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医护理技术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范文

中医护理技术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范文

时间:2022-07-27 03:54:29

中医护理技术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

摘要:

综述中医护理技术在阴道分娩后产妇中的应用进展,主要包括产后出血、宫缩疼痛、会阴水肿、尿潴留、便秘、产后缺乳、急性乳腺炎、失眠等方面,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为阴道分娩后产妇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提供参考,以促进阴道分娩后产妇的产后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

关键词:

阴道分娩;中医护理;妊娠

阴道分娩是指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经阴道娩出的过程,有研究显示[1],经历阴道分娩的产妇常会被产后出血、宫缩疼痛、会阴水肿、尿潴留、便秘、产后缺乳、急性乳腺炎、失眠等问题困扰,使其产后康复受到影响。产妇产后康复不但会影响产妇本身生存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所以如何缓解上述问题带来的症状已成为护理人员的主要任务。可护理人员在遵医嘱为产妇实施西医治疗时,会产生不可避免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2],让正处于产褥期和哺乳期的产妇和家属产生思想顾虑,而中医护理技术的开展不但可以帮助产妇缓解症状,而且操作简单、创伤小、无副反应及不良反应[3],有其独特的优势,所以让护理人员在掌握阴道分娩后产后出血、宫缩疼痛、会阴水肿、尿潴留、便秘、产后缺乳、急性乳腺炎、失眠等问题的中医病因及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对症实施中医护理技术更能得到产妇及家属的认可,现将有关阴道分娩后产后出血、宫缩疼痛、会阴水肿、尿潴留、便秘、产后缺乳、急性乳腺炎、失眠的中医病因及治疗原则、中医护理技术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1中医学对阴道分娩后并发症的病因认识及治疗原则

1.1中医学对产后出血病因的认识及治疗原则中医学认为[4],女性分娩后,气血虚竭,冲任损伤,常出现气虚、血瘀、阴虚内热、气血不足等症状,气不能行血、固血,气滞血瘀而致产后出血,当以补血益气、活血祛瘀、温经散寒为基本治则。

1.2中医学对产后宫缩疼痛病因的认识及治疗原则中医学认为[5],分娩时胎儿在腹中动作使母体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产妇血气不足、气虚无力、经络不通而致产后宫缩疼痛,当以调气血、通经脉、行气止痛为基本治则。

1.3中医学对产后会阴水肿的认识及治疗原则中医学认为[5],产后会阴水肿是由于气血瘀滞、经脉不通所致,当以活血化瘀、疏经通脉为基本治则。

1.4中医学对产后尿潴留的认识及治疗原则中医学认为[6-7],产后尿潴留属于“癃闭”范畴,是由于产后肝郁气滞、淤血阻滞,从而影响膀胱气化功能,致小便不畅,当以调整膀胱功能、疏肝理气、化瘀散结为基本治则。

1.5中医学对产后便秘的认识及治疗原则中医学认为[8],产后便秘是由于产时耗伤气血,产后卧床少动,致使大肠气机郁滞,通降失调,传道失职,糟粕内停所致,当以调畅气机,通彻上下、调水道、散邪去积为基本治则。

1.6中医学对产后缺乳的认识及治疗原则中医学认为[9],产后缺乳是由于产时出血过多导致气血耗损、脾失健运,不能生化乳汁;产后肝郁气滞导致经脉涩滞阻碍乳汁运行所致,当以补益气血、疏肝解郁、通利乳络为基本治则。

1.7中医学对急性乳腺炎的认识及治疗原则中医学认为[10],乳腺炎属于“乳痈”范畴,是由于产后乳头破损导致风热毒邪侵袭乳络;产后厥阴气逆,阳明淤热导致气血不从所致,当以清阳明淤热、通乳散结、理气活血止痛为基本治则。1.8中医学对产后失眠的认识及治疗原则中医学认为[11],产后失眠属于“不寐”范畴,是由于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导致脏腑机能紊乱、阴阳失衡、阳不入阴所致,当以调节脏腑气血,激发正气,引阳入阴为基本治则。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进展

2.1中医护理技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进展

2.1.1耳穴贴压陈丹凤[12]研究发现采用耳穴贴压法,以耳穴治疗贴取穴:神门、交感、内生殖器可促进气血运行,调节阴血,减少产后出血。

2.1.2穴位按摩高忆等[13]研究表明采用穴位按摩法,运用手法作用于三阴交、合谷可补血益气,疏通经络,促进宫缩,减少产后出血。

2.1.3穴位贴敷姜娟等[14]研究发现采用中药贴敷法,以自制中药敷贴于神阙穴、肾俞穴可活血化瘀、温经散寒,加速子宫复旧,减少产后出血。

2.2中医护理技术在产后宫缩疼痛中的应用进展

2.2.1耳穴埋豆胡莉丽等[15]研究表明采用耳穴埋豆法,以王不留行籽取穴:交感、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穴位可疏通经络,调节气血,镇静止痛,缓解宫缩痛。

2.2.2中药熏蒸郑蓓蓓[2]研究发现采用中药熏蒸法,以益气缩宫汤熏蒸小腹可行气活血、消肿散瘀,促进恶露排出,缓解宫缩痛。

2.2.3穴位按摩李文艳[16]研究表明采用穴位按摩法,运用手法作用于气海、关元、血海、三阴交等穴位可调节阴阳,舒经活血,缓解宫缩痛。

2.2.4穴位贴敷栾俊霞[5]研究发现采用中药贴敷法,以自制中药敷贴于子宫穴、气海穴可疏通经络,补血益气,缓解宫缩痛。

2.3中医护理技术在产后会阴水肿中的应用进展

2.3.1中药熏洗胡水红[6]研究表明采用中药熏洗法,以自制中药熏洗会阴部可活血化瘀、疏通经脉,减轻会阴水肿。

2.3.2湿敷法钟卫平[17]研究发现采用湿敷法,以自制中药湿敷于会阴部可抑制渗出、消肿散结,减轻会阴水肿。

2.4中医护理技术在产后尿潴留中的应用进展

2.4.1艾灸熏蒸熊月珍[18]研究表明采用艾灸熏蒸法,以艾灸熏蒸三阴交、关元、气海等穴位可调整膀胱功能,疏肝理气,促进排尿。

2.4.2穴位按摩王素霞[7]研究发现采用穴位按摩法,运用手法作用于关元、太溪、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等穴位可促进肝脾肾功能恢复,膀胱气化正常,化瘀散结,促进排尿。

2.5中医护理技术在产后便秘中的应用进展

2.5.1穴位贴敷徐佩瑶等[19]研究表明采用中药贴敷法,以自制中药敷贴于神阙穴可疏通经络,通达脏腑,散邪去积,润肠通便。

2.5.2耳穴埋豆刘新芬[20]研究发现采用耳穴埋豆法,以王不留行籽取穴:内分泌、皮质下、大肠、小肠、三焦、直肠、脾、肺等穴位,可通调脏腑,健脾益气,调畅气机,布散津液,促进糟粕排出。

2.6中医护理技术在产后缺乳中的应用进展

2.6.1穴位按摩聂芹[21]研究表明采用穴位按摩法,运用手法作用于乳根、膻中、少泽、脾俞、胃俞、足三里等穴位可激发经络之气,行气活血,扶正祛邪,促进乳汁生化。

2.6.2耳穴埋豆解成香等[22]研究发现采用耳穴埋豆法,以王不留行籽取穴:胸腺、内分泌、胃、肝、脾等穴可调理气血,健脾补肾,疏肝解郁,通利乳络,促进乳汁分泌。

2.7中医护理技术在急性乳腺炎中的应用进展

2.7.1梅花针王秀茜[23]研究表明发现采用梅花针循经扣刺双侧乳房周围及乳晕可通乳散结,调整气血,扶正祛邪,缓解乳房胀痛。

2.7.2穴位按摩孙晓荣等[24]研究发现采用穴位按摩法,运用手法作用于期门、鹰窗、天池、内关、太冲等穴位可通络散结,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止痛,畅通乳腺管,消除乳腺炎症。

2.7.3中药贴敷张军辉等[25]研究表明采用中药贴敷法,以自制中药贴敷于双侧乳房可清热泻火,解毒软坚,活血化瘀,消除肿块,促进乳腺炎症吸收消散。

2.7.4涂药法郭海云等[26]研究发现采用涂药法,以自制中药涂于双侧乳房可理气解郁,活血祛瘀,凉血消肿止痛,通乳散结,抑制乳腺炎症扩散。

2.8中医护理技术在产后失眠中的应用进展

2.8.1梅花针梁永瑛等[27]研究表明,采用梅花针扣刺安眠、神门、三阴交、肺俞、膀胱俞等穴位可以调节脏腑阴阳气血,激发正气,使神有所养,神有所归,促进睡眠。

2.8.2引阳入阴配合气息导引法庄丽等[28]研究发现,采用引阳入阴配合气息导引法,以开天门、推坎宫、按太阳、揉百会、勾风池压安眠、勾廉泉按承浆的推拿方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调和阴阳,引阳入阴,促进睡眠。

3展望

综上所述,通过让护理人员掌握阴道分娩后产后出血、宫缩疼痛、会阴水肿、尿潴留、便秘、产后缺乳、急性乳腺炎、失眠等问题的中医病因及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在阴道分娩后产妇出现上述问题时积极开展中医护理技术能够帮助产妇缓解症状,促进其产后康复,提高其生存质量。有研究证明,在产妇阴道分娩前后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可以促进产妇身心健康的恢复,提高整体护理质量[29]。但是,总体而言,国内外有关在产妇阴道分娩前运用中医护理技术预防上述问题发生的研究总体数量较少,因此,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人员除了认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熟练开展中医护理技术,让产妇及家属能解除顾虑,积极配合中医护理技术以缓解上述问题带来的症状外,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找出预防上述问题发生的中医护理技术,做到防患于未然,让更多的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不用承受上述问题带来的痛苦是我们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丽凤,杨文霞,董国萍.康复按摩在产科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3,42(3):355-356.

[2]郑蓓蓓.耳穴种豆联合中药熏蒸对产后子宫收缩的影响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5,12(2):85-88.

[3]丁洁.中医护理技术在产科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4):128-130.

[4]吴英杰.补中益气颗粒在产妇产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4,24(4):2638-2639.

[5]栾俊霞.产后宫缩痛的中医护理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51):217-218.

[6]胡水红.硫酸镁湿敷配合中药熏洗治疗产后会阴水肿的临床体会[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2):85-87.

[7]王素霞,刁红洁,阎凌.按摩穴位治疗产后尿潴留2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5,23(4):17.

[8]康珲,张鹏,丛慧芳.耳穴压籽治疗产后便秘3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31(1):31.

[9]顾春芳,李丽娟.中医护理在预防产后缺乳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11):139-141.

[10]徐敏君,陈辉兵.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护理急性乳腺炎32例[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133-135.

[11]王丽贤,刘金涛.《内经》理论与睡眠障碍的分类论治[J].河北中医,2012,34(8):1229-1244.

[12]陈丹凤.中西医结合产程护理对分娩结局的影响[J].新中医,2014,46(3):212-214.

[13]高忆,武云娟,冼妮.穴位按摩镇痛法对第一产程活跃期宫缩压的影响[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9,24(4):57-58.

[14]姜娟,乔爱玲,赵玉清.益母草分散片联合中药穴位敷贴促进产后子宫复旧58例[J].中国药业,2015,24(20):129-131.

[15]胡莉丽,张瑞芳,工付英.耳穴贴压法用于分娩镇痛及加速产程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2A):38-39.

[16]李文艳.中医护理干预产后宫缩痛的效果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3):129-130.

[17]钟卫平,邓艳霞.会阴水肿早期应用硫酸镁冷湿敷的疗效观察[J].当代护士,2008(9):88-89.

[18]熊月珍.中医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干预产后尿潴留24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21):140-141.

[19]徐佩瑶,张薏.自拟益气生津汤合穴位敷贴治疗产后便秘60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6(6):67-68.

[20]刘新芬.耳穴疗法治疗妇产科术后及产后便秘的临床观察[J].南通大学学报,2015,35(1):82-83.

[21]聂芹.产后穴位按摩对产妇乳房胀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9):188-190.

[22]解成香,陈正红,王媛.耳穴埋籽促进产后乳汁分泌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5(11):171.

[23]王秀茜.中药内服配合梅花针治疗急性乳腺炎30例[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5):603-604.

[24]孙晓荣,王京红,王丽.手法按摩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8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4,36(2):256-257.

[25]张军辉,权永志,赵军山,等.三黄散联合芒硝外敷治疗急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4,7(8):52-53.

[26]郭海云,王恩礼,钟春嫦.自制中药外敷辅助治疗急性乳腺炎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5):145-146.

[27]梁永瑛,郭艳明,冯辉,等.头针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5,43(1):70-72.

[28]庄丽,汪小冬,张雅丽.引阳入阴推拿改善非器质性睡眠障碍的效果研究[J].上海护理,2013,13(5):32-34.

[29]揭春华,杨清华.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正常分娩产妇中的应用与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8):206-207.

作者:沈晓桦 王娜 余敏 夏杰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医护理技术在阴道分娩产妇中的应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zyhllw/69673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