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筑工程混凝土技术研究(7篇)范文

建筑工程混凝土技术研究(7篇)范文

时间:2022-01-10 05:39:10

建筑工程混凝土技术研究(7篇)

第一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优化策略分析

摘要:

建筑行业的发展中,竞争愈来愈激烈,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优势发展地位,就要在施工的质量上得以保障,要能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加强控制。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冬季施工原理和施工问题加以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控制策略加以详细分析,希望能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建筑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

建筑工程;冬季施工;混凝土

1前言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建筑领域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人们对建筑施工有了要求上的提高,只有充分注重建筑施工的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才能真正有利于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通过从理论层面对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控制研究,对实际的施工发展就有着积极意义。

2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冬季施工原理和施工问题分析

2.1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冬季施工原理分析

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混凝土是比较常用的,也是在当前建筑施工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施工材料。通过对混凝土的拌合物逐渐凝结以及硬化后达到相应强度,就能达到使用的标准。在制作过程中的水化速度和温度改变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冬季施工中,混凝土的水就会逐渐变成冰,这样水化作用的水就会因此而减少,水化作用也会由此而减慢其速度,这样在强度的增长方面也会受到影响。在混凝土当中的水全部都变成冰的时候,水化作用就会停止,这样强度也会因此而停止[1]。在水变成冰之后混凝土的体积就会因此而增大,冰胀的应力作用就会出现,对混凝土的强度就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在冬季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就要能够注重科学方法的应用,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要能加以保障。

2.2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冬季施工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在冬季施工中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施工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混凝土的性能大大的降低。在冬季施工中,由于空气比较干燥气温比较低等,混凝土在凝结中受到温度差的影响比较大,水分就会逐渐向混凝土中心转移,在凝结后会出现内部空隙。在冬季的风力作用下对骨料的粘带性能也会大大的降低,对混凝土整体结构的密实度也会大大降低[2]。在温度作用下混凝土也比较容易出现返霜的问题。如果是混凝土的水灰比相对较大就必然出现泌水的问题,这些都会对混凝土的使用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冬季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对施工的质量保障意识没有加强,也会对施工的整体质量有着很大影响。施工人员在专业化的技能掌握水平上比较有限,这就必然在施工中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着很大影响。在混凝土的冻害影响下,使得混凝土的强度达不到预计的标准要求,以及在施工中没有按照相应标准来添加抗冻剂,这些都会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带来影响,甚至是会造成混凝土的结构施工报废,这就在经济上带来很大损失。再者,冬季混凝土的施工中,裂缝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施工问题。产生裂缝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在钢筋锈蚀方面是一个重要因素。而最为突出的就是混凝土的施工中由于受到温差的影响所致。在混凝土中水分的移动就会造成混凝土的轴向开裂[3]。还有是混凝土的结构相对比较松散,以及表面起灰等,这些都会对混凝土的施工带来很大的影响。

3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冬季施工质量控制策略探究

为能加强建筑工程混凝土冬季施工的质量控制,就要能从多方面注重方法的科学实施。笔者结合实际对混凝土冬季施工方法进行了科学探究,在这些相应策略的实施下,就能保障施工的整体质量。第一,对冬季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就要能注重施工方式的科学选择,以及在原材料的选择方面加以重视。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混凝土作为比较关键的材料,在种类上也比较多样化,所以这就需要能够结合实际的施工情况,来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得以充分重视。在混凝土的骨料当中不能存有容易冻裂的冻结物和矿物质。在具体的混凝土施工中,就要能对添加适应的减水剂,在施工的技术层面加以优化[4]。在施工中要选择在白天施工,晚上的温度相对要低很多,对混凝土的水化作用就有着很大影响。在对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完成后,对外露的部分就要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第二,房屋建筑的混凝土冬季施工中,对温差的控制要不断加强。温度是对混凝土的强度有着直接关系的,也是影响其水化作用的重要因素。温度越低在水化的作用上就会越慢。在冬季施工中水化的作用要相对比较慢,这样在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方面就会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具体的施工中,对混凝土浇筑前就要能对梁板内的洁净度加以保障,如果有冰雪冻块的存在就要及时的清理。混凝土施工的工程量比较大,在气温以及气候的影响上比较突出,所有这就需要对这一方面加强重视。在混凝土中加上钢纤维以及相关的合成纤维,对混凝土的抗裂性就能有着很好的保障作用。第三,混凝土在冬季施工过程中,要注重施工过程的优化。在具体的施工前将一些准备工作能够得以完善化,施工人员要能有科学化的施工方案,对施工热源稳定性要得以充分保障,以及要能对具体化的施工方法和程序具体化落实,在施工的材料质量的保障方面进行完善化。只有在准备工作上得到了完善,才能为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有效保障[5]。施工中对混凝土的运输以及浇筑和养护的相关工作进行完善化,在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方面要结合实际的要求加以保障,通过草袋以及麻袋等材料对混凝土进行保温处理,这样就能有助于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的保障。

4结语

总而言之,对冬季的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只有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有助于施工质量的有效控制。通过从理论层面对混凝土冬季施工的问题以及方法的研究,就能从一定程度上对施工的质量控制起到保障作用,对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竞争地位的提高也有着积极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焦健,杨洋.浅谈混凝土结构工程冬季施工措施[J].建筑与预算,2014(01).

[2]赵保珍,王雪瑞.建筑混凝土冬季施工技术与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10).

[3]张秀华.冬季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点[J].现代商贸工业,2013(06).

[4]张涛.混凝土冬期施工质量控制[J].山西建筑,2014(33).

[5]张建国.天恒基府城花苑地下车库的冬季施工方法[J].山西建筑,2015(28).

作者:张红兵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学院

第二篇:建筑工程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的预防

摘要:

本文针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总结,探讨和分析了混凝土在施工中产生的各种外观质量缺陷,重点研究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

混凝土;外观;缺陷;预防措施

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大多都不可能在非常理想的条件下进行,往往会由于种种原因,或者是结构型式的特殊,或者是气候条件的恶劣,或者是施工方法、施工工艺的不规范等等,一般情况下,很容易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或刚刚施工完不久产生表面缺陷,即使施工过程非常规范,工艺、质量均很好,但成品保护意识不强也造成了很多表面缺陷。找到混凝土产生表面缺陷的内因,在施工中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对既有的缺陷加以必要的修复处理,以提高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就成了施工技术人员必须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混凝土表观质量常见缺陷

1.1混凝土外形缺陷,即混凝土跑模、表面不平整、线条不畅、主要表现为缺棱掉角、棱角不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

1.2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麻面、气泡、疏松,主要表现为混凝土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蜂窝状的孔洞[1],从而造成混凝土不密实、强度低.混凝土表面局部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致使混凝土表面不光滑,外观不美观。

1.3露筋、构件内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从而影响钢筋与混凝土的握裹,使应力不能有效传递,局部钢筋无混凝土保护层而很快造成结构不安全。

1.4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形成缝隙夹层,造成结构物整体性不好。混凝土表面骨料显露、颜色不均匀及有砂痕产生。

2混凝土外观质量缺陷的控制原理

混凝土由水、水泥、砂子、石子和外加剂等材料组成,混凝土拌合物中骨料密度较大,流动度和扩散度较差,骨料相对稳定,而拌合物中最活跃也最难维持稳定的是水泥(砂)浆,混凝土的密实性和组成材料的均匀性是控制好混凝土外观质量的关键。要控制好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就要用混凝土均匀密实性的观点去优化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优化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优化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3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产生原因

3.1模板缝口加工粗糙。模板缝口加工精度不够,拼装后存在渗漏的缝隙,缝隙比较小,水泥浆虽跑不出去,但水泥浆中的水分会渗出,使得缝隙处的水泥较多,导致缝口处混凝土表面发黑;缝隙比较大,水泥浆会从缝隙中跑出,导致缝口处出现砂线,甚至出现蜂窝、空洞。相邻模板拼装后缝口板面不平整,混凝土表面会出现错台。高墩柱模板在拼缝处加工精度或拼装精度不够,在模板拼缝处易出“套箍”现象。

3.2模板板面不平、不洁。模板表面不平整,周转次数过多,保管不善,模板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形或磨损,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和光洁度差。钢模板表面的锈清除不彻底,混凝土表面会有锈斑,有时模板表面的红锈已除去,但表面仍有黑锈,混凝土的表面会有黑斑。模板表面涂油过早,表面沾上尘土或昆虫等杂物,影响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脱模剂用废机油,混凝土表面会发黑。模板表面涂油过多或油的粘度过大,混凝土表面气泡较多[2]。

3.3模板装拆不慎。模板支立不牢固,经振捣和混凝土倾落冲击后,模板发生跑模和变形,混凝土表面线形不顺,甚至有明显的“胀肚”现象。盖梁模板和墩柱结合不紧密,混凝土中的水泥浆会漏出而污染立柱。模板拆除过早,混凝土表面的光泽不好,会有脱皮斑点。拆除模板时模板边角或支架材料碰撞混凝土,会损坏混凝土的边角或在表面留下划痕。

3.4混凝土配料方面的原因。水泥用量较多,混凝土表面光泽较好,水泥用量过多时,混凝土表面易产生龟裂。水泥用量过少,或者砂子用量过多,或者石子粒径过小,混凝土表面有磨砂感,缺乏自然光泽。水泥库存时间过短,混凝土表面会产生龟裂。水的用量过多,混凝土坍落度过大,混凝土表面会有较多的气泡。原材料色差较大,混凝土的色差较大。

3.5混凝土拌和方面的原因。混凝土配料计量不准,搅拌不均匀,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分层离析,或水分损失较多,用于接茬的混凝土坍落度相差较大,混凝土易出现色差。混凝土中掺加氯化钙,混凝土表面会形成暗色条纹。掺加减水剂的混凝土搅拌不匀,易出现色差。减水剂用量过大,混凝土离析、泌水现象严重,处量不好,混凝土表面色差较大。

3.6钢筋显隐现象。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振捣棒触碰钢筋或模板等现象会使钢筋受到较大的振动或扰动,使得钢筋周围的混凝土离析、泌水,或者钢筋的保护层偏小,混凝土的表面会显露钢筋的轮廓,但不是露筋,这种现象称为钢筋显隐,钢筋的显隐使得混凝土表面形成色差。保护层过厚也容易引起砼表面裂纹影响外观[3]。

4质量预防控制措施

4.1注重模板的使用和管理。经验收方可使用,确保板面平整、光洁、无砂眼、无锈斑、无伤痕,强度,钢度。板材拼接的内表面须打磨光滑平整,无明显凹凸痕迹。模板使用前应清除表面上杂物和锈斑,可采用先涂后擦的的工艺在板面上涂脱模剂,以形成油膜为准,如放置时间过长,应进行二次处理。墩柱模板对接时,最好把模板表面焊在一起后打磨平整,两节模板拼装时,插定位销后,螺栓分两次拧紧,避免出现错台。

4.2严格混凝土配料、搅拌的规范操作。在选料上,要选用级配良好的砂石料,水泥库存要一周以上,尽量选用同一产地、同一批次的原材料,不同批次的商品混凝土有时色差较大,尽量选用自拌混凝土。在配料时,要根据经验和计算确定配合比,在保证施工工艺的前提下,尽量选用较小的坍落度,并进行浇筑试验,保证混凝土表面均匀一致,色泽自然。在搅拌时,要对拌合楼的计量装置进行校验,要严格控制好砂石料的含水量,特别是下雨天。要控制好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保证混凝土拌合料均匀。在运输时,要注意选用混凝土运输车运输混凝土,运到现场时先搅拌,然后卸料浇筑。

4.3规范混凝土的浇铺和振捣操作。坚持浇与捣并重,克服重振捣轻浇铺的习惯。实行分层分段浇筑,在混凝土初凝时间内完成混凝土的分层接茬,分层虚铺厚度以40cm为宜,模板有阴角倒坡时,混凝土铺至内侧倒坡以下5cm,进行充分振捣,待将气泡振出后,再浇筑倒坡处混凝土。每层振捣时始终保持浇与捣前后要相差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m左右。混凝土浇铺时尽量做到四周略高,中间略低;不能用振捣棒振赶摊平混凝土,以防止砂浆散失,导致混凝土均匀性较差。混凝土浇铺要合理分段分层,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不要出现漏振、欠振、过振、早振、快振、迟振等影响混凝土外观质量的操作。混凝土振捣时,应先周围后中间,以便把气泡尽量往中间赶避免气泡聚集在模板处。

4.4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使混凝土保护层垫块的间距控制在60cm~80cm之间,墩柱的箍筋与主筋要紧贴,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切勿碰钢筋和模板,以确保消除钢筋显隐现象。

4.5砼料应按照“一个坡度、薄层浇筑、顺序推进、一次到底”的要求进行。严格控制每次下料的高度和厚度;振捣方法要求正确,不得漏振和过振,保证上下层浇注砼有很好的均匀连续性。振捣棒移动间距不大于作用半径的1.5倍,距离模板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2。振捣时间以混凝土翻浆不再下沉和表面无气泡泛起为止。

4.6砼浇注完成,收浆、初凝后,直接在砼外露表面喷洒养护剂、保温保湿养生膜、土工毡或土工布覆盖。侧模拆除后,先用保湿养生膜、土工毡或土工布包裹,后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确保外露部分润湿,养护时间高温不小于14天,低温适当延长。裸露在砼外的结构钢筋或施工用的临时钢构件,时间需超过一个月,必须采取防锈措施(包裹或油漆)。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混凝土工程的施工,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过程,必须把施工中的各个工序作为质量控制的重点来抓,一旦各工序衔接不好或工序控制中有问题,必将影响混凝土的内在质量及外观质量。必须要求操作人员精心施工,精益求精,严格认真检查验收,只有控制好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才可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和降低缺陷的产生,生产出质量合格的混凝土产品。

参考文献:

[1]马建革,潘志新,马伟,《混凝土缺陷处理技术及应用》,黄河水利出版社,2009-6-1

[2]陈刚,《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2月1日

[3]王军强,《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3-1

作者:时振兴

第三篇: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工艺探讨

摘要: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混凝土结构已经成为了主流,所以混凝土施工工艺也就成为了现代建筑工程的关键技术。提高工程质量,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钻研建筑关键施工工艺,创新改革建筑工程实施方法,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我国的建筑业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关键词:

混凝土;施工工艺;建筑施工

引言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中主要都是采用混凝土的结构,因其低廉的价格使混凝土结构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有着十分广阔的市场。混凝土结构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建筑行业中应用范围最广、市场总量最大的架构形式。在国际上来看,我国也是混凝土建筑结构使用数量最多的国家。因此,全面、系统的掌握混凝土施工的工艺,对于现代建筑行业来说就十分重要。本篇文章就立足于混凝土施工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阐述了这项工艺的技术要点和值得注意的一些事项,希望能为混凝土工程建筑人员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一、混凝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

1、水泥和砂石的选择

在混凝土建筑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好坏,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决定性的作用。水泥和砂石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料,其中水泥所占的比重特别大。因此,对水泥种类和质量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通常情况下,为了能够有较强的收缩值,一半都会选用普通的硅酸水泥或矿渣硅酸水泥。在冬季气温较低时进行施工的话,最好采用普通的硅酸水泥,水泥的强度不能低于45级,特别是在气温低于5摄氏度时,在水泥中还要加入防冻剂,加强水泥的防冻效果。在选择砂石材料是,要根据不同的施工建筑,以及水泥的质量,采用不同种类的骨料砂,骨料的选择分为粗、细两种。

2、水泥的配比及外加剂的使用

在同等的材料和施工技术条件下,水泥的水灰比配置越合理,水泥的强度就越高。在实际操作工程中,有许多施工人员为了便于施工,在水泥配置中临时加水,忽视了水泥的配比的重要性,影响了水泥强度不能达到建筑要求,从而影响整个工程质量。而在骨料的配比中,应当严格按照《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和《普通混凝土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中的相关规定执行,特别是片状骨料颗粒的含量,要严格掌控,不能超过10%。为了防止混凝土在浇筑后出现裂缝、变形等问题,我们何以在水泥的配制过程中加入外加剂。但是外加剂的使用也必须严格的按照一定的配比,否则也会给整个工程的质量带来很大的问题。在使用外加剂使,要根据混凝土的质量、施工工艺、外部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最佳的外加剂种类和配比,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二、混凝土施工的方法

1、混凝土施工的种类

在混凝图施工中,施工方法主要有两大类,基础施工和承台施工两种。基础施工,顾名思义,就是对建筑的地基进行的施工,而地基是整个建筑的基础,地基打的质量好,整个建筑的质量才能有保障。在承台施工中,提前一定要做好测量工作,无论是施工时间的计算,还是混凝土浇筑的高度以及承台的设计等都要具体细致的安排好。

2、混凝土施工的顺序

在一项建筑工程中,施工顺序是十分重要的,混凝土施工中也是如此。因为混凝土特别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一项工序必须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因为混凝土施工在浇筑是需要一次成型,所以制定一个合理的施工工序顺序能够更有效、快捷的完成好施工。严格的按照施工顺序,逐项进行施工,可以为混凝土工程提供一定时间上的保证。

三、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

1、混凝土的搅拌

通常混凝土的搅拌最好在浇筑前的一个半小时左右进行,在投料时,应该按照石子、水泥、外加剂、掺合料、砂石、水、外加液的顺序进行投放。为了搅拌的更加均匀,要严格掌握搅拌的时间。在用强制式搅拌机时,在不添加外加剂的情况下,搅拌时长不得少于90秒,添加外剂的情况下,不得少于120秒;在使用自落式搅拌机时,要比强制式搅拌机多出30秒左右的时间。

2混凝土的运输

混凝土在运输工程中,时间越快越好,最好控制在1到2个小时之内,如果在浇筑时混凝土出现离析,就要进行二次搅拌,而对于已经出现初凝现象的混凝土,则绝对不能使用。在混凝土的运输工程中,一定要注意做好防水工作,特别是在气候潮湿多雨的季节,更要加强防水措施。运送混凝土的车辆,一定要注意保持清洁,以免污染混凝土,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另外,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还要做好各项突发情况的预防和应对措施,防止运送时间过长,影响混凝土的使用和工程的质量。

四、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

1、混凝土的浇筑

在混凝土的浇筑工程中,要严格掌控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在混凝土运输至浇筑地点后,应当立即进行浇筑。混凝土在浇筑时,由漏斗中自由下落的高度不得超过2米,在竖向结构的浇筑中,最高不得超过3米。混凝土在浇筑时,要逐层进行浇筑。在浇筑时间的控制上,应尽量保持连续进行浇筑,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免会有一些外部因素影响造成短暂的停滞,但也应尽量减少间断时间,在上一层混凝土硬化凝结前进行下一层的浇筑。

2、混凝土的振捣

混凝土的振捣方式主要有内部振动器振捣、外部振动器振捣、表面振动器振捣和振动台振捣。这里注重阐述一下内部振动器的振捣。内部振动器的振捣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垂直振捣,另一种是斜向振捣,两种方式振动棒插入的角度不同。在混凝土的分层浇筑时,振动帮应当来回抽动5至10厘米,同时,还应该把这振动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约5厘米左右,这样就能促进上下层混凝土融合成整体。

五、混凝土的拆模与养护

在混凝土浇筑与振捣的工序完成后,应该在12小时以内,对浇筑振捣完毕的混凝土要进行覆盖和加水养护。通常混凝土的表面及冷家不会因拆模而受损,切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是,就可以进行拆模。在拆模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不能使混凝土出现粘模、掉角、裂缝等问题,一点出现缺损要及时进行补修。拆模过后,就要进行防止裂缝的最重要的工序,就是养护。在喷水养护时,通常时间不能少于7天,浇水的次数也要根据混凝土的温湿状态而定。目前主要的混凝土养护方法主要有:浸水养护、塑料膜养护、覆盖浇水养护。在气温较低时,还应该采取特殊方式,防止混凝土手动,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影响工程质量。

六、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对待,更何况建筑工程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加关乎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千万马虎不得。这就要求我们对混凝土建筑的施工工艺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还要注重各个工序之间的相互配合,严格各个工程阶段的检查与验收。虽然我国的混凝土工程施工应用非常广泛,但是我国的混凝土施工工艺还是不够成熟,需要改进和创新的地方还有很多,搞好混凝土施工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对于我国的混凝土建筑乃至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伟.C60高强混凝土应用于大型厂房框架结构的施工工艺及措施[J].建材与装饰(下旬刊),2008(05).

[2]洪海东,郭江燕.框架结构设计及施工中的细节处理[J].江苏建筑,2008(06).

[3]黄红霆.浅谈房屋建筑施工技术[J].职业时空,2011(07).

[4]孙凤仪.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J].商品与质量:学术研究,2011.

[5]吴晓远.防止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的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探究,2012.

作者:翟爱连 单位:山西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第四篇: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研究

摘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动,楼市的火热也带动了建筑工程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所有的人都希望在工程项目中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施工材料,它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但是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出现裂缝分情况比比皆是,在施工过程中也不容易控制,而有的混凝土裂缝则是由于建筑使用时间过长导致的。因此本文在研究混凝土裂缝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探讨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

关键词:

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需求量和使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之一,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控制好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就会对整个建筑工程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不仅要保证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工程具有良好的紧密性、刚硬性以及整体性,还要保证建筑立面的美观性。处理混凝土工程的工序是复杂的,需求施工人员按照标准的施工工艺进行作业,在这个过程中,一旦没有掌控好比例、天气状况、空气湿度、温度、操作流程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抗压性,如果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裂缝,一定要及时采取科学的解决措施,避免事态恶性发展。

1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的施工过程有着比较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天气、温度等条件,主要施工人员根据工地现场的具体情况,安排恰当的混凝土施工的时间。在本文中我们主要针对混凝土的塑性收缩裂缝、温度裂缝、干缩裂缝、沉降裂缝以及腐蚀裂缝的原因及防治的技术进行探究。

1.1塑性收缩裂缝

塑性收缩裂缝是指在混凝土凝结之前,混凝土的表面因为失水过快而产生的收缩,产生的环境是干热或大风的天气情况下。塑性收缩裂缝的呈现的特点是中间宽、两端比较细且长短不一致,短点的裂缝长度为20-30cm之间,比较长的裂缝的长度为2-3m之间,宽度一般为1-5mm之间。塑性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混凝土自身的强度没有达到标准或者根本没有强度、强度小的混凝土完成终凝的时候由于受到高温天气和大风环境的影响导致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形成急剧性的收缩、混凝土自身强大无法抵抗收缩的强度而产生龟裂,因此可以总结出导致混凝土塑性收缩裂缝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外界环境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

1.2温度裂缝

混凝土温度裂缝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当然是温度,是由于大气中的温度呈现不规律的下降和上升,使得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受到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导致自身产生的水化热呈现不均匀的变化。根据国家建筑工程施工标准来看,一般情况下混凝土材料内外壁的温度差在10℃以上时,冷缩值为0.01%,当温度差在20-30℃之间时,冷缩值为0.02-0.03%,如果加热或冷却强度已经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混凝土施工中就会出现裂缝,因此称之为温度裂缝。

1.3干缩裂缝

干缩裂缝产生最主要的原因是混凝土材料的选择不当,与混凝土的质量有着紧密的关系。根据专业的统计数据显示,混合水和水泥灰产生水泥硬化物,随着水泥整体体积的缩小,如果有水分向外流出,很容易形成细小的孔隙,水分流出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压力容易导致孔隙收缩,由于水泥的干缩值在0.04-0.06%之间,而混凝土拉伸最大值在0.01-0.02%之间,两者之间存在差值就会导致混凝土干缩裂缝的产生。

1.4沉降裂缝

导致沉降裂缝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混凝土模板的强度过低,支撑的距离比较大,过早拆掉模板,造成混凝土产生沉降裂缝;地基结构的不稳定,导致混凝土工程出现不均的沉降导致沉降裂缝的出现等。沉降裂缝最大的特点就是与地面垂直或呈30°-45°角的方向发展。

1.5腐蚀裂缝

腐蚀裂缝的出现主要跟化学元素有关,例如有害离子Cl-、SO-4等侵入到混凝土的内部,引起钢筋的腐蚀,从而导致混凝土在使用后期由于自身体积变化而导致的腐蚀裂缝。

2混凝土裂缝相应的防治技术

2.1塑性收缩裂缝的防治

在我们了解了塑性收缩裂缝的形成机理之后,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防治,塑性收缩裂缝的防治技术主要有五种,分别为:第一,我们在混凝土材料的选择的时候,可以你考虑干缩量小的硅酸盐水泥;第二,严格按照施工要求控制水灰比,适当的添加减水剂,以此增强混凝土的沉降性和可塑性;第三,为了保证混凝土能够达到均匀沉降,可以在生产混凝土的时候将模板和底层浸泡在水中;第四,注重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利用湿润的草席、麻垫、塑料膜等对其表面进行保湿;第五,在混凝土使用的过程中,同样要注重后期养护的问题,只有良好的后期养护才能有效避免裂缝的产生。

2.2温度裂缝的防治

温度裂缝的产生受到很多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在防止的时候技术上就显得比较复杂,实施的难度也比一般裂缝防治要大,但是我们依然要注意以下五点防治的技术应用。第一,在材料选择的时候,尽可能的选择热值比较低的材料;第二,注意水泥的比例,过量的水泥比例会导致混凝土的热敏性增大,因此我们一般将水泥的用量控制在450kg/m3以下;第三,减小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第四,在混凝土施工之前要对现场的环境进行全面的勘查,一旦发现现场的环境不适合施工,就避免强行施工,另外也可以根据现场的环境对混凝土体积变化的影响程度,采取预留收缩缝的措施;第五,注重后期的防护,采取覆盖、贴膜等措施对极端的天气进行预防。

2.3干缩裂缝的防治

关于干缩裂缝的防治,可以从以下四点考虑:第一,选择手冷或拔干过之后收缩值相对较小的水泥作为原材料,例如粉煤灰、低热水泥等;第二,控制适当的水灰比,避免水量和灰量比值过大导致的干缩量增加,另外可以适当的加减水剂;第三,控制混凝土在生产过程中的用水量,严格按照配合比制定的用水量,避免生产用水量超过上限;第四,在混凝土施工的时候要考虑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必要的时候要采取恰当的防护措施,例如覆盖草席为其保温、在冬季的时候还要在混凝土中添加养护剂等。

2.4沉降裂缝的防治

对沉降裂缝的防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三点措施:第一,施工之前对地基软硬程度进行考察,采取必要的措施增加地基的刚硬性;第二,选择具有强度大的混凝土模板,使得在施工中每一个方向都能够受到力的作用,避免出现受力不均导致的沉降缝;第三,完成施工后的拆模时间要严格按照施工标准中规定的期限,不得提前对其进行拆除。

2.5腐蚀裂缝的防治

腐蚀裂缝是由于化学物质对混凝土造成了腐蚀,破坏原有坚固的结构和性能,才会导致裂缝的出现,因为我们针对施工中常见的腐蚀裂缝,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技术进行防治。第一,通过电化学防腐改变混凝土所处的环境状态、钝化钢筋以此达到防腐的目的,例如氯盐提取法、碱性复原法、阴极防护法等;第二,选用碱活性小的砂石骨料作为原料,或选择低碱水泥和无碱的添加剂,并选择合适的掺和料抑制碱骨料反应;第三,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保证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或涂刷防腐涂料,选择级配高的钢筋,并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保证振捣的密实程度。

3结束语

关于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是系统性较强的综合工程,要求施工人员在工作中做好长期防治的准备。对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既是为了保证整体工程的质量、安全和长久性,也是为了保障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以及后期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只要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对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就可以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来保障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薛泽龙.建筑工程施工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之我见[J].福建建材,2014(02):79-80.

[2]郑伟芳.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治理探究[J].江西建材,2015(19):113-114.

[3]白旭东.试论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的防治与处理技术[J].山西建筑,2015(23):89-90.

[4]吴海阳.浅析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方法[J].四川水泥,2016,04∶195.

作者:张红志 单位:唐山市诚坤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第五篇:建筑施工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摘要:

在建筑项目施工的过程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会直接影响到建筑整体施工质量。建筑施工混凝土不仅决定着建筑项目的结构安全,还会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进行分析和研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

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

在建筑工程项目中,混凝土是非常重要的施工材料,它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砂、石、水泥、水和外加剂,这些组成成分的性能会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同时施工技术、养护条件以及施工环境对混凝土性能造成的影响也是极大的。由于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会严重影响到整个建筑项目的质量和结构安全,因此,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对整个建筑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1混凝土强度及主要影响因素

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水泥、水、骨料、外加剂以及矿物质混合材料等,按照一定的配合比,经过一系列操作最终养护硬化成为人工石料。其中,抗压强度是衡量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结合混凝土强度表达式,可以得出混凝土抗压强度正比于混凝土水泥强度,相等的水灰比,标号越高混凝土抗压强度越大。因此,在进行水泥标号选择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泥标号。结合以上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出,水泥强度和水灰比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直接的影响,要想获得高质量的混凝土,把控好水泥和混凝土的水灰比这两个重要环节是非常有必要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因素对混凝土的强度也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例如粗骨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如果石质强度相等,碎石表面的粗糙程度大于卵石表面,这就使得碎石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高于卵石,如果水灰比相等,那么碎石混凝土的强度要高于卵石混凝土。因此,通常情况下,混凝土的粗骨料选用碎石,且骨料直径被控制在3.2cm左右。另外,砂的质量也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砂石在选用时,应该符合相应的砂石质量标准要求。

2建筑施工中混凝土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只有通过了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才能将其应用到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在实际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按照砂、石比例进行混合,就会在混凝土中形成比较松散的颗粒,造成用水量的增加。另外,建筑用料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使用,否则会严重影响到水泥的水化程度,造成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水泥和骨料的粘结程度也会降低,另外,水化产物发生化学反应时会有膨胀物质产生。

3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的控制措施分析

3.1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首要任务便是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控,兼顾施工建设速度的同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控制也是必要环节。相关监管人员应该加强对原材料采购和使用的管理,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杜绝使用,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原材料达标,不会由于原材料的质量问题对整个建筑施工质量造成影响。首要环节是严格把控水泥质量,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泥作为混凝土组成成分中的主要材料,只有加强水泥质量的控制,才能确保混凝土的性能达到标准要求,因此,加强其质量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多年实践经验,我们发现,即使有些水泥的品牌相同,但也会由于具体标号不同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也会大不相同。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采用相同的平均强度,如果该水泥的离散系数相对较小,则水泥的用量也会随之减少。水泥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要严格把控其质量,即使检查后符合相关标准,还需要进行抽样式样来复查水泥性能。另外,骨料质量的控制也非常关键,在实际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被检验的骨料应该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同时还有确保其具有高强度和高质量,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也应该稳定,另外,盐类和有机杂质不能掺杂其中。因此,骨料在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应该详细认真的进行抽样试验检测,检测的过程中着重观察骨料的粒径、粒形、矿物成分以及表面结构等。此外,建筑项目实际施工中明确表示,骨料的软弱颗粒及碱活性也是其重要的检测指标。最后外加剂的质量控制也尤为重要,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外加剂的质量要与相关标准要求相符,在对外加剂类型进行确定时,要将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实际的施工环境和施工工艺都考虑其中。

3.2加强施工配合比的控制

首先要科学合理的制定施工配合比,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会严重影响到混凝土的过渡区特性。对于试验室中确定的配合比来说,各级骨料中超逊径颗粒基本没有,而且颗粒处于饱和面干的状态。但就实际的施工而言,各级骨料基本上都含有一定量的超逊径颗粒,且颗粒的含水量也不再是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在实际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在确定施工配合比时要将砂石的实测表面含水率和超逊径含量考虑其中,这样才能确保实际施工中的配合比更加科学、准确。另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合理的调整配合比也非常重要,根据实际需求对用水量和含水率进行调整,从而使混凝土的和易度能够充分满足施工需求。随着施工条件的改变,试验室中所确定的配合比、和易度往往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混凝土质量能够达到标准要求。

3.3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首先混凝土在浇筑之前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如果建筑结构具有施工难度大、施工技术复杂等特点,且存在相应的特殊要求,则需要施工单位针对混凝土浇筑进行具体施工方案的确定,施工方案将混凝土浇筑的各个过程,包括人员组织、混凝土的配合比、拌制以及浇筑的具体方式等进行详细的制定,另外还包括施工机械设备和各种材料的准备工作以及需要采取的应急措施等。施工方案编制完成后交由相关监理人员进行审核。针对运到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要进行坍落度检查,如果该混凝土为预拌混凝土,还需要相关人员详细检查出料单,一旦检查结果与相关标准不相符,则不允许该混凝土在建筑施工中使用。另外,还要对混凝土进行抽样试件制作,制作过程监理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其次应该严格把控混凝土浇筑流程。施工的工序安排应该合理有效,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要分块、分层的进行。浇筑时监理人员要全程监督,检查混凝土的振捣、支架和模板情况。最后混凝土的养护也非常关键,混凝土成型之后,其养护方式应该科学、合理,有效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实际的养护过程中,要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检测,有效控制混凝土内部的温差。另外,可以适当的增加混凝土养护的环境温度,从而有效缓解其降温速度,温度应力也会随之降低,防止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

3.4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工作的控制

在对混凝土工程质量进行验收时,相关验收规范和设计要求是验收的依据,一定要严格把控,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工作的控制,一旦发现混凝土施工中存在质量问题应该立即记录,并安排专业人员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导致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

4总结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时刻秉承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混凝土的施工全过程监理人员要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查,严格把控每一个施工环节,确保施工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在检查的过程中一旦检查出质量问题,应该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整改和完善,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能够被有效控制,只有保证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才能保障整个建筑项目的施工质量,继而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李明飞.浅谈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36):5066-5066.

[2]刘山峰,王军亭.浅谈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6):1467-1467.

[3]白龙滨,洪涛.浅谈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7).

作者:温叶青 单位:太原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第六篇:高层建筑梁柱节点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摘要: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高层建筑框架结构的梁柱节点比较复杂,高层建筑框架梁柱节点区混凝土如何浇注才能满足要求,本文将就混凝土的施工方法及裂缝处理,结合具体的工程概况,介绍了粱柱节点不同等级混凝土的常见施工方法,分析了产生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处裂缝的原因,提出了防止梁柱节点处裂缝的措施,从而确保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关键词:

梁柱节点;混凝土;裂缝

梁柱节点是高层建筑框架中比较特殊的部位,其受力状态较复杂,柱起到向下传递内力的作用,又是梁的支座,接受本层梁传递过来的弯矩和剪力,有时还有扭矩。在实际施工中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即粱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大于一个等级,梁柱节点区混凝土如何施工和防裂问题,是高层建筑框架施工中的一个重点。文中结合施工现场实际,叙述梁柱节点区混凝土常见的施工方法和控制裂缝的具体措施。

1梁柱节点常见的破坏特征

从工程实践中可以发现常见的梁柱几点破坏主要呈现以下4种特征:

(1)节点的粘结锚固破坏:表现特征为梁柱的受力钢筋的锚固段的长度不足,在重复荷载作用下,粘结段混凝土与钢筋分离,混凝土破坏但是钢筋未达到屈服;

(2)节点的中心区发生剪切破坏: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地震荷载),节点的中心区的混凝土强度不足,出现斜向对角裂缝,严重时混凝土成块剥离,箍筋外鼓;

(3)节点柱端的压弯破坏:表现特征为柱端混凝土在弯矩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受压破坏,混凝土的保护层脱离,竖向钢筋外露,环筋断裂,节点柱端成为塑性铰,结构的稳定性严重受损;

(4)节点梁端的受弯破坏:表现特征为受压区混凝土压碎,受拉区钢筋屈服,混凝土的保护层脱离,钢筋外露,节点梁端成为塑性铰,结构的稳定性严重受损,上述三种属于脆性破坏,后者属于延性破坏。

2梁柱节点的设计研究

2.1粱柱节点的传力机理研究

节点的受力主要考虑地震载荷的影响,如何确定合理的、统一的梁柱节点设计方法是众多设计者和科研工作者的共同的心愿。为此众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的节点的试验研究,获得了不同梁柱组合节点进入到非弹性状态后的延性、塑性能耗和节点区的损伤发展等过程。但是关于传力的机理方面研究进展缓慢,且众多的者的观点不尽一致;导致目前仍然不能用统一标准的理论来解释节点的受力特征,因此导致设计公式只能建立在以实验结果未出的半经验状态。

2.2梁柱节点的设计规范要求

89年的规范只是给出了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中间层的配筋方法,新规范(2002年)给合了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各层(包括顶层)的配筋方法,供设计参考选用;同时给出了节点的抗震配筋构造措施,进一步完善了设计内容;另外,新规中还对节点的截面的尺寸进行了限制,避免了因为节点截面过小,引起节点中心区的混凝土破坏,新规范较老规范提出更加合理的设计理念,方便了施工,随着对节点的受力机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更加合理有效的设计计算方法必然会应用到设计中,完善新规范。

2.3梁柱节点不同等级混凝土的常见施工方法

(1)梁柱节点处不同等级混凝土分别浇捣施工。梁柱节点区与梁板分开浇捣时,若现场没有较严密的组织措施,接搓处易形成冷缝。为保证梁柱节点处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设计者应充分考虑现实实施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尽量使程序简化;施工单位也要充分领会设计意图,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先用塔吊浇捣柱(梁柱节点区)混凝土,用振捣器对柱子四角及核心部位进行分层振捣,然后泵送浇捣楼面梁板混凝土。采用这种方法浇捣楼层柱、墙、梁、板混凝土时,应重点控制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邻接面不能形成冷缝,同时对梁柱节点钢筋密集的核心区,用小型插入振捣器加强振捣.杜绝漏振死角,对于钢筋确实过分密集的情况,应事先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确保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密实度。

(2)梁柱节点处不同等级混凝土随同楼面一起浇捣。梁柱节点处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采用分别浇捣的施工方法,给施工带来不便,且容易形成邻接面的冷缝,为做好梁柱两个不同等级混凝土在同一浇捣面的接搓,在组织流水段浇筑时.要根据浇筑面的宽度和浇筑速度,分别算出梁柱混凝土和梁柱节点混凝土的体积,妥善安排两种等级混凝土的用车量并计算各自的浇筑时间,以确保两种混凝土接搓在2h内完成。另外,还要确保低等级混凝土不能流人高等级混凝土中,否则会引起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不足,以及地震作用下节点核心区的抗剪承载力不足.一般可分两个班组进行施工:一个班组随输送泵浇梁板.另一个班组用塔吊浇捣柱(梁柱节点区),要在梁板混凝土接近柱边前,先浇筑柱(梁柱节点区)混凝土,为避免梁板混凝土因流动太快而造成低等级混凝土流入梁柱节点区,可在柱外侧30cm位置处用快易收口网进行隔离。

2.4控制梁柱节点处裂缝的具体措施

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处裂缝的产生原因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均按先柱后梁板的次序浇捣,少数楼层在梁柱节点处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面附近出现微细裂缝,但经现场察看和讨论分析认为,这些裂缝不足荷载作用下的结构裂缝,并不影响结构的安全性,虽然微细裂缝在混凝土中是很难避免的,但可以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尽量控制裂缝产生,提高工程质量。其原因有:

(1)梁柱节点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差较大时,小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其水泥用量、水灰比、用水量都不同,样子体积大,水泥用量多,产生的水化热高,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收缩有差异,所以在其交界附近容易产生裂缝。

(2)柱子断面大.刚度大,梁的截面相对较小,受柱子的强大约束,梁的混凝土收缩受限制,易产生裂缝。

(3)商品混凝土配合比中,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偏多,水灰比、含砂率、坍落度偏大,也会导致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附近产生裂缝。

(4)现浇梁板的梁在板下,上面保养的水被板充分吸收,而梁得不到充足的养护水分,造成梁的内外不均匀收缩,也容易导致梁的两侧面产生裂缝。

(5)有的梁侧面水平方向的构造钢筋太少,对梁的抗收缩裂缝不利。

(6)框架柱与梁相交时,柱的纵筋必须包梁的纵筋,即梁的纵筋要在柱纵筋内侧。特别是当梁边与柱边平齐时,为保证柱的纵筋位置,梁的上下层外侧纵筋到柱位时要沿水平方向稍加弯折,放在柱筋内侧,此处梁侧面易产生裂缝。

2.5防止梁柱节点处裂缝的措施

(1)要求混凝土搅拌厂调整配合比设计,在满足强度等级及可泵性的条件下,对柱子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减少含砂率、增加石子含量、减少坍落度、减少用水量,并对粉煤灰和外加剂的用量也需做相应地调整。

(2)节点处的混凝土实行“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即先浇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严格控制在先浇柱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捣梁板的混凝土,事先做好技术交底和准备工作。

(3)梁板的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捣一次,增强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面的密实性,减少收缩。

(4)在产生裂缝相对较多的梁的侧面,增加水平构造钢筋,提高梁的抗裂性。另外由于钢筋实际加工的原因,一般会出现角节点外侧钢筋保护层过厚的情况,此时应加设钢筋网片,以提高角节点处的抗裂性。

(5)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梁柱节点核心区部位混凝土采用塔吊输送,降低坍落度。在现场,对每车混凝土都应进行坍落度检测。

(6)加强混凝土的养护,特别是梁,除了板面洒水外,还应在板下梁侧洒水,在满堂承重脚手架未拆除之前,可以用高压水枪对梁进行洒水养护,并推迟梁侧模的拆模时间。

(7)梁边与柱边平齐时梁侧面防裂措施:在弯折处加设2Φ10的钢筋。

3结语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处,经常会出现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比同一层梁板高的情况,通常的施工方法是先浇节点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的核心部分,然后于初凝前再浇梁板混凝土。该工程由于采取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精心施工,梁柱节点交界处附近的裂缝得到了有效控制,工程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GB50204—2002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

[3]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作者:周光进 单位:江西省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第七篇: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技术研究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规模越来越大。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物的功能和用途也越来越多,这对建筑物的设计设计以及施工提高了要求。为了满足这种结构的变化,施工时会通过应用梁式转换层技术提高施工质量。文章结合施工管理经验,对建筑钢筋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梁式转换层

梁式转换层技术可以较好的解决在建筑物中,尤其是高层建筑中上下部结构之间发生的竖向不连续的问题,起到较好的稳固的作用。在我国,虽然对于梁式转换层技术的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导致工程施工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文章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该技术的改进提出了一些措施。

1建筑工程转换层概述

建筑工程转换层主要是针对于高层建筑中楼体的下部结构承受重力较大、上部结构承受的重力较小的现象。这一现象非常容易导致出现墙体的下部柱网密,而上部柱网疏的情况,与正常的建筑结构布置要求是不一致的。所以为了尽量满足建筑建筑功能的要求,必须在施工过程中进行建筑构件的转换,从而自上而下的实现建筑结构形式。而该转换结构所在的楼层就被称为转换层。根据结构形式不同可以将转换层分为三种。分别是上、下结构层转换,通过转换层,会使上下层之间的柱网、轴线发生改变,而转换层的上下结构并不发生改变。通过转换层会使下层的柱距不断扩大,从而形成较大的柱网。在外框筒的较下层结构中,会形成比较大的入口。这会使转换层的结构形式以及轴线位置发生改变。在工程的实际施工建设中,转换层的运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比如有梁氏、柑架式和空腹析架式以及箱式和板式等。

2模板和支架的施工在混凝土的施工中应用

梁氏转换层时,模板工程技术是整个技术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模板和支架的施工技术性和特点主要包括施工条件的多变形、参数的难控制性以及理论数据与实际施工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差别性。在施工过程中,最大程度的追求现实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情况是施工技术中的最基本要求。模板工程的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对模板进行装置,模板构造以及结构设计,模板的装置以及装拆设计、模板装置设计以及周转设计等。

2.1斜撑杆的施工要点

在施工过程中,所有斜撑杆都要按45~60°的角度倾斜,架体外侧周边纵、横向每隔3~5m的空间设置宽度3m的连续竖向剪刀撑;在竖向剪刀撑交点平面设置宽度为3m连续水平剪刀撑,斜杆应与立杆扣接。剪刀撑杆件的底端应与地面贴紧。斜撑支架与梁下的排架尽量同一时间内进行搭设,如果无法同时进行,那么也必须要保证在大梁钢筋股架搭设完毕前进行搭设,这样可以保证斜撑支架和梁下排架受力比较均匀。同时要要尽量保证斜撑杆要与梁下排架的立杆和横杆能够直接发生扣接,这样可以实现与楼层发生满堂架连体,可以加强斜撑支架的整体性以及稳定性。

2.2立杆与扫地杆的施工要点

在施工过程中,立杆顶部应采用可调U型顶托受力,而不得采用横杆受力,在顶托距离最上面一道水平杆的距离不应超过500mm。将架体四周与建筑物之间进行连接,减少架体搭设高度对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在无结构柱部位应采取预埋钢管等措施改善稳定性,并与建筑结构进行连接。立杆垂直度偏差不能大于1/500H(H为架体总高度),且最大偏差不能大于±50mm。架体必须连续设置纵、横向扫地杆和水平杆,纵向扫地杆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离底座上皮不大于200mm处的立杆上,横向扫地杆则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紧靠纵向扫地杆下方的立杆上。立杆必须对接,严禁搭接。每根立杆底部应设置底座,底座宜采用规格不小于150mm×150m×8mm钢板和钢管套管焊接组成。通过这种结合,可提升空间整体稳定性。要注意立杆和扫地杆的上端要与梁底的内楞、外楞单独进行扣接,必须使外楞紧贴在内楞的下方,从而构成一个双扣件抗滑移保险。要注意立杆的下端支撑要在楼面上铺设长木板上铺垫钢块,并在中间位置设置大小的横杆。梁底两侧位置进行排架,横向位置设置斜撑,在纵向位置设置双肢剪刀撑,将梁下排架与满堂架连接为一体,增大排架的空间刚度。

3钢筋的连接与绑扎

3.1钢筋的翻样与下料

在施工过程中对大梁进行转换时,由于含钢量较大,而且主钢筋较长,因此在两梁相交的中间一般都发生上百根主钢筋发生碰撞,再加上腰筋、柱筋等,众钢筋发生“抢位”的现象还是十分突出的。如果任何一根钢筋的就位发生错误,就会导致整个工程的返工,所以准确的对钢筋进行翻样和下料是钢筋施工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要确定施工设计意图,弄清楚施工各个环节的施工要求以及细节注意点,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对设计图纸作必要的修改。在大梁转换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在柱节点区进行起锚固设计,由于施工的难度较大,所以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与施工单位进行协商解决。但协商内容必须符合相关安全规范的要求,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3.2钢筋各部位的钢筋连接方式

在梁氏转换层中,由于所应用的钢筋的种类比较多,而不同位置以及不同功能的钢筋具体受力情况都不相同,所以在进行钢筋连接时,要综合考虑各个钢筋部位的受力情况以及施工情况等。转换层的大梁主筋是转换层中最重要的受力部位,对于此部位的连接应该尽量采用无损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而对于柱钢筋以及剪力墙竖向分布筋的应用应该通过套筒和电渣压力焊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他部位比如主梁腰筋、板钢筋等可以采用套筒和闪光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安装完毕后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该使用分层浇筑,每层要控制在300mm至500mm之间,间隔时间尽量设置在1.5h至2h。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同时为了满足多功能的建筑物的施工要求,通过应用梁氏转换技术可以较好的提高建筑物的性能要求。文章对梁氏转换技术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重点包括模板与支撑体系、钢筋的连接以及绑扎等方面。在进行施工时,通过应用梁氏转换技术可以较好的满足建筑工程多样化的设计要求,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克光.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施工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李庆军.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梁式转换层施工技术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5,(25):96.

[3]潘峤.高层建筑混凝土转换层结构设计原则及实例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5,(25):150.

作者:黄森才 单位:厦门市东区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被举报文档标题:建筑工程混凝土技术研究(7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gclw/hntlw/70151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