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羊死亡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范文

羊死亡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范文

时间:2022-06-23 09:13:09

羊死亡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

2015年8月,湖北省某新建种羊场出现不明原因死亡的病例。为查明疫病发生的原因,分析可能的风险因素,及时提出防控建议,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该起疫情进行了调查。综合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和干预性措施的治疗效果,推测本次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疫苗注射、饲养方式转变和饲喂霉变饲料等一系列应激因素,诱使羊群发生呼吸道感染而死亡。

关键词:

山羊;不明原因死亡;应激;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2015年8月24日,湖北省十堰市某新建种羊场报告该场羊群出现采食量下降、高烧、咳嗽等症状,并陆续出现死亡病例。为进一步了解疫病发生经过,查明可能的风险因素,及时提出防控措施建议,调查组于8月28—29日到开展了现场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定义自引种之日起,在该种羊场饲养的成年马头山羊同时出现以下2种及2种以上症状:精神不振、采食量下降或停止、高热、咳嗽。

1.2现场调查通过现场调查和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当地羊的养殖分布,近年来疫病流行概况,发病羊场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管理模式、生产和免疫记录,以及疫病发生经过、发病后采取的干预性措施等。

1.3实验室检测对2只病死羊进行解剖,采集气管、心、肺等样品,冷藏条件下保存送检。将采集的心、肺样品处理后涂于加血清的TSA固体培养基上进行有氧细菌培养,对16Sr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鉴定细菌种属;将气管分泌物、肺组织匀浆液、肺灌洗液经细菌滤器过滤后接种于羊支原体专用培养基,对可疑菌落用羊支原体特异性PCR方法鉴定。对分离到的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

1.4数据分析对疫病的发生特征进行时间、空间和群间分布描述,分析疫病流行规律,探讨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应用EpiinfoTM7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疫病经过

2.1.1羊场概况。该种羊场位于十堰市安阳镇余咀村某座山头上,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2015年5月初步建成,规划饲养马头山羊2000只。该种羊场周边均为小山头,无养殖场户。7月17日,从邻县种羊场引入108只马头山羊,包括公羊5只、母羊103只,部分母羊怀有小羊。引种途中死亡1只母羊,到场后一周内陆续有4只怀孕母羊出现流产。饲喂初期,发现栏舍的设计不便于山羊吃草,故将2栋、3栋的山羊分别转舍至4栋、5栋,待2栋、3栋栏舍加修完毕后又分别将山羊转回(图1、图2)。引种后20%的羊只出现疑似羊传染性脓疱症状,未进行隔离饲养,经紫药水治疗后均已恢复健康。

2.1.2时间分布。7月17日引种后,该场零星发生羊只死亡,但未引起重视。此后,该种羊场在7月30日和8月14日,对全群免疫羊痘疫苗和预防羔羊痢疾、羊猝狙、羊肠毒血症及羊快疫的三联四防疫苗,注射后部分羊只出现短暂精神不振,但很快恢复正常。8月16日开始,羊只陆续出现高热、咳嗽等临床症状,严重者死亡。临死前病羊体态瘦弱、部分出现体温下降。至8月29日,全场存栏的89只成年山羊中死亡18只,隔离24只(图3)。

2.1.3空间和群间分布。现场调查发现,首起死亡病例发生在7月26日,来自2栋。截至8月29日,107只成年公羊中,42只发病,袭击率为39.3%;18只死亡,死亡率为16.8%。从发病情况看,2栋、3栋均有羊只发病,包括公羊、母羊。不同栏舍和不同性别的发病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表1)。从死亡情况看,2栋羊只的死亡情况与3栋差异显著(OR=6.41,95%CI:1.73~23.72),公羊的死亡情况与母羊差异显著(OR=25.14,95%CI:2.62~241.61),可见死亡病例在羊群中存在明显的空间和群间分布特征(表2)。

2.2实验室诊断对2只病死山羊进行现场解剖,其中1只可见心包有积液、絮状物,心肌变软;胸腔有少量黄色积液;右肺萎缩,左肺与胸壁粘连严重,有实变;另1只可见心脏有出血点,肺脏尖叶有实变,肾脏表面有少许出血点,真胃黏膜破溃、脱落,盲肠粘膜出血(图4~图7)。根据病死羊的临床表现和剖检变化,初步怀疑为支原体感染。但对肺、气管等组织样品进行支原体培养,结果为阴性。从肺、气管中分离到大肠杆菌、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经药敏试验发现,分离细菌对诺氟沙星、丁胺卡那、氧氟沙星、大观霉素、洛美沙星敏感。

2.3干预性措施8月16日,对发病羊使用青霉素、柴胡、氨基比林进行治疗,无显著效果。8月18日开始使用氟苯尼考治疗,8月24日换用恩诺沙星。将发病羊进行隔离,饲喂于1栋。采取不同栏舍饲养人员严格分开、在栏舍门口加消毒盆、每天进行一次栏舍消毒等措施。

2.4潜在风险因素分析该种羊场引种山羊来源于邻县的马头山羊种羊场,其采用的是“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本次调查的108只山羊系该公司从当地4户散养户中收购的128只马头山羊中筛选出来的,余下20只山羊继续饲喂于该公司种羊场内。通过追溯,发现剩余的20只山羊曾经出现过短暂采食量下降、咳嗽等症状,经常规用药后痊愈,说明该批羊群在引种前就已经存在呼吸系统病原菌的隐性感染。结合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怀疑为支原体感染,但组织样品经实验室分离检测,结果却为阴性,可能与8月16日开始连续对病羊使用青霉素、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药物治疗有关。8月24日换用恩诺沙星后,病情逐渐出现好转。从治疗情况看,恩诺沙星的效果较好。引种前,各散养户对羊群普遍采取半放牧的形式喂养。该种羊场引种后,羊群全部饲喂在栏舍内。饲养方式的改变使得山羊对圈养环境不适应,导致羊群生长速度减缓,对疫病的抵抗力下降。此外,现场查看还发现饲喂的小部分玉米存在霉变现象。临床解剖发现病死山羊肾脏出现局部淤血、盲肠粘膜出血,证实霉变饲料危害着羊只的健康。临床数据显示,2栋和3栋羊只的死亡情况差异显著,可能与引种前各散养户饲喂的羊只隐性感染状况不同有关。公羊和母羊的死亡情况差异显著,可能是由于公羊栏舍均靠近粪便处理沟道。栋舍外的粪便长期堆积发酵后产生的恶臭气体刺激公羊呼吸道,使得公羊的发病情况更为严重。

3分析与讨论

3.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剖检和干预性措施的治疗效果,推测该种羊场发生的本次疫情主要是由于羊群经过长途运输,到场后经历转栏、疫苗注射、饲养方式转变等一系列刺激产生应激反应[1],诱使机体内的呼吸系统条件性病原菌产生致病力,导致羊只发生呼吸道感染,个别病羊因采食霉变的饲料使得病情进一步加重从而出现死亡。

3.2实验室从死羊的呼吸道中分离到大肠杆菌、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多为分布广泛的条件性病原菌,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导致动物发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疫病。通过药敏实验,证明分离的细菌对沙星类药物敏感,临床用药也证明了恩诺沙星对本次疫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有文献[2]报道,许多地区由于从外地引进山羊常发生山羊支原体病,病羊和隐性带菌羊是主要传染源。泰乐菌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恩诺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对支原体的早期治疗有一定的效果[3]。虽然实验室未分离到支原体,但是从发病情况和治疗效果看,不排除存在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

3.3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对该种羊场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建议:继续对病羊进行治疗,对全群羊只进行预防性用药;增加羊只的户外活动时间和光照时间,可能情况下进行半放牧饲养;停喂霉变饲料,增加全价配合饲料;改善栏舍内外环境,及时清除粪便,加强栏舍和环境的清洁消毒。9月8日,该场已无死亡病例,病羊均逐渐恢复。

3.4由于资料有限,本次调查对风险因素的分析都停留在假设阶段,无法通过数据进行验证。规模化养羊场户,尤其是种羊场应建立完善的养殖管理档案,对动物的引种、饲养、免疫、用药、诊疗等各方面都要做详细记录,便于追溯。引进的羊只需要经过严格检疫和隔离饲养,防止购进病羊或隐性感染羊。隔离期间,应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反应,增强羊只对疫病的抵抗力[5]。

3.5近年来,湖北省出台很多扶持政策,发展以牛羊产业为主的草食畜牧业。有些投资者看到有利可图,开始从事养羊业,但不懂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生物安全等知识。本次调查的种羊场,建有标准化羊舍,配有高科技设备,聘有经验丰富的养殖人员。但因场内缺乏专业兽医,当发生高烧、咳嗽这种常见疫病时,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致使疫病发展严重,最终给养殖场造成了经济损失。这提示政府在推动畜牧业发展的同时,还需强化兽医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养羊场户的防病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来华.国内动物应激发生现状及应对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15,17(12):13-14.

[2]田克恭,李明.动物疫病诊断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534.

[3]徐春光,郝永清,王明莹,等.羊支原体肺炎防治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4,3(51):81-85.

[4]薛红.浅析山羊引种疫病防控注意问题及对策[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5(6):90-92.

作者:裴洁 彭清洁 刘华雷 张海明 宋念华 郭爱珍 单位:佛山市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外二科

被举报文档标题:羊死亡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fllw/lxbyfyjlw/695522.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