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范文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范文

时间:2022-06-12 04:07:41

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诱发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总结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治疗方案,分析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恶心呕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者中涉及18种疾病,其中消化系统疾病12种,非消化系统疾病6种。消化系统疾病中,以慢性胃炎(20.83%)、急性胃肠炎(18.33%)及反流性食管炎(17.5%)为常见病因,且均为胃肠道疾病。非消化系统疾病中,以颅内病变(5%)最为常见。120例患者经对症治疗后,显效59.17%,有效29.17%,总有效率88.34%,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结论诱发恶心呕吐的病因病机往往涉及多个系统,应结合患者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等做好病因筛选,以便对症治疗促进疾病转归。恶心、呕吐是消化道疾病常见病理现象,可独立出现或伴随发生,从临床实践看,引发该症状的原因与多种疾病及病理生理机制有关联,部分患者情况复杂难以有效辨析,一旦误诊、漏诊不能及时控制病情,有可能会造成患者代谢紊乱诱发其他并发症,给患者生理、心理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现以我科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0例伴有恶心和(或)呕吐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原因、总结发生规律并提出相应治疗方案,旨在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0例研究对象无病情危重、预期生存周期≤1个月或需转入重症监护等禁忌证患者。男61例,女59例;年龄15岁~74岁,平均年龄为(46.8±3.5)岁;病程2d~10d不等,平均(4.2±1.7)d。患者均以上腹部不适症状为主诉,27例表现为干呕,93例表现为恶心并呕吐。

1.2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详细询问病史,结合患者症状及体征等具体临床表现,在血、尿、便等常规检查基础上选择性给予胃镜、肠镜、CT、X线、内镜、B超等影像学检查,明确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病因,对各病因进行分类统计,针对不同病因给予对症治疗。以治疗前后患者恶心、呕吐、发热、头晕等病情变化程度作为观察指标判断治疗效果,症状显著减轻为显效,有所减轻为有效,未减轻甚至病情加重为无效。

2结果

120例患者涉及的疾病共18种,其中消化系统疾病12种,非消化系统疾病6种。由消化系统疾病导致的恶心呕吐为106例,占88.33%;余14例为非消化系统疾病所致,占11.67%。具体病因构成、性别分布及年龄分布见表1、表2。患者明确病因后经对症治疗,显效71例,占59.17%,有效35例,占29.17%,无效14例,占11.66%,总有效率88.34%。

3讨论

恶心呕吐在消化内科的发生频率极高,由于临床常见故以往并未引起临床医生的普遍重视,加之该病理现象一般为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本身不具备特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临床医生的判断,因此误诊、漏诊情况时有发生,给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带来不良影响。近年来,随着临床资料的丰富这方面的报道越来越多,从众多研究结果看,诱发恶心呕吐的病因病机往往涉及多个系统而并非局限于消化系统疾病,本研究中涉及病种18种,消化系统疾病占比88.33%,非消化系统疾病占比11.67%,也证实了这一论点。提示我们在诊疗中面对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除考虑本科专属消化系统疾病外,还要结合患者既往病史、临床症状、体格检查等扩大疾病谱范围,本研究中颅内病变患者占比5%(6/120),何川[1]、谢忠学[2]等的资料中颅内病变患者占比分别为10%及6.25%,提示神经系统疾病亦是患者恶心呕吐的常见诱因。因此在临床中对于诱发恶心呕吐的多种病因病机要做好筛选工作,以便对症治疗。

从本次研究可见,诱发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的因素多样,且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等亦各不相同,一般而言绝大多数患者往往症状较轻能自行痊愈,不会造成不良后果;但部分患者情况复杂,长时间内反复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原因可能与器质性病变有关,如胰腺炎、胆结石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即为此因。若不能明确病因而将这些疾病的伴随症状作为普通临床症状处理,有可能会造成病情持续恶化,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尤为重要。本组患者涉及的消化系统疾病中以慢性胃炎(20.83%)、急性胃肠炎(18.33%)及反流性食管炎(17.5%)这三种胃肠道疾病为常见病因,且除以上三种病种外肠梗阻、功能性消化不良以及消化性溃疡等也均属于胃肠道疾病,该结果与陈超[3]等所得结果大致相同,提示胃肠道疾病是导致恶心呕吐的主要因素。此外,从本次调查所得看,性别、年龄等因素也能辅助准确快速地诊断恶心呕吐的病因。本研究中消化系统疾病男、女占比相对均衡(男52.83%、女47.17%),但在肠梗阻、腹腔器官恶性肿瘤、消化性溃疡及胆结石等具体病因中男性占比明显较高,其中5例消化性溃疡及4例胆结石均为男性,而女性在消化系统疾病中占比最大的是功能性消化不良及胰腺炎,其中4例胰腺炎均为女性患者;而在非消化系统疾病中颈椎病、妊娠等均为女性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癔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均为男性患者,提示性别能在一定程度上辅助临床医生鉴别、诊断。年龄方面,从最常见的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反流性食管炎三大病因的年龄分布看,15岁~40岁阶段发病率较低且均衡,40岁~60岁阶段发病率呈升高趋势,60岁~74岁阶段上升明显,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随年龄上升消化功能下降,提示对于该年龄段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症状时,应注意消化系统方面的病因诊断。

明确病因对症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预后的有效保障。本研究120例患者在结合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等基础上确诊后,针对胃肠道疾病,肝脏、胰腺等内科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不同系统疾病,给予对症治疗。如,对于慢性胃炎、急性胃肠炎、反流性食管炎等常见胃肠道疾病,重点做好抗炎、补液、适当补充维生素等对症措施,此外对于胃肠道痉挛或胃肠动力障碍等不同病因患者,给予东莨菪碱、莫沙必利等针对性治疗;对于胰腺、肝脏等内科疾病重点做好原发疾病的治疗,包括消除炎症、胃肠减压、降低胰酶及胰液分泌,保肝治疗以及解除胆管梗阻等各种针对性措施[4];其他颅内病变、颈椎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患者也结合临床实践做好对症治疗。经以上措施,120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88.34%,较为理想,说明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具有积极临床意义。同时我们还应继续加强研究,做好相关方面的总结,以促进临床上对可导致恶心、呕吐相关疾病的诊疗能力,确保所有患者均能得到对症治疗,促进疾病转归。

参考文献

[1]何川,何芳.消化内科住院患者128例恶心呕吐的病因分析[J].心理医生,2017,23(24):49-50.

[2]谢忠学.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及治疗[J].中国卫生产业,2014,24(6):137-138.

[3]陈超,郑梅.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原因分析[J].人人健康,2016,16(1):2、50.

[4]罗曼,罗和生.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的临床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2016,37(3):502-505.

作者:黄河 单位: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消化内科患者恶心呕吐临床分析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nkxlw/71517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