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药化学教育方式革新分析范文

中药化学教育方式革新分析范文

时间:2022-10-12 03:44:22

中药化学教育方式革新分析

本文作者:徐伟凌伟坚林珠灿李煌陈建忠单位: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院福州

中药化学是一门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是在学习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1]。根据中药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课程应紧密结合中医药理论、中药的临床功效及其所含化学成分的化学结构、性质与药理作用等进行教学。通过教学,使学生能掌握中药中主要类型化学成分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学好其他后续相关课程、从事中药现代化研究和研制新药等奠定必要的基础。

由于中药化学以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为主线,学生本身对化学类课程存在畏惧心理,对化学性质等变化较难理解和运用,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学生学习中药化学课程的困难,同样也给中药化学课程的讲授增加了相当的难度。鉴于中药化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科性质,结合同行的改革经验,对如何提高中药化学课程教学效果的体会进行了初步探讨。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重视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化

课堂教学模式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中药化学的课堂教学中,贯穿“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理念,改变“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思想,变“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体,以大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以大纲为核心教学目标,又发挥教材的学习载体作用;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消极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积极地位[2]。

目前的教学模式包括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双主教学模式[3]。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作为主动的施教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基于建构主义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作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仅作为指导者;而双主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具有前两者的优点,更适合中药化学教学的需要。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群体协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才能实现中药化学理论、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意义建构。中药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新技术和新理论不断出现,教师作为授课的主体,要多与学生交流,实现教学相长。中药化学知识点较多,内容繁杂,常会有混淆的情况,尤其是涉及“糖和苷类化合物、萜类和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分类”等内容,所以要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课程的疑问,做到重点突出,兼顾全面,从而进行因材施教。

如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和鉴定项目,可以选定典型中药中的有效成分,设计成分制备(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教师给每组学生指定一味中药,并确定拟提取的某种成分,指导学生查找资料、设计工艺流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在讲完各类成分的结构和性质后,进行提取方法的讲解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根据性质提出该类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说明原理、使用溶剂、成分提出形式、操作方式以及操作时注意事项等,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起学生的重视,也让学生体会到理论知识在中药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技术手段,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中药化学与具体实验技能关系密切,课程的专业性与实践性很强。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将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掌握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操作要点。多媒体可以以生动逼真的画面,让学生有比较清晰的认识。例如在讲解各章化合物的提取分离的知识时,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辅助教学活动。如果将书本上的结构式或流程图直接置于多媒体幻灯中,学生对具体过程不了解,导致学生对着强心苷、皂苷等稍微复杂一点的结构式无从下手,在实验过程只能机械地按照书本内容依葫芦画瓢。因此,多媒体授课需要结合教学特点,扬长避短,可以设计一些提取车间的视频等,或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装置的流程设计,巩固所学知识。

中药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能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很好地理解和运用。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在实验中运用与创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思考能力以及实验设计能力,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中药化学生产设备与实验设备相关性差,学生进入工厂实地参观、实训的机会不多,有些提取工艺复杂,或者有些新技术不易讲解清楚,单靠文字描述无法理解,因此在课堂上利用图片、模型、幻灯片或视频等展示设备、生产工艺流程,配上文字说明,加之教师的讲解,将抽象的对象具体化、间断的过程连续化、静止的图画动态化。如讲解制药设备与提取分离工艺,往往难以使用教学语言表达清晰,而应用多媒体演示提取分离工艺过程或制药设备的内部工作原理,以及一些难以实地、实体操作和无法示范的教学内容,就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引入学科前沿科研成果,增加学生的学科兴趣

近年来,中药提取分离分析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学科发展日新月异;中药前处理技术、中药活性成分或活性部位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因此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以教材内容为主体,结合出现的提取分离新技术、新方法,新药报批及生产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本学院的科研新成果,及时充实中药化学教学内容。在教学素材的积累和教学内容组织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的备课水平和讲课能力。

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中药化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工艺性,既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技术实践性。要想教好本门课仅靠书本理论是不够的,还必须积极参与科学实验,通过科研实践积累的经验和实验数据更好地补充和丰富中药化学的教学内容。将在科研工作中的一些实例补充到本科的教学中去,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教学质量,这充分说明了教学科研相结合是促进教学的有效途径。

4注重与学生交流,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药化学是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过程的重要阶段的起始。因而,在中药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明确中药化学这门课程的重要地位,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较为古板,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开课前老师应布置一些话题,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后开展讨论。例如将“挥发油与油脂究竟是不是同一类化合物(性质相同,分离方法也相同)”等设置为讨论话题,让学生回答,可以引导他们从药效、药物成分等方面对此进行充分了解。课堂上除重点讲述化学性质的相关知识外,还应鼓励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方式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形成互动,从而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在讲授了一些章节的课程内容之后,教师可以选择部分内容让学生进行尝试,鼓励他们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己制作课件、自己讲解。可以选择教材中内容较为简单、条理较为明晰的部分(相应授课时间大致控制在15到20分钟),由学生选定代表上台讲解,并进行一定的比赛。在准备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或者用自己所查到的文献来补充教材。在讲解后请其他小组的学生进行提问,或提出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来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做点评,并对其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回顾和补充。这种尝试在教学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在创作课件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也对新的内容进行了很好的预习。经他们修改或制作的课件,不仅更富有创意,而且更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学生在制作课件、讲授课程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了课本的知识和所学章节的背景。让他们走上讲台,讲解书中部分内容,不失为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的良好模式。

5循序渐进地开展中药化学双语教学,扩大学生知识视野

目前一些高校开设的双语课程,或是教师拿着外文教材,全盘中文讲解,感觉像英语翻译课;或是从头到尾全盘英语授课。这对于本身就比较复杂需要理解的中药化学课程而言,有着相当的难度。因此,双语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英语的使用尺度,是最需把握的关键。把握不好,不仅达不到营造英语表达氛围的目的,反而连基本要求都无法实现。

由于中药化学实验课的实践性很强,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在理论课上也已经理解和记忆,所以从实验课着手,循序渐进地实施双语教学较为适宜。通过教师集体备课,选择一些重要的、又有相应外文书籍参考的内容,拟定相应的教学大纲,明确双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讲授应让学生先掌握专业名词以及需要学生理解后记忆的内容,并可采用提问、练习以及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刺激学生对专业内容和词汇的掌握,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入一个英语的氛围中。

综上所述,由于中药化学学科的特殊性、多面性和复杂性,其教学方法应是多样化的,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灵活机动,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因人、因材施教。作为教师,应注意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经验,把握中药化学教学方法的真谛,体现学科特色。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药化学教育方式革新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zyhxlw/61131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