)等单位的多方协同创新培养机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学位授予标准,共同搭建人才培养所需的优质资源平台,共同按照物流行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学校实习基地建设,增加学生就业机会,解决企业人才需求难题,实现多方共赢。

3.建立多维导师遴选机制,优选专业导师

导师遴选工作由研究生所在高校负责,在选聘时要严把质量关。特别是在实践导师的遴选上,应关注不同维度:一要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具备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二要能够为研究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三要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和高水平的职业素养。另外,在导师聘任中要充分考虑到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的结合,避免研究生理论学习内容与实践需求脱节。

4.开设校企合作课程,促进各方协作交流

为促进校外导师参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在校培养阶段的工作,可以在课程学习阶段由校内外导师共同开发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实践和科研一体的校企合作课程。校企合作课程的开设,可以提升校内导师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提升校外导师教学指导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5.制定导师培训计划,提高导师指导能力

校内导师理论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对企业实际情况并不了解,导致其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存在缺陷。校外导师虽有企业工作经验,但其理论知识不足,亦会影响指导工作。因此,要鼓励校内导师积极深入企业,了解社会需求、学生需求、校外导师工作及研究现状,鼓励校外导师积极重返校园加强理论知识学习,从而提高两方导师的指导能力。

6.深化双导师制,严把研究生培养质量关

深化双导师制,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明确双方的工作任务,避免互相推脱责任。要督促校方导师加强与校外导师的联系,充分尊重校外导师的工作,充分承认校外导师付出的劳动,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提高校外导师指导的积极性,最终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邱建伟刘枚莲单位: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商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全日制物流工程论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clw/wlgclw/664908.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