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分析范文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分析范文

时间:2022-07-07 05:19:15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住我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为对照组,同期入院患者40例为试验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积极给予强心、降血压、利尿及扩血管等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2000IU/次,2次/周,维持血红蛋白在120g/L。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血压改善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容积。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均不同程度改善,肺部湿啰音及气促发作频率减少,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但试验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容积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出现轻度头痛1例,血压轻度升高2例,未见肌肉关节痛、过敏反应等并发症。结论: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明显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并具有较好的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促红细胞生成素;心功能;临床症状

心脏炎症、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心肌病以及心肌梗死等多种因素均可导致心肌损害,进而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心脏泵血能力下降,最终引起心力衰竭[1]。慢性心力衰竭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液体潴留,病情可稳定、恶化或失代偿[2]。目前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目标主要为延缓和防止心肌重构的发展、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心衰的住院率和死亡率[3]。贫血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相当普遍,而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显著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并发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浓度,进而改善患者活动耐力和心脏功能[4,5]。本文即对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收住我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8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45~79岁,平均年龄(61.3±3.7)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3.7±1.3)年;原发疾病类型:高血压心脏病20例,冠心病10例,肥厚型心肌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例;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Ⅱ级7例,Ⅲ级36例,Ⅳ级5例。同期入院患者40例为试验组,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2~81岁,平均年龄(61.7±2.8)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3.5±1.5)年;原发疾病类型:高血压心脏病19例,冠心病9例,肥厚型心肌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例;心功能分级:Ⅱ级6例,Ⅲ级30例,Ⅳ级4例。两组患者均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心悸,听诊可闻及肺部湿啰音;经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并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原发性瓣膜病变、低血压或休克、对促红细胞生成素过敏、急性冠脉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阻塞性肺疾病、二度及其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未置入起搏器以及低血压者。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积极给予卧床休息、调整生活方式、消除发病诱因以及控制饮食等,并给予强心、降血压、利尿及扩血管等常规药物治疗,以利尿药(呋噻米片,20mg/d)和降压药(依那普利片,4mg/d)为基础治疗,当心率>75次/min时加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50mg/d)。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2000IU/次,2次/周,维持血红蛋白在120g/L。治疗期间监测两组患者血压、心率等心功能指标。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心功能、血压改善情况,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容积;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或组内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上述两组患者血压、心率、临床症状以及超声指标进行比较,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症状

试验组肺部湿啰音和气促症状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心功能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均不同程度改善,6min步行距离明显增加,但试验组6min步行距离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3血压及超声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左室舒张和收缩末期容积均显著下降,左室射血分数上升,但试验组改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4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试验组出现轻度头痛1例,血压轻度升高2例,未行特殊处理,且未见肌肉关节痛、过敏反应等并发症。对照组未见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所引起的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是心脏相关疾病的终末状态。慢性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患者中病死率显著增加的唯一病症,且随年龄增长,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显著上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营养不足、药物因素、肾功能不全或TNF-α等细胞因子影响,大多存在贫血现象[6]。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有效物质,其临床效果已得到大量证实。贫血患者因携氧能力低下,迫使心脏增加排血量,因而增加心脏负担,加重心力衰竭症状[7]。故有效改善贫血可成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途径。研究显示,在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气促、肺部啰音等心衰症状、心功能、血压以及超声检测指标均获得更为明显的改善,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究其原因,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显著增加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增加单位体积血液的携氧能力,进而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功能。在治疗8周后,患者6min步行距离显著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基本恢复正常,左室射血分数超过40%,表明患者心脏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此外,治疗期间出现轻度头痛1例,血压轻度升高2例,但症状均较轻微,未行特殊处理后自行消失,未见肌肉关节痛、过敏反应等并发症,表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具有较好的治疗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跃钢.促红细胞生成素皮下注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贫血患者心功能及血红蛋白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6,36(5):32-34.

[2]陈振云,陈侃,熊海刚,等.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心脏杂志,2014,26(2):207.

[3]蒋建光,王芳芳,潘敏,等.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重症心力衰竭伴贫血患者的疗效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7(1):100-104.

[4]范智文,李志樑,靳文,等.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对照研究〔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6,22(1):59-61,77.

[5]许卫,陈永权,伍金雷,等.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的抗凋亡作用及对AKT蛋白表达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6,44(1):63-66,130.

[6]张斌,陈赛勇,曲环.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9):792-794.

[7]王仕军.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采用左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5):184-185.

作者;孙红蕾;杜晓亚;王海芹 单位: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央医院心内科

被举报文档标题: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xlsjlw/70531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