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药学发展及影响探讨(3篇)范文

中药学发展及影响探讨(3篇)范文

时间:2022-09-03 09:02:31

中药学发展及影响探讨(3篇)

第一篇:中药学实验教学改革

摘要:基于中药学本科生核心能力培养探索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改革。结合浙江中医药大学部级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改革的具体案例,综述中心建设的总体思路、定位和改革方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厚基础、重传承、求创新”为培养目标,搭建专业特色平台、实践创新平台,构建“以中为源,以药为本,学研产并进”模块化中药学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开放式网络化智能信息共享平台,取得显著的成绩。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部级实验教学中心的构建为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可在全国同类院校起到辐射示范作用。

关键词:中药学;实验示范中心;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1总体思路

通过对现阶段学校各级实验室建设现状的调研分析,以及参考兄弟院校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经验[1-5],学院坚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实验技能训练和科学训练并举”原则,围绕“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胜任能力为核心”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立足浙江“医药大省”、“中药资源大省”的区域产业特征,突出“加强基础、开拓思维、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实验教学观念,始终把对学生中医药思维的培养,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放在第一位。在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改革和创新,构建“以中为源,以药为本,学研产并进”模块化中药学实践教学体系,推行中药学特色实验教学方法;构建专业特色平台、实践创新平台、虚拟实验平台,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2中药学专业核心能力解读

中药学专业的核心能力是指涵盖中药的“认、效、制、用”多方面,包括中药基本理论与临床应用、中药基源与鉴定、中药化学、中药炮制与制剂、中药药理与毒理等系统知识,具备科研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于此,学院根据中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厚基础,重传承,求创新,为中药学专业高素质人才培养搭建平台。

3服务学科建设,打造专业特色平台

3.1整合实验室资源,创建“一体化、多模块”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室资源,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依据实验教学基本规律,对实验教学活动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全面的整体设计,创建“一体化、多模块”实验教学组织形式,凸显“以中为源,以药为本”的专业特色。基于实验室相对独立,使得某些实验课内容互不衔接、雷同布置等情况,中心以学科相近、基础融通为原则,构建以平台为依托的“课程群”模式,综合药学、中药学、药剂、栽培等专业实验课程,围绕中药的研究与开发的实践过程,建立包括资源实验教学平台、化学实验教学平台、药理实验教学平台、炮制制剂实验教学平台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其中,资源实验教学平台整合中药学、药用植物、中药鉴定、生药学实验室,培养学生对中药原药材和饮片鉴定的实验技能;化学实验教学平台整合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中药化学、中药分析实验室,培养学生对中药有效成分分析鉴定、质量检验的实验技能;药理实验教学平台整合中药药理学、药理学、中药药效毒理实验室,培养学生开展药理、毒理等动物实验的技能;炮制制剂实验教学平台整合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药剂学、生物药剂学和药代动力学实验室,培养学生中药饮片炮制加工和制剂制备的实验技能。从开展源头辨识(中药鉴定)—品质提升(中药炮制)—内涵挖掘(中药化学、中药药理)—终端制备(中药制剂)一体化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从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入手,设定部分基本技能训练实验,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比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开放性和创新性思维,为就业创业打好坚实基础。

3.2基于课程体系,构建“阶梯式、复合型”的实验教学模式以中药学课程设置为主线,整合专业课程相关实验项目,设置“阶梯式、复合型”实验教学模式。“阶梯式”是指实验教学考核模式体现阶梯式层次式上升,服务课堂教学。第1阶段实验以基础化学为主,着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方法学技能,第2阶段侧重生药等形态学学习,第3阶段以药理(动物实验方法学)、制剂、分析化学(精密仪器分析)为主,学生通过药物的化学合成,天然药物的提取分离及结构修饰,中药的提取制备,各种制剂技术与剂型研究、药物分析、药理与药代动力研究的实验,完成从原材料药到成品药再到品质评价的全过程学习。阶梯式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改变学生对药物研究缺少整体认识的局限性,并首次将与药物研究有关的药学四大学科(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和药物分析)的实验课程进行整合和调整,使学生受到中药学研究实践的系统训练。“复合型”是指实验中心承担的任务由单一的教学或科研,整合为教学科研和服务多功能的复合型,强化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实验教学与科研研究、教师与实验人员在组织机构层面上的结合,人员结构采用专兼职结合,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互通的用人机制,形成较强的实验教学团队和环境。

3.3培养综合技能,实施“师承式,综合性”实验教学方法将中医药“传、帮、带”的师承教育传统和院校教育模式相结合,对中药学专业学生实施导师带教制,侧重培养学生“三基”(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和“五能”(辨、效、制、析、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以促进中药更好地传承。同时,针对以往教学中缺少中药系统研究的实验环节,学院重点开展跨学科的专业综合实验课程建设,开设《中药专业综合实验》,选择典型中药,注重上下游课程之间的渗透和衔接,协调把握课程的相对独立性和连续性,体现多个关联课程整体设计实验内容,实现优化组合。如“中药制剂开发实验”项目将“中药品种品质与鉴定、中药炮制加工、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与分析中药药效与毒理、中药制剂技术”等专业教学融为一体,学生可根据不同的岗位目标选择实验内容,如中药资源品质评价(中药鉴定-中药分析)、中药提取物的药效评价(中药化学-中药药理)、中药制剂制备(中药炮制-中药药剂)等,让学生从实验方法学的角度,理解中药新药研究与生产的过程,达到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

4依托开放性实验室,构建实践创新平台

学院把学科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依托重点优势学科提升专业水平,培植品牌特色专业。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及成果,丰富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开设综合性、设计性,贴合实际生产的模拟实验,推进精品课程建设,提升教学水平;依托部级中药学教学实验示范中心,为本科生参加开放性实验和开放性课题研究活动创造条件;依托优秀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推进名师、教授指导实验教学。围绕中草药创新药物的研究与开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开拓创新性思维,以创意启创新,以创造促创业。

4.1以实训基地为载体,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学院及时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校内实训基地的优势,利用学院强大的科研设备与学术队伍的人才优势,将校内部、省级科研实验室及教师科研实验室作为校内教学实习基地,目前已形成中草药种植园(种植)、中药标本馆(鉴定)、东洲科技园(炮制)、分析测试中心(测试)、比较医学研究中心(药效)和中药制剂工程研究中心(制剂)6个校内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实训与实习,包括野外实习、生产实习、医院实习等,野外实习如药用植物高山实习、道地药材产地实习、标本馆实习、GAP基地实习等;生产实习包括中药炮制、中药制剂生产企业GMP车间、普通车间实习;医院实习包括医院药房实习、模拟医院实习、ADR及GCP参观实习等,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性。

4.2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实验室开放项

目一体化在实验室开放的平台上进行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两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6]:①启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构建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平台,为学院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模式提供了新途径。近年来,学院先后拿出专项经费50余万元用于支持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由学生自主主持的科研项目达65项,参与人数达86人。②中心将教师的科研成果或专利技术应用于学生课堂实验和科研实践等教学活动中,如基于微透析技术的《附子中乌头类生物碱提取物的药动学与药效学研究》获浙江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学生撰写的多篇基于鼻黏膜给药技术、微透析技术的于SCI和一级期刊。③开设“科研导师制”、“科研训练周”等,学生带着问题、带着项目进实验室,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锻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构建师生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④开展以“挑战杯”、中药学/药学学科竞赛、实验技能竞赛为代表的科技学术型的大学生第2课堂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科研小组骨干、龙头力量,力争每年都有新成果。近年来,8人先后在全国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实验技能竞赛斩获殊荣,学生获部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励2项,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励6项,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奖励1项,48篇,完成省新苗人才计划61项。

5借鉴慕课理念,搭建虚拟共享平台

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是近年教育领域出现的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新型网络课程模式[7],既不同于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也不同于以学为主的网络教学,MOOC以教学并重的模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整合嵌入,用于优质课程的资源分享。在我国,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网络实验管理平台,但在实验技术网络平台的交互性建设方面研究还不多,多数教学资源没有对外开放共享[9]。因此,以MOOC兴起为契机,更新教育理念,加强药学类专业实验课程开放式网络式虚拟实验教学体系,是高校未来实验室的发展方向。

5.1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校园网的建立,使教学信息资源共享成为可能[9-10]。构建网络实验平台的真正意义是在这个平台上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学院开放数字虚拟一体化实验室、中药学虚拟仿真实验室,由网络课程、触摸式检索系统、安全考试系统3大模块组成:①提供各级精品网络课程,学生可随时上网进行课程内容预习、复习等,结合开放性实验,通过自主实验反复练习,显著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②中药博物馆(标本馆)设有常用中药触摸式检索系统,安装有《常用中草药》等应用软件,实现了馆藏中药信息数字化,方便学生学习检索;③实验室建有安全考试系统,学生可在线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和进行在线测试,提高了学生的实验室基本素养。中药药剂学虚拟实验室以Flash动画为主,创设GMP下的中药制剂制备模拟情景,提供虚拟操作,实现实时指导、监控和图像的远程传送,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通过输入给定的账号密码进入,熟悉制备仪器使用、制剂工艺设计,进一步加深对实验原理的再认识,强化实验基本操作的能力。弥补受仪器、场地、时间等限制而无法开设实验的局限,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网络环境。该模式既是对基本操作实验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检验,又是培养综合实验技能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5.2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体现平台交互性中药学专业实验课程门类繁杂,参与的师生人数多,以本校为例,仅“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每学年接待的学生逾500人次。借助中心平台,学生和教师以及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交流和讨论,打破课堂时空界限,有利于实验教学的互动性,扩大师生、生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

5.3虚拟实验充分保障学生安全性高等中医院校药学类实验室涵盖学科广、不安全因素多,许多化学实验试剂都具有易燃、易暴、剧毒、强腐蚀性,虚拟实验室的构建可以为学生在课后提供一个虚拟的实践空间,可以无限地重复练习,即可防止试剂的浪费,又能避免操作失误所带来的危险[11]。

6结语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研究,结合实践教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的特点,中心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具有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过程一体化、项目模块化相结合的实验教学体系;线上模拟线下实训相结合的实验技术;以学生自主训练为主,第2课堂为辅,双向互动的实验教学方式;以考核学生综合能力的实验考评制度。该模式强化了学生中医药思维、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力”,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中医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当然,如何进一步完善实验中心建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仍需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黄真 钟晓明 陈建真 王可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高治平,刘刚,刘运美,等.药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及其实验室建设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234-239.

[2]贺冬秀,雷小勇,高治平,等.药学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改革初探[J].药学教育,2006,22(3):42-44.

[3]卑占宇,郭小慧,何新蕾,等.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虚拟实验室学习平台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5):163-167.

[4]杨策,雷蕾,温先荣,等.中医药实验室信息交流平台建设[J].中国数字医学,2015,8(3):113-115.

[5]钟玲,金钱星,徐珍霞,等.药学实验室平台建设的探索[J].药学教育,2006,22(5):56-57.

[6]毕海霞,张艳蕊,王伟,等.自主创新开放实验室预约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3):162-167.

[7]沈珺.Mooc课程与开放大学在线课程对比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0(6):23-26.

[8]樊红霞,柴成文,顾聪,等.借鉴慕课理念,加速高校化学实验室网络平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31):26-28.

[9]王利.医科大学省级重点实验室开放性服务平台的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5:252-253.

[10]张利文,陈义胜,高永钢,等.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J].科教导刊,2015,2:11-12.

[11]郑军,曾照芳.医学检验本科教育虚拟实验室构建的研究与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1,10(2):233-235.

第二篇:中药学科研能力培养策略

摘要:笔者针对中药学学科建设特点、本科生能力培养要求及教学现状,提出一种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教学方法,并从项目来源和选择、项目设计、项目实施等方面对项目驱动教学过程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探索。研究表明,项目研究方案设计和实施往往多人协作完成,结合科研课题进行项目驱动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热情,有效培养学生发现实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有助于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

关键词:中药学;项目驱动;科研能力

1项目驱动教学的培养模式

1.1项目来源和选择原则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中,项目的来源和质量对教学效果影响显著。项目一般选择原则是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可行性和一定的挑战性,应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与技能的能力。中药科研项目主要来源于国家或省部级的纵向课题中的子项目或任务分工,部分来自校企合作课题(纵向、横向)。项目选题过小或过于简单会失去项目教学的意义,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反之,选题过大或实验指标过高,会使学生无从下手、望而生畏,从而丧失勇气和信心[5]。例如,将2015年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分任务《广金钱草优良品种选育方法及种植控制技术研究》中EMS诱变育种的部分内容设计驱动教学项目《EMS诱发广金钱草突变体库的构建》,既有综合性、可行性,又兼具探索性与趣味性,学生反映良好。

1.2项目设计在设计项目时,可将一个科研项目划分为若干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子项目,再将每个子项目分解为多个任务单,每个任务单通过设置相应的问题情景引出任务。项目的设计侧重综合应用性,交融结合学生所学或即将学习的知识,并注重不同学科之间内容和知识的横向整合,提高学生对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6]。例如,《EMS诱发广金钱草突变体库的构建》一项目就将药用植物学、分子生物学、中药栽培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分子标记技术和植物病原体抗性鉴定技术等学科和技术结合起来,综合应用性强,学生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将已学的知识综合应用,并通过查阅书籍和文献,学习很多未知的知识和技术。

1.3项目实施

1.3.1公布实验项目提前一个月向学生公布实验项目内容及要求,同时成立指导教师小组,学生以3~4人自由组成实验小组,教师根据已参加本校“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的专业和其个人兴趣,分配实验项目给每个实验小组。同时,指导教师所在的实验室做好实验准备工作。

1.3.2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查阅文献的方法,了解相关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制定初步的项目实施方案,包括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内容、技术方法、预期结果和可行性分析。教师根据方案设计的可行性以及实验室所具备的条件对实验方案提出建议,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不断修改完善。实施方案制定好后,每组学生首先对本组的方案进行自我评价,对照目标和要求找出存在的问题,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然后,每个项目组向所有项目组的同学介绍和展示本组的方案,教师和其他组的同学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7]。最后,学生按照“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要求撰写申报书,以提高自己科研课题申报书写作能力,教师指导学生以此申报书申请相关课题。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对于在学生知识和能力范围之外的实施内容,以及难以解决的部分内容,教师则进行必要的知识讲授和点拨,并提示他们充分查阅文献和参考书籍,并利用搜索工具,进一步深入查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通过每个有针对性的项目,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1.3.3实施项目方案项目教学过程的驱动应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让学生的思考推动项目的实施。在项目进行过程中,每一个步骤教师都要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关于“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和“怎么做最好”的讨论,然后指导学生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尝试并学会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这样既可保证学生掌握完成具体工作步骤的方法,也让学生学会了如何寻求解决方案[8]。教学过程中,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导师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或面授、网络、电话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以真正达到个性化教学的目的[9]。比如,《EMS诱发广金钱草突变体库的构建》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不断探索、尝试不同的实验方法和解决方案,从中学习和收获很多。其中期总结如下:“EMS诱变后,我们遇到了第一个难题就是组培瓶里生长两个月左右的诱变植株停止生长,或者是长成了愈伤组织,当时实验停滞了较长一段时间,因为要排除培养基配方的原因和其他原因。经过和老师的不断沟通和探讨,最终决定直接播种至泥炭土和珍珠岩的混合基质中,结果种子发芽率较高且长势良好,三个月后植株已进入成熟期,从性状上看已经有变异的趋势;之后便到了筛选和鉴定突变体,前期实验方案是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筛选,但是结果并不理想,于是我们又尝试根尖染色体切片,但由于此时植株已到成熟期,根尖染色体切片观察效果也不好;后来老师引导我们又查阅大量文献,最终确定采用ISSR分子检测;随后,在提取总DNA的方法上也是试了很多种,采用天根试剂盒和自己配的试剂提取效果都不好,后来根据文献尝试改良CTAB法提取,终于成功提取出质量较好的总DNA;接下来便是选择分子检测的方法,本来是打算尝试用ISSR通用引物,但是又在一篇文献发现有人做过同属植物的ETS-SSR分子标记,便先跟深圳华大基因订购合成了文献中的26条引物,筛选出了6对扩增效果很好的引物,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变异组条带的不同,出现了变异位点。目前,实验都按照着实施方案一步步进行,结果也在往好的方向发展,非常开心。接下来要做的工作便是大批量的筛选变异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学生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不断尝试、如何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问题解决后,学生也受到了鼓舞,信心倍增。

1.4项目总结与评价项目完成后,教师指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学生按照科研论文的形式撰写规范的实验报告和研究论文。同时,每个小组进行成果汇报,重点讨论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谋求解决方法的过程,并探讨今后如何改进和提高项目开展方式和实施过程;教师可根据每位学生的学习态度、表现和成果及时地一一进行分析点评,既要肯定学生的表现和成绩,也要针对其不足之处给予建议以促进学生获得更大的提高[10]。通过这样一种“学习-实践-反馈”的过程,学生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到的知识和技术可以更好、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实施项目驱动教学法的体会

2.1学生学习热情和信心高涨经过应用项目驱动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科研项目研究的实践发现,项目驱动教学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和提升他们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7]。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而且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快速适应实际工作的能力,表现出比过去更大的参与热情和学习主动性。

2.2提高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项目驱动教学所选学生一般为已进入实验室学习一至两个学期的大二或大三本科生,是在完成了基础课程学习之后进行,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而且,所选项目都是真正存在的项目,已经过评审和论证,可行性高,且综合性较强,没有现成的实验指导书,要求学生必须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创新能力,借助以往所学知识,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制定出详尽、可行的实施方案,有利于培养学生系统完整的科研思路,锻炼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方案实施过程中,实验时间和操作程序都需要学生自行统筹安排,遇到问题需要学生主动思考并跟指导教师探讨解决方案,实验失败可以寻找原因后重新制定方案;在撰写实施方案、论文写作、制作幻灯答辩等多个环节中,学生需要对查阅的信息进行加工,对已有数据进行分析,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信息加工和数据处理的能力。在实验中,学生也能提出了一些目前学科中正在探讨的问题,表现出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本实验室在2009~2015年期间,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实践,多名学生在比赛中获奖或获得校级、省级项目资助,或者撰写的论文已向国内核心期刊投稿,或者获得出国留学或保研资格。所获部分阶段性成果见下表1。

2.3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项目方案设计和实施往往多人协作完成,从文献查阅、方案设计、项目分工到实验的操作都要求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都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每个学生都熟悉整个科研项目的设计构想,明确自己的设计定位,在较完整理解项目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科学研究。学生之间必须各自发挥所长紧密合作才能顺利完成项目。绝大多数学生认可了团队协作的必要性,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结合科研课题进行项目驱动教学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科研热情,可作为提高、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和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不断深入探究和完善[11]。

3结语

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在以教学为主的同时开展科学研究,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另一方面可以获得许多与教学相关的信息,并可以把这些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中去,充实和丰富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又不断有新问题出现,促使教师去搞科研,这就自然形成了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5]。结合科研课题实施项目驱动教学,增强了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从教师科研课题中选择项目对学生来说更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参与积极性更高。其次,学生在实验过程的创新构想对教师的科研工作也有很大的启发和帮助。总之,项目驱动教学对实现中药学专业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均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桂芳 赖小平 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参考文献:

[1]霍芳.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236.

[2]刘卫,刘金岭.基于项目驱动教学的应用型本科生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13):235-236.

[3]柯胜男,黄明和,雷刚.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7,(8):25-27,33.

[4]张文平,刘波兰,马廉兰.结合科研课题开设医学微生物学系列综合设计性实验[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8):1861-1863.

[5]沈娜.中职计算机VB课程教学中项目教学法的尝试[J].科技资讯,2010,(8):172.

[6]徐雅斌,周维真,施运梅,等.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125-127,130.

[7]王荻.项目驱动教学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6):17-18.

[8]黄明和,雷刚,郭斌,等.“导师制下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7,(2):29-31.

[9]李红斌,许业进.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广西教育,2009,(15):83.

[10]苏珂,龙艳,林枫,等.项目驱动教学对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1,13(7):642-643.

第三篇:中药学建设与实践分析

摘要:河南中医药大学中药学学科设置于1959年,从1997年首次跨入河南省重点学科,至今已经连续建设五届。其中,从2004年以来,连续两次被评为河南省重中之重建设学科。随着多年的积淀和发展,学科由建设之初涵盖的中药化学、临床中药学和分析测试中心组成单元,已经形成涵盖中药化学、临床中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栽培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等多个分支学科的一级学科,已经打造成为河南一流中药教学、科研、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特色重点学科,整体进入国内同学科第一梯队。本文从学科研究方向、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条件建设和产学研等方面介绍我校中药学科的建设与实践。

关键词:中药学;建设;发展方向

1中药活性成分研究及新药开发研究方向

该方向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分析化学、植物化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综合手段,分别从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研究中药复杂的化学成分,对中药活性成分尤其是水溶性成分进行研究,为开展中药的资源、种植、药效物质基础等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新药开发和相关研究。学科在国内较早开展水溶性成分的研究,解决了中草药中水溶性成分的提取、浓缩、分离、检测等整套技术难题,研究水平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学科开展中药化学成分的可拆分可组合性研究,构建中药化学组分配伍的理论和技术体系,诠释了中药的药性理论和作用模式的现代科学内涵,为现代中药研制和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2中药品种整理与药用植物资源研究方向

该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研究,药用植物种植及田间管理研究,中药材产地加工与质量控制研究以及中药材质量标准的制定等方面。对河南道地药材冬凌草、连翘、山茱萸、柴胡、银杏、葛根、怀地黄、茜草等的种质资源及规范化种植进行了系统研究,建立了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和药材质量评价标准。同时也为我省道地药材的规范化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目前与河南宛西制药、羚锐制药、顺势药业、济世药业、豫西药业等开展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课题研究及基地建设。建立河南道地药材种质资源基因库,重点对怀地黄、怀山药,山茱萸等进行品种培育和改良,培育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中药材新品种。针对河南道地大宗药材病虫害种类进行防止技术研究,初步建立其病虫害防治体系,制定相关的综合防治标准。制定和完善了冬凌草、山茱萸、柴胡、金银花、怀山药、裕丹参等药材的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

3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化研究发向

该研究方向主要对河南道地药材或主产药材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深入系统研究,逐步形成了以河南道地药材为主的加工炮制技术和饮片质量控制研究为主的特色和优势。在怀药、禹药以及斑蝥、山茱萸、猫爪草、卷柏、桔梗、雄黄等河南道地和主产药材的加工炮制研究方面处于领先水平,在国内首次建立了怀地黄、怀牛膝、怀山药等中药炮制工艺规程和饮片质量标准。服务于我省饮片加工企业,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培育示范加工企业。与我省企业等进行行业合作,申请药材饮片国家批准文号。河南道地大宗药材颗粒(饮片)炮制规范和“河南道地大宗药材颗粒(饮片)质量标准”。

4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研究方向

该研究方向从中药资源种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更新,研究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中药现代化;基于中药材的栽培知识和技能及中药材质量分析评价,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质量标准;从濒危中药的调查中寻找新的替代用品,建立新的药用资源和食品资源;利用现代技术开展物质合成机理以及中药新品种选育的研究。目前,按照“GAP”的要求,系统的对怀地黄、冬凌草、山茱萸、柴胡、金银花、怀山药、裕丹参的种质资源等进行了研究,制定和完善了怀地黄等药材的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指导并协助制药企业完成了山茱萸、怀地黄、怀山药、冬凌草等药材的GAP认证。

5中药药性理论及中药应用研究方向

本方向针对中药的基本问题—药性理论、中药功效与应用,按照中医药的科学思维,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研究。目前主要开展了中药药性物质研究、中药抗焦虑研究。中药药性物质研究:提出“性效同源”新观点及通过中药功效物质认识药性物质的新思路,建立了“病证-药效-血清药化学”结合认识中药药性物质的系统方法。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中药归经研究。先后开展了鲜地黄、生地黄、熟地黄、生姜、干姜、炮姜等药性物质研究。开展熟地黄、百合、知母、酸枣仁、五味子、丹参、黄连、石菖蒲等中药抗焦虑筛选及组方研究。中药新药创制及大品种二次开发,阐明药效作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完善内在质量,强化“可控”“稳定”,提高制剂工艺,改进剂型,适应当代社会需要。在“十三五”期间,中药学科将坚持以人为本,以现代中药研发为主线,紧紧围绕国家医药科技发展的大健康总体战略需要,针对现代中药研发重大科技问题,以理论创新、技术创新为重点,以创新平台和能力建设为基础,组建创新团队,培养高层次的中药制药创新人才,搭建产学研紧密联合的现代中药研发平台。发挥研究的特色优势,针对河南省大品种中成药,阐明药效作用,提高临床用药的准确性,完善内在质量,强化“可控”“稳定”,提高制剂工艺,改进剂型,适应当代社会需要,阐明中药及其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解决现代中药研发的关键技术,研制一批安全有效的现代中药。使中药学科成为现代中药学开放性教学、科研基地和国内外交流的重要基地,成为中药制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基地,抢占国内外中药行业的某些技术制高点;实现向中药行业提供技术服务,促进中药行业实现技术升级,为推动中药现代化和提高我国中药产业的竞争力作出贡献。

作者:李红伟 田连起 单位:河南中医学院药学院炮制学科

参考文献:

[1]卢萍,朱鑫,王宪龄,等.中药学特色专业建设探索[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8):136-137.

[2]卢萍,曹峰,苗明三.对现阶段中药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向的思考[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8):116-117.

被举报文档标题:中药学发展及影响探讨(3篇)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zhongyixuelunwen/697709.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