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微课在医学生物学教学的运用范文

微课在医学生物学教学的运用范文

时间:2022-06-12 04:51:03

微课在医学生物学教学的运用

摘要:医学生物学课时的限制,以及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使得医学生物学理论课和实验课内容的传授面临巨大的挑战。通过把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有机、合理地融合起来,按照课程内容分类和微课不同形式的要求,探索微课制作和使用的方式和方法,使教师和学生合理、高效地使用,达到快速、有效传授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微课;医学生物学;课程融合

微课应用的瓶颈是微课制作者与使用者的脱离,造成难有实用、高水平的微课作品产生。广大一线教师不具备微课制作的专业知识和艺术角度,而专业制作人员又缺乏教学课程的专业理论和教学经验。鼓励和促进一线教学人员通过学习专业制作技巧之后来制作实用性的微课,有助于微课的有效应用。通过一线教师的努力和实践,在医学生物学教学中积极开展微课应用的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我国的医学教育中,越来越显示出医学生物学的重要性和其必不可少的基础作用。医学生物学从医学科学角度讲述生命现象的一般原理和发展趋势,根据生命科学的发展规律阐述与医学相关的发展趋势,为医学生学习医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1]。特别是最近20多年来,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迫使医学生对医学相关的生物学知识产生大量的需求,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医学专业知识解决医学实际问题。同时,生物科学的快速发展也冲击着医学生物学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大量快速增长的知识和有限学时的矛盾,以及新技术和新实验方法与现有实验条件的矛盾,这些都要求我们提炼部分知识出来引导学生自学,把理论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内容有机、合理地融合起来,选择微课等形式开展教学和提供给学生作为自学的素材[2]。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微课短小精悍、主题明确、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特点,而且可以把医学生物学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实验过程形象化,使新知识、新进展快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

1进行课程融合,提炼重点知识

作为微课素材医学生物学理论和实验课内容的融合是生物科学快速发展的要求。人类进入了知识爆炸的时代,现有知识每年在以10%的速度更新[3]。特别是生物学知识,随着新的实验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核酸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积累了大量的实验数据从而催生了生物信息学的崛起。蛋白质三维结构的测定,核酸三维结构的测定,构建了丰富的立体结构数据库,使得结构生物学快速发展。进而产生了大量的理论和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为人类理解和改变生物现象,造福人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知识保障。这也使得医学生物学的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生物学知识的快速增长,以及与医学的迅速融合,加上医学实践的广泛开展也促进生物学知识的大量积累。医学生物学的知识体量和知识体系迅速扩增,不增反减的教学课时完全不能满足医学生对医学生物学知识学习的要求。许多医学生不得不盲目自学生物学知识以便能比较好地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这种现状要求我们在有限的教学学时下和有限的实验条件下,把大量的医学相关的生物学知识和实验技术有机融合,有序、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医学生物学课程融合就是打通理论课和实验课之间的分割,从教学效果角度来考虑和分配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内容。合并相互关联的知识和实验内容,系统全面地阐述问题和提供实验解决方案。基本必需的动手操作实验保留下来在实验室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把思维训练和知识传输的理论和实验技术提炼出来,采用各种形式,合理分配在理论讲述和学生自主学习之中。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发现,传统的以教师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知识快速增长的医学生物学的教学要求[4]。必须引入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完成医学生物学的教学。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引进微课教学,可以满足医学生物学的教学需求。微课短小精悍、主题明确,一个知识点或一个主题构成一节微课,10min左右,非常适合微时代碎片化学习的要求[5]。微课可以是一段录像、一节动画演示、或录音或文字等,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利于学生预习、自习和复习。通过微课,把医学生物学中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复杂的实验过程形象化,便于学生接受。由于微课制作周期短、制作容易,相比较传统的录像课、精品课、慕课等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使新知识新进展快速有效地传授给学生[6]。同时,微课还是翻转课堂和慕课的有效资源,为医学生物学理论和实验课融合提供更多的教学形式上的选择。

2课程内容分类和微课形式分配关系

微课的应用要适应课程内容的要求。医学生物学理论和实验课融合提炼后,课程内容分为以下几类:叙事类、运动演进类、实验描述类、推理推导类、归纳总结类。叙事类: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分类。运动演进类:核糖体与蛋白质合成,内膜系统细胞器的变化,细胞分裂,配子发生,受精,染色体的形成。实验描述类:实验流程图,动物克隆技术,干细胞技术,分子诊断。推理推导类: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生命的起源,细胞周期,基因表达调控,基因突变修复,分离律,自由组合律,染色体结构畸变,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疾病的机制。归纳总结类: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比较,断裂基因的结构,遗传疾病的特点。当然,课程内容有时不能只用一种类型加以描述,可能要用多种类型混合来进行描述;但是,医学生物学的课程内容有一些明显的特点,对运动变化的现象描述比较多,需要推理推导的结论比较多。当然,需要描述的结构也非常多,包括宏观层面、微观层面和分子层面的各种结构。生物学就是在这些结构的基础上,观察和描述它们之间的变化,从而建立对生物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生物功能的推理、归纳和总结的知识体系。在选择微课形式的时候,就要适应医学生物学的特点,多选用动画、图片等来描述生物学的结构和变化过程。有人把医学生物学微课分为讲授类、提问类、讨论类、演示类、练习巩固类、课外拓展类等[7]。根据笔者的经验,微课可以只集中表现一个问题或知识点,也可以是一段微缩的课程。因此,可以在讲授、演示、拓展类中添加提问、讨论以及练习巩固的内容,形成比较完整的微小课程单元,供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自学。这样,可以很方便地把医学生物学中的叙事类、推理推导类、实验描述类内容用讲授类的微课形式来表现,把运动演进类、实验描述类的内容用演示类的微课形式呈现出来(表1)。在演示类的微课中,大量使用图片、动画、蒙太奇过渡等描述手段;在讲授类的微课中,偏重于使用文字和语音,辅助以表格、图片等手段。使活泼、运动的画面中有静止的画面和停顿;平淡直述的讲授中穿插有图片、表格以及少量的动画。制作动静结合、快慢有序、丰富有趣、生动活泼的教学素材,引导、吸引、留住学生来学习。

3微课使用中的策略微课应用的成效

首先取决于传播平台的建设。已经建成并使用的校园内全覆盖网络环境,使每位教职工和学生都可自由地通过电脑或手机随时随地登录校园网。学生可在自主学习平台、教学单位网站找到相关的学习辅助材料,也可以参加教师主导的社交网络平台(微信群、QQ群、直播间)开展有序学习。微课是学生自主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种资源形式,可帮助学生预习、学习和复习,深受学生和教师喜爱。微课应用效果与教师的责任心和互动频率有重要关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坚持学习的恒心和毅力都在形成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方案,有序推进,引导学生学习[8]。教师还要经常定期和不定期地引导、督促和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使他们把自主学习逐渐变成自觉的行动。学生在选择学习资源时,微课是最受欢迎的形式,以前的视频课逐渐退居其后。微课应用效果与微课质量的关系密切。问题明确、设计制作精良的微课最受学生的欢迎[9]。学生经常观看和使用微课,提升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成绩[10]。因而,微课的制作和使用也要从粗放制作追求数量演变为追求质量上来,逐步淘汰和更换使用效果差、制作欠缺的微课。使高质量的微课数量覆盖绝大多数知识点,方便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课程内容的融合和提炼是医学生物学快速发展的要求[11]。在理论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许多生物学实验方法的内容,而医学生物学的实验教学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内容总是滞后理论内容的出现,这就需要融合理论课内容和实验课内容来适应教学需求,用微课等新的教学形式来完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和理论、实践知识的获得都能够有效实施。每个人都有手机等上网设备,无处不在的网络环境,使得学生的学习资料获取更便捷和快速,学习时间更灵活分散。微课适合这种碎片化的学习要求,已经成为了灵活、便捷和高效的教学辅助资源。充分发挥教师有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建立适度监管教学过程的良好教学氛围,是教学内容合理整合、适当调整、有机融合和教学手段不断创新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傅松滨.医学生物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王爽,高捷,郭玉芳,等.微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5):769-770.

[3]曹硕.入世后有八种人日子不好过〔J〕.华商.2002,(1):46-47.

[4]蔡志奇,黄合婷.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1):13-16.

[5]胡铁生.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建设模式和发展趋势〔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8:45-47.

[6]王继良.基于微课的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4:79-82.

[7]夏金婵,张小莉,李业亮,等.微课应用于中医院校医学生物学教学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2),34.

[8]王俊林,冯修猛,张春芳.高等医学教育刍议〔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4):673-676.

[9]宋彬,纪世召,马洪运,等.基于MOOC理念的混合式教学法在八年制临床课程整合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6,24(2):303-305.

[10]蒋幼凡,岳秀,刘晓.关于临床教学模式的转变与思维创新的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3):307-308.

[11]刘长青,陈昌杰,吴守伟,等.医学院校生物科学专业课程群衔接优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9):1362-1363.

作者:曾凡龙;阮绪芝;王晓雯 单位:湖北医药学院基础医学院医学生物学教研室

被举报文档标题:微课在医学生物学教学的运用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swxlw/715180.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