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药学专业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中药学专业教学设计案例范文

时间:2022-04-27 03:18:43

中药学专业教学设计案例

摘要:

中药学专业是我校重点专业之一,中药学专业是我校重点专业之一,根据中药学专业学生的知识特点,针对生物化学课程《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章节的教学设计,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板书设计、教学互动环节、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并提高授课效果。

关键词:

中药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①掌握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的组成与作用,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②熟悉蛋白质生物合成后的加工和靶向输送。③了解药物对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影响。

1.2技能(能力)目标①掌握运用蛋白质生物合成的相关知识解释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能力。②掌握运用影响蛋白质合成的物质的相关知识解释抗生素、毒素、干扰素药理作用的能力。

1.3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学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这一遗传信息表达的重要步骤,培养学生整体上认识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端正的学习态度,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2教学内容

2.1教学重点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过程。

2.2教学难点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蛋白质的翻译后加工和靶向输送。

3学情分析

课程授课对象为中药学专业本科二年级学生,思维较活跃,课堂气氛较好,大多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及网络讨论。学生已具备化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在本课程第五章(核酸化学)中已经学习了核酸的组成、结构和基本性质,为本章的学习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学生已初步建立了中医药的思维模式,但是关于生命科学对中医药的支撑作用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在本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实例,并与中医药相联系,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让学生逐渐应用现代科学知识更好地认识中医药理论。授课所用的教材是于英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生物化学》(第2版),该教材是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适合中药学专业使用。

4教学策略

本章主要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强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利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通过引导、分析、讨论、讲解和归纳总结等过程实施课堂教学。课下则还有网络学习、交流等教学策略。将课程内容随时进行归纳总结,使其转化为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点,如:将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的组成和功能、参与真核生物翻译的各种蛋白质因子归纳总结,便于学生掌握。注意采用“对比”的教学策略,详细讲解原核生物的肽链合成过程,对比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翻译过程的特点,便于学生理解。

5板书设计

5.1黑板设计①黑板左侧书写章节的大标题及小标题;②画出并复习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在图上圈出本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所对应步骤;③列出密码子与反密码子配对的摆动现象列表,圈出其中的非典型碱基配对形式(I-A、C、U,G-U,U-G),便于学生记忆;④对比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核糖体的组成区别。

5.2多媒体设计①用表格展示全部密码子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密码子的简并性。②图片展示原核生物核糖体结构,以及核糖体上mRNA、tRNA的结合位置。③通过图片和动画形式,分别介绍原核生物肽链合成过程的三个阶段:起始、延长和终止阶段,其中的肽链延长阶段包含进位、成肽、移位三个步骤。④用表格分别列出参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肽链合成过程的各种蛋白质因子及其功能。⑤列表对比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肽链合成过程。⑥图片展示蛋白质转运至细胞核、线粒体或其他细胞器的过程。⑦最后利用PPT将本章的重点进行总结、强化,并留下课后讨论题目。

6教学互动环节

6.1课堂互动①讲解遗传密码的特点时,对照密码子的简并性和摆动性表格,引导学生讨论两者的对应关系。②引导学生讨论“阅读框内插入或缺失多个核苷酸时,是否一定会引起框移突变”。③讲解“蛋白质的靶向输送”时,引导学生讨论蛋白质转运的必要性。

6.2课下思考题①参与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的组分有哪些?它们具有什么功能?②遗传密码有什么特点?③原核、真核细胞内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差别有哪些?④举例说明常用抗生素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作用机制。

6.3课外自主学习设计指导学生就以下问题进行选题、查阅文献并进行综述。①常见抗生素作用机制的研究。②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

7教学反思

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回答问题的质量较好,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课堂提问和课下自测学生完成质量较高,学生能够基本掌握知识点,但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均有欠缺,不能灵活运用前期学过的基础知识,因此对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学习感到有一点难度。个别学生的交流意识不强,仍然只是一个听众,还没有从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部分学生对前期知识掌握不足,如讲到蛋白质生物合成后多肽链的折叠时,需要利用蛋白质结构的相关知识,发现学生对于蛋白质的三级结构不熟悉,不能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讲授这些内容以前先复习相关的准备知识。针对学生课上互动积极性有所欠缺。需要课下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使其信心增强。另外,通过网上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除此以外,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教学内容多,教学效果不理想,以往的考核是考核内容少,难度低,只求能记住一些基本概念即可。如此的考核态度也使得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权。因此,我们在教学模式改变的同时,也改进了考核体系。以往的考核只是期末一张考卷,很多同学对学习内容不理解,不求高分只求通过,对考试没有信心,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新的考核体系分为两部分,一是课堂分小组讨论,包括文献阅读讲解、PBL讨论;二是闭卷考试。在课堂讨论部分,教师和同学共同打分,学生打分又分为学生自评和互评。在各讨论小组,由组长组织安排课后的学习内容、课堂讨论中的分工,组员的表现由组长评判并计分。这样,可以使每个同学的表现都受到关注,这样考核公平、公正。而教师则根据各组综合表现给各小组及组长计分。既促进组内成员间的合作又能调动组长的积极性,起到组织、督促的作用。在闭卷考试部分,试题中只是列出了选择题、简答题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考试,让同学们梳理所学内容,知道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意义。另外,通过考试督促同学们在课后积极准备,课上认真听老师和同学讲解,否则对于拓展内容将一无所获。

新的考核体系对教师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更重要的是要熟悉文献,在学生讲解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点评,在学生课堂讨论时能够合理打分,在课后可以回答同学们的相关问题。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学水平,增加授课的系统性、艺术性、科学性,使学生从课堂上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并且能够顺利地理论联系实际。在这样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日益浓厚,从而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想法,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我校生物化学的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为适应新世纪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改革。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完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为培养复合型中药学人才而加倍努力。

参考文献

[1]于英君.生物化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刘慧灵“.DNA的生物合成—复制”教学设计[J].才智,2012(14):246.

[3]冯德明,朱长俊,朱红薇,等《.生物化学》中酶动力学知识专题微课教学设计[J].广州化工,2015(7):178-180

作者:马利刚 郑晓珂 赵乐 韩永光 武慧敏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药学专业教学设计案例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zyxlw/69250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