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儿科医患关系现况及成因范文

儿科医患关系现况及成因范文

时间:2022-05-20 09:33:49

儿科医患关系现况及成因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一方面孩子成了家长的希望之所在,处于“四二一”家庭中的核心地位,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关注,对儿科疾病的医疗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儿科疾病又具有起病急、发展快、病情重和死亡率高等特点,因此,儿科尤其是新生儿和PICU病区是医疗纠纷高发的部门。分析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人们发现超过50%的儿科医疗纠纷主要由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及医患沟通不良引起,与医疗技术及医疗收费亦有一定的关系[1]。因此,医患沟通与医疗纠纷的防范问题必然会引起大家的关注[1~3]。笔者结合儿科临床工作情况,谈谈儿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体会。

1儿科出现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

1.1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欠缺,医患沟通不良

儿科医护人员面对的是不会表述或表述不清病史的患儿与来自不同生活背景、不同文化层次的患儿家长,需要多次问诊、查体,才有可能掌握病情,需要耐心细致的沟通,才有可能让患儿家长明白诊疗措施、诊疗费用和医疗风险。多数患儿家长认为既然花了钱,就应该得到满意的服务和良好的疗效,故有的患儿家长对医疗活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不理解,甚至要求讨个说法。面对复杂的医疗实践与医患关系,有些医务人员尤其是年轻医护人员工作经验不足,服务态度欠周到,缺乏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沟通技巧,表现为情绪急躁,不耐心倾听患儿及其家长的诉说,不耐烦地被动应答,不重视患儿及其家长的感受,不能做到急患儿所急、想患儿所想。因此,一些患儿家长的不满情绪或医疗纠纷就难以避免。

1.2现有的医疗技术尚难以满足患儿家长的期望

医疗过程本身是一个高风险的过程,任何疾病的治疗都面临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和患者个体条件的差异,在医疗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可预测的干扰因素,不能在治疗中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一方面,患儿家长对医学知识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对儿科疾病特别是急重症患儿的病情变化更是难以理解、难以接受;另一方面,患儿家长对儿科医疗行为的期望值过高,要求医生尽快明确诊断,药到病除。当患儿病情因病种、病因及患儿体质等原因导致疗效不理想,出现病情恶化甚至死亡时,家长难以接受,易迁怒于医务人员,从而引起医疗纠纷。

1.3医疗费用的增加

儿科疾病病情变化莫测,经常需要动态监测各项辅助检查结果,必要时进行CT或MRI等大额医疗费用项目的检查,加之因为病情需要的监护和贵重药品的使用等,医疗费用的增加在所难免。一方面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会贫富差距大等,一些家庭尤其是农民家庭难以承受高额的医疗费用,家长对医疗费用较为敏感;另一方面为了使医疗工作不受到影响,催促患儿家长交费成了儿科医生、护士每天必须面对的一项任务,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医患矛盾。一旦患儿治疗效果不理想,没有达到患儿家长的期望值,医疗纠纷极易产生。

2在儿科临床工作中加强有效的医患沟通,减少医疗纠纷

2.1充分做好沟通前的准备

患儿的病史多数比较复杂,有时询问病史过于简单可能导致误诊或误治。患儿因年龄小或病情危重不能自述病史,需要家长代述,所以儿科医生主要与患儿家长沟通。急重症患儿查体不能合作,易导致医生查体不全面。而在进行沟通前,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对患儿病情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对病情的发展进行适当的评估,才能使患儿家长建立最初的信任感,有利于进一步的沟通。

2.2在医患沟通中,重视沟通技巧的应用

良好的沟通技巧,能达到有效的医患沟通。首先,需要医务人员耐心倾听,善于倾听对他人是一种尊重也是一种个人涵养[4]。在儿科的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家长总希望把患儿病史中的情况全部告诉医生才放心,不免讲述很多与病情无关的信息,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耐心倾听家长对患儿病情的表述,不时点点头,适当回应,表示正在认真倾听,不能随意打断他们的话语或表现出不耐烦的神情,这样会直接影响家长对医务人员的好感与信任。其次,缓解、安抚家长焦躁不安的情绪可以为进一步的沟通做好铺垫。面对焦躁不安以及对患儿病情担心的家长,可递送一杯水,让其倍感亲切,可轻拍其肩膀,说几句安慰的话,让其感受到真实的慰藉。再次,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这需要医务人员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在交流中语气平和,适时提问,恰当引导,适当重复患儿或其家长讲述的主要内容以求证其一致性与真实性,这样能很好地实现医患互动。切忌使用生硬的语气、敏感的字眼刺激患儿家长,更不能恶语相向。多数患儿家长在沟通中更多关注的是患儿的病情,医护人员应该根据患儿的病情,结合儿科疾病的知识,主动、耐心地向家长介绍有关的病情、诊疗措施、所需的费用等,并告知其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后遗症等,让家长及时了解患儿的情况,对疾病的预后也有一定的认识。只有通过耐心细致的语言交流,医患之间互相理解,才能增强家长对医生与护士的信任感,才能消除隔阂,和谐医患关系。另外,非语言沟通技能如面部表情、动作姿势等肢体语言在医患沟通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恰当的微笑是人际关系的最佳“润滑剂”,和蔼的微笑可以拉近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

2.3在医患沟通中,重视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沟通

知情告知和知情同意的过程,也是医患沟通的重要过程。告知患儿家长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既是对病情的真实反映,又是对患方知情权的维护[3]。从法律层面看,医患沟通记录、治疗风险以及知情同意书签字等是必需的。患儿或家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医患之间即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合同关系”,一方面是医患间共同的责任,对治疗方案的进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费用的支付,患者或家长配合等;另一方面是风险的承担,对病情危重复杂、存在较大治疗风险的患儿,医患之间都有风险责任,所以重视知情告知,签署知情同意书,这对防范医疗纠纷十分重要。

2.4患儿出院后,应加强随访与定期复诊等方面的有效沟

通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有的患儿完全康复,有的患儿还必须随访与定期复诊,医护人员在患儿出院时应该对患儿家长交待清楚出院后的相关问题,并在病历上写清楚相关的出院小结、注意事项等,提醒家长要保存好患儿的病历,下次来院复诊时必须一起带来。另外,应该给患儿家长留下咨询与预约专家复诊的联系电话。总之,加强随访与定期复诊等方面的有效沟通,能够促进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

3在儿科教学中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3.1建立人文关怀的情怀,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

1999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订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细致地描述了医学院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包括7个领域的60个指标,而沟通技能是其中一项重要指标[5]。医学生在校期间基本上与书为伴,通常忽视与人之间的交流;进入临床以前,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患者或患者家属这一特殊人群,对他们的需求知之甚少。学校可以通过给医学生观看录像,开展人文关怀、礼仪课程,进行案例教学等让医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感受沟通的重要性。课后通过小组讨论、同伴教育和情景演练模拟医患对话等形式让医学生提前走向临床,学会处理常见的医患沟通问题。医学生如果在校期间就树立起“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建立起人文关怀的情怀,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及同情心,将有利于其从业后很好地处理医患关系。

3.2实践是儿科医学生提高医患沟通能力的根本途径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积极参加实践,在实践中自觉地进行自我锻炼,才是提高医学生沟通能力的根本途径[6]。对于没有进入临床的医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或勤工俭学等途径,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对于已经进入临床的儿科医学生,医患沟通不能只是纸上谈兵,只有通过沟通实践,才能体现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高低。儿科医生面对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患儿与来自不同生活背景和文化层次的患儿家长,没有相同的患儿与家长,每一次有效的医患沟通都是智慧与能力的体现,只有不断实践和积累经验,才能真正提高医患沟通能力。总之,长期的实践是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根本途径,而这一途径的实现需要医学生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拥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高超的医学技能。

被举报文档标题:儿科医患关系现况及成因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zyyxlw/60074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