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学习倦怠比较范文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学习倦怠比较范文

时间:2022-08-08 09:58:31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学习倦怠比较

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学习心理,一类在学习压力或缺乏学习兴趣的情况下对学习感到厌倦的消极态度和行为。[1]具体而言,学习倦怠主要指,学生因长期的课业压力和负担,对课业活动的热情逐渐消退、对同学的态度冷漠疏远,从而形成了情绪耗竭、乏人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恶性循环现象。[2]有研究显示,医学生在抑郁、焦虑、自杀意念上的比率逐年上升,并且与他们入学前或同龄人相比,其整体心理健康状况欠佳。[3]为调查医学生和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基本情况,本文以温州医学院各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引用了连榕和杨丽娴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倦怠问卷》[4],比较分析两类学生的学习倦怠差异,探究引发大学生学习倦怠的诱因,并结合实际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调查结果及分析

调查概述:问卷共20个问题,每题采用5分制,5个选项“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的分别对应1到5分。问卷得分越高,学习倦怠水平越严重。调查中,发放问卷255份,回收率100%,筛选出250份有效问卷,其中医学生占52.4%,非医学生占47.6%。根据调查结果,两类学生的学习倦怠平均分为2.59,倦怠水平处于中低水平;三个维度倦怠水平的高低,依次为“情绪低落”(2.75)、“行为不当”(2.56)和“成就感低”(2.39)。

二、结果分析与反思

两类学生群体在学习倦怠及其三个维度上的水平,非医学生均高于医学生,其中两者“行为不当”的差异最大。同时,两类学生各自在三个维度的水平,高低依次均为“情绪低落”“、行为不当”和“成就感低”。下面从不同角度分析两类学生的倦怠水平。

(一)性别因素对于不同性别的学生,无论是医学生还是非医学生,女生的倦怠水平都比男生高,且在“行为不当”的差异最大。对于同性别的学生,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均高于医学生。而三个维度中倦怠水平最高的,医学类女生是“行为不当”,而医学类男生及非医类学生均是“情绪低落”。

(二)年级因素纵观各年级学生的情况,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均较高,尤其是大二年级的;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总体上随学龄的增加逐步上升,且大四医学生的水平已与非医学生相当。分析各年级学生三个维度的情况可知,大五医学生的“行为不当”是三个维度中最高的,且均高于其他学生的各维度;其他学生的三个维度中,“情绪低落”水平均最高;所有学生的“成就感低”,整体上随学龄的增加呈降低趋势。各年级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变化主要受“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两个维度的影响。

(三)成绩因素不同学习成绩层次学生的倦怠情况,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与成绩负相关,即成绩越好,倦怠水平越低;而非医学生中成绩中游的倦怠水平最高,成绩上游的倦怠水平最低。两类学生各维度的水平,也随成绩做类似的变化。除成绩下游的学生外,非医学生的倦怠水平均高于医学生。而从三个维度来看,不同成绩层次的两类学生,“情绪低落”均高于其他维度。成绩处于上游的学生中,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高于医学生的主要原因是,两者在“行为不当”上相对有较大差距。

(四)家庭背景因素来自类似家庭背景的两类学生之间,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均高于医学生;就三个维度而言,除乡镇学生的“情绪低落”外,非医学生各维度的水平均高于医学生。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之间,来自乡镇的医学生,在医学生中学习倦怠水平最高,且“情绪低落”和“成就感低”的水平也是最高的;来自农村的非医学生,在非医学生中学习倦怠水平最高,且“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的水平也最高。而医学生的“行为不当”和非医学生的“成就感低”,分别与家庭环境的城市化程度呈正、负相关。学习倦怠的三个维度之间,各类学生的“成就感低”水平最低,尤其是来自城市的学生;而“情绪低落”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是来自乡镇的学生。

三、降低倦怠水平的几点建议

学习倦怠是一种个人心理状态的综合表现,因此学生自身的人格特征、价值观和主观态度,均会对学习倦怠产生影响。不同性别、年级、成绩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在专业的认同感、兴趣及学习驱动力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大学生各类环境的影响。因此,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改善学生家庭环境,是降低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一)改善学校整体育人环境“泡菜理论”向人们揭示了环境育人的深刻道理,强调了优化校园环境在提高教育质量中的重要位置。校园环境是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其中大学文化是核心要素。[5]大学教育管理者必须着眼于学生情绪低落和行为不当的现象,营造严谨求实、善于创造的良好校风,建设严谨笃学、全面教导的优良教风,塑造诚实守信、敢于创新的良好学风,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硬件设施在环境育人中的重要性,在于能赋予学生直观上的环境印象。由于医学院校常以医学生为主体、重点,较注重对医学类教学设施的投入,因此在相对被冷落的氛围下,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更易高于医学生。因此,医学院校在学习硬环境的投入方面,应充分考虑非医类专业的需要,创造、加强非医类专业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校风、教风与学风建设的关键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教师的素质,一方面是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是提高教师的人文关怀力。高校教师合理、灵活、有效的教学和管理方法,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和民主的学习环境,形成浓厚的学术环境,提高学生的课程参与度和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因缺乏对校园生活的新鲜感而产生的倦怠。因此,教师应灵活地采用各种多媒体教学手段,合理地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开展各类学习活动;参与修订并严格执行各类学习、考试制度。人文关怀是指教师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通过构建平等、互助、和谐的人文环境,了解、关心学生遇到的各种困难,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和行为上的问题。教师的人文关怀,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动态,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能根据学生的性别、年级、成绩水平、家庭背景等特点,给予不同的关怀,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其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带来正附加值。

(三)合理设置课程,丰富教学内容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合理设置理论知识、素质教育、实践指导等课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从而增强社会和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应是能够打好基础、拓宽知识、加强能力、因材施教,进行全面素质教育,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力。[6]在医学院校,大多已形成较系统的医学教学课程,有效的医学生实践指导课程和平台;而非医类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体系通常相对滞后,且非医学生的实践机会相对较少。因此,医学院校必须在建立医学生实践平台的基础上,利用现有资源,为非医学生在四年中设置实践课程。对于课程设置中普遍存在的课程设置较单一、理论和实践相离等问题,医学院校应在优化现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加交叉学科的理论教育,普及沟通技巧、管理学、经济学、营销学等人文知识,加强职业教育,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对非医学生而言,特别要注重培养他们的交流沟通、管理协调等实践能力。

(四)督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学生健康成长、良好学习的重要条件。家庭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经济条件、期望、关爱等方面,其中合理的期望是一个综合性的因素。家庭期望往往是父母把自己的梦想与愿望追加到子女的身上,对其进行形象和角色定位而形成的。父母根据自己的期望,会为子女设定各阶段目标,进行行为引导和思想教育,从而影响子女的行为、目标和理想信念等。因此,合理的期望,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其学习,助其成长;盲目的期望,不仅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负担,还会给学生、家长带来失落感,进而可能给学生带来更多的负担。因此,教师应多与学生及其家长沟通,了解其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情况,介绍学生所读专业的特点、就业前景,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帮助学生从心理和行为等各方面适应大学校园环境。在这个过程中,督导家长多与学生交流,多了解学生学习成绩之外的各方面情况,遵循家庭期望和教育的适度原则,进行正确地引导和教育,从而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中非医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均高于医学生,其中两类学生“情绪低落”维度水平均最高。为降低医学院校中学生的学习倦怠水平,应针对学生的专业类别,从营造学校内外部良好学习、生活环境的角度出发,采取侧重点不同的措施。

被举报文档标题: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学习倦怠比较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yxjxlw/60813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